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曹魏大臣尚书仆射丰乐亭侯:杜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三国曹魏大臣尚书仆射丰乐亭侯:杜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969 更新时间:2024/1/11 12:09:30

杜畿(163年~224年),字伯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名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杜畿出身京兆杜氏,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历官郡功曹、守郑县令,善于断案。荀彧将他举荐给曹操,曹操任命他为司空司直,调任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曹丕受禅登基后,封杜畿为丰乐亭侯,官至尚书仆射。后在陶河试航时遇上大风沉没,杜畿淹死,享年六十二岁,曹丕为之涕泣,追赠其为太仆,谥号为戴侯。

人物生平

年轻有为

杜畿是东汉末年京兆杜陵人(今陕西省西安市境内)。说起他的家史,还真有些辉煌。他的祖宗杜周、杜延年父子,是曾经在《史记》《汉书》中留下姓名的大人物。杜周是个酷吏、贪官,而杜延年是个好官。杜家到了杜畿父亲那一辈,已经不再做官,是普通人家了。杜畿母亲去世很早,父亲续娶,家里来了一位凶狠的后娘。后娘到家没多久,杜畿的亲爹也去世了,年幼的杜畿便由后娘一个人照管,这日子就别提多苦了。史书上很简单地提了一句:“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也就是说,杜畿从小受尽了后娘的欺负,但是坚强地活下来了,并且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拥有了孝子的名声。

汉朝以孝治天下,孝子做官的机会是比别人多的,出了名的孝子,做官就更容易。杜畿二十岁时,就被任命为京兆功曹,官职不算高,但对年轻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功曹”这个官职,是太守(在京兆为尹)的属下,主管“选署功劳”,也就是考察、记录、推荐本地的优秀人物,应该是很有实权的。这还不算,杜畿还得到一个兼职,郑县令,等于是县里的一把手了。也就是在这个岗位上,杜畿第一次显示出自己不平凡的政治才能。

郑县的前任县令,政绩不佳,在任时积压了很多案件,监狱里关了几百人,既不判也不放,就把人家锁在牢里受苦。杜畿到任后,首先处理这件事情,他亲自到监狱审案,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全部结案,该判的判了,该放的放了。年轻人处理案件,不可能处处周到、公平。但清理积压案件是一件大事,杜畿能在很短时间内把这件事办了,说明他识大体,顾大局,懂得轻重缓急。所以,他受到了上级和同僚的称赞。

不久,杜畿被举为孝廉,升了官,担任汉中府丞。

乱世流离

东汉末年,朝里宦官、外戚交替专权,朝政黑暗,民生凋敝,激发出一场著名的黄巾起义,起义平息之后,又是董卓乱政,军阀混战,天下大乱。作为下级官员的杜畿,对此无能为力,只好明哲保身,弃官逃命。带着年迈的后娘,到相对安定的荆州去做难民。在荆州过了几年,后娘去世了,中原也相对稳定了,孝顺的杜畿于是带着后娘的灵柩返回故乡京兆。

在回乡的途中,发生了一件惊险而有趣的事情,从中可以观察到杜畿的胆略。杜畿是和许多老乡结伴而行的,路上遇见强盗,同伴们都吓跑了。杜畿带着棺木,没法跑,干脆就站着不动。强盗们一看,还真有不怕死的,就张弓搭箭,要射杀杜畿。杜畿冲着强盗们拱拱手,很客气地说:“各位好汉,你们拦路抢劫,不就是为了发财吗?我身边又没有钱,只带了一具棺木,你们射我有什么意思?”强盗们一想,白白杀个人,确实没有意义,就放过了杜畿。

杜畿回乡后,他的朋友、河东人张时,正担任着京兆尹,就聘他继续担任功曹。朋友照顾,固然是好事,但好朋友变成上下级关系,也自有难以相处的时候。张时对杜畿不太满意,认为他阔达疏诞,不负责任,干不好功曹这个职务。杜畿呢,不好公开顶嘴,只好在私下里发牢骚:“我做不好这个功曹,但我到你老家河东当个太守,是能胜任的。”

受命河东

杜畿在张时手下干不出味道,干脆又弃了官,跑到京城许都,再寻找做官的机会。他结交了侍中耿纪,晚上就跑到耿纪家里聊天,谈论时事,经常谈到天亮。而且,谈论时声音洪亮,隔壁人家都能听见。

