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巧姐被卖入烟花巷,贾琏和李纨为何不管不问?贾母曾说出背后真相

巧姐被卖入烟花巷,贾琏和李纨为何不管不问?贾母曾说出背后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毛姐说历史 访问量:272 更新时间:2024/2/11 15:27:40

文|四季文史

一部《红楼梦》,半部清代史。

曹公这部文学作品达到了古代小说的巅峰,小说中以少见的女性视角,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豪门家族由盛而衰的全部过程。与此同时,这些群芳也都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让人感慨不已。

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众多女性,在繁华的大观园里,过着天真烂漫的生活,但她们怎么也不会想到,随着贾府的落败,她们最终落得“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凄惨结局。

不过,在曹公全景展现芳官悲惨命运的同时,有一个女性却“积余庆,幸遇恩人”而独得善终,她就是巧姐。巧姐的经历既让人庆幸也让人充满疑惑。巧姐被卖给青楼时,贾琏李纨为什么会见死不救?贾琏分身无术,但李纨不管不问就很奇怪了。

刘姥姥两进大观园

巧姐是贾琏和王熙凤的亲闺女,是荣国府的嫡出小姐。巧姐虽然在《红楼梦》里出场的频次不多,不过她却是“金陵十二钗”之一。

曹公落墨无闲笔,巧姐的人生轨迹从她的生辰八字就能看出端倪。巧姐是农历七月初七生,在民间的说法就是七夕节乞巧的妇人,这不是吉兆,而且巧姐出生之后就体弱多病。所以王熙凤后来借年高又健康的刘姥姥的寿,来压一压这个没出生在好时候的体弱多病的女儿。

要说这个刘姥姥就是巧姐的福星。刘姥姥虽然是贾府的亲戚,不过是属于那种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女婿一家因为穷困潦倒,眼看年关难过,刘姥姥无计可施,于是凭着一张老脸带着板儿千里迢迢来到贾府,此行的目的很明显,那就是“打秋风”。

常言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对于家大业大的贾府,刘姥姥一个穷老太太,她根本不知道大观园里的人情世故,在她看来,人在遇到困难时帮一把,那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所以刘姥姥底气十足。

虽然“脸难看、门难进”,不过刘姥姥没有打退堂鼓,最终见到了荣国府的管家奶奶王熙凤。王熙凤虽然冷眼相看,不过她还是拿出了20两雪花银给了刘姥姥,让老人家一家度过了寒冷的冬天。

初进大观园让刘姥姥从拮据贫寒的状态中摆脱了出来,为了报答恩情,第二年开春,刘姥姥就带来了一批新鲜的瓜果蔬菜,让贾家人尝尝鲜。没想到,二进贾府时,贾府的人对刘姥姥都高看一眼。

刘姥姥也投了贾母的缘,老祖母带着刘姥姥和大家伙一起游了大观园,这让刘姥姥不但见了世面,也让他感受到了豪门气息。王熙凤不但让姥姥在贾府住了一段时间,而且刘姥姥临走的时候,还给了她不少东西,光现银就有128两。经过这番扶持,刘姥姥一家的生活境遇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不但衣食无忧,而且还有额外的营生。

也就是在这一次,刘姥姥与巧姐结下不解之缘,刘姥姥是个古道热肠的老太太,“巧姐”这个名字就是她给取的,她对王熙凤说,巧姐之名,就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个巧字上来”。估计谁都没有想到,老太太一番话,最后字字应验。

巧姐沦落风尘,刘姥姥仗义相助

如果贾府没有遭遇变故,巧姐一直都会是个千金小姐,按照王熙凤预设的路线,巧姐今后一定可以嫁个公子王孙,或成为诰命夫人,生儿育女,无疾而终。

只可惜《红楼梦》本身就是就是一部悲剧,当贾府遭遇抄家之祸时,十二钗犹如大海上的浮萍,没有了方向,也无法靠岸。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这首《留余庆》是《红楼梦》14首曲子中的第11首,从内容中就可以看出,刘姥姥、王熙凤为巧姐留余庆,而狠舅奸兄则写出了巧姐被卖的另一条伏笔。

按照曹公的设计,巧姐之所以会沦落风尘就是因亲人所为,而算计她的不是别人,正是亲舅舅王仁和兄弟贾兰。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巧姐,在举目无亲的烟花柳巷,只能随波逐流,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在何方。

在贾府自顾不暇及众人避而远之的情况下,唯独刘姥姥还去看望落魄的王熙凤。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家族不幸,巧姐被迫沦落风尘,孤苦无依。当刘姥姥得知此事之后,她不惜变卖家产为巧姐“摘花”。正如巧姐判词所描述: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刘姥姥是知恩图报之人,即便倾家荡产也要救巧姐于水火。至此,很多人会产生疑惑,巧姐不是没有家人,为何在自己落难的时候只有受到点滴恩惠的刘姥姥前来搭救,她的父亲和亲戚们都去了哪里?

