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曹魏名将前将军:文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三国曹魏名将前将军:文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59 更新时间:2023/12/18 1:49:52

文钦(?-257年),字仲若,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曹操部将文稷之子 ,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文钦仕魏时官至前将军、扬州刺史。正元二年(255年),文钦与毌丘俭等起兵勤王,讨伐专权的司马师,兵败后投奔吴国,吴国授任他为镇北大将军、幽州牧等,封谯侯。

甘露二年(257年),魏将诸葛诞起兵反抗司马氏,文钦随从吴军前往支援。甘露三年(258年),军情告急时文钦与诸葛诞意见不同,而且两人之间原本就有矛盾,于是诸葛诞将文钦杀死。文钦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文鸯、文虎又投奔回魏国。他曾担任五营校督、牙门将,后历任庐江太守、扬州刺史等职务,多次立下战功。在诸葛恪进攻新城时,他与毌丘俭一同抵御,取得号称“斩首万余级”的战果。

人物生平

勇敢果断

文钦年少时以名将之子、勇敢果断闻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讽谋反,文钦因受到牵连被下狱治罪,文钦按律应当处死,但曹操念及他是部将文稷之子所以赦免了他。太和年间,文钦担任五营校督、牙门将。后历任庐江太守、鹰扬将军、冠军将军、前将军、扬州刺史等 ,多次立下战功,喜欢虚报俘虏人数,企图获得宠赏,但朝廷往往不给。因此文钦对朝廷的怨恨日益加重。毌丘俭出于计谋,对文钦很好,两人关系融洽。文钦也感恩戴德,对他忠心不二。

吴国太傅诸葛恪包围合肥新城,毌丘俭与文钦联合抵抗。太尉司马孚统领中军从东部解围,诸葛恪只得撤退。

起兵勤王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天上出现几十丈长的彗星,跨过西北天空,从吴、楚分界处开始。毌丘俭和文钦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于是借郭太后的口吻,下诏历数大将军司马师的罪状,发布天下,举兵反叛。毌丘俭、文钦反叛后,派人找镇南将军诸葛诞,让他召收豫州士民参与反叛。诸葛诞将毌丘俭、文钦派来的人杀死,并将毌丘俭和文钦的阴谋公布于天下,让人们知道他们的叛逆行为。 毌丘俭、文钦胁迫淮南将守诸别屯者及百姓都进入寿春城,把老弱者留下来守城。毌丘俭、文钦统率领五六万大军渡过淮河,向西到达项地。毌丘俭守城,文钦在城外保护。

司马师统率大军出兵讨伐毌丘俭,另外派诸葛诞率豫州各路军队从安风津逼近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率青州、徐州的军队从谯、宋之间出击,以断绝毌丘俭的退路。司马师率兵驻扎汝阳,派监军王基率前锋诸军据守南顿来等待毌丘俭的部队。司马师下令各路军队都坚守阵地,不要正面交战。毌丘俭、文钦等向前不能战斗,退后到寿春又怕遭到袭击,前后无路,无计可施。淮南将士,家乡都在北边,军心涣散,相继投降。只有淮南新近归属的当地农民愿意为他们打仗。司马师派兖州刺史邓艾统率泰山的各路军队有几万人到乐嘉。装出不堪一击,用以诱使毌丘俭、文钦出击。司马师很快率军从洙地来到。文钦不知是计,果然在夜里想要袭击邓艾。等到天亮,见兵马强盛,才撤回军队。司马师派骁骑将军率领追击,大败文钦,文钦于是逃走。当天,毌丘俭听说文钦战败后很担心,便在夜里撤兵,人心涣散。等到了慎县,毌丘俭身边的士兵逐渐逃离。毌丘俭和小弟毌丘秀及孙子毌丘重三人藏在水边的草中。安风津都尉的部属张属射杀毋丘俭,将他的脑袋传报京都洛阳。

投降吴国

毌丘俭死后,毌丘秀和毌丘重二人逃到吴国。凡是被毌丘俭、文钦所胁迫的许多将士,都归降魏国。毌丘俭的三族都被诛灭。文钦逃到吴国,吴国任命文钦为都护、假节、镇北大将军、幽州牧,封为谯侯。

甘露二年(257年)五月,诸葛诞举兵反叛魏国,召集各路军队,攻打并杀死扬州刺史乐綝。又聚集淮南、淮北十几万官兵,扬州新归属的四五万人,储足一年的粮食,闭城死守。又派长史吴纲领着小儿子诸葛靓到吴国,请求援助。吴国得信大喜,派将领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人,率兵三万,秘密与文钦一起来接应诸葛诞。 这时,魏国镇南将军王基刚到,率领诸军包围寿春。还未形成包围之势,唐咨、文钦从城东北凭借山势,率众冲进城中。

甘露二年(257年)六月,魏国大军东征,抵达项地。大将军司马昭率领二十六万大军,临近淮河征讨。司马昭屯兵于丘头,派王基和安东将军陈骞等四面合围,将城包围两重,开挖堑壕、修筑堡垒。又派监军石苞、兖州刺史州泰等人,率精锐部队为机动部队,以便防备吴军进攻。文钦等几次想冲出包围,都被击退。

