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金陵十二钗“拼爹”排位赛,林如海夺冠,薛姨父亚军,妙玉爹摘铜

金陵十二钗“拼爹”排位赛,林如海夺冠,薛姨父亚军,妙玉爹摘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红燕 访问量:2445 更新时间:2023/12/11 19:09:04

时下流行排行榜,《红楼梦》可以拿出来打榜的,不论是人还是物,都多到数不清。曹公本人就做了一个全书最重要的榜单:金陵十二钗。据脂批讲,太虚幻境的警幻也有一张情榜,将黛玉封为”情情“,宝玉为”情不情“,可惜的是,完整榜单已无缘得见了。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诞生的榜单也没不少,比如“竹林七贤”、“古代四大美女”、“秦淮八艳”、“江南四大才子”等,再到“金陵十二钗”,不是才子就是佳人。但是关于才子和佳人的“爹”或“妈”提到的不多。

在古代,一家之主就是看”爹“,排了这个榜单后,发现“爹”确实重要,父亲对女儿的影响,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父亲对女儿的性格和一生的幸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红楼众少女一直都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但是要完全了解她们,免不了要结合她们的家世。通过“拼爹”排位赛,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金陵十二钗,以及各位”爹“对她们本人的影响。

我们的考核从家庭背景、经济能力、诗才学问和子女教育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考查,每项均以五星计算,满分为20颗星,最后综合各项星级指数,得出结果。

在考核开始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各位小姐夫人的爹做一下综合评述,以便了解各位爹的基本状况。我们来分成三组,一组为贾府小姐的爹,分别为贾敬、贾赦、贾政、贾琏,一组为嫁入贾府媳妇们的爹,分别为王家老大(王熙凤的爸比)、秦业、李守中,一组为寄居贾府小姐们的爹,林如海、薛姨父、史家老大(史湘云之父)、妙玉爸比。

第一组贾府小姐们的爹:贾敬、贾赦、贾政、贾琏

话说这四位爹贾敬、贾赦、贾政、和贾琏,分别为贾府的第三代和第四代传人。他们的祖先背景都差不多,都是同一个家族的,不过贾源贾演两兄弟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子孙却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为了扭转局面,还亲自出马找了警幻,结果适得其反,贾府的命运注定天数已尽,走不出家破人亡的“坑”。

贾代化和贾代善相比,理论上讲贾代善要高出一筹,依据作者对贾母的人物刻画和史家的雄厚财力,强强联合,遗留给贾政、贾赦的家底应该比贾敬的要厚实。但是有件事又不得不提,荣国府搞了一次“政治接待”,盖了座大观园,其奢华程度连做皇妃见过大世面的元春娘娘都觉得奢侈了,可想而知,这得花多少钱哪!这样一来,宁国府的家底倒显得殷实了。

贾政是个老古董,不乱花钱。贾赦是钱从来不够花,娶老婆都不够用。贾敬住在庙里,人家没事一般只潜心炼丹不出门,钱都留给儿子贾珍了。贾琏在荣国府里,钱都被王熙凤把持着,穷鬼一个。所以这四位的家底一目了然:贾敬居首,贾政次之,贾琏第三,贾赦排末(娶老婆最费钱)

那么官职大小如何呢?再看这几位爹的职位。在说职位之前,需要说明一点,由于曹公本着“真事隐,假语存”的原则,其官职并不能与明清官吏制度对上号,因此官职仅做参考。

贾敬是乙卯科进士,本来可以袭职,让给了儿子贾珍,死后追赐为五品之职。贾赦承袭了一等将军之职,也是个虚职,只领工资不上班,相当于从二品。贾政官居员外郎,后来升了郎中,外放江西粮道,员外郎是从五品,郎中是正五品,江西粮道正四品。贾琏捐了个“同知”,虚职,也算是从五品。从官职大小来看依次,贾赦第一,贾政第二,贾敬第三,贾琏排末。

第二组贾府媳妇们的爹:王家老大、秦业、李守中

王熙凤之父:王家老大

话说这王熙凤的爹到底是谁,曹公没有明示,答案显得扑朔迷离。我们先要理理王家的主要人员:王夫人、薛姨妈、王子腾、王家老大,还有王仁和王熙凤。

根据小说中的描述,刘姥姥进贾府时,周瑞家的和她介绍王熙凤时说,她是王家大舅老爷的女儿。王家最有出息的人是王子腾,他是王家的权力中心,也是四大家族的台柱子。王夫人、薛姨妈、王子腾、王家大舅老爷这是王家的长辈,王仁和王熙凤是后辈。王子腾是王熙凤的叔叔,与王家大舅老爷是兄弟,也就是说,王熙凤的爹是老大。