隔壁住的是曹操的心腹谋臣荀彧,杜畿一谈论,荀彧就在隔壁支着耳朵听。听了几次,他了解到杜畿的才能,就派人找到耿纪,质问道:“有国士而不进,何以居位?”耿纪就把杜畿介绍给荀彧,荀彧和杜畿谈了几次,双方处得像老朋友一样。于是,荀彧把杜畿推荐给了曹操,曹操惟才是举,正是用人之际,任命杜畿为司空司直。司直的级别是“比二千石”,相当于“副太守”了,主要的任务是辅佐丞相,搞监察工作,检举那些违法乱纪的官员。曹操当时担任司空,相当于丞相。司空司直,就等于是曹操身边的亲信了。

过了不久,曹操给杜畿任命了重要的官职,“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东汉末年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把河东郡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敏感的战略位置。河东郡本属司隶校尉管辖,当时的司隶校尉钟繇,是曹操的亲信,所以河东郡属于曹操的势力范围。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并州属于袁氏的势力范围。而当时黄河西岸的关西地区,属于马腾、韩遂的势力范围。在曹操与袁氏争锋的时代,袁曹双方都想得到关西马腾、韩遂的支持。袁绍一方,要想与马腾、韩遂势力接触,就必须争夺河东郡。所以,并州刺史高干委派郭援为河东太守,带兵进攻河东,试图赶走朝廷任命的河东太守王邑。钟繇争取到了马腾韩遂的支持,率兵反击,杀了郭援,击退了袁氏的部队,河东暂时安宁下来。

河东太守王邑,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深得河东百姓的爱戴。但他却不是曹操的亲信,心向朝廷,不一定事事都听曹操的。曹操为了防止并州刺史高干的势力,向西与马腾韩遂、向南与刘表接触,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河东郡的控制。所以,尽管王邑深得民心,也必须把他调开,另派一位亲信担任河东太守。曹操要求荀彧推荐一位像西汉萧何、东汉寇恂那样能独当一面的人才,镇守河东。荀彧仍然推荐了杜畿,说他“勇足以当大难,智能应变”。

当时,杜畿正在赴西平太守的路上,曹操就派使者乘快马,把杜畿追回来,改道河东就任太守。

艰难上任

汉朝的郡守,权力很大,等于是镇守一方的诸侯,原太守王邑当然不愿意被征调离职,他采取了几套手段来对抗。一方面,派了几千兵马,阻断黄河渡口,不让杜畿入境上任;另一方面,派部下卫固和范先,分别去找钟繇谈判,表达民意,要求把王邑留下来。王邑等人以为只要反映出民意,就可以取消这次征调。钟繇理所当然地不会同意卫固和范先的请求,反而严令王邑尽快交出印符,由杜畿接任。王邑一气之下,自己带着印符,跑到许都找汉献帝讲理去了。

钟繇是很有手段的人,他请求曹操派夏侯惇的大军,消灭卫固和范先的部队,为杜畿的上任扫清障碍。杜畿这时说了一段很有名的话,表达了他的爱民思想。他说:“河东郡有三万户居民,大家都希望安居乐业,并不是都想跟着卫固作乱。如果大兵入境,河东百姓就会被卫固胁迫,死战抵抗。如果夏侯将军不能取胜,那河东这一带的局势就乱了,再也无法控制;如果能够取胜,那么河东的百姓就会丧失殆尽。现在卫固等人,并没有公开反对朝廷,只是打着老太守的旗号拒绝新太守,并不敢真的杀害新太守。我不带兵马,单车上任,他们不敢和朝廷翻脸,只能假意接受我。我在河东待上一个多月,就能想办法制伏他们。”于是,杜畿不等大军到来,自己绕道黄河郖津渡,进入河东境内,单车上任。

