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富豪-胡雪岩:39岁平步青云,秘诀:搞定人!方法有二

富豪-胡雪岩:39岁平步青云,秘诀:搞定人!方法有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时尚玉哥 访问量:485 更新时间:2024/2/11 19:13:07

#头条创作挑战赛#

讲人物故事,分享职场法则;

学古人智慧,思考处世哲学!

——懒虫

我们经常觉得钱难赚,事儿难办,其实都是因为没搞定人。

搞定人就能搞定事,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搞定人除了必要的话术,该有的礼节,诚恳的态度,其实关键是给对方需要的个人价值。

大家好,我是懒虫,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位晚清首富——红顶商人胡雪岩,他13岁做学徒,19岁挣到第一桶金,41岁资金高达两千万两以上,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首富。(当时清政府一年全国的财政收入才5千5百万两。)

他搞定人的本事登峰造极,黑白两道,官商两界,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平民百姓,只要他想,没有不被他的魅力、财力和能力所折服的。

都说从政要看曾国藩,从商要学胡雪岩。

胡雪岩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思考的地方,细品可能几十章都不一定说得清楚,今天单从他如何搞定人方面,管中窥豹,浅谈一二。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 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官至二品,御赐黄马褂,我们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有“胡大善人”“江南药王”的美誉。

搞定伙伴:制造联系,利益捆绑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起义,朝廷为了筹集军饷,增加各地赋税,导致百姓苦不堪言。

各州县盗匪出没严重,经常聚众闹事,地方官员也无可奈何,只要上峰不追究,民众不过分,基本采取不过问不管事的态度。

1851年,王有龄出任湖州知府,不久,他就接到一件难办的差事。

湖州新城有个和尚聚众扛粮,抚台黄宗汉要求他带兵剿办,但是新城民风强悍,如果带兵,说不定会引起民变。

王有龄一时头疼不已,召集各衙门在任大小官员、候补官员一同商议对策。

开了几天会议,始终没有可行的办法,有个候补州县嵇鹤龄,提出“先抚后剿”的办法,王有龄拿不定主意,找胡雪岩商量。

嵇鹤龄这人,恃才傲物,肯定不愿替别人干这送命的差事,而且他非常要面子,尽管家里穷,用钱却未必能打动他。

胡雪岩了解完情况,安抚王有龄说:“要说动嵇鹤龄,必须先找到伤结在哪里,人非草木,总有他动心的事情。”

第二日,胡雪岩穿上候补官袍,坐上轿子,径直去拜访嵇鹤龄。

嵇鹤龄住的是租来的房子,房主是个式微的大族,房屋破旧,但是格局甚大,里面住了六七户人家。

说来也巧,嵇鹤龄刚伤了太太,听说有个穿官服的人“执帖”来访,以素昧平生为由,拒不相见。

胡雪岩也不恼,让手下提着香烛纸媒,径直往里走。一边走,手下一边拉长了调子高声喊:“胡老爷拜!”

两人一路高唱,一路往里闯,走到灵堂前,吹旺纸媒,点蜡燃香。

直把嵇家人弄得莫名其妙,有个老者出来问:“请问,贵上是哪一位?”

胡雪岩也不答话,直接接过手下递来的线香,上了香,恭恭敬敬地跪在拜垫上行礼。

嵇家人慌了,手忙脚乱的回礼,嘴里连忙说不敢当,不敢当。

胡雪岩站起身来,只见灵堂里除了几个跟班模样的人,就剩五六个孩子,应该是嵇鹤龄的子女,小的三四岁,大的十四五岁,都围在四周,用好奇的眼光注视着他。

这时,嵇鹤龄掀帘进来,胡雪岩兜头一揖,说道:“这位想必就是嵇兄?!”

嵇鹤龄还了礼,冷冷地问道:“我与足下素昧平生,何劳吊唁?”

