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红楼梦中的三种窗,讲述宝玉、黛玉和李纨屋里窗户的秘密

红楼梦中的三种窗,讲述宝玉、黛玉和李纨屋里窗户的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叶银强 访问量:1485 更新时间:2023/12/4 14:48:12

进到一间屋子里就会下意识的去找寻窗户所在的位置,因为想要看看看这个屋子的通风和采光如何,也想看看窗外的风景是什么样的,窗子是一个屋里的灵魂,并不是非它不可,可是如果没有那么整个屋子都会大打折扣,因为对窗户的特殊情结,窗子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在红楼梦中的窗户有三种不同的美,其一就是窗中景,通过窗子能够按到大观园中的诗情画意;其二是窗旁人,靠近窗子去看人,会发现一个身上独一无二的美;其三是窗户有各种各样的材质和形式,它们带来不一样的窗文化。

第一,不同形式和不同材质的窗,展示了别样的窗文化

窗户从有房子开始就已经出现,窗户的最开始就是从穴居时代的出烟口演化而来的,所以窗户都是开在屋顶上,古字的窗也为“囱”。现代开在墙壁上窗叫做“牖”,所以严格来说我们叫的窗户是错误的。

窗户的打开方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样子

在汉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直棂窗,直棂条就是方形断面的木条,这种窗户就很像栅栏,而且是固定住了就不能打开的。唐代以前,窗户多半是以不能开的直棂窗为主。在唐代的窗户可以自由开关了,但窗依旧较小。

到了宋朝,窗户变得更加负责和成熟。宋朝很著名的一本书《营造法式》,这本书代表着古代建筑发展到比较高的阶段,窗户也有更完整的呈现。随着窗户性质的变化,让它除了采光的之外具备了更多的功能。特别是在园林景观上的运用,一窗一景慢慢将窗和美相处结合,窗户有了更多深层次的含义。

到了明清时代支摘窗、槛窗较多,窗户就变得更加的灵便和多样,还会有很多的样式,窗格心花纹多为灯笼框、步步锦等纹样。宝玉的怡红院便鲜花,窗户样式用花木编织组成偶头的木墙和花窗,也就是兼具了墙和窗户的作用。

不同材质的窗户展示了别样的窗文化窗户在没有玻璃的时候,可以将纸、纱、绢等作为糊窗户的材料,电视剧中那种用纸一捅就破的窗户纸也是真实存在的,不过后期为了遮风挡雨更多的是采用了油纸,所以还是不容易弄坏的。

李纨的稻香村就有纸窗和纱窗的组合。大观园处处都是华丽装饰,但是纸窗却带来了别样的风格。当时的纸窗多为内外两层,外层是木板做的或者是纸糊在窗棂上,是可以拆卸或者支撑起来的,这叫做“护窗”。里边的那一层是用纱糊在上边,所以窗户又叫做纱窗。

这并不是说纸窗不好,而是稻香村质朴的装修风格就是如此。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算晚,唐宋时期的造纸业已经很发达了,但是将它用在糊窗户大致就要到明清的时候。纸比布糊窗要好的多,不仅透光性更好,而且成本也就比较低,所以就被广泛开来。

宝玉的怡红院采用玻璃窗。在清代初期,玻璃比起珍珠玛瑙都珍贵,可是贾府却处处都有玻璃,人们日常使用的各种镜子大都是玻璃镜,宝玉屋里就有一面比人还高的穿衣镜子,宝玉的怡红院处处都装饰新颖,他的窗户就采用了玻璃。无独有偶,他的一个丫头就叫做玻璃。

有一次宝玉和探春他们商议着如果第二天下雪就开一次诗社,于是宝玉心里一直记挂着这件事,天刚亮,宝玉一起床就揭起窗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外边就是白茫茫的一片。玻璃窗能够清晰的看到外边的景象,宝玉是贾府最得宠的少爷,他的怡红院也拥有最好的装饰。

潇湘馆最有特色的地方就是一个月洞窗。贾政就曾经说过“如果能够月夜在这里读书的话,那么就不枉此生了”。月洞窗就是能够让月光通过窗户进到屋子里的窗户,那种月光洒落屋子的样子就很美,再加上一盏清茶一本书,这不就是人间好时节吗?黛玉的潇湘馆处处看似低调,但是却处处都透露出高d雅,正如黛玉的“淡妆浓抹总相宜”,小小一个窗户点亮了潇湘馆的美。

第二,窗中景,借窗做画框,看到外界的诗情画意

窗户的美不止它本身,还在于打开窗户能够发现外边的世界。古人对于窗户的设计很巧妙,他们在屋内的内外布景的时候,会特别注意到透过窗户看到的景色和屋子是否整体协调,这也就是把窗户当做了画框,透过它能够看到外界的诗情画意。红楼梦中充分展示窗户画框的作用的场景在红楼梦中有三处很具体的体现。

第一处是贾母在秋爽斋透过窗子看到院子里的梧桐树细了点。秋爽斋是探春的院子,秋爽斋的布置的大气宽阔,如果站在院中往内看,自然不会觉得梧桐树有问题。贾母会这样说是因为她在秋爽斋观察窗户的时候,把它当成了一幅画,根据窗户的长宽尺寸比例关系,外面那棵梧桐树似乎显得细了一点,作为窗中景就显得不好看。

