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红顶商人胡雪岩:19岁拿到5000两白银,临终遗言:勿进白虎

红顶商人胡雪岩:19岁拿到5000两白银,临终遗言:勿进白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忘的历史 访问量:1506 更新时间:2024/1/19 3:57:02

2016年,我坐火车去杭州游玩的时候,那时候杭州恰好举行G20峰会,路上不少路都封堵,我们一行人步行去了西湖边。

去杭州必拍照片的一个地方,哈哈

在边上我看到有一群下象棋的老头,转身蹲下来,在旁边的一个小石墩准备坐着看一会。

没过一会,一个老头也蹲在了我的身边,他问我小伙子来这里玩啊。

我心想这老头我和他也不熟啊,难道杭州人都这么热情???

老头说着说着,和我说到了胡雪岩的故居,他告诉我杭州西湖全国有名,但是他们当地人都不怎么来西湖游玩,都是住在附近像我们这样老太太、老头子来这散步。

要看杭州的独特景观,就得去胡雪岩故居。

没想到,刚刚说了这句话,老头子的眼泪就刷刷地掉了下来,还用手抱住了我的胳膊,我一看这算怎么回事,这老头不会是想要卖惨讹我吧?

毕竟我是外地人,当时还没有毕业,身上也就带了千把块钱去游玩,要去被这老家伙涮一顿,估计得哭死。

我越想越不对劲,和身边几个哥们使眼色,准备甩开老头子撒丫子就跑。

老头子可能也看透了我的意思,他放开手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没事,我自己一个矜寡老头,独自一人生活在西湖附近的小区,遇到你们外乡的年轻人,总是想要和你们唠唠我们当地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

那天,他说的那件事情,恰好是有关红顶商人胡雪岩临终吩咐“勿近白虎”的遗言故事。

故事,已经不知道真假,但是十分的有趣,我还是和大家说一说。

胡雪岩去世于1885年,距离当时的2016年也已经有131年的历史。

嗯~感觉和陈建斌老师有点像啊

所以,老头子讲的故事是真是假,至今我都没法判断,权当一个乐子和大家唠叨一番。

他们当地所流传的胡雪岩的遗言是“勿近白狮”。

因为,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法确定胡雪岩是以何种方式留下了遗言,书画亦或是笔墨,但是据老头子那天讲述,胡雪岩所留下的书画的遗言。

在书画上面,他写下了勿近然后加绘画一个狮子或老虎形状的绘画。

当地人,都认为胡雪岩留下的是“勿近白狮”。

2016年,也就是我去杭州旅游的这一年,老头子的闺女前往非洲的开普敦大学留学,这所学校是南非地区最好的一所大学。

这所大学目前在世界大学的排名为198位。

我查了一下官方公布的世界知名大学排行榜,这个数据的排名,南非这所最好的大学尚比不上清华、北大,其学校实力大抵和中国985院校一个级别。

她家闺女在南非读书的时候,因为习惯了国内灌输的那种,“高中好好学,大学好好玩”的思维,这女孩却没有想到南非的大学和欧美大学一样,有着“宽进严出”的传统,第一年的年度考试评测中,她的成绩尚不能达到升学升学,直接被勒令继续就读大一。