“草草不恭!我是受王知府之托,专程来行个礼。”胡雪岩张开两臂,看了看身上,不好意思地笑道:“不瞒嵇兄,从捐官以来,这套袍褂还是第一次穿。只因初次拜访,不敢不具公服。”

“言重,言重!不知足下光临,有何见教?”

嵇鹤龄话虽客气,却不肯请胡雪岩入座,明摆着有话快说,说完快走,一副随时送客的架势。

管家富贵见胡雪岩一身官服,担心嵇鹤龄惹恼对方,平白招来祸事,连忙请客上座,又是端茶又是送水,十分热情。

胡雪岩对此没丝毫不满,还说了一堆恭维、仰慕之类的话,只把嵇鹤龄说得毫无傲气。

胡雪岩见时机差不多,就掏出个信封递过去,说道:“嵇兄,这是王大人托我面交给你的,请笑纳。”

嵇鹤龄接过一看,里面全是嵇家的借据和当票底根,只是上面都盖着“注销”或“作废”的印戳。

“这,这怎么回事?”嵇鹤龄一下慌了手脚,更令他惊讶的是,有人抬进来两只皮箱,里面全是他以前当掉的物品。

嵇鹤龄很想硬气的拒绝,但是跟了十几年的管家富贵,自作主张的收下了两箱物品,家里其他的开支都可以节省,但是六个孩子的嘴,却省不下。

嵇鹤龄无可奈何,有些愤懑地说:“胡老爷,这是哪个谋士的主意?高明至极!”

胡雪岩觉得有些惭愧,一边拱手赔礼,一边说:“多有得罪,多有得罪!王知府敬重老兄,略表敬意,请嵇老爷不必介怀。”

嵇鹤龄见胡雪岩一副诚恳的模样,态度缓和了些,还了礼,开门见山的说:“既然如此,来,我们就好好谈谈吧!”

于是,胡雪岩跟嵇鹤龄要了件便服,两人换完衣服,找了个僻静的饭店,边吃边聊。

酒菜还没上,两人就聊得犹如十几年老朋友般,相见恨晚。

“胡老兄,王知府真的认为新城那件案子非我去不可吗?”

胡雪岩还想多套点交情,佯装不知情,含糊地说道:“这个我不大清楚,不过前几天我听他在埋怨黄抚台,派了这么多委员来,用得着的却一个也没有,倒不如只派嵇某一个,反倒便捷有力。可惜能出力的人却不在职。”

“是啊!”嵇鹤龄感慨道:“各有各的难处。”

“不知嵇兄的难处是否可以告诉雪岩?”胡雪岩趁机接话。

“哎,说来惭愧。我不过是一个候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此事凶险颇大,我倒不是怕伤,只担心几个孩子没人照顾……”

没等嵇鹤龄说完,胡雪岩就抢过话头,但是仍然装糊涂:“到底怎么回事?我还不是很清楚。不过,公事自有王大人替你做主,家事呢,雪岩倒是可以帮忙。”

他停了一下,继续做戏,说道:“我也不能不替你着想,交朋友不能‘治一经,损一经’,你说是不是?”

“是的。”嵇鹤龄深以为然,连忙点头赞叹:“现在像你这样,有春秋战国策士气质的还真罕见。”

胡雪岩听得似懂非懂,但是知道大概是赞扬他,想来谦虚总不会有错,便拱手答道:“不敢,不敢。”

胡雪岩感到嵇鹤龄是个敢作敢当的热心人,只是要把他的热情点燃。

果然,嵇鹤龄接着又说:“这件事我当仁不让。不过,王知府要听进我的话。”

胡雪岩一听火候差不多了,就不再装下去,说道:“嵇兄,相必你也知道我跟王知府的联系,不说可以替他当家,至少好的建议他是会听的。你若有何难处尽管实话实说,王知府不会亏待你的。”

他顿了顿,又加重语气说:“不过,如果没有万全之策,嵇兄千万别冒这个险。”

嵇鹤龄深受感动,他动情地说:“承情之至。不过,这种事哪有什么万全之策?全在事前做好充分准备,临事随机应变,必要的险还是要冒的。”

嵇鹤龄话里透露了两个信心,一王有龄若满足他的要求,他愿意冒这个险;二他对此事已做过周详的考虑,不会没有把握而白白冒险。

胡雪岩说道:“可惜新城是在山里,如果是水路码头,我就可以保你的驾。”

“怎么?”嵇鹤龄惊奇地问道:“你跟水师营很熟吗?”

