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曹魏名将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三国曹魏名将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929 更新时间:2024/2/20 8:14:08

诸葛诞(?-258年4月10日),字公休,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

在魏官至征东大将军。曾与司马师一同平定毌丘俭、文钦的叛乱。之后因与被诛的夏侯玄、邓飏交厚,且见到王淩、毌丘俭等人的覆灭而心不自安,于甘露二年(257年)起兵反对司马昭,并得到东吴的支援。甘露三年(258年)二月,诸葛诞被胡奋所斩,夷三族。诸葛诞麾下数百人,全部拒绝投降而被杀。

人物生平

宦海沉浮

诸葛诞是诸葛丰的后人,与诸葛亮、诸葛瑾同族。初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诸葛诞为尚书郎期间,曾与仆射杜畿于陶河试船的性能,遭遇大风浪,船被沉到河里,诸葛诞和杜畿也同时被淹在水里。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诸葛诞让其先救杜畿,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飘到河岸,后来被救活。

诸葛诞进入京都被任命为吏部郎,有人向诸葛诞请求一些事情,诸葛诞于是先把他说的话传出来,然后才用,大家都以为如果说话不当会让自己贬官,于是百官都对诸葛诞举荐的人谨慎对待。

后诸葛诞被迁升为御史中丞、尚书,并与散骑侍郎夏侯玄等人交好。后来因为魏明帝厌恶夏侯玄和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而免官。明帝死后,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辅政专权,曹爽任用夏侯玄等人,又让诸葛诞复职,并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东兴之战

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并另立楚王曹彪为帝;事情被兖州刺史黄华揭发后,司马懿领兵讨伐,并任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

嘉平四年(252年),诸葛诞因着东吴兴筑新的东兴大堤,修筑两城并留兵戍守,认为是入侵魏国的行为,于是提议分兵三路攻吴:由王昶进逼江陵、毌丘俭进攻武昌,以牵制上游吴军;再以精兵直攻东兴二城。当时王昶、毌丘俭及胡遵都献计伐吴,因着诸将的战略都不同,司马师最终决定由征南将军王昶进攻南郡;镇南将军毌丘俭进攻武昌;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军七万进攻东兴,作浮桥渡水,攻打两城。但是由于城池在高处,一时无法攻下,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军日夜兼程驰援东兴。当时天降大雪,胡遵等人正在聚会饮酒,魏军没有戒备,丁奉率部轻装突袭魏军前部营垒,吕据和留赞等部也相继赶到。魏军惊恐溃逃,争渡浮桥,因超载桥断,落水及自相践踏而死者达数万人,魏军前部督韩综、乐安太守桓嘉先后溺死。毌丘俭、王昶等以东兴兵败,皆烧营退走,此役为东吴太傅诸葛恪所击败。东兴之战败后,司马师将所有责任归咎于自己,并说:“我不听公休,以至于此。此我过也,诸将何罪?”最后,司马昭因为是监军所以降职,诸葛诞和毌丘俭等武将都有降职,但只不过是防区对调,从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

平步青云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与文钦在寿春起兵,列举司马师罪状数重,并派使者联络诸葛诞,要他招引豫州士民。诸葛诞本身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他们的使者,并向全国宣布二人叛乱。司马师讨伐毌丘俭时,诸葛诞亦率兵前往寿春。及后文钦兵败,毌丘俭弃守逃亡,诸葛诞率先率兵进占叛军的据点寿春,稳定战局。诸葛诞因为长期在淮南驻守,于是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此时东吴丞相孙峻率领吕据和留赞支援毌丘俭,知道毌丘俭和文钦兵败和寿春被占后撤退,诸葛诞于是派部将蒋班追击东吴军,斩杀留赞。战后诸葛诞获封 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

举兵寿春

诸葛诞见好友邓飏、夏侯玄等先后被诛杀,而王凌和毌丘俭亦被夷灭三族,又不满司马氏兄弟擅权,心中十分不安,于是在当地收买人心,又蓄养数千死士自保。

甘露元年(256年),诸葛诞以东吴有意进攻为由,向朝廷要求增兵十万和沿淮河筑城抵御。当时,司马昭刚刚执掌朝政,长史贾充建议派遣部下去慰劳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将军,并观察他们的志趣、动向。司马昭派贾充到了淮南,贾充见到诸葛诞,一起谈论时事,贾充说道:“洛中的诸位贤达之人,都希望实行禅让,您认为如何?”诸葛诞严厉地说:“你不是贾豫州的儿子吗?你家世代受到魏朝的恩惠,怎能想把国家转送他人?如果洛中发生危难,我愿为国家而死。”贾充默然无语。贾充从寿春回来后,知道诸葛诞不会支持司马氏,而诸葛诞亦很得淮南民心;为免司马氏夺权时诸葛诞领兵反抗,建议司马昭征召他入朝,虽然认定他必定不会应命并反抗,但这对司马氏的影响会最低,司马昭听从。

甘露二年(257年),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得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叛变,征集淮南将士和一年粮食据守寿春,又杀扬州刺史乐綝,派吴纲领儿子诸葛靓和牙门子弟到东吴请求援兵。曹髦亲征至项县,司马昭则率军征伐诸葛诞,并派王基与安东将军陈骞领兵围困寿春;同时,东吴派文钦与全怿、全端、唐咨和王祚等领兵救援,趁王基包围圈未完成而领兵进入寿春城。

