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在梦中与仙子兼美共同领受了警幻仙子所训之事,醒来后袭人为其整理衣着,不小心在大腿处摸到一片冰湿。
回贾母这边后,宝玉草草吃过饭便来屋里,袭人忙趁旁边无人,为其更衣,宝玉害羞央求:“好姐姐,千万别告诉别人”,袭人亦含羞问之:“你梦见什么故事了?哪里流出那些脏东西来?”。袭人比宝玉大,而且在秦可卿房里时,书中写道“袭人已渐知人事,见此光景,早察觉了大半”。可此时趁着无人再次细问宝玉,终究显得刻意。
宝玉听问,便将梦中之事都说了出来,袭人便掩面伏身而笑,一幅千娇百媚之态,宝玉刚在梦中领略那事,意犹未尽,现时看袭人这样子,自然又情难自禁,忙求袭人偷试,袭人什么想法呢?文本写道:
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
贾琏的小厮在花枝巷说过,贾府有个规矩,但爷们大了,会在其屋里放一两个“屋里人”服侍,这“屋里人”就是婚前通房丫头,这也是很多大家族的规矩,婚前通房丫头主要为少爷解决生理问题,以免其少不更事,被人哄骗至外眠花宿柳,坏了家族的名声。贾琏在婚前就有两个“屋里人”,不过王熙凤过门后便找了由头将两人都撵了出去。
袭人认为自己不越礼,就是因为贾府的这个规矩,但是,袭人被与了宝玉是作为“屋里人”的身份吗?这几个人都给出了答案。
贾母
王夫人将晴雯赶出怡红院后,才来报告贾母,顺便把几年前悄悄提拔袭人的事儿也说了出来,王夫人此举是有目的的,晴雯是贾母放宝玉身边的,将来是要给宝玉做姨娘的,而王夫人将其撵出去后再来报了贾母,颇有种让袭人取而代之的意思,现在就等着贾母点个头,几年前的决定就算是经过贾母同意的了。
王夫人在夸赞了袭人一番好处后,贾母便笑道:
“原来这样,如此更好了。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他是没嘴的葫芦。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而且你这不明说与宝玉的主意更好。且大家别提这事,只是心里知道罢了。”
什么意思呢?贾母并没有跟王夫人说“哎呀,咱俩可想到一块了,我之前就是这个打算”,而是原来你对袭人这么了解,难道我之前的看法都错误了不成?“既然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那小错误在所难免了,而且到最后,贾母还特意吩咐,这不明说的主意挺好,大家都别提吧,等啥时候我觉得时机到了,再提,这明显是要膈应王夫人啊,你不是几年前就偷偷提了么?我偏不答应让你公开,袭人就先待着吧。
如果贾母当初是要将袭人作为宝玉”屋里人“,听到王夫人这做法,肯定会很欣喜,而不是将袭人的毛病说了一通后又无可奈何的表示接受,所以,袭人是在自欺欺人罢了。
旺儿家倚势成亲,彩霞无法只得找赵姨娘帮忙,赵姨娘找到贾政,想求彩霞做贾环的“屋里人”,贾政便道:
“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迟。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
此时已经是第七十二回,宝玉已十六岁左右,贾政却还觉得宝玉小了,怕耽误他读书,而我们之前分析过,宝玉在神游太虚幻境时是十岁,袭人则十四岁。十六岁贾政仍觉得小了,更别说宝玉十岁时候给他放“屋里人”了,可惜贾政素日为宝玉的学业愁秃了头,却不知儿子在十岁时候已被那名字刁钻的十四岁丫头迷了去,真真讽刺至极。
凤姐
宝玉挨打后,袭人在王夫人面前说了一车子“灯儿才知道的”的话,并就“君子防不然”谏言献策,王夫人听后大呼我的儿,并答应“一定不会辜负你”,果然不久,王夫人便在凤姐等人面前暗提袭人为宝玉姨娘,月利与赵周姨娘一般。谈到月利,凤姐便道:
凤姐笑道:“袭人原是老太太的人,不过给了宝兄弟使。他这一两银子还在老太太的丫头分例上领。如今说因为袭人是宝玉的人,裁了这一两银子,断然使不得。若说再添一个人给老太太,这个还可以裁他的。若不裁他的,须得环兄弟屋里也添上一个才公道均匀了。就是晴雯麝月等七个大丫头,每月人各月钱一吊,佳蕙等八个小丫头,每月人各月钱五百,还是老太太的话,别人如何恼得气得呢。”
凤姐因前面被王夫人问到是否短发丫头月利的事,心中已是愤愤然,说话也就冲了许多。单单这段话里就讽刺了宝玉的待遇比贾环要高许多,而重点是,凤姐直接点出了袭人是贾母的人。
什么意思呢?晴雯之前也是贾母的人,可是与了宝玉后,晴雯的工作关系已经转到宝玉屋里了,而袭人还在贾母屋里,不过是给了宝玉使。“如今说因为袭人是宝玉的人”这句话很重要,意思就是在你王夫人提拔袭人前,袭人就不是作为宝玉的人的,如果贾母有将袭人当宝玉“屋里人”的意思,第一,袭人的工作关系应该和晴雯一样转来宝玉处。第二,这层意思凤姐肯定会知道,而在凤姐看来,袭人一直都不是宝玉的人。
所以,袭人的“不为越礼”,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事实上丫头服侍主子,主子有这个需求,为其排忧解难原也没有问题,偷偷摸摸、暗自欢喜就够了,可袭人非要讲“礼”,自然会被“礼”所讽刺,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