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湘云搬离蘅芜苑,为何不跟黛玉住一起,却舍近求远搬去稻香村?

史湘云搬离蘅芜苑,为何不跟黛玉住一起,却舍近求远搬去稻香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不红 访问量:4596 更新时间:2024/1/30 8:49:59

红楼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结束后,薛宝钗次日就搬离了蘅芜苑,因湘云和宝钗同住,导致史湘云的去处成了一个难题。

大观园内的建筑虽多,硬要重新择一处地方,给史湘云充当居所,其实并不难。

真正困难的地方在于一旦选了新住所,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史湘云暂居贾府,身边只有一个丫鬟翠缕,贾府官中需要为史湘云重新添置伺候丫鬟,以及日间洒扫的奴仆,这就需要调动荣府官中的人事组织,夜间查寝也要增加一处,月钱的发放是否增减,这些都成了问题。

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史湘云继续充当“边缘人”,寄托在某个主子小姐身边,这是最方便的做法。

薛宝钗搬离蘅芜苑前,已经给湘云想好了归宿,那就是让湘云暂时搬去稻香村,和李纨住在一起:

宝钗笑道:“依我的主意,也不必添人过去,竟把云丫头请了来,你和他住一两日,岂不省事?”尤氏道:“可是史大妹妹往那里去了?”宝钗道:“我才打发他们找你们探丫头去了,叫他同到这里来,我也明白告诉他。”——第七十五回

这个情节引起部分读者的注意,或问:史湘云为什么不搬去潇湘馆,和林黛玉同住?

要知道林黛玉进贾府之后,史湘云每次来贾家做客,都和黛玉住在一起,包括后文第七十六回,黛湘两人于凹晶馆月下联诗,好不雅致,当天夜色已深,湘云还在潇湘馆小住了一晚上。

既然如此,当初搬离蘅芜苑时,为什么没有人提出这个建议?薛宝钗没有想到这件事,史湘云自己也没有提。

这就涉及到一个《红楼梦》文本细读的问题。

首先,李纨身为大嫂子,一直负责照顾教育众姊妹们,这是她的任务和责任。也正是因为这种责任的惯性,导致她成为接纳意外人员的默认选择。

举一个例子,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王熙凤使计将尤二姐骗进了省亲别墅,为了后续的计划,她不想让贾母王夫人知道尤二姐的存在,就把尤二姐暂时养在了大观园,寄托的住所便是李纨的稻香村。

凤姐便带尤氏进了大观园的后门,来到李纨处相见了。彼时大观园中十停人已有九停人知道了,今忽见凤姐带了进来,引动多人来看问。尤二姐一一见过。众人见他标致和悦,无不称扬。凤姐一一的吩咐了众人:“都不许在外走了风声,若老太太、太太知道,我先叫你们死。”园中婆子丫鬟都素惧凤姐的,又系贾琏国孝、家孝中所行之事,知道关系非常,都不管这事。凤姐悄悄的求李纨收养几日,“等回明了,我们自然过去的。”李纨见凤姐那边已收拾房屋,况在服中,不好倡扬,自是正理,只得收下权住。——第六十八回

再如第五十八回,宫中老太妃薨了,贾母、王夫人等诰命需要入朝随祭。薛宝琴一向跟着贾母一块住,如今贾母不在家里,就把薛宝琴送进大观园里暂住,放置的场所也是李纨的稻香村。

当然,薛宝琴的情况有些特殊,正常来说,她搬去蘅芜苑比较合适,毕竟姐姐宝钗就住在那里。

可不巧的是,史湘云已经“近水楼台先得月”,提前搬进了蘅芜苑,如果薛宝琴也搬进来,一处蘅芜苑住三个人,实在不太合适,而且显得贾家人招待客人不周,贾母基于这层考虑,才按照以往的惯例,让宝琴去了稻香村。

因此,史湘云在离开蘅芜苑后,还想继续在大观园内住,从官方流程来看,最合适的地方再没别的,就是李纨的稻香村。

相反,从现实角度来看,史湘云要想长居在林黛玉的潇湘馆,住所本身就成了问题,林黛玉的潇湘馆是整个大观园内,整体氛围最为清幽,建筑最为小巧别致的场所,且看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对潇湘馆建筑特征的描述:

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第十七回

细品这段描写,连用五个“小”字形容潇湘馆内部建筑。

其实单从名字就能看出区别,林黛玉住的叫“潇湘馆”,李纨住的是“稻香村”,一个馆,一个村,已经涵盖了建筑面积的区别。

潇湘馆只适合单人居住,小小两三间房舍,就要承应林黛玉、紫鹃、雪雁、藕官以及其他不知名小丫鬟的居住,史湘云若要搬过来,还得再添上一个翠缕,空间就会更加逼仄,史湘云显然不适合搬到这里。

而第七十六回,黛湘两人月下联诗后,史湘云当晚确实住在了潇湘馆,但两人是凑活睡在一处的,甚至夜间还互相聊天,询问彼此为什么还没睡,这种状态确实符合临时居住的特殊情况,但要让黛湘两人一直挤在一起起居,断然是没有这个道理的。

