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可卿死后,贾宝玉为何会吐血?其中的玄机都在“梦幻”二字上

秦可卿死后,贾宝玉为何会吐血?其中的玄机都在“梦幻”二字上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读书悟道君 访问量:3306 更新时间:2024/1/29 17:23:07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了,贾宝玉因此而吐血,他的表现除了痛心,还暗藏玄机,代表着另一种暗示。

秦可卿与贾宝玉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与小说中在第一回就提到的梦幻二字关系重大。

我们知道作者在小说整体上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比如林黛玉、贾宝玉的双重身份,黛玉前世为绛珠草,宝玉则为神瑛侍者,这是虚写,而他们二人在贾府的身份则以实来写。

再如,贾宝玉在太虚幻境是虚,而大观园里的姐妹则是实;还有一直贯穿全文的空空道人、赖头和尚也是不断在虚与实之间切换。

正是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使得整部小说的氛围呈现出“梦幻”之感。因此,个人认为,在秦可卿与贾宝玉之间的情感关系上,作者同样也是这样的写法,即虚实结合。

在第五回中,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了秦可卿的闺房,什么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秦太虚写的充满柔情的一副对联,武则天的用过的宝镜,赵飞燕舞过的金盘,伤了太真乳的木瓜,等等。

作者这样写无非在营造一种梦幻的氛围,而营造这种氛围的目的,就是让贾宝玉在梦中进入太虚幻境。

在进入太虚幻境后,贾宝玉在警幻的带领下参观并参与了其中的活动,又是看册子上的判词,又是喝万艳同杯,还听了《红楼梦曲》,最后还娶了妻,行了夫妻之礼。

仔细想想,实际贾宝玉的一生在太虚幻境已经走完了,他已经经历了之后在贾府所经历的一切,判词把女孩子们的命运结局都已点明,而他自己的命运结局也在其中。

在太虚幻境他娶了妻子,而那名有着黛玉与宝钗之相貌的女子就叫秦可卿,这本身就在暗示钗黛两人都在他的婚姻中有着很重的分量。

太虚幻境的结局显示,宝玉似乎钗黛都得到了,但似乎又谁都没得到,这也是一种梦幻的结局。

与之相对应的现实是,贾宝玉迫于家族的影响娶了薛宝钗为妻,但在情感上来说则钟情于林黛玉。

对于宝玉而言,他的确是既得到了薛宝钗,又得到了林黛玉。同样,于钗黛而言,也是如此。

但他最后却出家当和尚去了,从而造成另一个结果,就是谁都是过眼云烟,似一场梦,他谁也没有得到。

像这样梦幻的结局同样也体现在了袭人晴雯身上。贾宝玉与袭人的关系与众不同,因为他们二人有肌肤之亲,夫妻之实,而且这种关系贾府上下大都知晓。

在贾府丫鬟上位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儿,这本身也是贾府的规矩。贾母把晴雯、袭人都塞到宝玉身边,其目的除了对宝玉在生活起居的照顾,潜在的用意就是为宝玉择选合适的小妾。

最后的结果是,袭人抓住机会捷足先登,而晴雯则争位失败退出贾府。晴雯在将死之时心有不甘,她说“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这句话意味深长。

她原本有着比袭人更大的优势,但她并没有利用自己的优势进一步发展与宝玉的关系。而袭人就不一样,她从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是宝玉的人。

所以,当宝玉向她传授梦中男女之事时,她立马就答应了,此后作者这样写道:说“宝玉视袭人更与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职。”

此处这样写必不是闲笔,此后的袭人凭借与宝玉的私人关系确实在怡红院做到了一姐的位置,而其他人都得唯她马首是瞻,而晴雯则凭借自己清高的人格魅力在情感上同样征服了贾宝玉。

所以,在宝玉心中,他看重袭人,但更欣赏晴雯,他得到了袭人,也得到了晴雯,但同样受家族影响,袭人被认可,而晴雯则被逐出了贾府。最后也是随着他的出家,谁也没得到。

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秦可卿与贾宝玉二人之间也必与“梦幻”二字有关。那么秦可卿于贾宝玉的“梦幻”之处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在小说中,我们需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宝玉除了与袭人有云雨之事,还有一个人也是不可放过的,此人就是秦可卿。

