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成祖正妻徐皇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明成祖正妻徐皇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101 更新时间:2023/12/27 13:58:25

燕王妃徐氏叫停了跟在身后的婢女,她想一个人登上城楼去看看。

放眼望去,阳光依旧在儿时的东方铺开,洒在南京城上空,与晨㬢交融。远处的太傅院正冒着炊烟一一一整个院落早已林木参天,遮住了曾经的闺房,可怎么也挡不住她深情的目光。

二十多年了,弹指匆匆,明天就要从燕王妃变成皇后了,不禁让她悲喜交加。喜的是岁月蹉跎,危险行将结束;悲的是徐家历经变迁,早已物是人非。

燕王妃辗转反侧,几乎整夜未眠。说来也怪,丈夫近在咫尺,可她还是象小鸟般依人,轻声听着他的鼻息,不时地关注一眼,突然想起了在燕王府的温婉之夜,悄无声息间,爱便如潮水湧来。

羞矣!燕王妃脸上泛起了潮红,扑嗤一声,惊醒了朱棣。两人相视一笑,已经不需要什么言语了。羞矣!自己早己是七个孩子的母亲了,但她仍愿享受这温馨的时刻,不愿醒来。因为眨眼间就得摆出一幅不属于自已的脸孔。

奉天殿刚刚修缮完毕,并粉饰一新,徐皇后头戴九龙四凤冠,身着真红大袖袆衣红罗长裙、红褙子红霞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回到了少女时代。

接过册封的圣旨和大宝,向丈夫叩拜,丈夫对她深情回眸,殿下的七个儿女同贺,堂上鼓乐喧天,场外礼炮齐鸣,她轻身一揖,施予微笑,然后把手交给丈夫,回望群臣,使整个仪式达到了高潮……

徐皇后思绪万千,不知不觉,泪水竟打湿了眼眶。

徐皇后(1362年一1407年),中山王徐达的长女。“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不得不拱佩徐达的战略眼光,作为开国第一功臣的精妙布局一一一女儿既然面容姣好,那么就得武装她的气质和学识,所以徐氏成为“女诸生”自然就不意外了。

朱元璋经得了解,于是计上心头,一日召见徐达说:“朕与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

徐达叩首。双方各取所需,本是一场政治联姻,却被说得冠冕堂皇。朱元璋之意,让徐达乖乖交出女儿,彼此连成姻亲,就不要再有什么非分之想,好好为我朱家开疆拓土,免得日后清算功臣时把你也计算在内。

徐达纵有千般不舍,但他还有选择吗?把女儿悉心栽培这么多年不就等着这一天吗?面前这个人他太了解了,高深莫测、阴阳两手,雷霆大怒之时可捍动五岳三山。

封建社会的政治联姻不可计数,大多以悲剧收场。但在朱棣和徐氏之间却意外地开出了花卉。

为锁定这门婚事,徐氏大致在十一、二岁便被接到宫里,成了朱家的童养媳,从此与朱氏江山紧紧相连。

徐氏素静姣好、温婉动人,有三个人齐刷刷地注视着她一一一未来的公公朱元璋,首先打破了政治联姻的锁链,暗暗佩服自己的眼光,在收罗徐达的同时,让这门亲事变成了天作之合。

喜上眉梢的是马皇后,关于子女的婚配丈夫总有自己的考量,她不会阻拦,更不会左右。但徐氏的加入让她眼前一亮,相信儿子在成家立业后,要么去远方就藩,要么驰骋沙场、夫唱妇随,为朱家助一臂之力。所以这期间,马皇后对徐氏悉心教导,从四书五经到纺纱织线,从闺阁女红到后宫权谋,从江山社稷到黎民苦难,无不倾囊以授。徐氏记下了,这为她日后的风霜岁月、镇定自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最终得到实惠的还是朱棣。二人情窦初开、眉目含情,怯生生地在宫里谈了场王子与民女之恋。徐氏一频一笑、百媚千娇,朱棣敞开怀抱,心喜欢生,自然水到渠成。十五岁那年,徐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正式嫁给了心仪已久的“棣哥哥”。