那么这个老大实力如何,又官居何位,没有明示,不过有一点倒是肯定,肯定没有他弟弟强,而且书中第四回点明,他也不在京城做官,仍在金陵住着。按照王家的势力,大老爷一官半职还是有的,而且应该不比贾政的职位低。

秦可卿之父:秦业:

再说说秦业,任工部营缮郎,明清设立了营缮司,专管皇宫皇陵的营造修缮,但对应的职位名是营缮郎中,正五品,而营缮郎这个职位则是没有的。因此,可以推断营缮郎这个职位级别比较低。

秦可卿之所以能嫁入豪门,托得便是他爹的福气。秦业与贾政曾经是同事,素与贾府有些瓜葛,这个“瓜葛”总不能像刘姥姥那样真的拿瓜果来送,其中与贾府牵扯着的必是经济利益。

但是书中提到秦家,显现的却是另外一副光景,秦业甚至为秦钟的学费犯难。到了秦业死后,又提到秦家有这有产三四千两,这一前一后,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他们家到底有没有钱?存疑。

不过话又说回来,依曹公对他的描写,就是冲着他命苦去的,娶妻多年,膝下无子,从养生堂抱养了一女一子来养,抱养的儿子又早夭了,50岁才得了个儿子秦钟。女儿秦可卿嫁入豪门没活多久便仙逝了,儿子秦钟也不争气,与智能儿偷情,被秦业发现,一下把爹也气死了。自己又羞又愧,重病之下也是一命呜呼。至此,秦家遭遇了灭门。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秦家,那就是怎一个“惨”字了得。因此,钱对他们家来说有没有都无所谓,反正横竖是个“灭门惨案”。

李纨之父:李守中

李纨的父亲李守中,做过国子监祭酒,从四品之职。国子监祭酒是主管教育和考试的行政长官,所以李氏家族的文化氛围很浓厚,但并不代表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牢笼。

李守中还是一个保守派,他让女儿李纨读的是《女四书》、《烈女传》、《贤媛集》等,对于女孩的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尊从礼教,追随三从四德,因此给女儿取名李纨,也是希望他谨守妇德。

李纨也不负重望,夫死后,从子,一个人固守着一盏孤独的灯,从年轻守到年老,一辈子如枯木死灰一般,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生不如死”。

以上这三位爹,不用多说,依次排:王家老大、李守中、秦业。

第三组寄居贾府小姐们的爹:林如海、薛姨父、史家老大、妙玉爸比

林黛玉之父:林如海

先说林如海,诗人林黛玉的爹。王熙凤开宝黛玩笑的时候说,论模样儿论门第论根基,哪样配不上,这话说得不假。林家之祖曾袭过列候,理应承袭三世,至如海父又多袭了一世,可见其家族也是皇恩浩荡啊。

到了第五世林如海虽没了爵位,可他本人很争气。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的林如海以探花出道,一路高升,也不是平庸之辈。探花在清朝一般归翰林院管,从正七品起,林如海官至兰台寺大夫,后被钦点为巡盐御史,这个职位可不是一般人能上位的。

巡盐御史是皇帝派出的专门巡检盐道的御史,专司盐业专卖的监督和控制。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从古至今一直备受重视。林如海能出任如此重要的职位,说明两点。

其一,林如海除了是个大才子外,德行也是极好的,否则不会被放到这么重要的职位上。其二,林如海是皇帝的心腹。话说曹公在安排这个职位时,是与自家有点关联的。

康熙四十三年七月,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被钦点为训盐御史,曹寅可是是康熙身边的红人。从小与康熙朝夕相处作伴读,16岁又做了御前侍卫,据说其母还是康熙的乳母。这说明巡盐御史这个职位,一般委任的都是皇帝的亲信。

关键是,林如海从探花出道,做到从三品之职也不过只用了四五年的时间,基本跟坐了直升机差不多。所以,贾母选女婿的眼光还是不错的,王熙凤如是说,也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薛宝钗之父:薛姨父

再说薛姨父,就冲曹公一句“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一句道出家底雄厚,薛宝钗是名副其实的名媛。但是作者对他的身份介绍却比较平实,称是皇商,挂职户部领内务府帑银,薛蟠也是如此。