若按先后顺序,秦可卿才是贾宝玉真正意义的第一个女性,他们二人在太虚幻境是有夫妻之实的。

但在现实中,袭人与贾宝玉也有云雨之情,而且作者在写到此时,如上述所言,也说了宝玉待袭人与别个不同。

那么对应在幻境中的秦可卿,从情感上来说,宝玉待她与别个不同,也是符合常理的。

所以,当他听到秦可卿的死讯时,何止是吐血,大半夜的他不顾贾母的劝阻,还立马起身前往宁府去祭拜她。

有一个细节要特别注意,小说这样写:“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这依旧是梦幻的虚写。

也就是说,贾宝玉与秦可卿相识于梦境,在梦境中他们相依相偎,还结成了夫妻,但在第五回幻境中,只交待了贾宝玉的突然离开,并没有交待秦可卿在梦中的结局。

那么幻境中的秦可卿如何了,怎样了,有结局吗?肯定有,作者在第十三回便给出了答案。

秦可卿死了,贾宝玉从梦中听到了这个消息,他在震惊之余,又悲痛万分,小说中是这么记述的:

如今从梦中听见说秦氏死了,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喷出一口血来。

也就是说,吐血这个行为是在梦中被激发出来的,并非来自于现实中的痛苦。所以宝玉吐血之后,清醒之后,他的表现非常平静。

做了一场梦中的恋人夫妻,宝玉无论如何都要去宁府祭拜秦可卿,这是他们在现实中的告别。

那么秦可卿之死对贾宝玉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贾宝玉彻底从太虚幻境中清醒了过来,走了出来。

从此之后,他才真正开始自己在人间的劫难生活,开始了他与钗黛二人的情感纠葛,开始见证贾府的兴衰,开始真正体味人间的真与假。

综上所述,作者开篇即提出“梦幻”的理念,而且这种理念一直贯穿全文,甚至用在了不同的人物身上,钗黛如此,晴袭如此,秦可卿也是如此。

标签: 贾宝玉

更多文章

  • 红楼梦:小红为何说那么冷酷的话?为何灰心了?不是秋纹辱骂,而是贾宝玉

    历史人物编辑:润杨的红楼笔记标签:贾宝玉

    以前的文章里说了,怡红院的小丫头小红,说了一番话,感觉有点冷。十六七岁的花样年纪就看透了江湖险恶,人情冷暖,人走茶凉的现实,令人对小红的为人,有了质疑。小红为什么能说出这样无情、冷漠的话呢?我们看看小红在怡红院经历了什么。因为小红被大丫头欺负,所以对未来失去了希望,说出了比较绝望的话来。 小红出场时

  • Midjourney画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

    历史人物编辑:阿啸的旅行人生标签:贾宝玉

    我觉得MJ对我们风的解析能力有限,总在出乎意料的地方过度发挥,导致总是有些地方跟指令语对不上。林黛玉:清代十三岁的高贵女孩,眼睛明亮,眼里含着泪水,长而纤细的眉毛,红色的凤凰色,害羞的表情,精致而美丽,她的头发盘成一个波浪形的发髻,穿着一件浅蓝色的金色丝绸连衣裙,粉红色皮靴,金色的云彩和五颜六色的花

  • 碧痕也和贾宝玉偷试过,为何越混越差?贾宝玉话里有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戴从鑫标签:贾宝玉

    作为荣府最得宠的“活凤凰”,贾宝玉的饮食起居素来仅次于贾母,其身边的丫头,在第三十六回王熙凤算起来时,说过有十六位之多。碧痕,是这十六位丫头中的其中一员,不过,相对于林红玉、佳蕙这样的粗使丫头,碧痕的地位也算可以,毕竟她的月钱与晴雯、麝月一般,有一吊钱之多。怡红院的丫头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袭人是