“不是。”胡雪岩顿了顿,坦白道:“漕帮中我有人。”

“好极了,我早就想结识几个漕帮中人,可烦你引见?”嵇鹤龄极其兴奋。

“等你办完了公事,我也从上海回来,我们一起去湖州玩玩,自然是王知府做东,我给你介绍一个姓郁的朋友。照你们的性情,一定合得来。”

嵇鹤龄喜不自胜,两人你来我往,酒至半酣,说话亲密起来。

“自内人离去以来,我还是第一次酒足饭饱。”嵇鹤龄摸着肚皮,十分感慨。

“鹤龄兄,尊夫人故世,留下五六个儿女,中馈不可无人,你可有续弦的打算?”

“我何尝不做此打算?只是……你也见我境况,这候补猴年马月才能‘补实’?略略过得去的人家,也不愿意嫁给我啊!”

“这倒是实话。这事为弟替你想办法。”

嵇鹤龄笑而不语,胡雪岩也没多说。两人这顿饭吃了两个多时辰,等两人作别,也是夕阳西斜。

第二日,胡雪岩、嵇鹤龄先后到王有龄家中,三人一起商议了抚剿强匪的具体办法。

嵇鹤龄确实有些本事,他出发没多久,事情很快得到解决。

他一个人单工具匹马,将“强盗和尚”引诱至县城拘捕,强盗们群龙无首,躲的躲,逃的逃,一哄作鸟兽散。

为了让嵇鹤龄无后顾之忧,胡雪岩说动王有龄太太,让她将大丫鬟瑞云派去帮忙照顾嵇鹤龄一家老小。

王有龄也明白其中深意,给王太太表明以后会帮嵇鹤龄补实缺,瑞云嫁过去以后就是官太太,而且有了这层联系,就等于将嵇鹤龄拉到自己阵营。

果然,剿匪事成之后,胡雪岩用财力,王有龄用权力,两人联手帮忙运作,让嵇鹤龄接王有龄原海运局差事,又把瑞云当亲妹子风光大嫁 ,三人简直亲如兄弟。

嵇鹤龄双喜临门,对两人感激涕零。

胡雪岩为什么要把嵇鹤龄推到海运局坐办的位置?

因为王有龄原来负责海运局差事时,挪用公款给胡雪岩扩大钱庄,原以为还有几年任期可以慢慢填补,谁知道王有龄突然调任湖州知府,上峰让他尽快交海运局的差事。

为了漏洞不被发现,只有推自己人上位,嵇鹤龄的出现正是恰到好处。

嵇鹤龄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了胡雪岩布局的网中人,他对两位兄弟的仗义相助和提携,无以为报,恨不得肝脑涂地。

其实就算他知道内情又如何?那时的官场皆是如此,不能超然其外,只有深陷其中,否则何以生存?

