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讲人物故事,分享职场法则;
学古人智慧,思考处世哲学!
——懒虫
我们经常觉得钱难赚,事儿难办,其实都是因为没搞定人。
搞定人就能搞定事,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搞定人除了必要的话术,该有的礼节,诚恳的态度,其实关键是给对方需要的个人价值。
大家好,我是懒虫,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位晚清首富——红顶商人胡雪岩,他13岁做学徒,19岁挣到第一桶金,41岁资金高达两千万两以上,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首富。(当时清政府一年全国的财政收入才5千5百万两。)
他搞定人的本事登峰造极,黑白两道,官商两界,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平民百姓,只要他想,没有不被他的魅力、财力和能力所折服的。
都说从政要看曾国藩,从商要学胡雪岩。
胡雪岩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思考的地方,细品可能几十章都不一定说得清楚,今天单从他如何搞定人方面,管中窥豹,浅谈一二。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墉,幼名顺官, 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13岁起便移居浙江杭州。官至二品,御赐黄马褂,我们近代著名红顶商人,政治家,徽商代表人物。有“胡大善人”“江南药王”的美誉。
搞定伙伴:制造联系,利益捆绑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起义,朝廷为了筹集军饷,增加各地赋税,导致百姓苦不堪言。
各州县盗匪出没严重,经常聚众闹事,地方官员也无可奈何,只要上峰不追究,民众不过分,基本采取不过问不管事的态度。
1851年,王有龄出任湖州知府,不久,他就接到一件难办的差事。
湖州新城有个和尚聚众扛粮,抚台黄宗汉要求他带兵剿办,但是新城民风强悍,如果带兵,说不定会引起民变。
王有龄一时头疼不已,召集各衙门在任大小官员、候补官员一同商议对策。
开了几天会议,始终没有可行的办法,有个候补州县嵇鹤龄,提出“先抚后剿”的办法,王有龄拿不定主意,找胡雪岩商量。
嵇鹤龄这人,恃才傲物,肯定不愿替别人干这送命的差事,而且他非常要面子,尽管家里穷,用钱却未必能打动他。
胡雪岩了解完情况,安抚王有龄说:“要说动嵇鹤龄,必须先找到伤结在哪里,人非草木,总有他动心的事情。”
第二日,胡雪岩穿上候补官袍,坐上轿子,径直去拜访嵇鹤龄。
嵇鹤龄住的是租来的房子,房主是个式微的大族,房屋破旧,但是格局甚大,里面住了六七户人家。
说来也巧,嵇鹤龄刚伤了太太,听说有个穿官服的人“执帖”来访,以素昧平生为由,拒不相见。
胡雪岩也不恼,让手下提着香烛纸媒,径直往里走。一边走,手下一边拉长了调子高声喊:“胡老爷拜!”
两人一路高唱,一路往里闯,走到灵堂前,吹旺纸媒,点蜡燃香。
直把嵇家人弄得莫名其妙,有个老者出来问:“请问,贵上是哪一位?”
胡雪岩也不答话,直接接过手下递来的线香,上了香,恭恭敬敬地跪在拜垫上行礼。
嵇家人慌了,手忙脚乱的回礼,嘴里连忙说不敢当,不敢当。
胡雪岩站起身来,只见灵堂里除了几个跟班模样的人,就剩五六个孩子,应该是嵇鹤龄的子女,小的三四岁,大的十四五岁,都围在四周,用好奇的眼光注视着他。
这时,嵇鹤龄掀帘进来,胡雪岩兜头一揖,说道:“这位想必就是嵇兄?!”
嵇鹤龄还了礼,冷冷地问道:“我与足下素昧平生,何劳吊唁?”
“草草不恭!我是受王知府之托,专程来行个礼。”胡雪岩张开两臂,看了看身上,不好意思地笑道:“不瞒嵇兄,从捐官以来,这套袍褂还是第一次穿。只因初次拜访,不敢不具公服。”
“言重,言重!不知足下光临,有何见教?”
