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班固---写尽一朝兴衰却不得善终

班固---写尽一朝兴衰却不得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702 更新时间:2024/1/17 15:58:34

班固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在班固的笔下,写尽了历代王朝的兴衰,也写尽了多少英雄豪杰跌宕起伏的人生,但班固却没有为自己的人生写下一个圆满的结局。

班固的家庭是当时有名的史学世家与儒学世家,班固的父亲班彪是东汉时期非常有名的文学大家,许多学者都纷纷前来拜班彪为师或来与班彪讨论学问。班固自幼便生长在这么一个十分具有文化气息的家庭环境之中,这让班固从小就见识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学者,听到了许多学者不同的意见与理论。

这令班固眼界相较于旁人而言要高出很多,在学业上更是突飞猛进,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有些人一出生便赢在了起跑线上,班固便是这样一位少年天才。班固仅九岁之时,知识的储备量就已经非常丰富了,能背诵出特别多的诗词歌赋,写出来的文章也令人赞叹不已。

年少时的班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精通。班固对文学的理解,与当时大环境有着背道而驰的理念,东汉时期,学者们读书都是逐字逐句的研究,进行一一的考据,而班固读书却只注重大义,不甚注重细节。

虽然班固生长在儒学世家,班固在洛阳求学之时,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经典书籍,其中不止只有儒家的理论,诸子百家班固都用心的去研读,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见识。

班固在年轻之时便学富五车,有着非常高的学识,但班固的仕途却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班固的父亲班彪去世之后,家中的经济状况,一度非常艰难,为了生计,班固只好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这对班固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本来从官宦之家的少爷,一下成为了平民百姓,这令谁都不能坦然接受。

班固并没有颓唐很久,他没有因为这次打击而一蹶不振,他很快便振作了起来,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决心要完成父亲的未尽之业。班彪生前一直在撰写《史记后传》,但书稿粗糙,尚未撰写完成,班固决定在父亲《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收集更多的史料记载,从新撰写一部新的史学巨著——《汉书》。

就在班固倾尽自己全部的心血编写《汉书》之时,却被人举报"私修国史",班固当即便被抓入了大牢之中,书稿也被查抄了。"私修国史"的罪名非常大,入狱之后几乎是九死一生,生还的几率渺茫。

为了挽救哥哥的性命,班固的弟弟班超快马加鞭赶赴京城,向汉明帝上书替班固申冤。班超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面见汉文帝,向汉文帝阐述了父亲班彪与哥哥班固这两代人几十年来修史的辛劳,并向汉文帝阐述了他们宣扬汉德的意图。

汉明帝是听闻班超所言,决定阅读班固所修的书稿,这一读,令班固的人生就此扭转。汉明帝仔细阅读了班固所写的书稿,深深的折服于班固的才华,认为班固所写的书稿,是一部奇作,如此人才未经重用是一大罪过。

汉明帝当即下令释放班固,并将班固重新招回洛阳,封他为兰台令史。班固多年的心血终将没有白费,他又重新回到了洛阳,回到了朝堂之上。重新回到朝堂的班固,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开始编写史书。班固多年的夙愿,终于得偿所愿。

上任后的班固与同僚先后编著了《世祖本纪》、《东观汉记》等史书。此时的班固如鱼得水,在他擅长的领域当中,他的光芒得以绽放,班固所编写的史书都非常的优秀,不久后,他被晋升为郎官。虽然班固的职位一直不高,但班固却有了稳定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班固可以接触丰富的皇家书籍,这对他编写《汉书》有着莫大的帮助。

在得到汉明帝的允许之后,班固多年来一直在潜心修著《汉书》,历经25年的时间,班固终于达成了了父子两代人的心愿,基本完成了《汉书》的编撰。《汉书》一经面世,便广受当时文人学者的重视,争相阅读,一时间《汉书》风靡全国。

班固的才华虽然颇受汉明帝的赏识,可以经常随驾身边,但班固在汉明帝身边的角色仅仅只是一个为汉明帝在游玩之时写文助兴的人。班固的职位一直都比较低,这令班固一直郁郁而不得志,他认为自己空有满身的抱负与才华,却能得以施展。

班固的心中一直有着雄图大志,这么多年他在编写《汉书》的同时,也在等待机遇,希望可以建功立业。而班固所等的机遇,终于在汉和帝即位后等到了,汉和帝年仅10岁,便登基称帝,由窦太后临朝称制。

当时汉朝出兵攻打北匈奴,窦太后的哥哥窦宪,为车骑将军,出征塞外,班固的家族与边塞有着紧密的联系,班固想通过此次边境之战,获取功名,便申请随窦宪出征。

窦宪此次出征自然是大获全胜,班固也因此进入了窦宪府中成为他的幕僚。得胜归来的窦宪权势大增,在朝中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渐渐的,窦宪开始独揽大权,排除异己。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当你手握大权之时,总想要再进一步,不想再屈居人下,窦宪也是如此。不久后,窦建密谋叛乱,但窦宪应该是没有那个皇帝命,他的密谋并没有成功。事发后,窦宪被革职,返回封地后被迫自杀。