薛宝钗的父亲到底是不是紫薇舍人?这个有争议,搁置争议,暂且认为薛家的祖上也是官身,祖上有紫薇舍人薛公,紫薇舍人是什么职位,也与清官对不上号,倒是有个“紫微舍人”之职,常用于唐宋时期,相当于三品之职。

薛宝钗与薛蟠为亲兄妹,差别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与薛姨父也有一定的关系,小说第四回有写,薛姨父在世时,对宝钗尤其疼爱,让她读书识字,在宝钗身上花费的心思比他哥哥高出十倍之多。

这言外之意,就是说薛蟠他不怎么管,主要由她母亲薛姨妈管。王家的女人有个特点,特别泼辣,而且大字不识几个,理论上讲应该没读过什么书。王夫人和薛姨妈都擅长攻心计,王熙凤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在她们的眼中,只有钱和利益,其它都是陪衬。

第四十二回,宝钗规劝黛玉时,也提到: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这说明薛姨父虽是个皇商,但却赋有儒雅气质。他能重教女儿,其远见已非等闲之辈可比。

所以,薛姨父也是有财又有才的商人。

史湘云之父:史家老大

史湘云的父亲也是早逝,小说中也没做特别的说明,肯定的是史家的嫡长子,贾母青睐的亲戚理论上讲,最起码是嫡系的。

史家是保龄侯之后,小说中提到史府的人物有两位,即史鼎和史鼐。史湘云跟随哪位叔叔生活,这倒是值得推敲。贾敬生日、秦可卿葬礼这些重要场合,史家的代表人物都是“忠靖侯史鼎”。也就是说,史鼎是史家二当家的。

到了后文,湘云第四次进贾府时,又涉及到一个情节,保龄侯史鼐迁任外省大员,要到外地上任,贾母因舍不得湘云,又把她接来贾府。

这样一来,史湘云是跟着史府三当家的保龄侯史鼐生活。那么生活的怎么样呢?并不开心,作为大小姐,还要做和下人一样多的针线活。先不说是不是虐待,这史府肯定是没落了,不然没道理这么没日没夜的做这么多针线活。

话说这湘云命苦,父母早亡,叔叔家境也不好,但把她养大,也算是半个父亲了。只不过这和传说中的“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相差甚远,可以预知,这史家是真的没落了。

妙玉之父:妙玉爸比

说起来妙玉,她是书中除秦可卿之外的第二大“神秘”人物。林之孝家的介绍她时说得轻描淡写,但从妙玉的派头来看,却是大有来头。

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文墨经文都极通。因身体原因不得不遁入空门带发修行,身边带着两个嬷嬷,一个丫鬟伺候着,而且还有连贾府里也难找出的贵重物品,比如那只喝茶杯绿玉斗。她修行的寺院是苏州墓山蟠香寺,是知名的宝刹。要想进去,光有钱也没用,还得有地位身份。即使现在想当和尚,也得看学历背景,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比科举差。

由此可见,妙玉虽然父母双亡,但是日子过得比史湘云要滋润得多,这全是倚仗家境优渥的结果,可见,她的父亲也不是吃素的,但是官职大小则不可考了。

有分析者认为,妙玉的身世远在贾府之上,甚至说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是她爹,这个年龄相差实在太大,无从考证。本着忠于原著,索引的事儿先放一边。

好了,大致了解各位“爹”的情况,下面我们开始正式考核。

正式考核

第一分站赛:家庭背景

这一站排位没什么难度,贾王史薛相对有优势,但是姑苏林氏和妙玉爸比也不可轻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中,优选王家。王熙凤在小说中这样说:“把我王家的地缝子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呢。”,这句话从贾府的行政长官口里说出来,分量还是很重的。

其次,要看贾府、薛府和林府。贾府面子上还过得去,但是亏空严重,第107回,贾府被抄,贾政这样说,旧库的银子早已虚空,不但用尽,外头还有亏空,东省的地亩早已是寅年吃了卯年的租儿。可见,贾府实际就是一个花架子。

相比之下,薛府和林府相对有优势。小说中介绍薛家自薛姨父去世后,薛蟠不务正业,薛家的伙计便开始拐卖起薛家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来。薛府在财力上也折损不少,但还不至于成了花架子。而林府则不会有这些问题,依林如海的智商和情商,林府的家底既守得住,也会有增收。

第一分站赛星级指数如下:

第二分站赛:经济能力

这里的“经济能力”是指各位爹的赚钱的能力,与他们各自本身的家底无关。贾政不用说了,不仅赚不到钱,而且还要倒贴家里的。贾政外放粮道后,一心想做个清正廉洁的官,多次将贾府的钱和自己的薪资拿去贴补,对此,王夫人也有过抱怨。

