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时珍简介_李时珍幼年学医的故事_李时珍故事启示

李时珍简介_李时珍幼年学医的故事_李时珍故事启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576 更新时间:2024/1/2 15:40:30

时珍,字东璧,晚号濒湖老人,明代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幼年攻读儒学经典,后研究医学。他曾深入研究古代的医学典籍,并亲自上山采药,收集民间的治病经验。他有感于历代本草著作中的谬误颇多,于是参考800献,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历时27年,编撰完成52卷本的《本草纲目》。李时珍对脉学、经络的研究也非深入,这方面的著作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李时珍从小立志,心比铁坚

姓名:李时珍

生卒年:15181593

籍贯:蕲州(今湖北蕲春)

李时珍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里,他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喜爱花草。李家后园里种满了李时珍的父亲从各地收集来的药草,比如牡丹、芍药、水仙、贝母、山茱萸、款冬、剪春罗等。儿时的李时珍经常跟在父亲身边,兴致勃勃地为药草浇水、施肥,因而认识了许多药草。

父亲看到聪明伶俐的儿子喜爱花草,就非常热心地回答儿子提出的各种问题,有时还告诉他一些药草的功用。这在李时珍幼小的心灵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愈来愈喜欢这些既美丽又能治病的花草了。

李时珍渐渐长大,便跟随大哥和其他小伙伴走出家门,到更广阔的大自然中去。凤凰山是他们经常去玩耍的地方,山上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都是李时珍所喜爱的。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他还经常樵夫、农民、渔民请教。他记忆力好,做事细心,对人又很有礼貌。方圆十里的乡亲们都知道李家有一个好学懂事的孩子。李时珍虚心学习、追求真知的好习惯使他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尽管李家世代为医,李时珍也从小喜欢医学,但父亲并不赞成儿子当医生继承自己的事业,因为当时医生是一个让人看不起的职业。父亲希望儿子考取功名,步入仕途。于是,他采用种种办法培养儿子参加科考的兴趣,还为儿子准备了一般应考的必读书。李时珍一向比较尊重父亲,在父亲的敦促下开始读一些儒家经典书籍,但依然不能丢开医药学。

一旦有空余时间,他依旧跟父亲一道上山采药,还向父亲请教关于药草的生长特性和治疗功效等方面的问题。一段时间之后,李时珍对儒学的了解有限,但药物学方面的知识却增加得很快。父亲看到这种情况,总是摇头叹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的忧虑愈来愈重。他开始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儿子请他教读医书的要求。他把自己遭人白眼的经历告诉李时珍,执意为他的未来发展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坚决不同意李时珍和自己一样做一名医生。李时珍立志学医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

其实,李时珍的父亲也是出于对儿子的爱,才这么做的。当年,李时珍的祖父是一位摇着串铃,终年奔波于城乡的江湖游医。李时珍的父亲子承父业,继续从医。他医术高明,又注重实践,是当地的名医,却仍然受到许多人的鄙视。因为当时社会把医生这个行业视为贱业,认为医生与算卦、看风水的人一样,是从事“小道”的人。

如此一来,当时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甚至是一般的读书人都不屑于做医生。李家祖上数代为医,饱受了达官贵人的轻视和欺辱。这种经历,使李时珍的父亲决意不让李时珍再从医。

从12岁起,李时珍便在父亲的严厉训斥之下,离开了山林湖滨,待在家中读圣贤书,做八股文,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两年之后,李时珍中了秀才。这对他父亲是巨大的安慰,感觉希望就在眼前。然而,李时珍在接下来的几次科举考试中,屡遭失败。李时珍感到科举这条路走不通,于是决心按自己的志愿,在医药科学上求得发展。

李时珍23岁时坚定地向父亲表明了自己立志学医、甘愿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好医生的心愿。面对李时珍的改弦更张,父亲一半是失望,一半是无奈。最后,父亲还是忍痛放弃了自己的打算,决心支持和帮助儿子学医。从此,李时珍与父亲一同行医,全身心地投入到医药学事业中,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医药学家。

成才

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

找准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人生的第一要务。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标签: 李时珍

更多文章

  • 苏轼简介_苏轼成才的故事_苏轼故事的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散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又是“苏、米、黄、蔡&rdq

