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对朱标如此放心放权 康熙为什么对胤礽十分提防

朱元璋对朱标如此放心放权 康熙为什么对胤礽十分提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098 更新时间:2023/12/9 0:06:23

朱元璋和康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对朱标放心放权,康熙为什么处处提防着胤礽?

确实皇家之事经常是权力压倒亲情,比如康熙一直抓着权力不放,熬得太子胤礽逐渐自暴自弃两度废立。但明太祖朱元璋跟他的太子朱标却很意外,关系好得不行,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还得比较一下康熙与朱元璋这两位父亲才能得出答案,尤其是他们如何培养后代。

康熙与朱元璋所营造的成长环境

实际康熙活了69岁,朱元璋活了71岁,都属于长寿皇帝,而且从他们的历史轨迹来看,都属于比较恋权的那种,不会轻易放弃权力,更不会提早禅位。他们在位时间稍长,对于年长的太子来说确实是个煎熬。所以即便胤礽与朱标身体都健康,等到父皇都驾崩了才能正常继位的时候,自己也都老了,是过不了几年皇帝瘾的。

不过呢,虽然康熙、朱元璋都可能会因为恋权跟太子胤礽、朱标产生矛盾,但现实是胤礽初期表现良好,中后期逐渐坐不住,开始各种结党营私行为一次次触犯了康熙的底线;而却非常老实,没有任何结党营私行为,除了做人处事偏温和与朱元璋政见略有不同,平时基本没什么大的冲突。

我们都了解,环境是孩子教育的关键,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什么样性格的孩子。胤礽与朱标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差距,首先要探查他们所处的环境。

胤礽的母族很强大,母亲的外公是顺治的托孤大臣索尼,显然是很容易获得结党的优势。所以他的势力来源主要有三个——除了康熙给的,还有从母族获取的,以及一众支持自己的兄弟比如老四雍正。

朱元璋曾立下祖训:“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规定后宫只能从没有势力的中下层百姓中选取,这说明他是很反感外戚干政的。而朱标的母亲(一般来说是)是马皇后,本来不怎么过问政治的,所以朱标是不太可能从母族获得势力。

至于朱标的其他兄弟,也纷纷被朱元璋分封到各地就藩,严禁互相走访,说明朱元璋也一直在限制他们,防止他们串通起来出现结党,这又导致朱标无法从兄弟那里获得势力支持。

所以朱标如果要结党,其势力来源只能有一个,就只能是朱元璋给的。跟胤礽一比较就不难发现,朱元璋对朱标的掌控要比康熙对胤礽的掌控好得多。换言之朱标的一切行为都在朱元璋的射程范围内,要放心不少;而康熙只能控制自己给胤礽的那部分权势,对于胤礽从母族以及一众兄弟获得的势力是难以控制的,会有被夺权的担忧。

也正因为此,同样是出征的时候太子监国,朱元璋可以说是完全放权,但康熙只敢给名义上的监国,很多事情还是自己的亲信来干。这么一比较,大家大致能感觉出来这两位帝王的驾驭权术的能力差别。

康熙与朱元璋对后代的教育模式

应该来说康熙与朱元璋对胤礽、朱标的教育都很重视,但如果你仔细比较会发现实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康熙给胤礽安排了名师,都大有来头。第一位是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政界能手,本身也是康熙自己的老师;第二位是理学名师熊赐履,内圣外王之道影响康熙极深;第三位汤斌也是理学名师,属于比较务实的思想类型。初一看好像都只是挺有学问的名儒,但实际你仔细琢磨一下他们的思想与政见主张都是往王道去靠的——这很重要,说明康熙是希望太子胤礽成为他一样的“武功”型的继承人。

