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代三朝国丈:符彦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五代三朝国丈:符彦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308 更新时间:2024/1/21 13:41:01

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北宋乾德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朝廷权力,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大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武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在杯酒释兵权后,宋太祖赵匡胤当年执掌兵权的结义兄弟的禁军职务全部被解除,且从此再不授人。石守信虽然保留着“侍卫都指挥使”的头衔,却已没有任何实权。不过,在这一过程中,一位五代十国叱咤风云的名将,却没有被赵匡胤夺去兵权。进一步来说,在五代十国时期,这位名将的人生可谓非常完美,不仅自己三次封王,而且三个女儿都是皇后,并让赵匡胤都非常敬重。

首先,此人就是符彦卿,根据史料记载,符彦卿(898年 975年7月23日),字冠侯,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人,是五代十国到北宋初年的一位名将。符彦卿出身将门,为后唐宣武节度使符存审第四子,因此,在军队中,符彦卿经常被称之为“符第四”。因为出生于武将世家,所以符彦卿十三岁即能骑射,仕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五朝。由此,非常明显的是,符彦卿无人可以媲美的资历,是宋太祖赵匡胤这位皇帝不敢夺去他兵权的重要原因。符彦卿勇而有谋,善于用兵。

天成三年(928年),符彦卿参与征讨义武节度使王都,随归德节度使王晏球于嘉山(今河北曲阳西)击败契丹。次年,符彦卿收复定州(今河北定县)。由此,在符彦卿征战沙场,崭露头角的时候,赵匡胤才在公元927年出生。因此,因为年龄上的巨大悬殊,所以,赵匡胤对于符彦卿这位老将,自然是非常敬重的。在五代十国时期,符彦卿历任散员指挥使、吉州刺史、忠武节度使、天雄节度使、守太师等职务。广顺元年(950年),后周太祖郭威下诏,进封符彦卿为淮阳王,这是符彦卿第一次封王,也即达到了臣子的巅峰了。

到了广顺三年(953年),郭威进封他为卫王,这是符彦卿第二次封王。公元954年,柴荣又拜符彦卿为守太傅,改封魏王,这是符彦卿第三次封王。除了自己三次封王之后,符彦卿的三个女儿分别为周世宗、宋太宗的皇后,即周世宗宣懿皇后、宣慈皇后及宋太宗懿德皇后。由此,因为自己女儿的关系,所以,符彦卿和宋太祖赵匡胤之间,也形成了姻亲的关系。在此背景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时候,符彦卿因为这一层关系,不仅没有被架空,反而继续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信任。对此,不管是宋太祖赵匡胤,还是后周的皇帝,都给符彦卿赐诏书时,都不称其名,以示尊崇。

最后,在“杯酒释兵权”时,北宋王朝的北边存在重要的威胁契丹。而就符彦卿,生涯中多次击败契丹的大军。比如开运二年(945年),在阳城(今河北保定西南)白团卫村之战中,符彦卿与李守贞率领大军大败契丹,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只身而逃。此战,奠定了符彦卿在五代十国时期的武将地位。由此,因为符彦卿在对抗契丹上的能力,所以,赵匡胤自然不会自毁长城,选择让符彦卿告老还乡。不过,到了公元969年,也即70多岁之后,符彦卿选择逐渐退隐。公元975年,符彦卿病逝。对于这位一生中最敬重的武将,赵匡胤为其辍朝三日,后追谥“忠宣”。由此,对于符彦卿来说,可谓五代十国时期人生最完美的名将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符彦卿

更多文章

  • 三国东吴名将大司马荆州牧:陆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陆抗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很多大家所熟悉的名将,基本上都是三国前中期的。比如曹魏五子良将,蜀汉五虎上将,东吴四大都督等。那么,问题来了,在三国后期,为什么就几乎没有名将了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应该是很多人的一种感觉。不过,实际上,在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依然诞生了不少名将,比如蜀汉有姜维、罗宪等人,

  • 三国曹魏名将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诞

    诸葛诞(?-258年4月10日),字公休,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在魏官至征东大将军。曾与司马师一同平定毌丘俭、文钦的叛乱。之后因与被诛的夏侯玄、邓飏交厚,且见到王淩、毌丘俭等人的覆灭而心不自安,于甘露二年(257年)起兵反对司马昭,

  • 三国曹魏名将前将军:文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钦

    文钦(?-257年),字仲若,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曹操部将文稷之子 ,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文钦仕魏时官至前将军、扬州刺史。正元二年(255年),文钦与毌丘俭等起兵勤王,讨伐专权的司马师,兵败后投奔吴国,吴国授任他为镇北大将军、幽州牧等,封谯侯。甘露二年(257年),魏将诸葛诞起兵反抗司马氏,文钦随

  • 三国曹魏重臣太尉:王凌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凌

    王凌(172年-251年6月15日),字彦云,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司徒王允的侄子。举孝廉出身,授发干县令,迁中山太守。颇有政绩,迁司空(曹操)掾属。魏文帝曹丕即位,拜散骑常侍、兖州刺史。参加洞口之战,跟从张辽击败吴将吕范,加号建武将军,册封宜城亭侯。参加石亭之战,跟

  • 三国曹魏都督荆州诸军事东武侯:王基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基

    王基(190年-261年),字伯舆。青州东莱曲城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王基文武兼备,才高于世,德溥于时,深得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器重,尤其在南征毌丘俭、文钦之乱及东征诸葛诞之叛等大规模军事活动中,王基与司马师、司马昭结下了深厚的军友情谊。官至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封东武侯。景元二年(261

  • 三国曹魏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京陵侯:王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昶

    王昶(?-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出身太原王氏,少有名气,进入曹丕幕府,授太子文学。曹丕即位后,拜散骑侍郎,迁兖州刺史,撰写《治论》、《兵书》,作为朝廷提供施政参考。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升任扬烈将军,封关内侯。齐王曹芳即位,迁徐州刺

  • 三国曹魏荆州刺史征东将军:胡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胡质

    胡质(?250年),字文德,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三国时曹魏大臣,官至荆州刺史、征东将军。年轻时与蒋济和朱绩皆在江淮之间闻名,在州郡任职。后来蒋济任别驾,与曹操举荐胡质,曹操于是任胡质为顿丘令。后来历任丞相东曹令史,扬州治中,丞相属等职。黄初年间迁任吏部郎,先后出兵常山和东莞太守,后又迁任荆州刺史

  • 三国曹魏大司农:徐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徐邈

    徐邈(171年-249年),字景山。燕国蓟县(今北京市附近)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徐邈早年历任丞相军谋掾、奉高县令、尚书郎、陇西太守等职。曹丕称帝后,任谯国相、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每任一官,皆政绩卓著,被赐爵关内侯,迁抚军大将军军师。后被委以重任,出任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在西北时,

  • 三国曹魏大臣右中郎将:牵招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牵招

    牵招(?231年),字子经,安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牵招早年师从乐隐,与刘备成为刎颈之交。投靠冀州牧袁绍,担任冀州从事,统领乌丸突骑。袁绍死后,跟随冀州刺史袁尚,受到并州牧高干加害,投奔丞相曹操,授军谋掾。从平乌丸,出任护乌丸校尉。举茂才出身,从平汉中,授中护军。拜平虏

  • 三国曹魏大臣振威将军并州刺史:田豫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田豫

    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东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劝说鲜于辅加入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时,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后来田豫常年镇守曹魏北疆,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多有功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