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朝历代都是怎么评价虞姬

历朝历代都是怎么评价虞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631 更新时间:2024/1/20 5:32:24

虞姬忠于爱情,为让项羽尽早逃生,拔剑自刎。其情,惊天地!其义,泣鬼神!

但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关于虞姬的描绘只有简单的一句:有美人名虞。如此简单,如此不负责任,我们连虞姬的真名、年岁、家乡一概不知,她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司马迁欠虞姬一个公正的评价。

世人评价

幸运的是后世人没有忘记这样一个虽默默无闻,但依然光耀千古的女人。据不完全统计,后人赞虞姬的诗词达到上百首,为更好地了解虞姬,我们拣选其中的一两首来欣赏一番!

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有诗赞虞姬其诗云:

为欠虞姬一首诗,白头重到古灵祠。

三军已散佳人在,六国空亡烈女谁?

死竟成神重桑梓,魂犹舞草湿胭脂。

座旁合塑乌骓像,好访君王月下骑。

宋代大文豪苏轼,有诗赞虞姬其诗云: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不仅如此,后世人还修建了虞姬墓、虞姬庙,并多次整修,扩建,文人游客络绎不绝前来凭吊。虞姬墓在今安徽省灵璧县境内,也是虞姬自刎的地方。虞姬庙建在虞姬的家乡江苏沭阳颜家集,庙貌巍峨,正殿供奉虞姬戎装塑像,显示出世人对虞姬的崇敬之情。

虞姬墓雕像

如此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为何会得到世人如此推崇?因为她不仅是千古无二楚霸王项羽的妻子,还是一个对爱情无比忠贞,为爱人牺牲一切的巾帼英烈,更是一个贤良淑德、善解人意的小女人。

在波澜壮阔的楚汉战争中,虞姬所表现出的人性光辉超过了所有贩夫走卒、英雄豪杰。她如一股清泉,在阴谋诡计纵横的帝王争霸中,缓缓沁入人心,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有人说项羽和虞薇是天造一对,地设一双。这项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国贵族,秦始皇灭楚后,迁移到今江苏省宿迁县过隐居生活。项羽和虞薇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两家于是结为秦晋之好。

虞薇嫁给项羽之后不久,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开始了。项羽和叔叔项梁带着八千子弟兵也树起了义旗,项羽从此戎马倥偬,南征北战,昼夜厮杀。作为妻子的虞姬,随军行动,项羽战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

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项羽虽然英雄盖世,但也非一帆风顺,身为妻子,虞姬也是日日担忧,但她不想把自己的苦楚表现出来,而是分享项羽成功的喜悦,分担项羽失败的苦楚,与至爱之人一块喜一块悲。

当项羽一身疲惫回到家中,她会等到项羽坐定,喘息略平,便带着笑脸轻声细语,小心翼翼地问起前方的战事。

当她听到项梁战死的消息时也会感同身受,悲伤万分,可脸上又不敢现出惊慌的神色,怕惹起项羽的烦恼。她会命人摆上早已准备好的酒肴,借着美酒,替项羽解闷消愁。这种时候她只能把悲伤的泪水偷偷咽下去。

当在项羽领兵出战时,她给他鼓励,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归来;在项羽凯旋归营时,她以翩跹舞姿,千般柔情,万般妩媚,欢歌娱曲给他祝贺;在项羽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便以“胜败乃兵家之常事”的话给他抚慰;甚至她还会穿了战靴,披上绣甲,骑马跟着项羽在阵上冲锋,做他坚强的后盾。

而项羽虽是一个性格暴躁之人,但对于虞姬却用情专一,刘邦进入咸阳后,项羽跟着进来,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收集秦朝宫殿中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到他的根据地彭城,却将阿房宫内成百上千的美女尽数遣散,有虞姬一人足矣!

垓下自刎

当楚汉相争来到第4年,项羽和刘邦的大将韩信在垓下展开激战。而虞姬和往常一样,在营帐中苦苦地等着项羽的归来。最终项羽回来了,但这一回他是逃了回来,他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虽然最终靠着霸王枪、乌骓马杀透重围,但也筋疲力竭,伤痕累累。

像这样的失败,是项羽破题儿头一回。汉军把项羽的营地围得水泄不通,而且汉营中的韩信,还编出一曲楚歌,教军士在楚营外四面唱和。其歌词无句不哀,无字不惨,使那些残败的楚兵,无不怀念起遥远的家乡,一时间斗志全无,一个个在夜色掩护下陆续逃散。