不合被杀

甘露三年(258年)正月,诸葛诞、文钦、唐咨等制造出许多进攻的武器,连续五六天,不分昼夜,强行从南面突围。包围的军队从高处用发石车发射石块,用火箭烧毁攻城器具,箭石如雨,尸首遍野,血流满堑壕。诸葛诞等人只能又退进城去。城内粮食日益短缺,出城投降的人又达几万,文钦想把北方人全都驱赶出去,以便节省粮食,与吴国一起坚守。诸葛诞不接受这个意见,因此两人产生隔阂。文钦本来与诸葛诞就有矛盾。只是因为特殊事宜而聚合,事情越是紧急就越不相信对方。文钦见诸葛诞什么事都要策划一番而不满,于是诸葛诞杀掉文钦。

其子获免死后结局

文钦死时,他的儿子文鸯、文虎在小城中领兵,听说父亲文钦被杀后,便率众赶赴现场,而他们的部下不听使唤。于是文鸯、文虎只好独自逃出城去,投奔司马昭。军中官兵要求杀死这兄弟二人,司马昭下令说:“文钦之罪不容,他的儿子当然应杀死。但是文鸯、文虎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降,目前城池还未攻下,如果杀了他们俩,那无异于坚定了城中官兵死守的决心。”于是赦免了文鸯、文虎,又让他们率领几百名骑兵到城外巡回呼喊:“文钦的儿子都没有被杀,其他人还怕什么呢?”又表奏任文鸯、文虎为将军,赐关内侯的爵号。

标签: 文钦

更多文章

  • 三国曹魏重臣太尉:王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凌

    王凌(172年-251年6月15日),字彦云,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司徒王允的侄子。举孝廉出身,授发干县令,迁中山太守。颇有政绩,迁司空(曹操)掾属。魏文帝曹丕即位,拜散骑常侍、兖州刺史。参加洞口之战,跟从张辽击败吴将吕范,加号建武将军,册封宜城亭侯。参加石亭之战,跟

  • 三国曹魏都督荆州诸军事东武侯:王基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基

    王基(190年-261年),字伯舆。青州东莱曲城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王基文武兼备,才高于世,德溥于时,深得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器重,尤其在南征毌丘俭、文钦之乱及东征诸葛诞之叛等大规模军事活动中,王基与司马师、司马昭结下了深厚的军友情谊。官至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封东武侯。景元二年(261

  • 三国曹魏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京陵侯:王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昶

    王昶(?-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出身太原王氏,少有名气,进入曹丕幕府,授太子文学。曹丕即位后,拜散骑侍郎,迁兖州刺史,撰写《治论》、《兵书》,作为朝廷提供施政参考。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升任扬烈将军,封关内侯。齐王曹芳即位,迁徐州刺

  • 三国曹魏荆州刺史征东将军:胡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胡质

    胡质(?250年),字文德,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三国时曹魏大臣,官至荆州刺史、征东将军。年轻时与蒋济和朱绩皆在江淮之间闻名,在州郡任职。后来蒋济任别驾,与曹操举荐胡质,曹操于是任胡质为顿丘令。后来历任丞相东曹令史,扬州治中,丞相属等职。黄初年间迁任吏部郎,先后出兵常山和东莞太守,后又迁任荆州刺史

  • 三国曹魏大司农:徐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徐邈

    徐邈(171年-249年),字景山。燕国蓟县(今北京市附近)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徐邈早年历任丞相军谋掾、奉高县令、尚书郎、陇西太守等职。曹丕称帝后,任谯国相、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每任一官,皆政绩卓著,被赐爵关内侯,迁抚军大将军军师。后被委以重任,出任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在西北时,

  • 三国曹魏大臣右中郎将:牵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牵招

    牵招(?231年),字子经,安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牵招早年师从乐隐,与刘备成为刎颈之交。投靠冀州牧袁绍,担任冀州从事,统领乌丸突骑。袁绍死后,跟随冀州刺史袁尚,受到并州牧高干加害,投奔丞相曹操,授军谋掾。从平乌丸,出任护乌丸校尉。举茂才出身,从平汉中,授中护军。拜平虏

  • 三国曹魏大臣振威将军并州刺史:田豫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田豫

    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东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劝说鲜于辅加入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时,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后来田豫常年镇守曹魏北疆,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多有功勋,也

  • 明朝明宣宗皇后:孝恭孙皇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皇后

    宣宗皇后孙氏,是山东邹平人,她的父亲孙忠是永城县主簿。宣宗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是永城人,与孙家来往密切。她见孙氏不仅美丽,而且聪慧,十分喜爱。后来,明成祖朱棣为孙子选妃,彭城伯夫人就将孙氏带入宫内。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册封山东济宁人胡氏为皇太孙妃,孙氏被封为皇太孙嫔。洪熙元年(1425年

  • 三国曹魏大臣陈留太守散骑常侍:高堂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堂隆

    高堂隆(?-237年),字升平。泰山郡平阳县(今山东新泰)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高堂隆少年时为诸生,最初任泰山督邮。黄初年间任堂阳县长。魏明帝曹叡即位后,任陈留太守、散骑常侍,赐爵关内侯。青龙年间,明帝多造宫殿,高堂隆为此上疏切谏。后迁侍中、太史令、光禄勋。死时犹遗令薄葬。高堂隆著有文集十卷(一作

  • 三国曹魏大臣武都太守:杨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杨阜

    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献帝建安初年,任凉州从事,旋拜安定长史,韦康任刺史后辟为别驾,改任州参军。因讨马超有功,赐爵关内侯。曹操征汉中时,杨阜担任益州刺史,回来后又担任武都太守。魏文帝曹丕、明帝曹叡时,在朝廷任职,德才兼备、刚正不阿。原甘谷县文昌宫西侧尚有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