但是康熙忽略了很重要的的一点,这种培养模式出来的学生,好虽好,但是也跟他一样爱琢磨如何驾驭权力,也会变得恋权,反过来会跟他争权,产生冲突。

然后回过头再来看朱元璋的教育模式,他首先给朱标请的老师是名儒宋濂,属于比较正统的理学,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守礼是最优先的教育目标。这说明朱元璋希望朱标成为“文治”类型的继承人,其目的很简单就是将来太子朱标能以“宽和”治理天下,促进明初的生产恢复。

当然了其他名师也很多,但相对宋濂都是次一级的,而且类型也跟宋濂差不多,没有什么冲突。所以比较一下康熙的教育模式会发现,朱元璋反而是在培养一个比较守规矩的继承人,与自己冲突的可能要小很多。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朱元璋还让朝中大臣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冯胜、胡美、廖永忠、李伯升、赵庸、王溥杨宪、傅瓛、康茂才、张兴祖、邓愈、汤和刘基、章溢、文原吉、范显祖、吴祯、耿炳文等人兼职了东宫的所有职务,一个不落。即便朱标想培养自己的东宫势力,也都在朱元璋的掌控之下。

教育模式一比较,你会发现康熙还是不如朱元璋。

康熙与朱元璋对待亲情的态度与方式

总体来说康熙与朱元璋都很重视亲情,都不是唐玄宗那种会对儿子下死手的类型,不过他们两位还是差别非常大。

康熙对胤礽是属于溺爱的类型,史料里记载了胤礽很多犯错的事情,诸如不遵守礼节、贪污受贿、殴打王公大臣、生活不检点等等,多数都没有怎么追究,过于放纵导致胤礽越来越放肆。即便如此,还是废了又立,然后再废了。

康熙对其他儿子也是很类似,虽然本意是锻炼他们为国效力,放权给他们政权、兵权,但也间接促成了“九子夺嫡”的激烈场面,最终大部分儿子都圈禁致死。

朱元璋教育朱标要好很多,朱标守规矩,也极少犯错;不仅如此,朱标还时常劝朱元璋少杀戮。当弟弟朱樉犯错的时候,即便自己病重的时候,朱标还是一直诚恳地为他求情,俨然一副兄恭弟睦的家庭关系。

朱元璋对子女也都非常好,比如分封诸子为藩王,设了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8个等级,每一级都规定至少长子世袭继承其他代代递减,但保底是奉国中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长子是不分嫡庶的,一视同仁。

即便是皇位继承,朱元璋也是立下祖训给庶子机会。比如朱标死后,立的皇太孙朱允炆并非嫡子,乃吕氏族所生;当时还健在还有嫡子朱允熥,为常遇春之女所生。因为朱允炆排行在朱允熥前面,更年长,所以被立为继承人。这点是很难能可贵的,这使得家庭之中少了不少等级观念,相对会更团结一些。

但同时朱元璋对子女也有限制,比如出藩之后严禁私下来往,没有征召不得出封地,更不可私自来京城。且不论这些制度的优劣,但可以说明朱元璋对子女的好,是建立在一套规范制度之上的,要比康熙对待儿子的方式更节制得多。

所以通过康熙与朱元璋为胤礽、朱标所营造的成长环境,教育模式,以及他们对待亲情的态度与方式,我们都不难看出康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完败于朱元璋,所以康熙始终没办法对胤礽放心,而朱元璋却可以对朱标完全放心。

标签: 朱元璋康熙儿子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何放弃曹植?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植,三国,风云人物

    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之中,曹操的儿子最多,据说有25个,能力也是最强,能征善战,才华横溢的都有。孙权七个儿子,为了帝位之争,最后难有善终;刘备虽然不只阿斗一个儿子,但临终将阿斗托付给诸葛亮,免去了子嗣们之间的帝位争斗。曹操在晚年对于将位置传给谁,一度举棋不定,主要有两大人选,文韬武略,老成持重的曹丕

  • 三国时期曹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他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真,三国,风云人物

    曹真(?-231年),字子丹。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族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

  • 道光死后,孝静成皇后是怎么遭人对待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孝静成皇后,清朝,风云人物

