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甄嬛传:皇帝为什么会宠幸并纵容余莺儿?

甄嬛传:皇帝为什么会宠幸并纵容余莺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二猛 访问量:1969 更新时间:2024/1/8 5:33:37

上一篇对话分析录写到“余莺儿初见皇帝时的对话全靠苏培盛的事先培训和指导“,因为苏培盛安排指导的好,加上余莺儿的优秀表现,她开始得宠了。

但是,从后宫职场的秩序和规则来看,余莺儿这职场飞升的能力是很反常的,几乎等同于从清洁工升职为核心业务的部门主管,直接和大老板对接了。

还有更反常的,余莺儿得宠后非常嚣张,对着比她位分高的沈眉庄不仅不行礼,还越级要求沈眉庄在大雪天里给她让道,让她先行。

然而,皇帝对如此嚣张的余莺儿不仅没有打压,反而格外宠幸了,带着余莺儿去给太后唱曲,并当场赐给余莺儿“妙音娘子”的封号。

于是问题就出现了,皇帝是智商不在线了么?他为什么会这般宠幸并纵容余莺儿?

回顾你的职场经历,公司里是不是也有那么一个类似余莺儿这样的人。

他业务能力和个人素养都很差劲,不仅高调、喜欢作妖、膈应同事,还特别会拍老板马屁。而你的老板呢,仿佛就被他忽悠了,仍旧对他青睐有加。

这就是职场中典型的“余莺儿现象”。

员工无法理解老板这一用人行为,从根源上来讲,是因为老板和员工想得不一样,所处的位置不同。

今天就根据太后和竹息的一场对话、皇后和皇帝等人的一些对话详细分析一下皇帝究竟为什么会纵容余莺儿。

对话内容详析:

上一篇我们已经分析过,皇帝会对除夕之夜在倚梅园遇到的宫女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皇帝被政事所累,满身疲倦,他需要一个生活新鲜点去疗愈和调剂。

另一方面,宠幸余莺儿是皇帝宣示自己作为大老板威严的方式。

关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头开始好好捋一捋。

首先,

从最初殿选时,皇帝和太后之间的矛盾就暴露的非常明显,这个矛盾是当儿子的想要多才多艺有情趣的漂亮女人和当妈的想要懂事听话有女德的好媳妇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呢,因为屁股决定脑袋。

在太后眼里,优先考虑的是后宫的稳定,太有个性、太有心眼的人都不利于管理,而且她还要为自己的利益集团争取更多的好处。而皇帝的心思就是,我堂堂一国之君,就要选自己中意的女人进后宫,谁也别想轻易算计我。

皇帝对眼前的秀女们不是很满意,太后拿皇嗣给皇帝施压:“未必有十全十美的,皇帝要为皇嗣考虑。”

不说还好,太后这么一说,皇帝瞬间就满脸怨气地不高兴了。

这时夏冬春出场,还没报名字呢,皇帝就随手一指,选中了她。

在后宫这块,太后对皇帝把控得越厉害,皇帝就越觉得太后威胁到他的皇权。

这个细节也暴露了皇帝对太后的不满,结合后面的剧情就会知道,纯元难产去世后,皇帝就开始疑心太后和皇后对他的算计了。如今太后拿皇嗣来压他,他心里是很不爽的,因为他清楚太后就是要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才不是真的在乎他的皇嗣。