但随着外围由朱异率领的东吴援兵两度被石苞和胡质等击退,孙綝已退回建业,寿春亦被重重包围,文钦等多次试图突围亦失败。在司马昭围困寿春的时候,诸葛诞哈哈大笑。因为寿春一带每年都会下大雨,一下雨淮河就要涨水,一直淹到寿春城下。所以诸葛诞看见司马昭在城下扎营非常高兴,他说:“是固不攻而自败也。”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从司马昭扎营开始,就一滴雨都没下,是少有的大旱。等到城破,魏军进入寿春,当天就下了一场暴雨,把城外魏军的大营都给淹了。蒋班和焦彝于是劝诸葛诞不要再等东吴援兵,率全军攻向一方突围,但诸葛诞不听,更意图要斩杀二人,二人于是出城投降。不久,司马昭亦听从钟会计谋,令全怿和全端等人率数千兵出降,寿春守军因而震惊恐惧。

粮尽身死

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城中粮食渐渐枯竭,诸葛诞与文钦和唐咨于是拼命突围,但伤亡惨重,被逼撤回城内。诸葛诞更因为与文钦以往的嫌隙和对尽释北方人以节省粮食的分歧而杀死文钦,令其子文鸯和文虎向曹魏投降。司马昭纳降二人,更封为关内侯,并以二人降后的待遇瓦解寿春军民反抗之心,最终于二月成功攻克寿春,诸葛诞率领数骑逃出寿春,被大将军胡奋手下士兵杀死。诸葛诞亦被诛灭三族。

诸葛诞麾下数百人于寿春被俘,坚决不降,更说:“为诸葛公死,不恨。”行刑时排成一列,每斩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始终无人投降。

标签: 诸葛诞

更多文章

  • 三国曹魏名将前将军:文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钦

    文钦(?-257年),字仲若,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曹操部将文稷之子 ,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文钦仕魏时官至前将军、扬州刺史。正元二年(255年),文钦与毌丘俭等起兵勤王,讨伐专权的司马师,兵败后投奔吴国,吴国授任他为镇北大将军、幽州牧等,封谯侯。甘露二年(257年),魏将诸葛诞起兵反抗司马氏,文钦随

  • 三国曹魏重臣太尉:王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凌

    王凌(172年-251年6月15日),字彦云,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司徒王允的侄子。举孝廉出身,授发干县令,迁中山太守。颇有政绩,迁司空(曹操)掾属。魏文帝曹丕即位,拜散骑常侍、兖州刺史。参加洞口之战,跟从张辽击败吴将吕范,加号建武将军,册封宜城亭侯。参加石亭之战,跟

  • 三国曹魏都督荆州诸军事东武侯:王基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基

    王基(190年-261年),字伯舆。青州东莱曲城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王基文武兼备,才高于世,德溥于时,深得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器重,尤其在南征毌丘俭、文钦之乱及东征诸葛诞之叛等大规模军事活动中,王基与司马师、司马昭结下了深厚的军友情谊。官至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封东武侯。景元二年(261

  • 三国曹魏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京陵侯:王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昶

    王昶(?-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出身太原王氏,少有名气,进入曹丕幕府,授太子文学。曹丕即位后,拜散骑侍郎,迁兖州刺史,撰写《治论》、《兵书》,作为朝廷提供施政参考。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升任扬烈将军,封关内侯。齐王曹芳即位,迁徐州刺

  • 三国曹魏荆州刺史征东将军:胡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胡质

    胡质(?250年),字文德,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三国时曹魏大臣,官至荆州刺史、征东将军。年轻时与蒋济和朱绩皆在江淮之间闻名,在州郡任职。后来蒋济任别驾,与曹操举荐胡质,曹操于是任胡质为顿丘令。后来历任丞相东曹令史,扬州治中,丞相属等职。黄初年间迁任吏部郎,先后出兵常山和东莞太守,后又迁任荆州刺史

  • 三国曹魏大司农:徐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徐邈

    徐邈(171年-249年),字景山。燕国蓟县(今北京市附近)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徐邈早年历任丞相军谋掾、奉高县令、尚书郎、陇西太守等职。曹丕称帝后,任谯国相、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每任一官,皆政绩卓著,被赐爵关内侯,迁抚军大将军军师。后被委以重任,出任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在西北时,

  • 三国曹魏大臣右中郎将:牵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牵招

    牵招(?231年),字子经,安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牵招早年师从乐隐,与刘备成为刎颈之交。投靠冀州牧袁绍,担任冀州从事,统领乌丸突骑。袁绍死后,跟随冀州刺史袁尚,受到并州牧高干加害,投奔丞相曹操,授军谋掾。从平乌丸,出任护乌丸校尉。举茂才出身,从平汉中,授中护军。拜平虏

  • 三国曹魏大臣振威将军并州刺史:田豫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田豫

    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东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劝说鲜于辅加入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时,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后来田豫常年镇守曹魏北疆,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多有功勋,也

  • 明朝明宣宗皇后:孝恭孙皇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皇后

    宣宗皇后孙氏,是山东邹平人,她的父亲孙忠是永城县主簿。宣宗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是永城人,与孙家来往密切。她见孙氏不仅美丽,而且聪慧,十分喜爱。后来,明成祖朱棣为孙子选妃,彭城伯夫人就将孙氏带入宫内。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册封山东济宁人胡氏为皇太孙妃,孙氏被封为皇太孙嫔。洪熙元年(1425年

  • 三国曹魏大臣陈留太守散骑常侍:高堂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堂隆

    高堂隆(?-237年),字升平。泰山郡平阳县(今山东新泰)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高堂隆少年时为诸生,最初任泰山督邮。黄初年间任堂阳县长。魏明帝曹叡即位后,任陈留太守、散骑常侍,赐爵关内侯。青龙年间,明帝多造宫殿,高堂隆为此上疏切谏。后迁侍中、太史令、光禄勋。死时犹遗令薄葬。高堂隆著有文集十卷(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