搞定黑道:借力使力,表现财富价值

为了帮王有龄搞团练武装,胡雪岩跟洋人购买了500支工具,从中获利不少,他觉得贩卖军火大有可为。

1853年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消息传出,小刀会积极响应,在上海县闹得不可开交,令清政府头疼不已。

胡雪岩从中看到商机,他借机从官方手里取得工具支的购买权。

因为朝廷有规定,除了军机处、督府著名军政机关可与洋人做军火交易外,其他军火生意都是非法的,视同走私予以拿获,严惩不贷。

有一次,胡雪岩购买的千余支洋工具,从上海运到浙江境内的乌岭山时,被当地的帮会所劫持。

胡雪岩第一次遇到这种事,顿时一筹莫展。他从漕帮的尤老五处,打听到到这是外号“翘脚长根”的土匪所为。

“翘脚长根”恰好是尤老五朋友俞武成的手下,只是如今势力日强,自立门户,占山为王。

胡雪岩在尤老五的引荐下,重金请俞武成帮忙说项,几人上乌岭山,目的:一是归还洋工具,二是招抚收编。

这就是胡雪岩的聪明之处,如果只是找回洋工具,胡雪岩不方便调动当地官方力量,如果说是招抚匪徒,官场的明面上大家都好看,再给点好处,简直皆大欢喜。

几人坐在水阁谈判,胡雪岩丝毫不提洋工具的事,只跟“翘脚长根”谈招抚。

“翘脚长根”表面尊重老领导俞武成,实际上句句耍花工具,要好处,十分滑头,双方你来我往,最后“翘脚长根”勉为其难的答应,条件是半年军饷,以花名册表达诚意。

胡雪岩不动声色收了花名册,转身就让当地官府,派兵将乌岭山团团围住。

打定主意明降暗叛的“翘脚长根”,这下慌了神,正好胡雪岩再次上山,他这才有了谈判的态度。

“翘脚长根”热情招待胡雪岩,一时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胡雪岩只带了一个手下,叫刘不才,以前是个赌棍,万贯家财被他输得一干二净,后来遇到祸事,被胡雪岩所救,发誓再不玩耍。

这次胡雪岩带他来,事先交代一会儿的赌局,他必须输,故意输,还要输得明显。

刘不才在赌场混了大半辈子,赌术十分了得,其中窍门掌握得一清二楚,哪个大输,哪个小赢,一切皆可了然于身材。

酒足饭饱之后,刘不才已经与乌岭山一帮兄弟混熟,有人提议不如乘兴赌一把,他就顺水推舟坐庄推牌九。

他酌情该放的放,该紧的紧,调剂盈虚,很快让之前的输家都翻了本。

此时,又有兄弟起哄,让老大“翘脚长根”跟胡雪岩来一局,胡雪岩知道对方财务紧张,所以顺势有意输一万两银子。

“翘脚长根”见胡雪岩这么有诚意,想着跟着他有肉吃,后面的事根本不用谈。

他连夜赶往各处交通要津,通知自己手下归降,还亲自处伤了一名执意继续谋反的兄弟。

胡雪岩这一招“他山之石”,可谓一举数得,不仅拿回了自己被劫走的工具支,还顺手将一个“盗匪”集团招安了。

这件事让胡雪岩在江湖上侠名远播,此后他的军火生意越做越顺。

官道上自不必说,黑道上只要一听说胡雪岩的货物,也是纷纷让路。

一个军火贩子,插上了黑红两面旗,真正做到畅通无阻。

搞定靠山:表现个人非凡价值

1860年,太平军李秀成率兵突然袭击杭州,城陷,浙江巡抚罗遵殿服毒自尽。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