据《魏略》记载,河东郡掾卫固,与杜畿是老朋友,早就认识,有几分情面在。而中郎将范先,却和杜畿没有交情,一见面,就动了杀害杜畿的念头。

范先对卫固说:“想当老虎,却害怕吃人肉,那算什么老虎?现在不杀杜畿,必有后患。”卫固却犹豫不决。范先为了警告、威胁杜畿,陆续杀害了郡主簿等三十几位下属官吏。杜畿呢,此时一味地装孙子,唯唯诺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卫固见杜畿软弱可欺,也就取消了杀心,对范先说:“杀了他,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招来世人的唾骂,说我们杀害长官。看样子,我们是能控制他的,还是留着吧。”范先同意了,于是举行上任典礼,奉杜畿为河东太守。

杜畿为了进一步麻痹卫固和范先,郑重地表态:“卫氏、范氏,是河东的名门望族,郡里的大小事务,全要仰仗你们二位,我只是坐享其成罢了。但是,国家有国家的规矩,上下级的礼节不能废弃,有什么事,大家要一起商量才是。”卫固和范先都表示同意,杜畿于是给他们正式的任命,以卫固为都督,兼任郡丞和功曹;而全郡三千多名将校士兵,全由中郎将范先统领。这等于是把全郡的实权,全都给了卫固和范先。这两人放了心,便不再提防杜畿。

杜畿能够有刀光剑影中保全性命,除了自己的智谋外,钟繇的外部支持也不可忽视。钟繇和夏侯惇即将到来的大兵,使卫固和范先不敢在短期内向杜畿动手。

瓦解豪强

卫固、范先既然掌握了河东的实际权力,为了自己以后的安全,也为了在乱世中有所作为,他们就必须扩大军队。杜畿呢,不能公开反对,就用了一个阴损的招数,对卫固和范先说:“如果你们想干大事,就必须争取民心,让百姓支持你们。现在公开征兵,百姓们肯定认为快要打仗了,心里害怕。兵还没有征到,百姓们就先逃亡了。不如动用钱财,不动声色地,陆续招募士兵。百姓们谁想要钱,谁就来当兵。”

卫固、范先两个大家族,都是很有钱的,就同意了这个办法。招兵时,各处的将校,为了多吃空饷,都大肆舞弊,多报名,少招兵,乱哄哄地闹了几十天才停止。卫固和范先花了许多钱,实际上没有征到多少兵。

接着,杜畿又给卫固出了一个歪主意,他说:“人都是最顾家的,咱们手下这些将校掾吏,平时回不了家,心里都很埋怨。不如给他们放放假,有事时再召集,也不会太困难。这是团结人心的一个办法。”糊涂的卫固,为了收买人心,又同意了。这样,卫固和范先的心腹爪牙,就被杜畿成功遣散了。而杜畿本人,私下里又做了许多说服工作,悄悄团结了一批支持自己的人。

不久,河东郡周边地区的战乱就开始了。白骑军地进攻东垣,高干军进入濩泽。各郡的情况都比较糟,上党郡,各县长吏被杀;弘农郡,太守被囚禁。而在河东郡,卫固等人准备起兵响应高干,但将校已散,匆忙之间召集不起来。太守杜畿呢,知道各县会支持自己,便带领亲信数十骑,逃离郡城,找了一处坚固的县城拒守。全郡各县吏民,纷纷向杜畿那里集中,团结应变。几十天内,杜畿就召集了四千多人马,实力雄厚。卫固和范先带着自己的兵,伙同高干和张晟的部队,进攻杜畿,不能取胜,又跑到各县抢掠,也没有什么收获。不久,曹操派的大兵到来,高干和张晟败走,卫固和范先被杀。在杜畿的建议下,卫固和范先的党羽被曹操赦免,回家各操旧业。河东郡的局势,就算是平定了。

河东郡没有经历太严重的战乱,早早地安定下来,人口、财产损失都不大。杜畿便开始行使其太守的权力,带领百姓恢复生产。

一世清名

杜畿在河东郡,共当了十六年太守,史书评价其政绩为“常为天下最”。

曹操被封为魏王后,曾经任命杜畿为尚书,但因为河东郡位置重要,仍然命杜畿回任河东太守。曹丕继任魏王后,给杜畿赐爵关内侯,又拜为尚书。曹丕称帝后,杜畿进封为丰乐亭侯,邑百户,任司隶校尉,后来又升为尚书仆射。曹丕出征时,杜畿常留守京师,算是曹魏的重臣了。有一年,曹丕命令杜畿监造御楼船。造成之后,杜畿亲自到陶河试船,不幸遇到风暴,溺水而亡,时年六十二岁。曹丕非常悲伤,在诏书中写道:“夏朝的水官冥勤劳地工作而死在水中,后稷勤劳地播种百谷而死在山上;已故的尚书仆射杜畿,在孟津试航,以至翻船沉没,这是忠心的极致,朕实在为他痛惜。”称赞杜畿和古代的名臣冥、稷一样光荣殉职。追赠为太仆,谥为戴侯。