基于太后和皇帝的这个矛盾,到甄嬛殿选的时候,看到甄嬛的长相和纯元如此相像,太后的第一反应就是阻碍甄嬛入选。

但是,皇帝毫不犹豫地就选了甄嬛。

也就是说,入宫后的甄嬛,因为和纯元相像,也承担了太后和皇帝之于纯元的矛盾。

其次,新人入宫后的侍寝等事宜,太后和皇后是严格把控的,而且皇后利用甄嬛生病做了很多章打压华妃

而且皇后太后这边有自己的算盘,皇后给皇帝力推新人时格外强调“沈贵人和安答应还好好的。”注意这俩人可都是殿选的时候太后称赞过的人。

迫于压力,也是为了适当地打压一下华妃,于是皇帝选了沈眉庄第一个侍寝。

眉庄得宠后,的确不负太后的期待,默默站了皇后的队。

但是这在皇帝看来,后宫的两大势力有些失衡了,华妃太蠢没有拉拢新人,皇后这边利用新人铆足了劲。

最后更重要的一点,

皇帝觉得自己的皇权再次受到冒犯,他感觉到了太后和皇后这边对他的控制和算计。

有个细节,除夕夜宴的时候,皇帝特意问过皇后“莞常在呢?”听到皇后说莞常在还在养病,他就悻悻然地作罢。

但是他心里是不爽的,他看到摆在宴席上的红梅,想起纯元,便更讨厌太后和皇后对他的变相算计和控制。

他想要自己的身边有自己的可心人,而不是那种被太后皇后有意挑选过的人。

所以他选中了余莺儿这个宫女,绝不仅仅是她能对上那首诗,更是因为余莺儿不是太后和皇后的人,是他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人。

这一点剧情中有非常明确的暗示。

皇后想方设法地给皇帝推荐了安陵容侍寝,但是安陵容表现糟糕,皇帝的第一反应就是把安陵容送回去,接余莺儿来。

余莺儿和安陵容在长街擦肩而过,夜半唱着昆曲前去侍寝,紧接着镜头给到太后这里,她老人家正在拜佛呢。

一旁的竹息说道:“怎么这么晚了,谁在唱曲呢?”这属实是明知故问了。

太后说:“想必是妙音娘子。”

说到“妙音娘子”这封号,皇帝就是为了膈应太后和皇后。

他先是带着余莺儿在太后那里唱了一首《永团圆》,当着太后的面赐了封号,然后又跑来皇后这里问:“……皇后以为如何?”

这就是太后和皇后宣示自己的权力:“可以想方设法地取悦我,但是想算计我?想控制我?没门!”

竹息那是太后肚子里的蛔虫,她非常清楚太后对这“妙音娘子”的不爽,于是变相安慰她说:“这夜半高歌可不合规矩,话又说回来了,皇上忙于政务,也该有个活泼些的人伺候。”

竹息这话的意思就是:都是些小事,皇帝的一时喜好,折腾不出啥大风浪,皇帝后宫的一切都在我们掌控之中呢。

太后问:“有位沈贵人?”

竹息回:“是,在选秀的时候见过,很是端庄稳重。”

太后认可:“就该这样的人才好。”

看到太后操心这种小事,竹息劝解:“六宫的事有皇后,太后颐养天年,少操心才是养生之道。”竹息的意思很明确:这是皇后那个打手在前线要做的事,就让皇后自己去解决呗,这种小事哪需要你出面解决得罪皇帝呢?

太后的回应是:“哀家就这么一个皇帝,皇帝却有这么大个后宫,她们不闹出格就好,否则总得盯着些。”

太后有自己的考量,她虽然也会算计自己的亲儿子,但她懂得可持续发展、相互依存的道理,所以她对皇帝是一边算计一边保护。而皇后和华妃都是折腾起来不留退路的人,太后正是清楚这一点,所以她说总要盯着些,适当地做点干涉。

太后的干涉就是静等着余莺儿作妖作出格的时候,再出面惩处余莺儿。

余莺儿把欣常在打发到慎刑司,是非常出格的事,已经严重影响了后宫的管理秩序,但是皇帝的反应是:忙于政务,不理会这种小事。

这就是皇上给太后和皇后甩脸色看呢,你们算计我,那我就给你们制造麻烦,膈应牵制你们。

皇帝就是明知道余莺儿如此嚣张,还要故意纵容她,目的就是为了向后宫宣示他的绝对统治地位。

余莺儿打发欣常在去慎刑司的事情一出,后宫的反应就会如浣碧所感慨的这样:“好歹是两位常在,竟然被一个答应欺负成这个样子,在宫中没有恩宠真是可怜。”