巩固城防,加强备战,需要的是军饷和粮食。

军饷还能延迟发放,粮食却不能。胡雪岩受王有龄委托,出城筹集粮食,几经生伤,险象环生,终于赶到上海。

胡雪岩在漕帮的帮助下筹集了2万石粮食,又找联系请了沙船帮的人,当舵手和船夫;高价聘用国外的洋工具队,出面护送,这才将18条船,有惊无险的运回杭州。

为了安全起见,胡雪岩事先派人化妆进城联系王有龄,希望他派兵出城接应粮食。

谁知道得到的是城破,王有龄离去报国的消息。

原来常州的何桂清弃城逃跑,导致杭州再次进入太平军层层包围之中,王有龄可调遣的兵力不足3000人。

他组织人手将部分老弱妇孺迁出城外,自己亲自上城头督战,在无粮无人无援助的情况下,坚守两个多月。

在绝望中他吞金自尽,怕伤不了,又服下鸦片,还觉得伤得不够快,最后自缢于巡抚大堂后的桂花树下。

1861年3月29日,杭州陷落。

胡雪岩得到消息,悲伤不已,加上连日劳累过度,大病一场。

他一心盼着朝廷能派人收复杭州,他将2万石粮食运到镇海附近,等待清政府进一步消息。

1862年初,左宗棠率部队从安徽进入浙江,不久便攻克杭州南面的富阳,距省城已不足百里。

胡雪岩得到消息,找了联系,前去求见左宗棠。

“浙江粮台胡光墉参见大人。”

“浙江粮台?”左宗棠微微抬了一下头,冷冰冰地说:“我倒听说你是个商人。”

“下官闲下来时也做些小买卖。”

左宗棠看也不看他,摆弄着手里的旱烟袋,冷冷地说:“听说你很阔嘛!我闻名已久了!”

“此次左大人亲率湘军子弟,英勇善战,大败太平军,即将光复杭州。大人建立了不世之功,下官特地前来道喜。”

左宗棠脸色稍有松弛,但仍嘲讽地说:“国事不振,洪、杨未灭,何喜之有?我听说你起居享用,俨如王侯,这也许是过甚之词,但也不是空穴来风吧?”

“是!不瞒大人,比起清苦地候补人员,我算是舒服的。”

“本丞一到杭州,就接到好些禀帖,说你如何如何。人言未必尽属子虚乌有,我当严查。果真属实,对不起,我定当严参。”

“如果下官有什么不法之事,大人指名严参,下官甘愿受罚。不过,我自问没有为非作歹,也不敢徇私舞弊。只为受王中丞知遇之恩,誓同生伤,待人处世不避劳怨,得罪了人也是有的。”

“哈,王中丞已经殉难,你到现在不是还活得好好的吗?”

胡雪岩听了此话,悲从中来,撩衣下跪,泪流满面地说:“左大人,胡某与王中丞有生伤之交,问心无愧。只是辜负了他的重托,若大人责备下官不能追随他于地下,我没话说。倘或以为殉忠、殉节,都有个名目,殉友而伤轻如鸿毛,为君子所不取。”

说罢,胡雪岩将王有龄如何以“赵氏孤儿”为喻,跪求他出城办粮,他又如何化妆成逃荒难民躲过太平军,如何费尽心机运回粮食的事一一道来。

说到王有龄托交遗书,左宗棠也微微动容。

胡雪岩见此,趁机拿出红封袋,双手呈上,说道:“这是采办粮食后的2万两余款,粮食共18船,我已经运到。”

左中堂一愣:“你是说你运来了18船粮食?”

“正是,有2万石大米,就在杭州城外的江面上,请大人派人验收。”

左宗棠连忙召来属下询问,确认后,高声喊道:“来人啊,给胡大人上茶。”

说着,左宗棠将红封袋递给胡雪岩,温和地说道:“胡大人此举真是出乎意料啊!2万石米,时价要值五六万银子,粮台上一时还付不起那么多。这2万的余钱,你就先拿回去,剩下的我们再商量。”

“这笔钱,大人就不必操心了。只盼大人早日光复杭州,解救杭州百姓于水火之中。”

“胡大人真是热心肠,我还以为商人都只认钱,不知仁义呢。”

“那是误解,人皆父母所生,谁无骨肉亲情?”