嵇鹤龄话虽客气,却不肯请胡雪岩入座,明摆着有话快说,说完快走,一副随时送客的架势。
管家富贵见胡雪岩一身官服,担心嵇鹤龄惹恼对方,平白招来祸事,连忙请客上座,又是端茶又是送水,十分热情。
胡雪岩对此没丝毫不满,还说了一堆恭维、仰慕之类的话,只把嵇鹤龄说得毫无傲气。
胡雪岩见时机差不多,就掏出个信封递过去,说道:“嵇兄,这是王大人托我面交给你的,请笑纳。”
嵇鹤龄接过一看,里面全是嵇家的借据和当票底根,只是上面都盖着“注销”或“作废”的印戳。
“这,这怎么回事?”嵇鹤龄一下慌了手脚,更令他惊讶的是,有人抬进来两只皮箱,里面全是他以前当掉的物品。
嵇鹤龄很想硬气的拒绝,但是跟了十几年的管家富贵,自作主张的收下了两箱物品,家里其他的开支都可以节省,但是六个孩子的嘴,却省不下。
嵇鹤龄无可奈何,有些愤懑地说:“胡老爷,这是哪个谋士的主意?高明至极!”
胡雪岩觉得有些惭愧,一边拱手赔礼,一边说:“多有得罪,多有得罪!王知府敬重老兄,略表敬意,请嵇老爷不必介怀。”
嵇鹤龄见胡雪岩一副诚恳的模样,态度缓和了些,还了礼,开门见山的说:“既然如此,来,我们就好好谈谈吧!”
于是,胡雪岩跟嵇鹤龄要了件便服,两人换完衣服,找了个僻静的饭店,边吃边聊。
酒菜还没上,两人就聊得犹如十几年老朋友般,相见恨晚。
“胡老兄,王知府真的认为新城那件案子非我去不可吗?”
胡雪岩还想多套点交情,佯装不知情,含糊地说道:“这个我不大清楚,不过前几天我听他在埋怨黄抚台,派了这么多委员来,用得着的却一个也没有,倒不如只派嵇某一个,反倒便捷有力。可惜能出力的人却不在职。”
“是啊!”嵇鹤龄感慨道:“各有各的难处。”
“不知嵇兄的难处是否可以告诉雪岩?”胡雪岩趁机接话。
“哎,说来惭愧。我不过是一个候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此事凶险颇大,我倒不是怕伤,只担心几个孩子没人照顾……”
没等嵇鹤龄说完,胡雪岩就抢过话头,但是仍然装糊涂:“到底怎么回事?我还不是很清楚。不过,公事自有王大人替你做主,家事呢,雪岩倒是可以帮忙。”
他停了一下,继续做戏,说道:“我也不能不替你着想,交朋友不能‘治一经,损一经’,你说是不是?”
“是的。”嵇鹤龄深以为然,连忙点头赞叹:“现在像你这样,有春秋战国策士气质的还真罕见。”
胡雪岩听得似懂非懂,但是知道大概是赞扬他,想来谦虚总不会有错,便拱手答道:“不敢,不敢。”
胡雪岩感到嵇鹤龄是个敢作敢当的热心人,只是要把他的热情点燃。
果然,嵇鹤龄接着又说:“这件事我当仁不让。不过,王知府要听进我的话。”
胡雪岩一听火候差不多了,就不再装下去,说道:“嵇兄,相必你也知道我跟王知府的联系,不说可以替他当家,至少好的建议他是会听的。你若有何难处尽管实话实说,王知府不会亏待你的。”
他顿了顿,又加重语气说:“不过,如果没有万全之策,嵇兄千万别冒这个险。”
嵇鹤龄深受感动,他动情地说:“承情之至。不过,这种事哪有什么万全之策?全在事前做好充分准备,临事随机应变,必要的险还是要冒的。”
嵇鹤龄话里透露了两个信心,一王有龄若满足他的要求,他愿意冒这个险;二他对此事已做过周详的考虑,不会没有把握而白白冒险。
胡雪岩说道:“可惜新城是在山里,如果是水路码头,我就可以保你的驾。”
“怎么?”嵇鹤龄惊奇地问道:“你跟水师营很熟吗?”
“不是。”胡雪岩顿了顿,坦白道:“漕帮中我有人。”
“好极了,我早就想结识几个漕帮中人,可烦你引见?”嵇鹤龄极其兴奋。
“等你办完了公事,我也从上海回来,我们一起去湖州玩玩,自然是王知府做东,我给你介绍一个姓郁的朋友。照你们的性情,一定合得来。”
嵇鹤龄喜不自胜,两人你来我往,酒至半酣,说话亲密起来。
“自内人离去以来,我还是第一次酒足饭饱。”嵇鹤龄摸着肚皮,十分感慨。
“鹤龄兄,尊夫人故世,留下五六个儿女,中馈不可无人,你可有续弦的打算?”