“恩宠”是什么?就是皇帝的宠爱。

皇帝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暗示后宫:不管你们是什么位分,不管你们站谁的队,都要清楚,你们真正的老板只有一个,只有我能决定你的职场生存。

而且,余莺儿得宠后势必会站队华妃这边,因为皇后是容不下余莺儿这类人的,余莺儿符合华妃选择队友的标准,这就无形中就给华妃团队增加了一点战斗力,把新人入宫后“皇后强华妃弱”的局面又拉回到了势均力敌的平衡状态。

所以,皇帝会宠幸并纵容余莺儿,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新鲜感,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余莺儿一个宫女出身,没有什么利益牵扯,当作棋子用完想扔就扔,想废就废,没有后顾之忧。

同样地类比到当今的职场,老板一般都会选择这样一个余莺儿式的员工,尤其是当公司里的实力派优秀员工明争暗斗的时候,老板就会更加突出这样一个员工的存在。

一方面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让员工意识到,不管谁的业绩多牛,业务能力多强,都不可能是老板;另一方面是为了平衡公司的局面,让公司内部更稳定地发展。

基于这些考量,这个被选中的“余莺儿”式员工一般都是舔狗型员工,会哄老板开心,但业务能力很差(有能力的不好掌控),还特别高调,喜欢张扬(容易留下把柄)。

在员工的角度来看,老板喜欢且纵容这么个员工就是给公司添乱,就是失智,因为那些努力工作靠业绩立足的员工觉得自己被冒犯了,他们的参照物是自己;

但是老板不这么想,老板的目的是让公司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稳妥的运转下去,余莺儿式的员工在公司发展到某个特定阶段时必须引入,否则公司矛盾就会成为老板和员工之间的直接矛盾,矛盾无法分散,就无法解决,这是老板最不愿看到的。

标签: 莺儿

更多文章

  • 《甄嬛传》:余莺儿,职场和情场都容不下作弊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柚子娱乐记标签:莺儿

    余莺儿是《甄嬛传》死的最早、最惨的女人,被太监小夏子活活勒死,她的结局在意料之中,因为她踩了职场和情场的地雷:作弊。余莺儿本是普通的宫女,因为除夕之夜听到了甄嬛在倚梅园祈愿,甄嬛仓促之中谎称自己是宫女。第二天皇帝便让苏公公通过对出“逆风如解意”的下句来寻找倚梅园那个只闻其声,未闻其面的神秘宫女。所有

  • 《甄嬛传》余莺儿其实是一个目中无人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美食新技能标签:莺儿

    也是因为余莺儿的目中无人,所以她把欣常在关入了慎刑司。电视剧中,余莺儿因为获得了皇上的宠爱,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一次淳贵人和欣常在正走在回宫的路上,灯笼被风吹得烧了起来,使余莺儿乘坐的马车受了惊,把余莺儿震了一下,结果余莺儿就和欣常在发生了口角,不顾欣常在的位份以及资历,一怒之下将欣常在关入了慎行司

  • 看看莺儿跟紫鹃教养的差距,就知道宝钗远比不上黛玉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莺儿

    曾有人精辟地指出:“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到损害的”。《红楼梦》里,向来不乏互相对比映衬的人物。荣府有个巧舌如簧、长袖善舞的王熙凤,宁府就有个“锯了嘴的葫芦”尤氏来衬她;迎春懦弱胆小、资质平庸,就有个魄力超凡、精明能干的探春来衬她;贾府有个雍容华贵

  • 八十回后宝钗出嫁,会带着莺儿做陪嫁丫鬟吗?