班固与窦宪的关系密切,因此也被株连,下了大牢。当时的洛阳令与班固早有旧怨,班固落难之际,洛阳令便网罗班固的各种罪名,在狱中对班固更是百般折磨。

班固第一次入狱之时,还有弟弟班超可以为自己千里奔袭,上书面见皇帝,陈述自己的冤情,但此时班超远在边塞,无法为自己申冤。年迈的班固,在还没有完整的写完他一生的心血《汉书》,就死于狱中了,一代史学巨匠就这样含冤离去了。

班固这一生相较于他的父亲班彪,更有才华,成就也更高。但班固却没有班彪的智慧,他没有一颗像他父亲那般看淡权力、名声的淡然之心,他有着野心,有着对权力的渴望,迫切的想实现自己的报复,但他站错了队伍,依附于外戚,最终不得善终。可怜班固写尽了那么多人的人生,却终没有看透自己的命运。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后汉书》作者范晔---写出传世之作却留下恶名于史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范晔是南朝宋史学家,出身士族家庭,博览群书。一生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著作《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最后范晔因参与谋反被杀。说起范晔,大家首先想到他是《后汉书》的作者。不错!他的《后汉书》备受史学界乃至文学界推崇,与《史记》、《汉书》、《

  • 蔡伦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造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说话办事都要讲证据,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的这么大的事更是要讲证据。那么大家是从哪里知道蔡伦就是发明了造纸术的人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蔡伦造纸是哪部史书上记载的。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人们之所以认为蔡伦就是造纸术的发明者,主要是因为《后汉书》的记载。《后汉书》的内容中大部分的原始史料,都来自于东汉时期官方

  • 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他的思想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陈子龙是哪个朝代的人?据史料记载,明末文坛殿军陈子龙与著名抗清义士夏允彝、夏完淳是同一时期的人,由此,陈子龙是哪个朝代的问题,当可迎刃而解,他是明朝人氏。陈子龙不仅是明朝最后一位杰出的大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也是明末抗清义师中的领军人物。自崇祯十年得中进士后,明朝内忧外患情况日益严重,陈子龙常为关外虎

  • 春秋时期名相管仲及其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春秋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叫管仲,他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的丞相,正是因为他协助齐桓公才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齐国才成为了春秋各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但有很多人对管仲并不是很了解,那么管仲到底是谁?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人,起初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商人。管仲从小家境贫寒,父亲早亡,所以他经商主要是为了赚取

  • 戴名世与桐城派文学,戴名世的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戴名世生活在顺治与康熙年间,是当时的文学大家,著有《南山集》等,戴名世的散文成就非常的高,戴名世是安徽桐城人,所以后来与同是安徽桐城人的方苞、刘大櫆、姚鼐三人一起被称为桐城派“四祖”,桐城派在清朝时期的文学成就是非常高的,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的巨大,桐城派可以说领导了清朝期间二百年的文学潮流。戴名世是

  • 东晋法显大师 :可以媲美玄奘西行的佛教大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早在399年,法显等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游历2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太平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长期以来始终代表着整个东亚,虽然起步晚于古巴比伦和古埃及,但是自秦汉时期以来奋力追赶,隋朝时期完成领先世界,到盛唐时独领风骚,再到繁华的宋朝,庞大的元朝,锐利的大明朝,直到大清中期,才被西方所超越。数千年来,华夏文明起起伏伏,虽然经历过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年乱世,经历了隋末乱战,也经历了五代

  •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人经典遗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1、周瑜:既生瑜何生亮东汉后期,曹操称雄一方向北灭了大敌袁绍统一了北方。之后几经展转灭的大大小小数个诸侯。但与此同时枭雄刘备为了自己的势力也在不断努力,但终不敌曹操而败北,谋士诸葛亮提出连孙抗曹之论,被刘备采纳了。果然说服了孙权后,凭借着诸葛亮,周瑜之智,以及庞统徐庶等的协助终于在赤壁大败曹操此时,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丑女后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装影视剧中,后宫嫔妃们都是姿色一个赛过一个,各个都是国色天香,美丽动人,但是历史上的后妃其实并不都这么美的,甚至可以说是很丑。所以查了一下史书,总结出如下几位“丑女”后妃。1、晋惠帝皇后:贾南风 晋武帝之子司马衷是个白痴,但是由于是杨皇后嫡子,所以被立为太子。在选择太子妃时,原本选的是美貌的卫

  •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贤母 她们成为中国母亲的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故事中,关于母亲的故事非常多,而其中这三则最为经典。 1、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的故事,不仅仅是几千年以来中国教育文化的典范,也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母亲样板。几千年以来,没有另外一个母亲的教子故事超越她。尽管这个故事已经越过了几千年的岁月沧桑,但是,至今依然在人类的思想文化殿堂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