四年后(1380年),根据皇祖训和父亲的安排,夫妻二人前往北平就藩。徐氏不禁有些疑窦,心想哪里才是故乡?凤阳老家,皇城南京,还是藩地北平?总之,落地生根,天涯无界,丈夫在哪里,哪里就是她热恋的故土。

北平真是好风水,天生的龙兴之地。十年间,夫妻俩恩爱有加,不觉间便诞下四女三子,徐氏历尽了分娩之痛,好在夫君的目光依然爱意浓浓。

1382年,噩耗传来,马皇后驾崩。徐氏大惊失色,想起往日母亲的教诲,不禁悲从心来。她决定在燕王府为马皇后守孝三年,以报深恩,三年间清衣素食,远离礼乐,只为那份忘却的记念。自此,王府上下对徐氏刮目相看,乐意接受严束,更多的感受到了她那颗悲天悯人之心。

说到真正的故乡,徐氏确实有些模糊了。但父亲一次次北伐,屡屡在北平驻扎一一一这是她最欣慰的事,说穿了还是忘不了父亲,故土难离。时光苒荏,不久父亲背上长了个恶疮,随后离开人世,临前嘱其照顾好兄妹,徐氏一一记在心里。

该来的自然要来。1398年,皇父朱元璋挂了。一时间,天塌地陷,江山掀起风雨。同年,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就开始了。

之后,丈夫在姚广孝的建议下走了几步险棋:回南京奔丧,差点被扣留;为打消朱允炆的顾虑,三个儿子也被安排去南京,成为质子。这期间她夜不能寐,泪湿衣襟。最意外的是两个兄弟:徐辉祖一直怂恿朱允炆灭了燕地,分明没有什么骨肉之情,所幸小儿高煦一人一马从他府上逃了回来。好在二弟徐增寿恩怨分明,一心保护着燕王府,不时传来书信,警醒好生提防,时时在朱允炆面前美言,让燕王府赢得了时间。

次年,李景隆五十万大军攻来,兵临城下。偏偏丈夫向宁王借兵去了,北平城身陷绝境,危如累卵,加上守备、军民、儿女家丁不足万人。一比五十、守住这片大后方就是徐氏的当务之急。

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压在了徐氏肩上。她身披重甲,站在北平城头向全体军民发表演讲,鼓舞士气,组织妇儒老幼准备后勤物资,用坚毅的眼神横扫每一名士兵,誓与北平共存亡。

徐氏成功了一一一在破釜沉舟的勇气下,在儿女们的帮助下,在全体军民的浴血奋战之下,她赶走了李景隆,保住了唯一的根据地,为“靖难之役”奠定了获胜的基础,写下了人生最光辉的一页。可以这样讲,没有徐氏,就没有日后的永乐大帝。

尘埃落定,一切回归自然。丈夫当了皇帝,徐氏也变身皇后,可好多问题还需她来解决。

毕竟丈夫“靖难”起兵,得国不正,她必须消除人们心中的阴影。永乐元年(1403年),一部《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颁行天下,自己又编写了《内训》十二篇,《劝善书》一部,同样昭告世人,愿黎民修德向善,只为丈夫赢得民心。

徐氏从不干政,同时又为丈夫剔除荆棘。她问夫君和谁共治天下?朱棣回答很笼统,说同六部,翰林院的官员一同治理。徐氏计上心来,不久便召见解缙、黄淮、胡广、杨荣、杨士奇、金幼孜等臣下的夫人,赐下宴席,赏冠服纸币,温声软语敲打,命夫人们多吹耳畔风,敦促自己的丈夫一心家国社稷,不然她的母仪天下可不是吃素的。而这一批人后来成了永乐朝的中流砥柱。

永乐五年(1407年),年仅46岁的徐皇后来到了最后的时刻。弥留之际,她一再告诫丈夫爱惜百姓、广求贤才、不要娇惯自己的娘家人。同时叮嘱太子朱高炽:不要忘了“靖难之役"为北平城献身的将帅妻女,一定要感念他们的功劳和付出的伤亡。要求他亲自前往赠与嘉奖抚恤,完成她最后的宿愿。末了,再次提醒太子,小心提防自己的同胞兄弟朱高煦,因为他有夺嫡的野心。