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烦闷地坐在军帐中饮酒。当时,面对自己挚爱的女人虞姬,楚霸王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难平。他禁不住慷慨悲歌:

力拔山分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分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虞姬也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他唯一忧虑的是一直陪伴他东征西讨的挚爱。

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项羽回头对虞姬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突围。”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姬一起突围的话。为了不使项羽为难,虞姬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

虞姬决然自刎,想的是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围东山再起。但不想天意如此,造化弄人,项羽最终还是没有逃脱汉兵的追击,自刎于乌江边,这年项羽才31岁。也许项羽不是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是不想与虞姬分离,项羽虽然在楚汉争霸中失败了,但他又成功了,因为他赢得了如此一个温婉、刚烈,善解人意的虞姬,项羽此生当无悔!

标签: 虞姬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对甄宓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甄宓

    文昭甄皇后,名不明,相传为甄宓,实则无记载。史称甄夫人,中山郡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刘良:此女贵乃不可言。武宣卞皇后:此真孝妇也。王朗:伏惟先后恭让著於幽微,至行显於不言,化流邦国,德侔二南,故能膺神灵嘉祥,为大魏世妃。虽夙年登遐,万载之后,永播融烈,后妃之

  • 唐朝宰相杨弘礼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弘礼

    杨弘礼,字履庄,唐朝时期宰相,隋朝大臣杨素弟杨岳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弘农杨氏。唐朝时期历任中书舍人、兵部侍郎、泾州刺史、胜州都督、太府卿。高宗永徽四年卒,追赠兵部尚书、使持节、都督兰河濡鄯郭缘七州诸军事、兰州刺史,谥号“质”。人物生平与叔不

  • 唐朝宰相崔仁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崔仁师

    崔仁师,唐朝时期大臣、宰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崔仁师出身博陵崔氏安平房。唐武德初年,考中制举,调任管州录事参军。后升任右武卫录事参军,参与修撰梁、魏史。唐太宗贞观初年,与邓世隆、慕容善行、刘顗、庾安礼、敬播俱等为修史学士,改任殿中侍御史。贞观十六年(642年),升任给事

  • 如何评价褚遂良?有哪些与褚遂良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褚遂良

    褚遂良,字登善,唐朝时期宰相、政治家、著名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褚遂良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

  • 唐朝宰相书法家:褚遂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褚遂良

    褚遂良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司空长孙无忌同受遗诏辅政。唐高宗继位后,升任右仆射,册封河南郡公,历任同州刺史、吏部尚书,累迁右仆射,参知政事

  • 如何评价马周?有哪些与马周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马周

    马周,字宾王,唐朝时期官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周少孤贫好学。武德中,补州助教。辞而西游长安,客居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三年(629年),代常何为疏,所论二十余事,皆切中时弊,唐太宗即日召见,令直门下省。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贞观十八年(644年),任中书令,兼太

  • 唐朝宰相中书舍人:马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马周

    马周,字宾王,唐朝时期官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周少孤贫好学。武德中,补州助教。辞而西游长安,客居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三年(629年),代常何为疏,所论二十余事,皆切中时弊,唐太宗即日召见,令直门下省。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贞观十八年(644年),任中书令,兼太

  • 如何评价刘洎?有哪些与刘洎有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洎

    刘洎,字思道,唐朝时期宰相,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曾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洎出身于南阳刘氏。隋末曾为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降唐后历任南康州都督府长史、给事中、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侍中,封清苑县男,以直谏著称。刘洎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魏王李泰,并在太宗东征时辅佐太子李

  • 唐朝宰相太子左庶子:刘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洎

    刘洎,字思道,唐朝时期宰相,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曾孙。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洎出身于南阳刘氏。隋末曾为萧铣政权的黄门侍郎,降唐后历任南康州都督府长史、给事中、治书侍御史、尚书右丞、黄门侍郎、侍中,封清苑县男,以直谏著称。刘洎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魏王李泰,并在太宗东征时辅佐太子李

  • 有哪些与戴胄相关的轶事典故?如何评价戴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戴胄

    戴胄,字玄胤,唐朝初期宰相,汲县令戴承伯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仕隋朝,明经入仕,起家吏部云骑尉,迁门下录事。反对郑王王世充篡位,出镇虎牢关。归顺秦王李世民,授士曹参军,迁兵部郎中、武昌县男。唐太宗即位后,迁大理少卿、太子左庶子。生性忠直,犯言直谏,迁尚书左丞。贞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