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代十国后蜀宰相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李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五代十国后蜀宰相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李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432 更新时间:2024/1/22 2:59:48

李昊(892年-965年),字穹佐,关中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宰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李昊少年时在唐末战乱中父死母散,流寓邠州十余年,后入刘知俊幕下,被刘知俊招为女婿,随其投靠前蜀,仕至翰林学士。他在前蜀灭亡后,入后唐为检校兵部郎中,但不久又被遣回蜀地,隶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为观察推官,又升节度掌书记,辅佐孟知祥建立后蜀,任礼部侍郎、翰林学士。后主孟昶时以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职拜相,加同平章事,累进至司空,封赵国公。广政二十八年(965年),李昊随孟昶降宋,拜工部尚书,后病死于东京,终年七十五岁,追赠右仆射。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昊生于关中,幼年时因避唐末战乱,随父迁至奉天(治今陕西乾县),但奉天后来被岐国攻陷,父亲及弟、妹皆死于乱兵之中。李昊时年十三岁,自此流落于新平县(治今陕西彬州)。李昊的母亲当时也幸免于难,但却和李昊失散。

乾化五年(915年),岐国大将刘知俊率军攻打静难军,围攻邠州(静难军军治,州治即为新平县)。当时,李昊已寓居邠州十余年。他见岐军围城,遂越城出逃,结果被岐军候骑擒获。刘知俊非常赏识李昊,将李昊置于门下,又将女儿嫁他为妻。是年,刘知俊投奔前蜀,被任命为武信军节度使,镇遂州(治今四川遂宁)。李昊则在其幕府为从事。

入仕前蜀

通正元年(916年),刘知俊率军攻打岐国,以李昊留守遂州。但他伐岐无功,又受到蜀帝王建的猜忌,最终在次年(917年)十二月被王建处死。李昊也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

光天元年(918年),王建病逝,太子王衍即位。李昊得到起复,被授为彭州导江县(在今四川都江堰)县令,后又历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当时,李昊已找到了母亲,乃遣心腹张金、王彦将母亲接到蜀地,并亲自到前蜀边界的青泥岭迎接。李母见到失散十九年的儿子,摸着他的头号哭不已,见者无不悲伤。

咸康元年(925年),后唐灭前蜀。李昊于次年(926年)被迁入洛阳,被明宗任命为检校兵部郎中。

辅佐孟氏

天成元年(926年)十月,李嗣源命李昊随三川制置使赵季良到西川任职,并命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在榷盐、度支、户部三院之中选一个官职授予李昊。孟知祥此时已有据蜀自立之心,遂将赵季良扣留在西川,并于次年(927年)表授其为西川节度副使。但李昊却一直没有得到授官,他假意向孟知祥请辞,表示要返回洛阳,这才被孟知祥辟为西川观察推官。

天成三年(928年),李昊因作《创筑羊马城记》,得到了孟知祥的赞许,被提拔为节度掌书记。自此,孟知祥的一应表奏书檄,皆由李昊负责草拟。

长兴元年(930年),孟知祥联合东川节度使董璋,一同起兵反唐。李嗣源遣军征讨两川,却屡遭失利,最终只得于次年(931年)罢兵,尝试与两川和解。董璋因家属皆被朝廷诛杀,拒绝和解。而孟知祥想接受和解,但却被东川军阻断道路,无法通过绵州(治今四川绵阳,出川必经之路)。他和赵季良等谋议,打算遣使绕道由峡江入朝。李昊劝谏道:“您不与东川商议,便自己遣使入朝,那么他日背盟的责任就全在我方了。”孟知祥于是继续遣使赴东川,试图说服董璋一同接受和解。

应顺元年(934年),孟知祥于成都称帝,建立后蜀,并以李昊为礼部侍郎、翰林学士。是年七月,孟知祥病逝,太子孟昶即位。李昊改任兵部侍郎,领汉州刺史,后又加授翰林学士承旨。

广政四年(941年),孟昶改以文官领节度使。李昊出任武德军节度使(即原东川节度使)。当时,孟昶还想给李昊的儿子李孝逢、李孝连授官。但李昊却极力推辞,称在前蜀时曾与遂州判官石钦若、苏涯同在刘知俊幕下效力,请求孟昶将官职转授给石钦若、苏涯的儿子。孟昶大加赞赏,乃将石钦若之子、苏涯之子以及李孝逢、李孝连全部授予官职。

升任宰相

广政十一年(948年),李昊被任命为尚书左丞,不久便与兵部侍郎徐光溥一同拜相,担任门下侍郞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后又加领左仆射。当时,孟昶命画师绘制三品以上官员的画像,悬挂于高祖真容院的东西两廊,以李昊有参佐之功,特将其像挂于正殿之内。李昊又将历年起草的章奏书檄,辑集成百卷《经纬略》,献给孟昶,获赐珍器、锦彩。

广政十四年,撰写成孟昶《实录》四十卷。孟昶想拿来看,李昊说:“帝王不检阅史书,不敢遵行诏令。”遭遇母亲的丧事服丧,刚一百天,就被起用。不久修撰《前蜀书》,命令李昊与赵元拱、王中孚以及左谏议大夫乔讽、给事中冯侃、知制诰贾玄珪幸寅逊、太府少卿郭微、右司郎中黄彬一同撰写,写成四十卷呈上。因为他裁决编集的功绩,封为赵国公。不久加官司空,领遂州武信军节度使,出任判盐铁,加官弘文馆大学士,修奉太庙礼仪使。孟昶曾经召见他的四个孙子,全授为太子司仪郎舍人,并赐予徘服。李昊又改判度支使。