对比父亲贾琏,争议最大的当属李纨。贾琏虽然是个浪荡公子,不过他还是心有善念。旺儿夫妻都是贾琏和王熙凤身边的红人,不过当听说他们的儿子要娶丫鬟彩霞时,贾琏说这是要把一个好好的丫头往火坑里推,这是万万不行的。贾琏没有因为旺儿夫妻而袒护他们的儿子。

对于毫不相干的人,贾琏尚且正义阻止,何况自己的宝贝女儿,但凡有一丝可能,岂有不顾不管之理?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贾琏彼时已是泥菩萨过河,重则已经被押入大牢,轻则早已流放。

那么李纨为何不曾伸以援手?其实贾母说过4个字,道出了背后真相。

李纨见死不救的背后

李纨与王熙凤的关系一直很微妙,两人明着是相安无事的妯娌,可暗地里两人也在较着劲。先看两个片段:

《红楼梦》第43回,王熙凤过生日时,贾母带头凑份子,李纨也说自己要凑十二两银子,此时贾母忙拦道:

你寡妇失业的,那里还拉你出这个钱,我替你出了罢。

第45回,海棠诗社发起之时,每个人都拿了份子钱,唯独贾府的长媳李纨没有出钱,非但如此,她还领着姑娘们向王熙凤讨钱。王熙凤却借机奚落她道:

亏你是个大嫂子呢!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老太太,太太罢了,原是老封君。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

王熙凤的意思很直白,她说李纨的月例钱比她们都高,不应该这么抠搜的。请注意,第二个片段中,王熙凤引用了贾母说的4个字:寡妇失业。贾府中的寡妇很多,不过失业的仅李纨一人。很明显,自老大贾珠去世之后,荣国府的管家权就旁落到宁国府王熙凤身上,这里隐藏着因果关系。而这里的因和果对李纨来说都是双重打击。

可以确定地说,李纨很不甘,王夫人有私心,所以她让王熙凤插手本该是由李纨掌管荣国府的事务。贾母虽然辈分最高,不过在王夫人面前,她也没了实权,所以王熙凤在李纨面前出尽了风头,这让老大媳妇当然愤懑。

由此可见,李纨变得悭吝也绝非偶然。王夫人让王熙凤掌管家务,让李纨管理众丫头们。曹公借兴儿的视角说过:

妙在姑娘又多,只把姑娘们交给他,看书写字,学针线,学道理,这是他的责任。

一个“妙”字既说出了王夫人的“别有用心”,也道出了李纨在大观园里的主要职责。

有道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李纨嫉妒自己的管家权被剥夺,王熙凤则对李纨高出自己几倍的月钱愤愤不平,所以她干脆干了一些违背良心道义的勾当,谋取私利。因此,等到王熙凤作茧自缚之后,李纨只会冷眼旁观,即便巧姐落入风尘,即便是作为婶娘的她也懒得去管了。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好在王熙凤做对了一件事,让刘姥姥感恩戴德,加上老人家本性善良,哪怕滴水之恩也会涌泉相报。还是那句话,人世间最大的智慧不是投机取巧,而是积德行善,李纨,我想对你说:该出手时就出手吧。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标签: 李纨

更多文章

  • 贾琏和王熙凤办的一件事,得罪了独自午睡的李纨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李纨

    其实,《红楼梦》一书,在很多地方都不惮于用残忍的手法呈现出人物命运的悲惨。很多地方运用对比手法,加深了悲者的悲,痛者的痛。书中第七回,周瑞家送花给姑娘们的这一次事件,不仅惹了林黛玉,还让李纨成了最尴尬的人。而在她人生最悲凉的景况,贾琏的笑声更凸显了她的悲哀。李纨是王夫人的儿媳,是王夫人比较亲近的人。

  • 李纨是《红楼梦》中唯一有名有“字”的女性,她的名字有何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李纨

    文|四季文史在《红楼梦》中,曹公极善于利用名字来刻画人物。就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而言,他们的性格往往是多重的、组合的和复杂的,有时一个简单的名字只能反映某个方面,而不能呈现其全部,因此,曹雪芹便用为其取字、取号等多种形式作为补充。李纨,字“宫裁”,她是全书中唯一有“字”的女性,但我们知道,古代女子社会