    历史人物编辑:栖鸿看红楼标签:莺儿

    肯定带过来了啊。第一,八十回中已经有预示:“宝姐姐也就算疼你了。明儿宝姐姐出阁,少不得是你跟去了”,“我常常和袭人说,明儿不知哪一个有福的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红楼梦》例无虚笔。宝玉这么说了,当然会有着落。第二,按照惯例,小姐出嫁时,要带最得力、跟得最久、最知心或者说最可信任的丫鬟。而莺儿,符

  • 《甄嬛传》里盛宠的余莺儿因为这三点,把自己的未来作没了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莺儿

    《甄嬛传》中余莺儿在宫女中算是运气好比较的一个,仅仅因为余莺儿大胆对出皇帝在倚梅园中听到的一首诗,于是封了她为官女子,因她会唱昆曲,又升了答应位份,且被赐封号“妙音娘子”。从宫女到宠妃简直光速。皇帝恩宠她,一时之间,她成了后宫里人人惊奇且妒忌的对象。按她原有的命运来看,她有这些成就真的算是命极好的了

  • 为什么没人欺负余莺儿?

    历史人物编辑:萌面怪标签:莺儿

    后宫里处处是争斗,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明枪暗箭防不胜防。后宫也是一个拜高踩低的地方,人性的丑陋之面一览无遗,而越是处在食物链下层的嫔妃,资源和后台越少,就越是被动,也越容易受人欺负。在后宫里,没有宠爱,自然容易受到无视和欺压,而没有家世和背景,也是如此。就算是所谓的恩宠,也不过是

  • 安陵容到死也不知,她完璧归赵后,华妃赏给余莺儿玉轮的真正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家乡景色美如画标签:莺儿

    《甄嬛传》真实再现了一些典型人物,艺术倾向自然流露。结构纵横交错,情节环环相扣,是其吸引人的重要原因之一。你注意到这个细节了吗?甄嬛、安陵容、沉眉庄、富察贵人等菜鸟宫女入宫后,上演了一连串好戏。没想到,一向傻乎乎的夏东淳进宫没几天,就被华妃赏赐“一丈红”,被打入冷宫,之后夏东淳消失在后宫。小编还记得

  • 袭人明明会打络子,为何还让宝玉麻烦莺儿?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莺儿

    我认为原因有二:一、在请莺儿打络子之前,宝玉正挨了打休息养伤中,袭人在王夫人那说了一大堆急王夫人之所急、想王夫人之所想的肺腑之言。王夫人对袭人本就印象极好,这会心下越发感爱袭人,并亲口承诺把宝玉交给袭人,也就是说王夫人已经默许承认了袭人的姨娘身份。这时候的袭人揣摩王夫人的喜好和作风、再加上自己心里的

  • 《甄嬛传》:安陵容亲自去冷宫让人勒死余莺儿,根本不是为了甄嬛

    历史人物编辑:爱青鸟标签:莺儿

    愿你一生既有随处可栖的江湖也有追风逐梦的骁勇正文共228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分钟《甄嬛传》前几集里安陵容给人的印象,基本上都是楚楚可怜,时刻都需要人保护的形象。同情弱者这是人的共性,所以作为出身比较好的甄嬛的沈眉庄都对安陵容特别的照顾。尤其是甄嬛,如果没有她,安陵容说不定连宫门都进不了。如果按照这

  • 宝玉去看犯病的宝钗,宝钗多次让莺儿去倒茶,莺儿为什么不去?

    历史人物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莺儿

    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去梨香院看生病的宝钗,见宝玉来,宝钗便让丫鬟莺儿去倒茶,但奇怪的是,莺儿竟站着不动,宝钗先后三次催她,她都没去,这是为什么?按理说,作为丫鬟,理应服从主子命令,像端茶倒酒这种事,也是豪门奴仆最基本的日常工作,为什么莺儿敢抗拒宝钗的命令,不去倒茶呢?对宝钗来说,虽然他们一家客居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