也许,在学业上的打击,他家这闺女不仅没有上进,反而和非洲的一个小伙子明目张胆开始谈恋爱,而且还谈了不止一个。

这件事情传到老头一家的时候,老太婆的梗塞发作,不幸去世。

也正因为这件事情,老头子此后过上了孤苦无依的日子,并且臭骂女儿以后不准踏入家门,见了她肯定要揍他。

后来,女儿总算顺利毕业,还是回到了杭州。

回来那天,她看着女儿一直站在家门口不肯进家,他走出去一看,竟然还带回来一个皮肤相当黝黑的小伙子,老头子说当时他气得一根拐棍就杵在非洲小伙子的腋窝,当时就出了血。

老头子也怕事情闹大,赶紧将这个非洲小伙子送往了医院。

他说,这小伙子也没埋怨他,而且性格也特别好,总是露出一双洁白的牙齿冲着他乐呵呵地笑。

他后来也想了想,毕竟不是咱那一代老封建,再说女儿都带回来了,也就坦然接受吧。

说这句话的时候,老头子还补了一句,其实他至今在街坊邻居的面前,都觉得抬不起头。

再后来,老头子因为当时用拐杖杵自己女婿的事情,心里面实在觉得内疚,便准备带着他俩在杭州逛一逛,西湖边上早就逛遍了。

他忽然想到了【胡雪岩故居】。

作为当地人,他一直没有去过这里,但是对于胡雪岩曾经留下的那句遗言还是十分的印象深刻,索性带着好奇干脆去了当地的胡雪岩故居。

杭州胡雪岩故居,距离他所在的杭州西湖小区特别的近,具体距离也只有四公里的距离,打个车十分钟就可以到达。

走进胡雪岩故居,最醒目的就是中间最高的一处阁楼,据说这里曾经是杭州市最高的一栋建筑,胡雪岩在这里不仅能够窥看自己豪宅的全貌,就连杭州的全貌也一目了然。

他说在主厅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情。

据说胡雪岩当年就是在主厅交代的遗言,而且主厅名叫“百狮楼”,这个名字就是当时慈禧太后亲自赐名。

在胡雪岩主厅的廊柱上,老先生看到廊柱上的那几个貌似金狮子的装饰物的时候,第一句就是想到了胡雪岩临终交代给家人的“勿近白狮”。

因为这个狮子当初眼睛是绿宝石,但是后来被人偷偷挖掉,而且看着有股灵异感觉。

接下来,神奇的一幕发生,他皮毛里面装的一笔钱竟然不见了!!!

老头子告诉说,原来他打算用一天的时间逛完胡雪岩故居,他然后在酒店正式承认自家闺女带来的这个非洲女婿,而且此番出行游玩他还带了一笔钱。

---女儿的嫁妆。

当初游玩的时候,他就定好了酒店,那笔钱和银行卡也就放在了皮包里面。

皮包里面总共放了五千多块钱,银行卡里面还有整整十万块钱,他准备吃饭的时候一起交给女婿。

可就在他抬头看主厅百狮楼廊柱上面的金狮子后,他突然感觉到了一阵眩晕,要不突然感觉松软了一下。

他当时也没注意,以为天气太热,自己可能有点中暑。

后来,在饭店吃饭的时候,他一看自己的皮包,里面五千八百八十块的现金竟然不见了,而且皮毛没有任何被划破的痕迹。

老头子说完这个故事,我的心里当时咯噔了一下,总觉得这家伙在骗人,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事情。

当时,后来我们一群人在西湖逛完之后,在前往胡雪岩故居的时候,听到公交车上的安检大妈都会提醒一遍,前往胡雪岩故居的旅客请随时看好自己的随身财物。

可能他们当地人,都特别在意这个事情。

所以,我们到达胡雪岩故居之后,在附近的几个小饭馆打听关于百狮楼的有关事情,他们都莫衷一是地提醒一句:

“勿近白狮”。

只不过,和我们经常听到的“勿近白虎”字面意思有那么几分差距。

关于胡雪岩为什么会成为杭州地区百姓神乎其神的一个人,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既传奇又同时充斥着晚年的落寞。

胡雪岩老家是安徽徽州,后来迁居到杭州生活。

他小时候家境并不优渥,他的童年时光就是一个放牛娃,没有特别美好的回忆。

父亲在他12岁那年去世之后,胡雪岩就在杭州的一家钱庄里面跑腿打杂,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选择,他成就了自己的一生。

钱庄老板没有儿子,十分喜欢这个头脑机敏的小伙子,钱庄老板最后撒手人寰的时候,给胡雪岩留下了一个价值5000两银子的大钱庄。

这个价值有多少呢?