  • 同样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为何王熙凤却比李纨更会管家?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李纨

    《红楼梦》中贾府年轻一代的女子似乎都是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大观园中的姑娘们还经常举办诗会这些活动。除了黛玉、宝钗这些顶尖的才女,探春等人也很有才情。但是贾府有一位女子不同,她同样是贾府的红人,但是却对读书赋诗这类事闭口不谈,甚至可以说是人生遗憾。她就是王熙凤,手握大权却目不识丁的女子。王熙凤算是深受

  • 稻香村经历三次改名,稻香村的定名让李纨摆脱生活的三重束缚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李纨

    稻香村是潇湘馆之后的第二个院落,这里从未进门开始就展示出它的朴素,用黄泥筑造的矮墙,墙头只用稻茎掩护。稻香村外围有桑树、榆树等树作为篱笆,中间的屋舍都是茅屋,四周还有很多的农田土地,这完全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农庄。大观园中各具特色,这里的田园风光可谓是独一无二。过不久这里就成为李纨在大观园的住所,稻香村

  • 《红楼梦》里的李纨很低调,但为什么比王熙凤拿的月钱还多?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李纨

    李纨在《红楼梦》中存在感不强,但作为贾家的媳妇、“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她的出身其实是很高的。第四回说:“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要知道,明清两代的国子监既是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又是最高学府,而“祭酒”就是这个双重机构的主管。也就是说,李纨的父亲相当于现代的教育部部长兼北

  • 红楼梦:李纨是一个成功的母亲,贾母是一个失败的母亲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李纨

    小说《红楼梦》里,最成功的母亲应该是李纨,李纨只有一个独生子贾兰,贾兰相貌清秀,为人儒雅,勤奋好学,做诗做得比贾宝玉还好,后来在贾家败落之后,贾兰考上了科举考试,重振贾家。贾兰应该是贾家最优秀的子弟,李纨应该是贾府(宁国府和荣国府)最成功的母亲,她当然比荣国府的老祖宗贾母成功。贾母是荣宁二府最为尊贵

  • 为何贾珠娶的是李纨,而不是娶王熙凤一样的世家大小姐?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李纨

    贾珠娶李纨,贾敏嫁林如海都是贾家政治转型的体现,是贾府由功勋集团向文官集团转向的正确选择,无疑这次以联姻为纽带的政治转向是成功的,但天意难测,贾府负责政治转向的三代贾敏,四代贾珠都是早夭,导致了政治转型的失败。在《红楼梦》里四大家族贾史王薛,除了薛家之外都是依靠军功起家,尤其是贾府获得两个国公爵位,

  • 看看李纨的寡婶,才知道薛家这“皇商”的礼数有多丢人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李纨

    作为赫赫扬扬了近百年的勋贵家族,贾府不乏同气连枝之家族,这些家族有的是故交,有的是挚友,更有姻亲,其数目之盛,于秦可卿葬礼可见一斑。与贾府联系得最为紧密的是“四大家族”中的史家、王家与薛家,其中贾家与史家、王家近几代有联姻,走动频繁,而在薛家入住贾家之前,贾家人应该没想过,自己会与一介商家能如此亲近

  • 薛宝钗暗中拉拢李纨后,却在背后做下这种事,最后两人反目

    历史人物编辑:千里草人标签:李纨

    在《红楼梦》五彩纷呈的人物群像中,李纨应该是最黯淡的一位,恰似她那一身青哆罗呢的褂子,幽暗而昏晦。虽是金陵十二钗之一,但作者在其身上的笔墨却少得可怜,以致红学家俞平伯都说过:“谈《红楼梦》尽可以撇开李纨、巧姐儿等”。《红楼梦》开篇不久,文中便点名了李纨的身份。其为金陵名宦国子监祭酒李守中之女,是典型

  • 李纨为何被作者嘲讽“不积阴鸷”?只因她没有做这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程彪说历史标签:李纨

    作为为闺阁女儿立传的恢宏巨著,《红楼梦》里但凡关乎女子的文字大多都是饱含柔情的,即便因“淫”而亡的秦可卿,作者也为最后删去“更衣”“遗簪”细节,甚为慈悲。然而对于李纨,作者却一反常态,无论在判词或者《红楼梦曲》,都极尽嘲讽之笔,尖刻中带着些许恶毒。在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见到众钗的判词无不是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