第二处是宝玉透过怡红院的窗子找寻小红的存在。小红是怡红院中一个活泼伶俐的女孩子,她只为宝玉倒了一杯茶就让宝玉记住了她,宝玉不方便直接让人去找她,就想通过窗户找到她。可是窗户外好几个擦胭抹粉,簪花插柳的丫头,却独独没看到小红。

后来宝玉透过窗户只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只是很可惜被一朵海棠花挡住了视线,如果当时他看清楚了或许小红就不会离开怡红院去王熙凤院了,他们之间只有一杯茶的缘分。

透过一扇小小的窗户,宝玉眼中就是不同的风景,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丫头都不如清丽可人的小红。女孩子的美丽不一定要通过过多的装饰,简简单单反而更美。

第三处就是众人在藕香榭透过窗户欣赏周边的景色。藕香榭是一个四面都可以开窗的水上亭子,因为亭子设置在水中就会显得特别敞亮,四周望过去就是碧清的水,再加上还有两棵很香的桂花树,秋天吃着螃蟹、喝着合欢酒、品桂花,好不惬意。

窗中景最美的地方就在于窗户无形中就做了画框,只要打开窗户外界的美景就尽收眼底,看得到诗情画意,也能体会等待的美好,正如李清照在诗词里的话“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人心何尝不是一扇紧闭的窗户,如果你紧闭心扉那么没有人能够走进你的世界中,但是相反的如果你敞开心扉,那么生活也会变得愈加的美好。

第三,窗边人,从窗看佳人,发现独一无二的美

打开窗户能够看到美,但是静候在窗旁的人却也是一幅独一无二的画,因为窗户为家人提供了依靠,佳人反衬了窗户的美好。

说起窗边人最美的样子,莫过于女孩子在小轩窗下梳妆的样子。晨起梳妆用心的打扮自己,是女孩子都很喜欢的事,因为打扮的美美的一天都会很开心。宝玉要早起去上学,于是他就来向正在梳妆的黛玉辞行,黛玉还笑话他“蟾宫折桂去了”她不能送她了,宝玉就是反复交代舍不得走。

后来还有一次也是黛玉在窗边梳头发,那时黛玉大病初愈,她能够花心思打扮自己说明她的病完全好了,黛玉此时还认了薛姨妈做母亲,黛玉整个人都是快乐的,所以在窗边理妆的姑娘都是最美的,看着镜子里美美的自己,窗外的人看着她,相视一笑就是最美的场景。

黛玉在潇湘馆的月洞窗下也写下了《秋窗风雨夕》。黛玉是一个特别喜欢念书的姑娘,不仅潇湘馆满沁书香。秋雨瑟瑟和宝钗的失约让黛玉很是感伤,她为此写下了“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的诗句。

宝玉就是黛玉的守护天使,他此刻就出现在潇湘馆里,他的“渔翁”装扮逗乐了黛玉,他的关切驱散了黛玉心中的悲伤,整个人都是暖暖的。悲伤的窗下多情的人,这个雨夜带来最温暖的记忆。宝玉还和黛玉一起在窗下下棋,黛玉和告诉了他她与宝钗和好的秘密,黛玉的心事宝玉全部都愿意知道和了解,所谓爱不就是如此吗?

黛玉的窗与别处都与众不同。贾母看到黛玉的窗纱旧了,就让把极为珍贵的“霞影纱”给黛玉拿来做窗纱,翠竹与红纱是潇湘馆别样的颜色。窗纱再珍贵都只是外物,贾母对黛玉的爱才是最宝贵的。贾母对黛玉的偏爱也是黛玉在贾府快乐生活的保障。

潇湘馆的窗还有更过有趣的作用,黛玉会让紫鹃把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黛玉会闲暇的时候教屋里的鹦鹉念诗,傻傻的鹦鹉还会念黛玉《葬花吟》这可真是窗外彩鸟窗内美人,如醉如痴,相映生辉。这表明黛玉非常懂得窗的妙处!

总的来说,窗户就是大观园中微小的存在却是不可忽略的地方,不管是窗户本身的特色,还是将窗户当做画框看到外界的美景,亦或将窗与人相结合展示独一无二的美。窗子从出现开始就在人们的生活中慢慢增加着份量,从屋顶的天窗到固定的壁洞,再到固定的窗户和能够随意开合的窗子,窗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窗户是一间屋子的灵魂,人心是心灵的窗户,打开屋子的窗能够看到外界的美,打开心灵的窗户能够发现身边的美。紧闭心扉的宝钗和待人以诚的黛玉,她们生活中的快乐完全不同,所以仅仅一个打开窗户的选择就能找到没发现爱,为什么不那么做呢?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标签: 李纨

更多文章

  • 巧姐有难了,李纨却对她不管不问,其实背后原因很复杂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李纨