由于清朝南北经济差异较大,曾经有学者这算这笔钱的真正价值,按照当时的价值范围计量这算,当时一两银子的价值等价如今的30-300之间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胡雪岩所接收的这笔财富在68万-150万之间。

这笔钱不算太多,相当于今天一个无儿无女的老头,把自己名下的一套房送给了胡雪岩。

总之,胡雪岩因为这笔钱走上了人生的快车道。

1851年,胡雪岩开始和官场上的朋友联合经商,在江南地区大肆倒卖生丝,仅仅十年的时间,就几乎垄断了江南地区的生丝市场,江南一般的生丝市场被他掌握,他自己的财富也开始呈指数爆炸性的增长。

1861年,太平军肆虐浙江地区的时候,胡雪岩开始花大笔钱购买军火、粮草,送给闽浙总督左宗棠,再度为自己在官商事业上冲了一波红利。

仅仅第二天,左宗棠就将浙江所有的钱粮、军火购买事宜全部交给了胡雪岩督办,和上次他自掏腰包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将官府的钱交给他督办。

军火、粮草采购工作,随便上去摸两把,也能沾满一手油。

三年后,胡雪岩财富再度暴涨,身价达到了千万之巨,还在浙江地区创办了不少的商号,类似今天搞起而来银行借贷工作。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胡雪岩被誉为当时中国的首富。

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胡雪岩背后又鼎力相助,借助这波时代大功,被清政府授予黄马褂、二品红色顶戴。

人生巅峰,一生荣光。

当时,左宗棠和李鸿章两人经常不对付,李鸿章一直想要给左宗棠在背地里使坏,便将重心放在了切断左宗棠背后的这条经济链条。

胡雪岩,成为了他们两在官场争斗中的最大牺牲品。

最初,胡雪岩遭遇囤积生丝,在李鸿章的授意下,外商和他展开了长达一年多的价格战,胡雪岩花费千两不断高价回收生丝,准备吃掉这批生丝之后,让市场生丝亏空之后,大肆抛售,直接翻倍回本。

没想到,欧洲市场成吨运往生丝,致使胡雪岩的生丝囤积功亏一篑,最终只能低价抛售。

李鸿章为此,让手下大肆散布胡雪岩钱庄破产的消息,不少人纷纷前来兑换钱物,致使胡雪岩钱庄无法支撑,李鸿章趁势煽风点火,上奏朝廷胡雪岩在督办军火和粮饷的时候,抽取回扣和恶意扣押粮饷。

1885年,胡雪岩的钱庄、当铺、商号相继被清政府查封,李左宗棠病逝,四个月后,胡雪岩同样悲愤离世。

临终之时,他留下遗言,不从政,不经商,勿近白虎,胡李不通婚。

至于,在杭州本地流传的故事,未必可信,也未必不可信。

我想,他遗言的所有核心应该就是远离商场、政坛,保一家安乐而已吧!

你们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

标签: 胡雪岩

更多文章

  • 胡雪岩:我是穷人出身,改了这3个穷人毛病,才当了大富翁

    历史人物编辑:震旦说标签:胡雪岩

    从古代封建社会到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商人的活动一直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吃的喝的穿的玩的都是有力的证据。但其实商人虽然对国家的经济贡献很大,但是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一直不受任何统治者的待见。他们是社会中最让人看不起的阶级,科举考试没有他们的份,子孙也没有机会参加,吃穿都是最低级别,一旦越矩就会

  • 清末首富胡雪岩故居:被誉江南第一豪宅,图9才是胡雪岩真实相貌

    历史人物编辑:笑读古今书标签:胡雪岩

    【花园】“清末首富”胡雪岩故居有“江南第一豪宅”之称,如果从外部看,则是高高的围墙,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然而,一旦进入内部则会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美轮美奂、极尽奢华”,这是很多游客来到胡雪岩故居参观后的最大感受。 【奢华的回廊】胡雪岩故居坐落在杭城东南元宝街,这是一条窄窄的小巷。两

  • 胡雪岩结缘第一个贵人

    历史人物编辑:小摸说历史标签:胡雪岩

    王有龄运灵柩回福州,没盘缠,走头无路,只好寄居在了异地。因父亲在浙江当了小官,在杭州住了几年,没有奉委过什么好差使,老病侵寻,心情抑郁,死在异乡。三十岁的王有龄举目无亲,穷困潦倒,混的不成样子,没人理他。胡雪岩那个时候都叫他“小胡”,生得一双四面八方都照顾得到的眼睛,加上一张常开的笑口,而且为人“四