标签: 杜畿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武安君:白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以12万秦军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

  • 西汉初期政治家、丞相 汉初三杰之一:萧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萧何

    萧何(公元前257年-公元前193年7月8日),沛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人,西汉初期重要政治家、丞相,汉初三杰之一。生平早年生活萧何出生于丰县,早年在沛县任秦沛县狱吏。秦末佐刘邦起义。沛县时代,萧何为主吏,刘邦曾担任亭长,为其下属。萧何与汉高祖刘邦、曹参、樊哙皆为沛县人,但萧、曹二人已当上官吏,县中

  • 战国时期秦国政治家丞相:范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范雎

    范雎(?-公元前255年),字叔,战国时期魏国人,也是战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范雎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诬陷通齐卖魏,差点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范雎见秦昭王之后,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抨击穰侯魏冉越过韩国和魏国而进攻齐国的

  • 曹操部将武卫将军牟乡侯:许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许褚

    许褚 ,字仲康,谯郡谯县(今安徽亳州市古城镇)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猛将。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早年聚亲朋数千户共同抵御贼寇。后来,率众归顺曹操。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累迁武卫中郎将,赐号“虎侯”。在潼关之战中,许褚吓退马超。

  • 三国曹魏将领徐州刺史威虏将军:吕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吕虔

    吕虔,字子恪。任城国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将领。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虔有勇有谋,曹操在兖州时,任命他为从事,率领家丁驻守湖陆。后升任泰山太守,与夏侯渊共同镇压济南等地的黄巾军。被推举为秀才,加任骑都尉,仍管辖泰山郡。曹丕继任魏王后,加吕虔为裨将军,封益寿亭侯。再

  • 三国曹魏将领讨逆将军延寿亭侯:文聘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聘

    文聘,生卒年不详,字仲业,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本来是荆州刘表的大将。刘表死后,其子刘琮降曹操。文聘初不随见曹操,直至曹操召聘相见,问其何以迟,文聘表示自己不能保全土境,愧于见人。曹操被这份忠臣臆下之情所感动,先呛然而誉之。

  • 三国曹魏将领镇东将军执金吾:臧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臧霸

    臧霸(生卒年不详),又名奴寇,字宣高,泰山郡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父名叫臧戒,有二子臧艾与臧舜。年少时曾召集数人将获罪的父亲救出,此后四处流亡。后来成为陶谦麾下的骑都尉,负责募兵抵抗黄巾军。与孙观、尹礼等人拥兵驻屯于开

  • 唐末五代淄青节度使:王师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师范

    淄青节度使王师范是唐末少有的具有儒将气质的藩镇统帅,虽然贵为一方诸侯,却对家乡益都县(淄青镇首府青州治所)的县令十分尊敬,每当有新县令赴任,他都会亲自备下倚仗迎接,行以大礼,自称“百姓王师范”。既然王师范文武双全,为何还被朱温灭族呢一,武将世家王师范出身将门,为淄青节度使王

  • 三国曹魏将领征南将军:李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通

    李通(168年-209年),字文达,小字万亿。江夏平春人,东汉末年曹操麾下重要将领,汝南太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以游侠闻名于江汝,曾谋杀周直,独霸朗陵县。后来,率众投奔曹操,补充兵源有功,拜为阳安都尉,其间不因私而忘公,不因其妻子的求请而过问扏法者。官渡之战

  • 三国曹魏将领破虏将军都亭侯:李典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典

    李典自幼好学,不乐兵事,起初治民,后来从军。并从征河北、荆州、西凉等地,屡立战功。曾在博望坡之战识破刘备的伪遁之计,救下了夏侯惇、于禁。又参与了逍遥津之战。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尊敬儒雅,尊重博学之士,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时去世。曹魏建立后,追谥李典为愍侯。李典既非被杀,也非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