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赫赫扬扬了近百年的勋贵家族,贾府不乏同气连枝之家族,这些家族有的是故交,有的是挚友,更有姻亲,其数目之盛,于秦可卿葬礼可见一斑。
与贾府联系得最为紧密的是“四大家族”中的史家、王家与薛家,其中贾家与史家、王家近几代有联姻,走动频繁,而在薛家入住贾家之前,贾家人应该没想过,自己会与一介商家能如此亲近。
除了其他几个家族,像其他媳妇的亲家亦有拜访过贾府,比如邢夫人的弟弟带着她的侄女,又比如李纨的婶婶带着她两个堂妹。而每一家在贾府的表现,都能看出一个家族的礼数和家风来。
纵观全书,李纨的娘家人是极少来与贾家有来往的,来人报李婶带着两个妹妹进京时,李纨便在疑惑“难道是我的婶婶又带两个妹妹进京了不成?”,一个又字说明了李婶此前是经常进京的,但是都未曾来叨扰贾府,而此次是因路上遇见了邢岫烟和宝琴一家,趁着热闹才一起来了贾府。
贾母素日见李纨贤惠,又年轻守节,令人敬服,见她婶子来了,岂有怠慢的理?忙叫住在贾府,不叫到外头住去,文中写到:
那李婶虽十分不肯,无奈贾母执意不从,只得带着李纹李绮在稻香村住下来。
贾母对各亲戚的态度,是看她们的亲属决定的,比如因为讨厌邢夫人,贾母仅仅是吩咐一句“你侄女不必家去了,园中住几天,逛逛再去”,毫无挽留之意。由对李婶如此热情,可知贾母对李纨的珍视和敬重。
饶是如此,李婶仍“十分不肯”,这贾母执意不从,才“只得”住下了。李婶的再三推辞可见其礼数周全,身份尊贵,是书香名宦李家之人。
而薛家呢?虽说是与贾家、史家、王家列入“四大家族”,薛父在世时更命宝钗读书识字,也无法左右薛家是不入流商家的事实。而薛家后来的种种表现更说明了一点,商人和贵族的差距有多大。
薛家举家进京,给出的理由有三个;其一,送宝钗进京待选;其二,探亲;其三,报销旧账。可一到京城,薛家便直奔贾府而来,薛姨妈的理由是:薛蟠需要人约束,更要与王夫人姐妹相聚段时日。
薛家的住在贾家的理由是很矛盾的,因为薛家进京待办的三件事,左不过一个月就能办完,人说投亲不如住店,薛家却偏偏要叨扰姐妹家里。
有趣的是薛家进府后,贾政客气的挽留了他们,命人过来对王夫人说:“东北角的梨香院先打扫了,住着甚好”,而文中如此写到“贾母也就遣人来说‘请姨太太就在这里住下’等语”,一个“也就”可见贾母不过也是客气之举,谁知这薛家不仅毫不推辞,反而欢快应允了,并打算在贾府“处常”,常住不走了。
对比之下,李婶的谦和自尊,薛姨妈心安理得,可见书香大家与商人之家的礼数教养,实实不同。而李婶在贾府待不久便离开了,实乃探亲之举,薛家则在贾府待了多年,难免让人怀疑心怀不轨。
事实上也是如此,薛家进京原就因为薛父作古后,各省生意都被买卖承局、总管和伙计算计了去,早早就凋敝了,薛家进京不过意欲借助贾家之势东山再起,宝钗的婚姻则是攀上贾家最大的筹码。薛家怀有目的而来,顾不得吃相了,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