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百姓想要告御状状纸却变成了感谢信?被告的程昉最后怎么样了?

百姓想要告御状状纸却变成了感谢信?被告的程昉最后怎么样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764 更新时间:2023/12/29 20:27:30

百姓想要告御状状纸却变成了感谢信?被告的程昉最后怎么样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北宋熙宁年间,天下各州正在雷厉风行地推行王安石的新法。这一日,主管河北路河防水利的中央特派员程昉获悉了一个消息—河北路几个县的老百姓结成团要到汴京上访。原来,由于程昉在河北大兴水利,许多农户的庐舍坟墓被水淹没,还耽误了秋季庄稼的耕种,这些农户不肯忍气吞声,决定进京告状。

程昉闻讯大惊,急忙将几个县的县令叫来斥责。众县令不敢怠慢,立即派人快马加鞭,在半路上截住了上访团。上访团谎称他们并非去上访,而是想到京师的登闻鼓院送感谢信,说程昉大人在河北修水利是便民工程,百姓们都很感激他。截访人员一听,“信以为真”地说道:“这是好事,不过感谢信还是我们帮你们写吧,怕你们写的文理不通,影响地方形象,而且我们的马快,叫两个吏人送到京师登闻鼓院就行了,也不劳乡亲们跑一趟了。”

就这样,河北百姓的上访戏剧性地流产了。但纸毕竟包不住火,程昉很快被人弹劾,宋神宗得知实情,遂下诏减免那几个县的税收,程昉也获罪被贬。

朝廷在京师设立登闻鼓院、登闻检院,目的之一就是想建立一条快捷、通畅的“民告官”制度渠道,让受到冤屈或被权力侵害的老百姓能有机会直诉于朝廷,获得司法救济。有点像直诉法院,凡有诉状,原则上都要直呈御前,再由皇帝委派官员审理,而不是退回给地方政府处理。并且对原告给予充分保护,规定普通百姓可直接到各级法院乃至京师的登闻鼓院控告;禁止被民众控告的官府罗织罪名打击报复;即使证实是诬告,也不用原告反坐。

显然,朝廷希望通过周密的制度设计,给民众一种复合式的直诉机会。那宋代直诉法院的设计有没有效果呢?

宋哲宗绍圣年间,开封府大户向氏(向太后的娘家)想在自家祖坟附近修建一座慈云寺,时任户部尚书的蔡京想要巴结皇亲,便私自圈了一大块地给向氏,并要求四邻田庐赶快拆迁,给向氏修寺腾地方。被拆迁的人家不服,跑到开封府告状。开封府法官判决私人宅地不许拆迁,维护了被拆迁户的利益。但被拆迁户还是不满意,又挝鼓上诉,告到登闻鼓院,最后蔡京被罚了款。

历代王朝都立法禁止越诉,对越级上诉的草民不管有理无理,先打几十大板再说,唯独宋代广开越诉之门。借鉴宋人的做法,设直诉法院,许民越诉,也不失为改革信访制度的一个可参考的替代方案。

标签: 宋朝程昉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晚年生活过得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成公主,唐朝,风云人物

    第一次知道文成公主的时候,还是小的时候看的电视剧。在电视剧中将文成公主作为文化交流的传播者,可是评价颇高的,尤其是当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时,两个人虽然是和亲,但是松赞干布在看到文成公主后,也是很满意的,两人可谓是两人两情相悦,电视剧中两个人的结局美满,令人羡慕。然而,童话故事里的爱情都是骗人的,就

  • 南陈最后一位皇帝,揭秘陈叔宝的悲剧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陈叔宝,南北朝,风云人物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一句诗,讲的其实就是当年陈朝最后一位皇帝,陈叔宝那点事儿。陈叔宝是南北朝中南陈最后一位皇帝,史称陈后主。这里科普一下,这个“陈朝”的国号不是因为他们皇帝姓陈,而是因为其开国皇帝陈霸先,在称帝前的爵位是陈公和陈王。陈叔宝绝对称得上是史上最作死的皇

  • 许褚敢单挑马超,为什么单单害怕赵云?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许褚,三国,风云人物

    这还要分别从他们两个人的来历本事说起。许褚是曹操手下八大虎将的猛将之一,而且作为老大的许褚在东汉末年,战乱纷飞的时候他就有过号召乡亲共同抵御盗寇的本事,甚至可以双手拉着两头牛倒行百余步,吓退盗寇许褚的名字威震淮汝。这么厉害的人又怎么会没有几分审时度势的本领在其中呢建安二年曹操占领淮汝的时候看见他能力

  • 冯道:历经四代十帝,当了二十年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冯道,唐朝,风云人物

    在唐朝末年五代初期出现这样一位人物,让人们对他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朝秦暮楚,为臣不忠,一辈子竟然服务过四个王朝十个皇帝。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说他:“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说他不知廉耻。近代著名小说家史学家蔡东藩骂他:“最号老成,实最无耻。”说他无耻之尤。但也有人认为

  • 典韦在三国中到底有多厉害?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典韦,三国,风云人物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说唱脸谱》,里面就有一句词说:黄脸地典韦。典韦在京剧中被画为黄脸,寓意是武力勇猛。典韦因驱虎过涧而出名。《三国志》中记载: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曹操称典韦为古之恶来,恶来是商纣王时期的大臣,以用力而闻名。典韦在曹操征讨吕布时被招募。因表现勇猛,成为了曹操的“专职保镖”,之

  • 关羽“水淹七军”回到荆州发生了什么?麋芳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麋芳,风云人物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武将,他的名字撂在地上都能砸出火花来。三国周瑜觉得,关羽是一个善打仗、打胜仗的虎熊之将。的确,因为忠义仗义、勇猛过人,关羽被后人誉为“武圣”。在小说和戏曲艺术中,关羽留下了“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等等激荡人心的故事。然而,关羽最闪光的记忆却是著名的“水淹七军”

  • 刘备临死前说的一番话是什么意思 他为什么要对赵云说这样的一番话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诸葛亮,风云人物

    刘备临死前说的一番话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中,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这一回大家都很熟悉,当时的刘备几乎把所有的一切都交给了孔明。但是在最后却对赵云说了这样一番话::“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

  • 北魏孝文帝迁都,太子为什么强烈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孝文帝,北魏,风云人物

    公元490年,冯太后死,北魏孝文帝亲政,继续进行汉化改革。太和十八年,494年的时候,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变了过去对中原遥控的形势,利于整个国家的控制和政策的继续进行,也摆脱了一百多年来鲜卑贵族保守势力在平城形成的羁绊和干扰。迁都本身不属于制度的改革,却是孝文帝改革总体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 刘墉的外号为什么叫“三千岁”?刘墉是乾隆的干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刘墉,风云人物

    刘墉的外号为什么叫“三千岁”?刘墉是乾隆的干兄弟?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到刘墉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在历史上非常的著名,非常的出名,很厉害的,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关注的,话说刘墉有一个外号叫三千岁,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三千岁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刘墉又为何要被称为是三千岁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

  • 大臣睡觉把腿压在刘秀肚子上,他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秀,汉朝,风云人物

    所谓隐士,就是那些品格高尚、学识渊博、不攀附权贵、不阿谀奉承的古代知识分子。他们往往隐于深山之中,虽有旷世之才,却不愿意发挥出来。偶而遇到明主,例如诸葛亮,才会出山,但是大部分都会最后老于山林之中。对于这些隐士,历代君王态度不同,有的礼贤下士,有的置之不理,而有的则是动辄杀之。汉光武帝刘秀就属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