这句话是《史记》上的典故,胡雪岩来之前专门请教过高人,想好一套话术来的。

他知道左宗棠不喜欢人送礼,也不爱女人那一套,除了军队缺粮外,个人很有才学,看不起商人,想投其所好,就要会说他的话。

“你这话正合圣人之言,看来胡大人读书不少呢!”左宗棠果然很高兴。

“左大人见爆笑,我不敢说读过书,只是敬重读书人,心有感悟,随口讲出来罢了。”

“胡老弟说的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天下道理,原本是相通的。”高兴之余,他连对胡雪岩的称呼都改了。

“有你送的2万石大米,不但杭州有救,肃清浙江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老弟有什么要求,不妨直说。”

“毫无所图,我此行目的有三:一为了王中丞;二为了杭州百姓;三为了大人。”

左宗棠大为感动,拱手道:“早听说胡雪岩仗义,我还不信,今天总算见识了。本丞马上奏皇上,请朝廷给予嘉奖。”

这时,两人都选择性失聪,忘记了开始的剑拔弩张,左宗棠再也不提严查的事情。

一个有心拉拢,一个有意表现,两人就当下局势,聊的越来越投机。

最后,从不留人吃饭的左宗棠为胡雪岩破例,两人从军队装备谈到洋工具队,又说到洋务运动办实业的种种细节。

胡雪岩一会儿奉承,一会儿献策,不知不觉,左宗棠已将他视为知己。

左宗棠收复杭州,将善后抚恤工作全交给胡雪岩,为此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善后局。

任胡雪岩为总办,由他负责整个江浙地区的钱粮、军饷筹集和善后赈济工作。

此等结果,胡雪岩也始料未及,他一开始只想解决眼前困境,用粮食换一个靠山,取得暂时安稳。谁知道这条粗大腿实在粗壮,他即刻就被带飞。

从此,胡雪岩正式走上官商之路。

【结束语】

胡雪岩后来帮左宗棠筹军饷,建洋工具队,开船厂……当然他也一路高升,官至二品,御赐黄马褂,特许在皇城骑马,就连他母亲金氏也被封为一品夫人。

一个商人,做到这个高度,也是到了极致。

为什么不管什么人,胡雪岩都能搞定?

其实秘诀很简单:

第一调整自己,让对方以为两人是同道中人,通俗点说,就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第二就是展现对方需要的个人价值。

胡雪岩,不愧是经商之神。

资料来源:《红顶商人胡雪岩》《胡雪岩全传》《胡雪岩传》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未特别注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懒虫说删除,谢谢!

最后附上胡雪岩语录8条:

1.为人不可贪,为人不可奸。经商重信誉,无德不成商。

2.商业竞争的胜负,最终决定在经营者本身的修养上。

3.一个人应该具备四识:知识、常识、胆识、见识。

4.机遇是靠大家双手捧出来的。

5.人性:一、贪小便宜;二、怕损失;三、爱面子。

6.做人要先学会听话,然后在学会讲话。

7.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没有变。

8.得到机会以后,需更加小心谨慎,因为往后的路更难走。

标签: 胡雪岩

更多文章

  • “为商必读”胡雪岩,成功与失败只是一念之间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胡雪岩

    胡雪岩何许人也?他是晚清时期著名的红顶商人、清朝首富,人称“活财神”。在巅峰时期,其资产甚至达到了清朝国库的三分之二,称得上是富可敌国。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活财神”,在人生晚年却遭到惨败,使得最后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那么,在巅峰时期,已经集“财和权”于一身了,为何还会受到重创,导致最后血本无归呢?

  •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如何崩塌

    历史人物编辑:阿斗爱标签:胡雪岩

    成也官商,败也官商。胡雪岩是晚清时期著名的“红顶商人”,其商业帝国的崩塌,“商”的一面看是他在与西洋外商的生丝大战中失利,“官”的一面则是李鸿章和盛宣怀在背后捅刀子掐断了胡雪岩的资金链。1823年,胡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农村的一个贫苦家庭,12岁开始孤身闯荡杭州当伙计、学徒。这段经历是胡雪岩经商生涯的