  • 王阳明简介_王阳明完成心学的故事_王阳明故事的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阳明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子。他28岁中进士,历任知县、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吏部主事、左佥都御史等职。他确立了心学理论体系,倡导意识与行为的统一,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王阳明的心学最终完成的标志是“致良知”说。这对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强调实

  • 沈周简介_画家沈周的故事_沈周故事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沈周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玉田生等,明代杰出画家。他性情敦厚、博学多才,工于诗画,尤其善画山水、花卉、鸟兽、虫鱼,皆极神妙。他常常题诗词于画上,故人称“二绝先生”。他长于墨笔花鸟,与他的学生文徵明并称为“吴派”两大家,同时又与文徵明、唐寅、仇

  • 赵宗儒的逸闻趣事 赵宗儒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宗儒

    赵宗儒一生历经唐代宗到唐文宗七朝,曾前后三镇方任、八领选部,出守荆南、迭换将相,可以说是大唐的元老级人物,德高望重,深得帝王的器重和赏识。赵宗儒在87岁高龄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司徒,谥号昭。赵宗儒的逸闻趣事一日并命赵宗儒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时,他的父亲赵骅恰好升任秘书少监。唐德宗为表示对他们父子的宠遇,在

  • 唐朝太子少师赵宗儒简介 赵宗儒的主要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宗儒

    赵宗儒出身南阳赵氏,进士及第后历任翰林学士、司勋员外郎、同平章事、吏部尚书、太子少师等职,封爵天水郡公。《全唐诗》和《全唐文》都收有他的作品,《和黄门武相公诏还题石门洞》、《请权罢应制奏》等都是他的代表作。赵宗儒简介赵宗儒(746年832年10月18日),字秉文,邓州穰县(今河南邓州市)人,唐朝中期

  • 贾耽的主要成就 贾耽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贾耽

    贾耽一生历仕唐代六朝,在政治、地理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他的《皇华四达记》记载了一条唐朝的丝绸之路,是当时唐朝最重要的海外交通线。805年,贾耽逝世,追赠太傅,谥号元靖,唐宪宗为他辍朝四日,将他葬在长安高阳原。贾耽的主要成就政治方面贾耽常说“率土山川,不忘寝寐”,贾耽盼望早日收复

  • 贾耽简介 贾耽的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贾耽

    贾耽贾耽出身官宦世家,自小就对地理感兴趣,又善于骑马射猎,22岁时以通晓两经而出仕,官至左仆射、平章事、检校司空,封爵魏国公。贾耽出将入相,曾参与讨平叛乱,为唐朝立下不少功劳。那么,贾耽的子女后人都有谁呢?贾耽简介贾耽(730年-805年10月26日),字敦诗,沧州南皮(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人。唐

  • 柳浑的后人 柳浑历史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柳浑

    柳浑出身河东柳氏,年少就成为孤儿,却勤奋苦学,于天宝年间考上进士,历任、监察御史、袁州刺史、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封爵宜城县伯。柳浑立朝正直,为人两袖清风,深得时人及后人称赞。柳浑的后人柳浑为西晋汝南(一作济南)太守柳卓的后代,如今他的直系子孙数以万计,分布在江西宜春、上栗、武宁、湖南、湖

  • 柳浑生平简介 柳浑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柳浑

    柳浑柳浑别名柳载、柳宜城,字夷旷、惟深,是唐朝大臣、诗人,著有《请禁田季羔货宅奏》《牡丹》等作品。公元789年,柳浑病逝长安,时年75岁,赐谥号“贞”,848年绘像凌烟阁。那么,柳浑死后葬在哪里?如今他的墓还在吗?柳浑生平简介柳浑(714年789年3月6日),原名柳载,字夷旷

  • 张延赏的子女后代 王夫之为何骂他是奸佞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延赏

    张延赏出身名门,父亲张嘉贞是唐朝开元名相,儿子张弘靖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祖孙三代均拜相,当时传为佳话。然而张延赏虽然为大唐做了不少贡献,但其为人也曾被后人诟病,王夫之就曾骂他是奸佞小人,刘昫也称他为小人。张延赏的子女后代张延赏有两个儿子:张弘靖和张谂。张弘靖为唐代大臣、书法家,以门荫入仕,历任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