  • 红楼梦:贾宝玉和多人亲密却无人受孕,原因林黛玉玩笑着说了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屏山品红楼标签:贾宝玉

    赤霞宫的神瑛侍者因偶炽了凡心,要下界历练一番,于是选择了温柔富贵乡、花柳繁华地的荣国府,贾家二房含玉而诞的次子,就是神瑛侍者的凡身了,大名就叫做贾宝玉。下界历练什么呢?站在上帝的视角,可以称之为下基层体察社会民情,放在《红楼梦》特定的故事情节里,主要就是要体味一下人间风月。说白了,就是贾宝玉需要体

  • 红楼梦中,宝二奶奶是谁?3点证据证明薛宝钗嫁给了贾宝玉

    历史人物编辑:润杨的红楼笔记标签:贾宝玉

    《红楼梦》中,贾府第四代媳妇都成奶奶。例如:贾珠是珠大爷,李纨是贾珠的妻子,被称为珠大奶奶;贾琏是琏二爷,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被称为琏二奶奶。贾宝玉被称为宝二爷。因此他的妻子就是宝二奶奶。那么宝二奶奶是谁呢?宝二奶奶是薛宝钗。原因如下:一、[终身误]已经点明,贾宝玉和薛宝钗举案齐眉。 红楼梦曲【终身

  • 少年贾宝玉,养尊处优到什么程度?他的一次小解就给出了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贾宝玉

    文|四季文史知道贾宝玉身边有多少佣人吗?掐指算来有三十多,比较熟悉的有:丫头袭人、茜雪、晴雯、麝月、绮霞、秋纹、碧痕、坠儿、良儿、定儿、春燕,男仆李贵、王荣、小厮茗烟(焙茗)、扫红、锄药、墨雨、伴鹤、双瑞、寿儿等等这样庞大的伺候团队,服侍这样一个主子,是不是跟皇亲国戚有一拼?封建社会,像贾府这样的百

  •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前世今生,贾宝玉是思凡下届,林黛玉是还泪下凡

    历史人物编辑:贾书杰标签:贾宝玉

    书中写到“当日地陷东南”,一个陷字可为神来之笔,不说地处东南,偏偏用一个“陷”突出地形,也表明环境恶劣。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狭窄,人皆呼作“葫芦庙”。曹雪芹擅用谐音,比如阊门同娼门,十里街同势力街,仁清巷同

  • 贾宝玉出家:是必然,也是注定

    历史人物编辑:司明岩标签:贾宝玉

    在《红楼梦》的研究中,对于贾宝玉的出家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贾宝玉出家一是“悔情”,二是生活穷愁孤苦;有人以为宝玉出家是为了摆脱个人苦闷;有人提出,贾宝玉出家是由于走出儒门后无路可走,被迫走进佛门的;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持续了一百多年,今天仍是很难达成共识。贾宝玉为什么要出家?笔者依据百二十回的程甲

  • 贾宝玉“悟道”,为什么同时遭到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的嘲笑

    历史人物编辑:木槿读书标签:贾宝玉

    红楼梦中有禅机,泱泱百年的贾府最终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从一僧一道的《好了歌》开始,就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个信息“那些所谓的建功立业,发财致富”都是靠不住的。一僧一道下到人间凡尘,也是为了度化几个有缘之人。早年生活富足的甄士隐经过一番磨难,最终大彻大悟。甄士隐的经历就是贾宝玉经历的一个预兆,整本书也可

  • 红学又一大发现,林黛玉流泪不是因为贾宝玉,而是另有其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白文章泽渊诗标签:贾宝玉

    谈起红楼梦,总会想起林黛玉,说起林妹妹,最先想到的就是她的眼泪,眼泪中寄存着无数的忧伤,也有不解的思绪和梦想,生命也随着泪尽而进入另外一个幻世,重新开启新的征程。红楼梦博大精深,因幻而梦,从神话到现实,诉说了一段前世的姻缘,木石之盟在今世又无法实现,矛盾中有各种难以描述的痛心和伤悲,林黛玉作为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