劝孟昶归宋

宋朝初期(963年),李昊对后蜀后主孟昶说:“臣下观察宋朝应天承运气象非凡,不像汉、周那样;天下厌恶分裂战乱很久了,统一天下,大概就在这宋朝吧!倘若向宋朝臣服进贡,也真是保全安定三蜀的长久之计啊。”后蜀后主准备派发使者,知枢密院事王昭远执意阻止,于是命令文思使景处塘等人率领军队屯驻峡路,又派遣使者前往涪州、沪州、戎州等地挑选水手,增设水军。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正月,后蜀后主得知剑州已被攻破,孟玄喆也逃奔回还,惶恐惊骇得不知所措,问身边的人:“还有什么计策可想?”有位叫石奉頵的老将回答说:“东边军队远道而来,势必不能长久支持,请求聚集军队坚守城池来挫败他们。”后蜀后主叹息道:“我父子用丰衣美食来供养士人四十年,今日忽然遇敌,竟不能为我向东发射一箭,如今即使想闭关坚守,还有谁肯效力拼死呢!”李昊劝说后蜀后主封好官府仓库来请求投降,后主听从他的话,因而命令李昊起草降表。

后蜀被平定,跟随孟昶进朝,宋太祖优待他,授李昊为工部尚书,赐给宅第,授李孝逢为膳部郎中,李孝连为将作少监。亲戚家属乘船从峡顺流而下,到夷陵,妻子死了,李昊听到后,悲伤成疾而死,享年七十三岁。赠官右仆射。

李昊在蜀做官前后有五十年。在孟昶时代,位兼将相,把持财政大权,每年收入财物敷以万计,特别奢侈,内堂拖着罗绮的姬妾有几百人。

当初,王衍向庄宗投降,是李昊起草的降表;孟昶投降时,降表也是李昊所作。蜀人暗中在他家门上写道“世修降表李家,”看见的人讥笑他。有文集二十卷,称作《枢机应用集》。

标签: 李昊

更多文章

  • 东汉末董卓谋士:李儒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儒

    李儒,司隶左冯翊郃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人,东汉末年的博士、弘农王郎中令。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董卓专政时,李儒奉董卓之命,入宫毒死刘辩(弘农王)。董卓死后,李傕攻进长安,控制朝政,李傕推举博士李儒为侍中,但被汉献帝拒绝。198年李傕被曹操击败,此后李儒的事迹及下落史书

  • 蜀汉大臣尚书令:刘巴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巴

    相信在很多人心目中,诸葛亮绝对算得上三国第一人。然而诸葛亮也有自叹不如的人,他就是刘巴。诸葛亮称赞刘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诸葛亮所赞的这位“子初”,就是刘巴。刘备也曾赞之曰:“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

  • 五代后梁朱温正妻元贞皇后:张惠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惠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一场混乱的时期,结束唐朝统治,开启这一乱世的就是后梁太祖朱温。朱温在历史上可以说是臭名昭著,根据史籍记载,他是个背信弃义、没有道德底线、反复多疑、残暴嗜杀之人,这样一位帝王,却也有自己的软肋,便是他的嫡妻张惠。朱温与张惠的爱情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他鲜为人知、痴情温柔的一面。

  • 清朝宗室雍正帝第六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弘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弘曕

    爱新觉罗·弘曕(1733年6月11日1765年4月27日),清朝宗室,康熙帝之孙,雍正帝第六子,总排行为第十子。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生,母为谦妃刘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雍正帝逝世后,因康熙帝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无子,乾隆帝将弘曕过继其为嗣。乾隆三年(1738

  • 有哪些与弘昼相关的轶事典故?弘昼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弘昼

    爱新觉罗·弘昼(1711~1770年),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宗室大臣,雍正帝第五子,清高宗弘历之弟,母为纯懿皇贵妃耿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雍正十一年(1733年),晋封为和硕和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协同弘历、鄂尔泰等共同办理苗

  • 清朝宗室雍正帝第四子:爱新觉罗·弘时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弘时

    爱新觉罗·弘时(1704年3月18日1727年9月20日),清朝宗室,雍正帝第三子(总排行为第四子,除长子和次子外,弘时出生前还有一子早夭未序齿,故弘时序齿为第三子),乾隆帝异母兄。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时出生,母为齐妃李氏。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清朝宗室雍正帝第五子和亲王:爱新觉罗·弘昼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弘昼

    爱新觉罗·弘昼(1711~1770年),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宗室大臣,雍正帝第五子,清高宗弘历之弟,母为纯懿皇贵妃耿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雍正十一年(1733年),晋封为和硕和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协同弘历、鄂尔泰等共同办理苗

  • 清朝宗室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固伦和孝公主

    固伦和孝公主(1775年2月2日1823年10月13日),清朝公主,满洲正黄旗人。清高宗乾隆帝第十女,生母为惇妃汪氏,养母容妃和卓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自幼最为乾隆所钟爱。朝鲜承政院日记载,公主在宫中有波罗公主之号。乾隆喜怒暴发,宦寺之属,少有差失, 辄施鞭棰, 多至百

  • 清朝宗室乾隆帝第九女:和硕和恪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和硕和恪公主

    和硕和恪公主(1758年8月17日1780年12月14日),清朝公主,乾隆帝第九女,生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时为令妃)。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七月十四日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十二月封为和硕和恪公主,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八月嫁札兰泰。乾

  • 清朝宗室乾隆帝第五女:固伦和静公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固伦和静公主

    固伦和静公主(1756年8月10日1775年2月9日),清朝公主,乾隆皇帝第七女,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七月十五日生,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时为令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月封今位号。七月,下嫁拉旺多尔济。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初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