    “劳模”是一个现代词,是对一个人的褒奖,大家第一眼看到这个词肯定会想到是劳动楷模,是大家的榜样,但是这个词有时并不是来形容楷模的,也可以指某个人在某方面特别有“能力”。在历史中的后宫中就有这样一个女人,她也被称作“劳模”,因为她的“劳苦功高”在皇帝心中都深深感激,对这个女人十分重视。那到底是什么样的

  • 石达开战斗力那么强,为什么最后会以失败告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石达开,清朝,风云人物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受后世尊重的领导人,他勇敢坚毅,侠肝义胆,不玩宗教迷信,不搞阴谋诡计。最后却被逼出走,功亏一篑,英勇就义,为后世所叹惋。石达开从天京出走以后,为什么会失败呢?我觉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第一,石达开一直没有建立起自己稳固的根据地。石达开离开天京以后,历时七载,转战十五省,行程长达五万余

  • 这三个人如果没有死,明朝还能延续多少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风云人物

    第一个就是明朝大将孙传庭,许多人都知道明朝覆灭最直接的原因是李自成带兵造反包围京城,将崇祯皇帝逼得上吊自杀。但是却有极少数人知道,在李自成造反初期的时候,孙传庭多次领兵将其击退。所以在那个时候李自成的势利并没有扩张的很快,那为什么李自成最后居然可以将崇祯推下台呢?这孙传庭一次又一次的将李自成

  • 纳兰淳雪:乾隆一生最爱的嫔妃之一,牌子都被翻掉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乾隆,清朝,风云人物

    乾隆一个盛世的见证者也是和终结者,他见证了康乾盛世,也终结了康乾盛世,他在位60年,平定过大小战乱,巩固了多民族的发展,开创了清朝最后一个盛世,但与此同时,他六下江南,拖垮国力,以至于“破灭”如期而至。在乾隆的一生看来,说不清他是好又或是坏,但在女人的眼里,乾隆就是一个大猪蹄子,他一生多情,后宫之中

  • 李世民唯独放过德一个奸臣是谁?却因此葬送了李唐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唐朝,风云人物

    对于李世民取得的功业,很多人都说是为了弥补当年玄武门之变留下的坏名声,也正是从那之后李世民开始重用贤臣,就连前太子的谋臣魏征李世民都能容纳,由此可见李世民的胸襟有多的宽广。然而李世民聪明一世却糊涂一时,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糊涂,将大唐的江山彻底葬送了。唐太宗李世民看人的眼光非常准,这一点在大唐还没建立

  • 李蔡号称“中国第一家族”,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蔡,汉朝,风云人物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中国普遍使用郡县制,其实这个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各国中已经较为普遍。也正是在那个时候起,各郡县出现一些豪强大族。因为郡县制的缘故,每一郡中最有名最显赫的姓氏被称为郡望。在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豪强大族恐怕就是陇西李氏。主要原因就在于,日后的陇西李氏以豪强身份夺取了天下,创立了大唐帝国,

  • 李世民是朝鲜后裔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唐朝,风云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堪称一代明君贤主,然而他的身世却一直是一个谜。考古学家们根据《步辇图》留下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最早画像推测出:李世民可能是鲜卑族氏的后代。其实李世民一生征战从未有过败绩,除了他的哥哥在后面保障粮草供应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突厥军队时常帮助他们。难道李世民真的会是一个鲜卑人?对于李

  • 朱由检17岁即位,他是怎么将纵横朝野的魏忠贤清除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由检,明朝,风云人物

    在朱由检上位不久后,直接将魏忠贤一党的势力清除的干干净净,那时他还只是17岁的小毛孩,没有根基,对于朝政也是略懂一二,那他是怎么做到将纵横朝野的魏忠贤清除掉的呢?魏忠贤之所以能执掌朝权,那是因为他和朱由校的奶妈关系非常好,两人暧昧不清,朱由校自幼和奶妈关系非常亲近,奶妈成天在朱由校耳旁提魏忠贤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