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第二十二回,宝钗十五岁将笄之年生日,贾母亲自出资举办宴席,宴席上闹出了有名的“戏子风波”——因史湘云直言台上的戏子,长得像林黛玉,贾宝玉从旁解劝,反倒愈演愈烈,最终闹得不欢而散。
有心的读者会发现,原著这段描写有一处错误,那就是史湘云在称呼林黛玉时,叫的是林妹妹三个字,原著记:
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庚辰侧批:事无不可对人言。】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一时散了。——第二十二回
按照《红楼梦》里的年龄设置,史湘云的年纪小于林黛玉,她应该称呼黛玉为“林姐姐”,而不是“林妹妹”。
由于这处疏漏很微小,所以总是被大多数读者所忽视,即便有细心人能察觉到,也不过认为是抄书人一时写错,不足讨论。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史湘云称林黛玉为“妹妹”,并不是口误,而是《红楼梦》早本痕迹的隐露。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曾分析过史湘云这个角色,认为早本中史湘云的年龄是大于林黛玉的,只是被修改成了史妹妹——第二十二回“宝钗生日”,与第六十三回“怡红夜宴”这些稿子,都是最早的早本。
第六十三回“怡红夜宴”,探春抽中花签,主得贵婿,众人调侃她: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
“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显然指的是大姐元春,可《红楼梦》里元春并不是王妃,而是皇妃,众人集体犯错,将元妃当作王妃和探春类比,是因为早本中元春的设置就是王妃,皇妃是后来修改过来的。
曹雪芹最初创作《红楼梦》,显然是实录其事,元春的原型可能是曹寅的女儿,后来嫁给平郡王纳尔苏当了福晋,这便是王妃二字的由来。
史湘云的年龄问题也是一样的。
在红楼早本中,史湘云的年龄大于林黛玉,早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前,湘云就已经长居荣国府了——张爱玲甚至认为,《红楼梦》早本的开篇,并不是林黛玉进贾府,而是从史湘云长居贾府开始写起,如果这个推断属实,那么红楼的早本篇幅将是巨大的,曹雪芹后续的删改工作的确需要数十年的时间。
现今版本的《红楼梦》,也保留了史湘云当年长居贾府的痕迹,隐隐透露出湘云的年龄似乎是大于黛玉的。
第三十二回,史湘云做客荣国府,给袭人带了一个戒指作为礼物,亲自来怡红院找袭人,言谈间提到了史湘云定亲的事:
袭人斟了茶来与史湘云吃,一面笑道:“大姑娘听见前儿你大喜了?”史湘云红了脸,吃茶不答。袭人道:“这会子又害臊了。你还记得十年前,咱们在西边暖阁住着,晚上你同我说的话儿?那会子不害臊,这会子怎么又害臊了?”——第三十二回
史湘云十年前就在荣国府长居过,当时贾母派袭人去伺候她,两人关系非常好,经常在夜间谈天说地。
袭人知道史湘云已经定亲了,就调侃十年前两人在西边暖阁里聊天的情景,史湘云听了脸红,不言而喻,两人说的自然就是男女婚姻的事,跟湘云的定亲是相对应的。
当年贾雨村给黛玉作家教时,林黛玉才五岁,一年之后,贾敏去世,贾母派来船只接黛玉进京——按照这个时间线,林黛玉进贾府时,不过六岁左右。
反观史湘云,她进贾府早于黛玉,却又能和袭人谈论婚嫁的事,显然不是小孩子了,年龄大于六岁几乎是必然的,再加上湘云进贾府比黛玉早几年的时间差,史湘云的年龄绝对要比黛玉大。
各位金钗中,史湘云的年龄偏小,可定亲却早于任何小姐,从迎春、探春、宝钗、黛玉算起,她们都不及史湘云定的早,这似乎也是早本痕迹的延续,今本换成了史湘云年纪偏低,但细节方面却并未悉数改正,就出现了第二十二回,史湘云管林黛玉叫“林妹妹”的奇怪现象。
本文乃“红楼不红”首发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引文均来自《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八十回本,图片来源于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