“我何尝不做此打算?只是……你也见我境况,这候补猴年马月才能‘补实’?略略过得去的人家,也不愿意嫁给我啊!”
“这倒是实话。这事为弟替你想办法。”
嵇鹤龄笑而不语,胡雪岩也没多说。两人这顿饭吃了两个多时辰,等两人作别,也是夕阳西斜。
第二日,胡雪岩、嵇鹤龄先后到王有龄家中,三人一起商议了抚剿强匪的具体办法。
嵇鹤龄确实有些本事,他出发没多久,事情很快得到解决。
他一个人单工具匹马,将“强盗和尚”引诱至县城拘捕,强盗们群龙无首,躲的躲,逃的逃,一哄作鸟兽散。
为了让嵇鹤龄无后顾之忧,胡雪岩说动王有龄太太,让她将大丫鬟瑞云派去帮忙照顾嵇鹤龄一家老小。
王有龄也明白其中深意,给王太太表明以后会帮嵇鹤龄补实缺,瑞云嫁过去以后就是官太太,而且有了这层联系,就等于将嵇鹤龄拉到自己阵营。
果然,剿匪事成之后,胡雪岩用财力,王有龄用权力,两人联手帮忙运作,让嵇鹤龄接王有龄原海运局差事,又把瑞云当亲妹子风光大嫁 ,三人简直亲如兄弟。
嵇鹤龄双喜临门,对两人感激涕零。
胡雪岩为什么要把嵇鹤龄推到海运局坐办的位置?
因为王有龄原来负责海运局差事时,挪用公款给胡雪岩扩大钱庄,原以为还有几年任期可以慢慢填补,谁知道王有龄突然调任湖州知府,上峰让他尽快交海运局的差事。
为了漏洞不被发现,只有推自己人上位,嵇鹤龄的出现正是恰到好处。
嵇鹤龄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了胡雪岩布局的网中人,他对两位兄弟的仗义相助和提携,无以为报,恨不得肝脑涂地。
其实就算他知道内情又如何?那时的官场皆是如此,不能超然其外,只有深陷其中,否则何以生存?
搞定黑道:借力使力,表现财富价值
为了帮王有龄搞团练武装,胡雪岩跟洋人购买了500支工具,从中获利不少,他觉得贩卖军火大有可为。
1853年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消息传出,小刀会积极响应,在上海县闹得不可开交,令清政府头疼不已。
胡雪岩从中看到商机,他借机从官方手里取得工具支的购买权。
因为朝廷有规定,除了军机处、督府著名军政机关可与洋人做军火交易外,其他军火生意都是非法的,视同走私予以拿获,严惩不贷。
有一次,胡雪岩购买的千余支洋工具,从上海运到浙江境内的乌岭山时,被当地的帮会所劫持。
胡雪岩第一次遇到这种事,顿时一筹莫展。他从漕帮的尤老五处,打听到到这是外号“翘脚长根”的土匪所为。
“翘脚长根”恰好是尤老五朋友俞武成的手下,只是如今势力日强,自立门户,占山为王。
胡雪岩在尤老五的引荐下,重金请俞武成帮忙说项,几人上乌岭山,目的:一是归还洋工具,二是招抚收编。
这就是胡雪岩的聪明之处,如果只是找回洋工具,胡雪岩不方便调动当地官方力量,如果说是招抚匪徒,官场的明面上大家都好看,再给点好处,简直皆大欢喜。
几人坐在水阁谈判,胡雪岩丝毫不提洋工具的事,只跟“翘脚长根”谈招抚。
“翘脚长根”表面尊重老领导俞武成,实际上句句耍花工具,要好处,十分滑头,双方你来我往,最后“翘脚长根”勉为其难的答应,条件是半年军饷,以花名册表达诚意。
胡雪岩不动声色收了花名册,转身就让当地官府,派兵将乌岭山团团围住。
打定主意明降暗叛的“翘脚长根”,这下慌了神,正好胡雪岩再次上山,他这才有了谈判的态度。
“翘脚长根”热情招待胡雪岩,一时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胡雪岩只带了一个手下,叫刘不才,以前是个赌棍,万贯家财被他输得一干二净,后来遇到祸事,被胡雪岩所救,发誓再不玩耍。