    《红楼梦》中最为引人注目者莫过于形形色色、如花似玉、各有千秋的美女。有人独爱林妹妹之柔美,却也不妨碍有人唯独欣赏王熙凤之泼辣精明。可有一个女子似乎始终是沉默甚至会遭到遗忘的,那就是李纨。李纨出场,总是一副娴静尊容,无所争抢,顺水行舟之模样。这样其实和她身世遭遇有极大关系。李纨系贾珠遗孀,算得了宝玉大

  • 巧姐被卖入烟花巷,贾琏和李纨为何不管不问?贾母曾说出背后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毛姐说历史标签:李纨

    文|四季文史一部《红楼梦》,半部清代史。曹公这部文学作品达到了古代小说的巅峰,小说中以少见的女性视角,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豪门家族由盛而衰的全部过程。与此同时,这些群芳也都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让人感慨不已。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众多女性,在繁华的大观园里,过着天真烂漫的生活,但她们怎么也不会想到,随

  • 贾琏和王熙凤办的一件事,得罪了独自午睡的李纨

    历史人物编辑:子曰读历史标签:李纨

    其实,《红楼梦》一书,在很多地方都不惮于用残忍的手法呈现出人物命运的悲惨。很多地方运用对比手法,加深了悲者的悲,痛者的痛。书中第七回,周瑞家送花给姑娘们的这一次事件,不仅惹了林黛玉,还让李纨成了最尴尬的人。而在她人生最悲凉的景况,贾琏的笑声更凸显了她的悲哀。李纨是王夫人的儿媳,是王夫人比较亲近的人。

  • 李纨是《红楼梦》中唯一有名有“字”的女性,她的名字有何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李纨

    文|四季文史在《红楼梦》中,曹公极善于利用名字来刻画人物。就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而言,他们的性格往往是多重的、组合的和复杂的,有时一个简单的名字只能反映某个方面,而不能呈现其全部,因此,曹雪芹便用为其取字、取号等多种形式作为补充。李纨,字“宫裁”,她是全书中唯一有“字”的女性,但我们知道,古代女子社会

  • 同样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为何王熙凤却比李纨更会管家?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李纨

    《红楼梦》中贾府年轻一代的女子似乎都是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大观园中的姑娘们还经常举办诗会这些活动。除了黛玉、宝钗这些顶尖的才女,探春等人也很有才情。但是贾府有一位女子不同,她同样是贾府的红人,但是却对读书赋诗这类事闭口不谈,甚至可以说是人生遗憾。她就是王熙凤,手握大权却目不识丁的女子。王熙凤算是深受

  • 稻香村经历三次改名,稻香村的定名让李纨摆脱生活的三重束缚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李纨

    稻香村是潇湘馆之后的第二个院落,这里从未进门开始就展示出它的朴素,用黄泥筑造的矮墙,墙头只用稻茎掩护。稻香村外围有桑树、榆树等树作为篱笆,中间的屋舍都是茅屋,四周还有很多的农田土地,这完全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农庄。大观园中各具特色,这里的田园风光可谓是独一无二。过不久这里就成为李纨在大观园的住所,稻香村

  • 《红楼梦》里的李纨很低调,但为什么比王熙凤拿的月钱还多?

    历史人物编辑:张杰谈历史标签:李纨

    李纨在《红楼梦》中存在感不强,但作为贾家的媳妇、“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她的出身其实是很高的。第四回说:“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要知道,明清两代的国子监既是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又是最高学府,而“祭酒”就是这个双重机构的主管。也就是说,李纨的父亲相当于现代的教育部部长兼北

  • 红楼梦:李纨是一个成功的母亲,贾母是一个失败的母亲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李纨

    小说《红楼梦》里,最成功的母亲应该是李纨,李纨只有一个独生子贾兰,贾兰相貌清秀,为人儒雅,勤奋好学,做诗做得比贾宝玉还好,后来在贾家败落之后,贾兰考上了科举考试,重振贾家。贾兰应该是贾家最优秀的子弟,李纨应该是贾府(宁国府和荣国府)最成功的母亲,她当然比荣国府的老祖宗贾母成功。贾母是荣宁二府最为尊贵

  • 为何贾珠娶的是李纨,而不是娶王熙凤一样的世家大小姐?

    历史人物编辑:虾扯闲谈标签:李纨

    贾珠娶李纨,贾敏嫁林如海都是贾家政治转型的体现,是贾府由功勋集团向文官集团转向的正确选择,无疑这次以联姻为纽带的政治转向是成功的,但天意难测,贾府负责政治转向的三代贾敏,四代贾珠都是早夭,导致了政治转型的失败。在《红楼梦》里四大家族贾史王薛,除了薛家之外都是依靠军功起家,尤其是贾府获得两个国公爵位,

  • 看看李纨的寡婶,才知道薛家这“皇商”的礼数有多丢人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李纨

    作为赫赫扬扬了近百年的勋贵家族,贾府不乏同气连枝之家族,这些家族有的是故交,有的是挚友,更有姻亲,其数目之盛,于秦可卿葬礼可见一斑。与贾府联系得最为紧密的是“四大家族”中的史家、王家与薛家,其中贾家与史家、王家近几代有联姻,走动频繁,而在薛家入住贾家之前,贾家人应该没想过,自己会与一介商家能如此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