贾敬住在庙里,不赚钱,只花钱。贾赦和贾琏父子,倒是有赚钱的能力,可惜爷俩习惯走旁门左道,特别是贾赦,通过草菅人命来满足自己的敛财欲望,实是可耻。

一般来说,商人的赚钱能力最强,薛姨父有经商才能,再加上与皇权沾边,赚钱相对容易。但是林如海出手阔绰,也不是没钱之人。贾雨村是个幸运儿,遇到了甄士隐送盘缠让他高考,得遇林如海,出钱出力为他找工作,又遇贾政,对他赞赏有加,可惜一手好牌打成了“腐败”。

史王两家老大,因不明身份,无法定论,但起码胜过普通的地主。

第二分站赛星级指数如下:

第三分站赛:诗才学问

这一站,贾敬和林如海都是科举出身,占尽了优势,没办法,实力摆在那里,不容混说。之后便是贾政和薛姨父,理论上讲,贾政应该优于薛姨父,他本有以科举出仕的理想,不料父亲给他走了个后门,得了一个职位。但是从薛姨父对宝钗的教育来看,他也是一位好读书的人。

综合评判,第三分站赛星级指数如下:

第四分站赛:子女教育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显然是一目了然的。林如海、薛姨父、贾政、妙玉爸比,都是教育子女的姣姣者。从小说中来看,王家估计向来不重视女孩子的教育,所有女儿都是文盲,王夫人、薛姨妈、还有王熙凤,可能都没有上过小学。这里要特别提一下,林如海对林黛玉的教育。在史湘云眼中,林黛玉是个爱使小性儿,行动爱恼人的小气鬼,但是在作者眼中,她有“世外仙姝”的外表,“七窍玲珑”的聪慧和人人称道的“咏絮才”。

在学识方面,林如海请了“名师”贾雨村,要知道贾雨村也算个学霸,一介穷书生,青云直上,考中进士,没点真才实学恐怕不行。林黛玉不过六七岁,就请进士当老师,可见林如海对女儿的教育煞是费心。黛玉进贾府已经念完了《四书》,很了不起了。在言谈礼仪方面,初入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其中除了惶恐外,还有一份家族的使命感在其中。吃饭时,对座次亦是十分讲究。她心思缜密,善于察言观色,进退得宜,令人叹服。就冲这两点,林如海是当之无愧的五星级老爸。第四分站赛星级指数如下:

冠军出炉根据得星情况,各位爹的综合排名新鲜出炉:林黛玉之父林如海强势夺冠,薛宝钗之父薛姨父紧随其后,妙玉爸比摘铜,贾敬贾政并列第四,史湘云之父史家老大屈居第五,贾琏第六,王熙凤、秦可卿、李纨,三位之父并列第七,贾赦垫底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通过粗略排位,我们发现,金陵十二钗的优秀程度与各位父亲息息相关,父亲对女儿的鼓励与信任,能增强女儿自立自强的信心,培养女儿独立自主的能力。黛玉、宝钗都是父亲眼中最可爱的孩子,有了父亲的爱和关注,使她们在人群中显得格外耀眼,不像迎春,一点存在感都没有,完全没有自信可言,而李纨的可悲也是深受父亲的影响,就连王熙凤也算是家族的牺牲品了。由此可见,父亲对女儿的成长及价值观等方面,影响还是相当深刻的,天下父亲任重道远啊!

标签: 妙玉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中看似没有身份的妙玉,竟是元妃手中隐藏最深的一张牌

    历史人物编辑:南南历史标签:妙玉

    文:风林秀皇家做事,从无随手之事。而贾府发生的所有事情,从无一丝一毫离开过元妃视线。贾元春省亲之后,她漫不经心地传过话来,让那些会诗词歌赋的姐妹们,都搬进大观园里去住吧。就这样,元妃不动声色地在贾府组建了一个朋友圈。在这个朋友圈中,宝、黛、钗、云都是明牌,唯有一人,是元春精心安排的暗牌,她就是妙玉。

  • 妙玉究竟什么来历?其实贾府的人很清楚,却只能假装不知道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妙玉

    妙玉,一个比秦可卿还要神秘的女子。金陵十二钗中,秦可卿和妙玉,虽然出场次数极其有限,但一点不妨碍读者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意思的是,围绕在这两人身上的谜团也最多,尤其是在出身上。秦可卿的出身,文中是明确点过的,但架不住其他信息干扰太多,很多人纷纷对作者的介绍产生了怀疑,只觉得秦可卿别有身份。如果是秦