  • 胡雪岩临终遗言:“勿进白虎”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胡雪岩

    1885年11月,弥留之际的胡雪岩将儿孙们召到身边,在留下一句“勿进白虎”的遗言后,胡雪岩便撒手西去。由于胡雪岩生前并没有对白虎这个词做出特别的解释,胡雪岩的子孙也无法理解胡雪岩口中的白虎究竟是什么意思。胡雪岩留下的这句遗言,也成为了后世很多历史学者争相讨论的热点。单从字面意思来看,我们确实无法判断

  • 胡雪岩第一桶金,到底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胡雪岩

    简直不可思议,胡雪岩这样做到过大清首富的人,后来又死得这么难看,在全国人民面前大起大落,这样扣人心弦的人生,居然搞不清爽,他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可他才死了一百多年。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胡雪岩在钱庄里做销售员,整天在大街上业务,有一天,刚收了一笔死帐,兴高采烈地回钱庄交差。在西湖边吴山上,遇见一个愁眉

  • 胡雪岩去世前留下一句话,子孙谨遵遗嘱,纵人才辈出也不碰一行业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胡雪岩

    关于到底是胡雪岩比较有钱还是盛宣怀比较有钱这个问题,其实不太好评价。二者虽说都是华夏首富,但讲白了,不过是左宗棠跟李鸿章相斗的棋子。盛宣怀比起胡雪岩,优势在于他是切切实实的创办实业,拥有实权;胡雪岩不同,他是位红顶商人。红顶商人这个词估计大家听得比较多,但大部分不知道是啥意思。讲白了就是戴官帽,有官

  • 常说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

    历史人物编辑:一帆体育标签:胡雪岩

    常说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提起胡雪岩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红顶商人,我们对一个人进行评价的时候首先要对这个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才能更好的全面的去评价他。胡雪岩经商期间正好是庚申之变,处变不惊趁机搭上军界这条线,大量的募兵费用存于阜康钱庄,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胡雪岩的另一个贵人就是

  • “商圣”胡雪岩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胡雪岩

    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口号——为商必读《胡雪岩》,颇为耐人寻味!为什么做生意、做商人,首先要向胡雪岩学习呢?因为胡雪岩很善于经商,被现代人尊为“商圣”,而另外一位“商圣”是2000多年前的范蠡,人称“陶朱公”。范蠡三次经商成巨富,又三散家财,还被后世尊为“财神爷”来供奉;胡雪岩更是富可敌国、晚清首富,他

  • 胡雪岩晚年被抄家,死前让九姨太将寿衣一角撕下,交给一个神秘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胡雪岩

    清代末年,我国兴起了“实业救国”的风潮,许多民间企业家,跟随时代浪潮经商从业。有些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人,身价不菲,堪称富可敌国。走南闯北的商人们穿梭在当时中国各大城市,形成了一代“商帮”。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晋商,徽商、粤商。说到晋商,人们最熟悉的就是《乔家大院》中的乔志墉;而说到徽商,“领军”人物当

  • 胡雪岩富可敌国,为何子孙后代无一人经商?

    历史人物编辑:陈坤说历史标签:胡雪岩

    红顶商人胡雪岩在临终前始终念叨着白老虎可怕,其中白老虎是一个代指,意为当时的雪花银,胡雪岩出生贫寒,他在创业之初仅仅只是一个账房但是经过他多年的努力和奋斗逐渐成长为国内著名的,富可敌国的财团掌门人,当然古代商人的身份毕竟低下光是有钱他还是走不到这一步的,他在但是还是有皇帝御赐黄马褂的二品大员,掌握很

  • 红顶商人胡雪岩:19岁拿到5000两白银,临终遗言:勿进白虎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胡雪岩

    2016年,我坐火车去杭州游玩的时候,那时候杭州恰好举行G20峰会,路上不少路都封堵,我们一行人步行去了西湖边。去杭州必拍照片的一个地方,哈哈在边上我看到有一群下象棋的老头,转身蹲下来,在旁边的一个小石墩准备坐着看一会。没过一会,一个老头也蹲在了我的身边,他问我小伙子来这里玩啊。我心想这老头我和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