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识字不多还可以理解,女子无才便是德,大字不识相当于文盲,却偏偏快和刘姥姥一个水平,怪了。
在红楼梦里,黛玉讥讽刘姥姥为“母蝗虫”时,宝钗那么通透的人,也明说了“二嫂子不认得字”。这就让我感到非常纳闷,按说王家名门望族,无论哪方面,比李纨的娘家只可能更好,李纨在父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下,都能吟诗作对,王家出来的女儿怎么可能不认字?我开始怀疑凤姐乃是庶出,不受重视,可是有一段凤姐和平儿讨论探春时,为她身为庶出感到很惋惜,凤姐完全是一个局外者的角度,我认为她是庶出的可能性不大,就算退一步讲,她就是庶出,对比一下贾家的迎、探、惜姐妹,教育是绝对一点不少的,而且开头时,明白地说了凤姐从小是当男孩子养的,那不教识字读书就更不可思议了。
如果说,红楼是曹雪芹几经删改而成,原先的时候并没有这么多脉络的,最原始的版本中贾琏和凤姐只是管家,那么凤姐不识字倒是可以说得通了。
可是就算真是这样,曹雪芹后来在凤姐身上犯的这个粗心不像他的作风,把凤姐从一个管家改成王家的大小姐应该随即把她的文化水平也提上去,不应该留这么大个漏洞的,而且书中其实不只一次或明或暗的提到了凤姐不识字,连我都意识到了不合理,何况曹雪芹,更何况凤姐还是金陵十二钗里的,是太重要的人物了。除非凤姐不识字是情节发展的要求,由于情节的发展必须要求她不识字,可这我也没找到,她识了字管起这么大的家来不是更有说服力吗?
从凤姐的泼辣,可想他家里虽然有钱有地位,却不像是正统读书做官上来的,所以家教并不看重读书识字也是有的;以凤姐的聪明,必是从小也受家里宠爱惯了的,以她的性格,大概也坐不住板凳,学两天,也就不愿意学了,读书识字又不是那时女子必需的,所以家里也不会勉强她。
凤姐性格泼辣,内心好强,又有才能,独立支撑贾府这个将要倾倒的大厦,做成了连男子都未必做成的事,仅此就得到了曹老给予的“脂粉英雄”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