我们也可以预料,史湘云第二天之后,必然还是要回到稻香村起居,而不是就此搬进潇湘馆。

本文系“红楼不红”首发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八十回本,图片来源于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标签: 史湘云

更多文章

  • 史湘云隔三岔五地拜访贾府,只因好处太多,连零花钱都解决了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史湘云

    史湘云也是豪门千金,与薛宝钗平辈,地位也相当。但是薛宝钗可以久居贾府,而史湘云来贾府却总是小住一段时间,便要离开。为何曹公如此安排,且听详解。史湘云与贾府的关系史湘云与贾府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紧密,从原始的单纯的血缘关系上看,与林黛玉和薛宝钗相差还是挺远的。但是她为何时常出入贾府,却又不能长住呢?问题还

  • 红楼梦:史湘云画册判词—深度解读

    历史人物编辑:猴爸陪你读书标签:史湘云

    《红楼梦人物传》开讲了:品红楼故事,解百味人生。故事中的人物,或许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文/猴爸(徐昊昕)由于《红楼梦》是残本(只到80回),所以书中的判词及图画,是作者对故事中人物以及故事发展结局的预示。通过图画和暗示,我们能够预测到故事及人物的结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开始聊一下《红楼梦》中的图

  • 探秘史湘云的出身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党荣刚标签:史湘云

    在《红楼梦》中,湘云和黛玉都是父母双亡的姑娘,也正因为如此,两个姑娘才更加让人爱怜。黛玉的父母还可以说出来到底是谁,而史湘云的父母只提了一句,都没有了。史湘云的出现也很突兀,离开也很自然,仿佛她就是一个凭空出现的人,她的父母与史太君有什么关系?她们又是怎么没有的,这个谜底深深的困惑着大家。湘云被贾母

  • 史湘云,红楼梦里少见的一缕阳光

    历史人物编辑:猫史天下标签:史湘云

    红楼梦很长,但张爱玲却说只恨其没写完,红楼梦里人物众多,但男儿似乎只有王熙凤一个,红楼梦写女儿家众多,但大多稳重心思重,唯有史湘云像是这荣宁二府的阳光照进来。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礼教,犹如一张无形的罗网,早把中国女性束缚成了失去自我的木偶。“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就是牵连木偶的线,綫永远攥在

  • 史湘云对黛玉做的这些事,真是令人发指!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史湘云

    《红楼梦》人物史湘云,是一个很复杂的角色。一方面,史湘云天天把宝玉挂在嘴边,再不想着别人;另一方面,史湘云却是坚定的拥钗派。《红楼梦》原著中,史湘云对黛玉做的这些事,真是令人发指。史湘云明知道宝玉与黛玉情投意合,明知道宝玉非黛玉不可,心里却希望宝钗与宝玉在一起。《红楼梦》原著中,史湘云挑衅林黛玉道:

  • 从皮鞋厂临时工到经典妙玉,20岁结婚,26岁成单亲妈妈,今入佛门

    历史人物编辑:抒笙时尚标签:妙玉

    她是北京皮鞋厂临时工,也是八七版红楼梦中最经典的妙玉,20岁结婚,21岁便生下一个女儿,五年后被分手,做起了单亲妈妈。就演员叫做姬培杰,因为受到红楼梦的影响后改名姬玉。1967年姬玉出生在北京,1983年红楼梦剧组向全国招选演员的时候,姬玉才17岁,当时选角老师潘欣欣,到北影厂路边偶遇自己的战友,旁

  • 贾母与妙玉的这次对话,短短六个字,已把贾家送上了抄家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妙玉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有如下文本: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对于这一段描写,有很多读者都进行了讨论与研究,研

  • 黛玉和妙玉,一个质本洁来还洁去,一个欲洁何曾洁,只差了这一点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妙玉

    红楼梦中,曾经有个丫头,名字叫做“林红玉”,被王熙凤知道了,硬生生改成了“小红”。可见,在红楼梦中,“玉”这个字很特殊。整本书中,能将“玉”这个字用在名字上的,屈指可数。黛玉和宝玉,名字中都有“玉”,而妙玉,名字中也有“玉”。细究起来,其实黛玉和妙玉的性格,很像,却又有点不像。她们二人都很孤傲,但黛

  • 贾母携刘姥姥过栊翠庵,妙玉奉茶,她直言“不喝六安茶”,为啥?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妙玉

    《红楼梦》四十一回中,贾母携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去妙玉的栊翠庵品茶,书中是这样叙述的——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贾母道

  • 妙玉:全世界都告诉我不能爱,可我还是对你动了心

    历史人物编辑:姜腾标签:妙玉

    文/陌游常乐一直很好奇一个问题,妙玉归宝玉很特别,有较多的关注,那么妙玉对宝玉动心了吗?我想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妙玉真的对宝玉动心了。也许很多的人会说妙玉一个出家人对宝玉动心极为不妥,而且也与礼法不可,但是我却在想佛教讲究普度众生、上善若水,也就是对天地万物要有一种大爱,爱情也是大爱中的一种,为什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