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村是潇湘馆之后的第二个院落,这里从未进门开始就展示出它的朴素,用黄泥筑造的矮墙,墙头只用稻茎掩护。稻香村外围有桑树、榆树等树作为篱笆,中间的屋舍都是茅屋,四周还有很多的农田土地,这完全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农庄。
大观园中各具特色,这里的田园风光可谓是独一无二。过不久这里就成为李纨在大观园的住所,稻香村本不叫稻香村是经历了三次改名才得来的名字,不过“稻香村”的成型却是对李纨生命的一种解放。
第一次,从“杏花村”到“杏帘在望”,从朴实无华到保持优雅
稻香村最有特色的就是几百株杏花,于是众人就提议把稻香村叫做“杏花村”,因为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贾政一度还想着在这里挂上酒幌做成诗词中的样子,可是宝玉却觉得这个名字不够好,借着唐伯虎的一句“红杏梢头挂酒旗”于是就改成了“杏帘在望”,本想直接根据“柴门临水稻花香”改名稻香村,无奈贾政不允,还是觉得“杏来在望”更好于是就采用了。
杏花村指的是酒家,那么在身在其中的人自然是朴实无华的,正如屋内纸窗木榻,一点富贵气象皆无的样子,可是当“杏花村”成了“杏帘在望”,这里的格调上升了,但这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也不复存在。
屋子和主人的气性是相通的,那么李纨自然也不得谨受“杏帘在望”的优雅,处处行为做事不能失去了分寸。人因会犯错而可爱,可是这下李纨照旧只能以古代淑女和贤妇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她即便从贾府过度到都甘愿居住,但是她的生活还是从未发生过任何变化。
第二次,元春将“杏帘在望”改作“浣葛山庄”,妇德成了首要
元春在正月十五得到允准回家省亲,于是她第一次畅游大观园,当看到宝玉在此处的写的对联“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心中感慨便将此处由“杏帘在望”改作“浣葛山庄”。
元春会如此触动不是偶尔为之,而是被对联的深层含义所感,这对联是在称颂元春,因为元春尽到后妃之德,新近涨起来的春水使浣葛之处越来越多,她就成了女子的表率;元春如水草好云一般坚韧,默默守护着贾府的读书儿郎。元春看到这个对联自然知道宝玉理解她在宫里的隐忍和坚强都是为了在家中的她们,所以为了自省与勤勉。
元春把稻香村从喝酒的闲适处改成了洗葛处,仅仅只是改了一名字,稻香村承载的意义完全不同了。元春原本只是给了自己的告诫,可是后来住在这里的人也必须承继元春的意志,元春以妇德自勉,那么李纨也只能照做。李纨本来就因为谨守各种规矩变得毫无生气,如今更是如此,李纨如果此时入住,那么她的生活还是周而复始的枯燥和乏味。
第三次,终将“浣葛山庄”改成了“稻香村”,简单生活成了重心
元春游览完了大观园,为了留下一个纪念便让众姊妹和宝玉一起为大观园的几处她很喜欢的地方写诗,其中宝玉一个人要写四个地方就有点力不从心,看到宝玉为难黛玉便出手相助,黛玉帮着宝玉写了稻香村的《杏帘在望》。元春对这首诗中的“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很喜欢,便再一次为稻香村改名,直接将“浣葛山庄”变作“稻香村”。
同样从“稻香村”这个名字来看这个地方被赋予的意义,稻香村顾名思义就是可以闻到稻花稻谷香的地方,与之前的两个两个名字不同,这里此时有了更加完整的田园风格,而且不是“杏帘在望”的优雅,也没有“浣葛山庄”的压抑,这里此时拥有的就是一种简单的田园风。
站在上帝视角能够知道“稻香村”将来就是李纨的住所,这个地方承载的意义就需要她去践行,所以如果是叫之前的两个名字,那么李纨照旧会活得很累。因为李纨从小就是读着《列女传》,学着“三从四德”长大的女子,贾珠去世之后她没有选择再嫁而是自愿为贾珠守寡,这是在当时是美德,但是对于李纨本人而言却是一种伤害。
李纨明明还在很年轻却只能活得如同枯木一般,不能打扮也不能玩乐,只能孤寂冷清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种折磨。但是如果继续维持着“杏帘在望”的优雅和“浣葛山庄”的压抑,那么李纨永远都是被束缚的人,永远都和快乐无缘了。可是黛玉的机智和元春的明达终于将稻香村这个名字定下来。这也是李纨生命中的幸运,因为稻香村会让她的生活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