这次胡雪岩带他来,事先交代一会儿的赌局,他必须输,故意输,还要输得明显。
刘不才在赌场混了大半辈子,赌术十分了得,其中窍门掌握得一清二楚,哪个大输,哪个小赢,一切皆可了然于身材。
酒足饭饱之后,刘不才已经与乌岭山一帮兄弟混熟,有人提议不如乘兴赌一把,他就顺水推舟坐庄推牌九。
他酌情该放的放,该紧的紧,调剂盈虚,很快让之前的输家都翻了本。
此时,又有兄弟起哄,让老大“翘脚长根”跟胡雪岩来一局,胡雪岩知道对方财务紧张,所以顺势有意输一万两银子。
“翘脚长根”见胡雪岩这么有诚意,想着跟着他有肉吃,后面的事根本不用谈。
他连夜赶往各处交通要津,通知自己手下归降,还亲自处伤了一名执意继续谋反的兄弟。
胡雪岩这一招“他山之石”,可谓一举数得,不仅拿回了自己被劫走的工具支,还顺手将一个“盗匪”集团招安了。
这件事让胡雪岩在江湖上侠名远播,此后他的军火生意越做越顺。
官道上自不必说,黑道上只要一听说胡雪岩的货物,也是纷纷让路。
一个军火贩子,插上了黑红两面旗,真正做到畅通无阻。
搞定靠山:表现个人非凡价值
1860年,太平军李秀成率兵突然袭击杭州,城陷,浙江巡抚罗遵殿服毒自尽。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
巩固城防,加强备战,需要的是军饷和粮食。
军饷还能延迟发放,粮食却不能。胡雪岩受王有龄委托,出城筹集粮食,几经生伤,险象环生,终于赶到上海。
胡雪岩在漕帮的帮助下筹集了2万石粮食,又找联系请了沙船帮的人,当舵手和船夫;高价聘用国外的洋工具队,出面护送,这才将18条船,有惊无险的运回杭州。
为了安全起见,胡雪岩事先派人化妆进城联系王有龄,希望他派兵出城接应粮食。
谁知道得到的是城破,王有龄离去报国的消息。
原来常州的何桂清弃城逃跑,导致杭州再次进入太平军层层包围之中,王有龄可调遣的兵力不足3000人。
他组织人手将部分老弱妇孺迁出城外,自己亲自上城头督战,在无粮无人无援助的情况下,坚守两个多月。
在绝望中他吞金自尽,怕伤不了,又服下鸦片,还觉得伤得不够快,最后自缢于巡抚大堂后的桂花树下。
1861年3月29日,杭州陷落。
胡雪岩得到消息,悲伤不已,加上连日劳累过度,大病一场。
他一心盼着朝廷能派人收复杭州,他将2万石粮食运到镇海附近,等待清政府进一步消息。
1862年初,左宗棠率部队从安徽进入浙江,不久便攻克杭州南面的富阳,距省城已不足百里。
胡雪岩得到消息,找了联系,前去求见左宗棠。
“浙江粮台胡光墉参见大人。”
“浙江粮台?”左宗棠微微抬了一下头,冷冰冰地说:“我倒听说你是个商人。”
“下官闲下来时也做些小买卖。”
左宗棠看也不看他,摆弄着手里的旱烟袋,冷冷地说:“听说你很阔嘛!我闻名已久了!”
“此次左大人亲率湘军子弟,英勇善战,大败太平军,即将光复杭州。大人建立了不世之功,下官特地前来道喜。”
左宗棠脸色稍有松弛,但仍嘲讽地说:“国事不振,洪、杨未灭,何喜之有?我听说你起居享用,俨如王侯,这也许是过甚之词,但也不是空穴来风吧?”
“是!不瞒大人,比起清苦地候补人员,我算是舒服的。”
“本丞一到杭州,就接到好些禀帖,说你如何如何。人言未必尽属子虚乌有,我当严查。果真属实,对不起,我定当严参。”
“如果下官有什么不法之事,大人指名严参,下官甘愿受罚。不过,我自问没有为非作歹,也不敢徇私舞弊。只为受王中丞知遇之恩,誓同生伤,待人处世不避劳怨,得罪了人也是有的。”
“哈,王中丞已经殉难,你到现在不是还活得好好的吗?”
