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吴承恩简介_吴承恩写成西游记的故事_吴承恩故事启示

吴承恩简介_吴承恩写成西游记的故事_吴承恩故事启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46 更新时间:2024/1/19 2:16:33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商人的家族,自幼聪慧,但屡试不第,到中年才捞到“岁贡生”的功名。后来,他流寓南京,长期靠卖补贴家用。他的作品《西游记》是不朽的神魔小说,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颇负盛名,为历代人所钟爱。

吴承恩命运坎坷的小说家

姓名:吴承恩

生卒年:约15061582

:淮安山阳(江苏淮安)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吴锐乐观豁达,奉行知足乐的哲学。但他不希望儿子同自己一样碌碌无为,因此为儿子取名承恩,字汝忠。这个名字意味着父亲希望他将来能够做大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流芳百世的忠臣。

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问世后,各种表现唐僧师徒取经故事的艺术题材相继涌现,如诗歌、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不仅有巨大的美学价值,而且在民俗学、社会学上也有不小成就。《西游记》图册由清代康熙时期的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陈奕禧书写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图画生动传神,富有想象力,图文并茂,使故事情节经过图片与文字得到更好的体现和延伸。

吴承恩小时候确实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一般的文章都能过目成诵。他两三岁时就能够读诗,6岁时入私塾读书。有了老师的专门教导,吴承恩学业进步得很快。少年时,他就因才学而名冠乡里。人们都对他刮目相看,相信他日后肯定能做大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吴承恩的兴趣发生了转移。他愈来愈觉得“四书五经”过于枯燥乏味,稗官野史却蛮有情趣。

他特别喜欢捕捉新鲜事物,更喜欢读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而且在读书时还作了许多笔记和摘录。吴承恩最钟爱的小说野史是《百怪录》和《酉阳杂俎》。书中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使他潜移默化地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这为他日后创作《西游记》奠定了基础。

少年时的吴承恩听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神话故事非常着迷,有时连续几天都沉浸在离奇的故事情节中。随着时光的流逝,吴承恩步入了青年时代,但他对神话故事的兴趣有增无减,并且养成了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个性。对此,他的父亲十分恼火,多次劝说儿子重新步入“正道”,吴承恩却毫不动心。

商人的社会地位本来就低,又加之父亲的生意每况愈下和这位大才子的“不务正业”,吴家逐渐招来连绵不绝的嘲笑。以前被人交口称赞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吴承恩父亲感到希望越来越渺茫。

吴承恩20岁时,尽管他与父亲关系不和,但父亲还是给他张罗了一门亲事。不久,吴承恩与同乡的一位叶姓姑娘结婚,二人婚后的感情非常好。吴承恩虽然狂放不羁,但品行端正,始终忠于自己的妻室。也许是由于妻子的劝诫和勉励的缘故,他重新拾起了“四书五经”。几年之后,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

这着实让吴家人高兴了一阵子。吴承恩自己也觉得很光彩,一度还踌躇满志起来。时隔不久,他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参加乡试。遗憾的是,平时写诗作文的才华远不如他的同伴都考取了进士,他这位誉满乡里的大才子竟名落孙山。

他这次落第,对父亲的精神影响很大。翌年春天,他的父亲吴锐怀着巨大的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家人的鼓励下,在此后3年的时间里专心致志地在八股文上下了一番苦功。

然而,在1534年秋的考试中他仍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并于这年冬天病倒了。生病期间,他有时感到万念俱灰,真想一死了之。但是,看着床前的妻子、母亲和未成年的孩子,他又恢复了生活的勇气。

但父亲的去世,两次科举考试的失利,对吴承恩的打击太沉重了。在他看来,不能考取举人,不仅无法改善生活状况,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可是,他又不认为没能考取功名是因为自己没本事,而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都由天命决定,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

正当吴承恩失意无奈之际,生活上的困顿又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因为父亲过世了,他需要应付全家人的开支,但他却没有顶门立户的能力,也缺乏养家活口的手段。因此,全家人的生活只能依靠他每月从学府里领回的6斗米。

科场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顿,使吴承恩对封建科举制度和黑暗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品尝了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深沉地思考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不合理的社会抗争。他愈来愈倾向于用志怪小说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在与残酷的现实生活做斗争的过程中,吴承恩怀着满腔热情,蘸着自己的血泪,写下了不朽的《西游记》。