  • 有钱任性?胡雪岩看中少女被拒,500万买下次日给1500万让她改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胡雪岩

    晚清首富胡雪岩看上少女,500万买下做妾,次日给1500万让她改嫁胡雪岩本名胡光墉,是晚清时期闻名天下的徽商代表、红顶商人,创造了庞大的商业帝国,最鼎盛时期他甚至以商人身份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而对于女人,他的风流之名亦是十分响亮,家中妻妾无数。他曾看中一个美貌少女,用七千两白银买来做妾,可是,新婚

  • 胡雪岩10万担大米当初如果送给李鸿章,左宗棠会不会弄死胡雪岩?

    历史人物编辑:啾啾看电视标签:胡雪岩

    胡雪岩画像胡雪岩能够成为大清帝国首富,这与胡雪岩过人的胆识、才略息息相关,更是源于他作为商人的精明和独特的眼光。胡雪岩最后被李鸿章排挤、打压而身入名裂、家败人亡,当初,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胡雪岩天平的两端,任何一人都可以作为胡雪岩的选项。如果从职位来说,李鸿章是江苏巡抚,左宗棠是浙江巡抚,都是一方封疆

  • 胡雪岩财富宫殿的坍塌,是因为李鸿章在商场的“头马”?

    历史人物编辑:YES星球标签:胡雪岩

    晚清时期,有这么一个人,官职不是最高的,权力也不是最大的,甚至名气都没有“红顶商人”胡雪岩高,但他的影响却比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更为深远。他是标准的官三代,26岁就做了部级领导曾国藩的机要秘书,但却曾连续三次乡试都没考过。可就是这么一位“落榜生”,却成为了驰骋商场,独霸轮(轮船)、电、煤、纺四大行业的

  • 抓住机遇,凭自己的能耐,爷爷成中国首富,与胡雪岩并称南胡北刘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胡雪岩

    过去的老北京人经常会提到“三大刘”。顾名思义,三家姓刘的大家,之所能有如此称谓,必然有他们的特殊的本事。“三大刘”分别是“梳头刘”、“算盘刘”、“当铺刘”。“梳头刘”家的本事就是有一手不传外人的梳头手艺。他们的顾客非一般人,上至慈禧太后,中到王府福晋,最低也是一品大员家的夫人。可想而知,“梳头刘”家

  • 胡雪岩:风流潇洒的慈善达人

    历史人物编辑:韦祖创标签:胡雪岩

    做官须看曾国藩,经商当学胡雪岩”,对于这样一句话,想必很多人都是有所了解的。所以,在杭州时就特意寻了个时间去探访胡雪岩故居。说实话,不去还真是不大了解有“红顶商人”之称的胡雪岩,去了之后才明白。胡雪岩故居石碑胡雪岩:“掉到钱眼儿”里的商人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上城区元宝街。元宝街?胡雪岩这商人,连住宅

  • 马云说胡雪岩失败在迷恋官场,其实马云根本不懂胡雪岩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胡雪岩

    马云多次谈到胡雪岩,每次谈到胡雪岩,都要批评胡雪岩迷恋官场。最著名的是2014年,马云在世界互联网大会发表了如下名言:胡雪岩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坏榜样——红顶商人,这个是我从第一天看这个书,我就觉得这是一个不对的路,因为钱和权是不能碰在一起的,做了生意就一定不能考虑当官从政,从了政你就一定不能有钱,这两

  • 胡雪岩子女后代今何在?500族人无人经商全因胡雪岩的1句遗言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胡雪岩

    胡雪岩在中国历史上堪称传奇,而他的一生也确实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是他的经商生涯,还是他的情场经历,都让后人啧啧称奇。研究胡雪岩,当然要从他的商业才能入手,但他的个人生活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东西,比如他数都数不清的妻妾,他的子孙后代现状如何等本文将一一为读者介绍。胡雪岩的妻妾胡雪岩是典型的商场得意,情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