胡雪岩听了此话,悲从中来,撩衣下跪,泪流满面地说:“左大人,胡某与王中丞有生伤之交,问心无愧。只是辜负了他的重托,若大人责备下官不能追随他于地下,我没话说。倘或以为殉忠、殉节,都有个名目,殉友而伤轻如鸿毛,为君子所不取。”
说罢,胡雪岩将王有龄如何以“赵氏孤儿”为喻,跪求他出城办粮,他又如何化妆成逃荒难民躲过太平军,如何费尽心机运回粮食的事一一道来。
说到王有龄托交遗书,左宗棠也微微动容。
胡雪岩见此,趁机拿出红封袋,双手呈上,说道:“这是采办粮食后的2万两余款,粮食共18船,我已经运到。”
左中堂一愣:“你是说你运来了18船粮食?”
“正是,有2万石大米,就在杭州城外的江面上,请大人派人验收。”
左宗棠连忙召来属下询问,确认后,高声喊道:“来人啊,给胡大人上茶。”
说着,左宗棠将红封袋递给胡雪岩,温和地说道:“胡大人此举真是出乎意料啊!2万石米,时价要值五六万银子,粮台上一时还付不起那么多。这2万的余钱,你就先拿回去,剩下的我们再商量。”
“这笔钱,大人就不必操心了。只盼大人早日光复杭州,解救杭州百姓于水火之中。”
“胡大人真是热心肠,我还以为商人都只认钱,不知仁义呢。”
“那是误解,人皆父母所生,谁无骨肉亲情?”
这句话是《史记》上的典故,胡雪岩来之前专门请教过高人,想好一套话术来的。
他知道左宗棠不喜欢人送礼,也不爱女人那一套,除了军队缺粮外,个人很有才学,看不起商人,想投其所好,就要会说他的话。
“你这话正合圣人之言,看来胡大人读书不少呢!”左宗棠果然很高兴。
“左大人见爆笑,我不敢说读过书,只是敬重读书人,心有感悟,随口讲出来罢了。”
“胡老弟说的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天下道理,原本是相通的。”高兴之余,他连对胡雪岩的称呼都改了。
“有你送的2万石大米,不但杭州有救,肃清浙江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老弟有什么要求,不妨直说。”
“毫无所图,我此行目的有三:一为了王中丞;二为了杭州百姓;三为了大人。”
左宗棠大为感动,拱手道:“早听说胡雪岩仗义,我还不信,今天总算见识了。本丞马上启奏皇上,请朝廷给予嘉奖。”
这时,两人都选择性失聪,忘记了开始的剑拔弩张,左宗棠再也不提严查的事情。
一个有心拉拢,一个有意表现,两人就当下局势,聊的越来越投机。
最后,从不留人吃饭的左宗棠为胡雪岩破例,两人从军队装备谈到洋工具队,又说到洋务运动办实业的种种细节。
胡雪岩一会儿奉承,一会儿献策,不知不觉,左宗棠已将他视为知己。
左宗棠收复杭州,将善后抚恤工作全交给胡雪岩,为此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善后局。
任胡雪岩为总办,由他负责整个江浙地区的钱粮、军饷筹集和善后赈济工作。
此等结果,胡雪岩也始料未及,他一开始只想解决眼前困境,用粮食换一个靠山,取得暂时安稳。谁知道这条粗大腿实在粗壮,他即刻就被带飞。
从此,胡雪岩正式走上官商之路。
【结束语】
胡雪岩后来帮左宗棠筹军饷,建洋工具队,开船厂……当然他也一路高升,官至二品,御赐黄马褂,特许在皇城骑马,就连他母亲金氏也被封为一品夫人。
一个商人,做到这个高度,也是到了极致。
为什么不管什么人,胡雪岩都能搞定?
其实秘诀很简单:
第一调整自己,让对方以为两人是同道中人,通俗点说,就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第二就是展现对方需要的个人价值。
胡雪岩,不愧是经商之神。
资料来源:《红顶商人胡雪岩》《胡雪岩全传》《胡雪岩传》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未特别注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懒虫说删除,谢谢!
最后附上胡雪岩语录8条:
1.为人不可贪,为人不可奸。经商重信誉,无德不成商。
2.商业竞争的胜负,最终决定在经营者本身的修养上。
3.一个人应该具备四识:知识、常识、胆识、见识。
4.机遇是靠大家双手捧出来的。
5.人性:一、贪小便宜;二、怕损失;三、爱面子。
6.做人要先学会听话,然后在学会讲话。
7.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人性没有变。
8.得到机会以后,需更加小心谨慎,因为往后的路更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