当徐皇后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朱棣把她揽在怀里,眼泪像断了线的风筝一一一因为他的影子没有了,他的支撑坍塌了,他的柔情被撕裂了,并发誓不再另立皇后。朱棣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妻子,把她的棺椁在宫中放了六年,直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长陵地下玄宫落成,才将她运去北平,让其安息。徐皇后成了入葬明十三陵的第一人。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她的儿子仁宗朱高炽继位,上尊号为:“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袝太庙。一世柔情、聪明睿智、胆识过人的徐皇后终于落下大幕。

标签: 徐皇后

更多文章

  • 历朝历代都是怎么评价虞姬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虞姬

    虞姬忠于爱情,为让项羽尽早逃生,拔剑自刎。其情,惊天地!其义,泣鬼神!但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关于虞姬的描绘只有简单的一句:有美人名虞。如此简单,如此不负责任,我们连虞姬的真名、年岁、家乡一概不知,她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司马迁欠虞姬一个公正的评价。世人评价幸运的是后世人没有忘

  • 历史上对甄宓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甄宓

    文昭甄皇后,名不明,相传为甄宓,实则无记载。史称甄夫人,中山郡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刘良:此女贵乃不可言。武宣卞皇后:此真孝妇也。王朗:伏惟先后恭让著於幽微,至行显於不言,化流邦国,德侔二南,故能膺神灵嘉祥,为大魏世妃。虽夙年登遐,万载之后,永播融烈,后妃之

  • 唐朝宰相杨弘礼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弘礼

    杨弘礼,字履庄,唐朝时期宰相,隋朝大臣杨素弟杨岳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弘农杨氏。唐朝时期历任中书舍人、兵部侍郎、泾州刺史、胜州都督、太府卿。高宗永徽四年卒,追赠兵部尚书、使持节、都督兰河濡鄯郭缘七州诸军事、兰州刺史,谥号“质”。人物生平与叔不

  • 唐朝宰相崔仁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崔仁师

    崔仁师,唐朝时期大臣、宰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崔仁师出身博陵崔氏安平房。唐武德初年,考中制举,调任管州录事参军。后升任右武卫录事参军,参与修撰梁、魏史。唐太宗贞观初年,与邓世隆、慕容善行、刘顗、庾安礼、敬播俱等为修史学士,改任殿中侍御史。贞观十六年(642年),升任给事

  • 如何评价褚遂良?有哪些与褚遂良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褚遂良

    褚遂良,字登善,唐朝时期宰相、政治家、著名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褚遂良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 唐朝宰相书法家:褚遂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褚遂良

    褚遂良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司空长孙无忌同受遗诏辅政。唐高宗继位后,升任右仆射,册封河南郡公,历任同州刺史、吏部尚书,累迁右仆射,参知政事

  • 如何评价马周?有哪些与马周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马周

    马周,字宾王,唐朝时期官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周少孤贫好学。武德中,补州助教。辞而西游长安,客居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三年(629年),代常何为疏,所论二十余事,皆切中时弊,唐太宗即日召见,令直门下省。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贞观十八年(644年),任中书令,兼太

  • 唐朝宰相中书舍人:马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马周

    马周,字宾王,唐朝时期官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周少孤贫好学。武德中,补州助教。辞而西游长安,客居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三年(629年),代常何为疏,所论二十余事,皆切中时弊,唐太宗即日召见,令直门下省。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贞观十八年(644年),任中书令,兼太

  • 如何评价刘洎?有哪些与刘洎有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洎

    刘洎,字思道,唐朝时期宰相,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曾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洎出身于南阳刘氏。隋末曾为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降唐后历任南康州都督府长史、给事中、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侍中,封清苑县男,以直谏著称。刘洎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魏王李泰,并在太宗东征时辅佐太子李

  • 唐朝宰相太子左庶子:刘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洎

    刘洎,字思道,唐朝时期宰相,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曾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洎出身于南阳刘氏。隋末曾为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降唐后历任南康州都督府长史、给事中、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侍中,封清苑县男,以直谏著称。刘洎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魏王李泰,并在太宗东征时辅佐太子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