  • 妙玉的困境:正值青春年华,憧憬青春,却根本踏不出庙宇束缚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妙玉

    红楼梦中的妙玉,是个尼姑。可除了尼姑,她还有个身份,没落贵族家的小姐。所以,妙玉算得上最不像尼姑的尼姑了。一、才貌双全,怎奈命运无情妙玉的才华,不输钗黛二人,甚至于,若非钗黛二人才貌双全,都入不了妙玉的眼。她高傲冷静,伴着青灯古佛,却又放不下旧时贵族的习惯;她藐视权贵,可为了生计,又不得不依附贾府;

  • 《红楼梦》中妙玉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连王夫人都对她如此客气?

    历史人物编辑:美琼说时尚标签:妙玉

    妙玉在《红楼梦》中是一个有头有脸的尼姑角色。她虽然出家,但是家境却很优渥,钱财上不比薛宝钗差在哪里。因为妙玉小时经常生病,所以,有一个和尚才给妙玉指了一个明路,就是把妙玉送到尼姑庙里去,她的病才能好。妙玉这才去了贾府的庙中戴发修行。她是富家女,更是一个出身书香门第有才华的女子。所以,妙玉在金陵十二衩

  • 《红楼梦》:姑苏城外,仕宦之家,槛外人妙玉,一生真的很凄苦

    历史人物编辑:清宫史说标签:妙玉

    姑苏城外,仕宦之家,有一位姑娘,因为家境败落,不得已脱离红尘,选择寺庙修行。后来,这个姑娘被贾府请入大观园,住进了栊翠庵,养了一院子的红梅,分外好看。这个姑娘,名字叫做妙玉,自称栈外人,一生过得很凄苦。一、人世间,最大的痛苦来源于内心手拿念珠,带发修行。栊翠庵槛外人妙玉,一生都不曾有过片刻安宁。林语

  • 陈晓旭面试《红楼梦》,导演问妙玉喝茶的小细节,她居然答出来了

    历史人物编辑:温顺的猫咪标签:妙玉

    陈晓旭面试《红楼梦》,导演问妙玉喝茶的小细节,她居然答出来了在男友和一位作家朋友的鼓励之下,陈晓旭决定参加这次的选拔。于是她给导演王扶林写信过去,信里是自己的一张照片和一首小诗。导演看到信之后觉得这女孩子的长相不是特别的漂亮,可是这一首小诗打动了王扶林。于是王扶林让她来面试,可是如果不成功的话,所有

  • 《红楼梦》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是什么“肮脏”了妙玉?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妙玉

    《红楼梦》中的一宅栊翠庵,妙玉阴差阳错成了这里的当家尼姑,作为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她孤傲、清高、不合世事,自诩“槛外人”。可在贾府这豪门深院中,谁能守住本心,守住本身呢?纵观《红楼梦》里的每一段判词,都是曹公最用心良苦的凝练,简短的判词,不仅描述了美人的性格,又暗示了美人的命运结局。关于妙玉的结局,

  • 《红楼梦》:妙玉能入选金陵十二钗,透露出她与贾府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晓惊娱标签:妙玉

    妙玉既然进了贾府,又入了金陵十二钗,那已经说明她与贾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不能说不相干。《红楼梦》写得是关于贾府的故事,金陵十二钗正册的人物都与贾府有着密切的关系。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从十二钗正册看,入选的女子可分

  • 她被誉为“民国妙玉”,跟恋人相爱不能相守,61岁生活无望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神秘天策上将标签:妙玉

    妙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清高孤傲,才华出众。民国时,也有一个才女被人誉为是“当世妙玉”,她就是陈小翠。妙玉本是官家小姐,但是因为自小久病缠身,无奈之下才出了家。而跟妙玉一样,陈小翠的家境也非常的好。她的父亲和哥哥,都是书画界的名流。陈家可以说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父亲和哥哥的教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妙玉,无瑕白玉陷入泥潭,王孙公子叹无缘

    历史人物编辑:简史说标签:妙玉

    在温柔富贵之乡,繁华锦绣之地的大观园里,不仅有花团锦绣的风光,更有绿树成荫的美景,因为要迎接贵妃的到来,这无疑是参照皇家花园的建筑风格,这里不仅有山、有水、有小桥流水,更有风花雪月,在这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大观园里,更有一片洁净的雅致去处,那就是绿树之中掩映着一座栊翠庵,这个素以素洁的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