成才

不向命运低头,才能克服困难,拥抱未来。

尊重自己的兴趣,并适时加以引导。

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标签: 吴承恩

更多文章

  • 李时珍简介_李时珍幼年学医的故事_李时珍故事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晚号濒湖老人,明代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幼年攻读儒学经典,后研究医学。他曾深入研究古代的医学典籍,并亲自上山采药,收集民间的治病经验。他有感于历代本草著作中的谬误颇多,于是参考800余种文献,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历时27年,编撰完成52卷本的《本草纲目》。李时珍对脉学、经络的研究

  • 苏轼简介_苏轼成才的故事_苏轼故事的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散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又是“苏、米、黄、蔡&rdq

  • 王阳明简介_王阳明完成心学的故事_王阳明故事的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阳明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子。他28岁中进士,历任知县、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吏部主事、左佥都御史等职。他确立了心学理论体系,倡导意识与行为的统一,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王阳明的心学最终完成的标志是“致良知”说。这对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强调实

  • 沈周简介_画家沈周的故事_沈周故事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沈周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玉田生等,明代杰出画家。他性情敦厚、博学多才,工于诗画,尤其善画山水、花卉、鸟兽、虫鱼,皆极神妙。他常常题诗词于画上,故人称“二绝先生”。他长于墨笔花鸟,与他的学生文徵明并称为“吴派”两大家,同时又与文徵明、唐寅、仇

  • 赵宗儒的逸闻趣事 赵宗儒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宗儒

    赵宗儒一生历经唐代宗到唐文宗七朝,曾前后三镇方任、八领选部,出守荆南、迭换将相,可以说是大唐的元老级人物,德高望重,深得帝王的器重和赏识。赵宗儒在87岁高龄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司徒,谥号昭。赵宗儒的逸闻趣事一日并命赵宗儒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时,他的父亲赵骅恰好升任秘书少监。唐德宗为表示对他们父子的宠遇,在

  • 唐朝太子少师赵宗儒简介 赵宗儒的主要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宗儒

    赵宗儒出身南阳赵氏,进士及第后历任翰林学士、司勋员外郎、同平章事、吏部尚书、太子少师等职,封爵天水郡公。《全唐诗》和《全唐文》都收有他的作品,《和黄门武相公诏还题石门洞》、《请权罢应制奏》等都是他的代表作。赵宗儒简介赵宗儒(746年832年10月18日),字秉文,邓州穰县(今河南邓州市)人,唐朝中期

  • 贾耽的主要成就 贾耽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贾耽

    贾耽一生历仕唐代六朝,在政治、地理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他的《皇华四达记》记载了一条唐朝的丝绸之路,是当时唐朝最重要的海外交通线。805年,贾耽逝世,追赠太傅,谥号元靖,唐宪宗为他辍朝四日,将他葬在长安高阳原。贾耽的主要成就政治方面贾耽常说“率土山川,不忘寝寐”,贾耽盼望早日收复

  • 贾耽简介 贾耽的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贾耽

    贾耽贾耽出身官宦世家,自小就对地理感兴趣,又善于骑马射猎,22岁时以通晓两经而出仕,官至左仆射、平章事、检校司空,封爵魏国公。贾耽出将入相,曾参与讨平叛乱,为唐朝立下不少功劳。那么,贾耽的子女后人都有谁呢?贾耽简介贾耽(730年-805年10月26日),字敦诗,沧州南皮(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人。唐

  • 柳浑的后人 柳浑历史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柳浑

    柳浑出身河东柳氏,年少就成为孤儿,却勤奋苦学,于天宝年间考上进士,历任、监察御史、袁州刺史、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封爵宜城县伯。柳浑立朝正直,为人两袖清风,深得时人及后人称赞。柳浑的后人柳浑为西晋汝南(一作济南)太守柳卓的后代,如今他的直系子孙数以万计,分布在江西宜春、上栗、武宁、湖南、湖

  • 柳浑生平简介 柳浑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柳浑

    柳浑柳浑别名柳载、柳宜城,字夷旷、惟深,是唐朝大臣、诗人,著有《请禁田季羔货宅奏》《牡丹》等作品。公元789年,柳浑病逝长安,时年75岁,赐谥号“贞”,848年绘像凌烟阁。那么,柳浑死后葬在哪里?如今他的墓还在吗?柳浑生平简介柳浑(714年789年3月6日),原名柳载,字夷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