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有何过人之处,常遇春是怎么死的?

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有何过人之处,常遇春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938 更新时间:2023/12/4 23:52:22

常遇春,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大将,在朱元璋起义之初便跟随左右。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可见对其爱重之意。《明史》赞曰:“开平摧锋陷阵,所向必克,其智勇不在中山(徐达)下,而公忠谦逊,善持其功名,永为元勋之冠。身衣日月剖符锡土若王者,可谓极盛矣!”

其实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常遇春并不是一开始便投靠朱元璋的,他最先投靠的刘聚,后来正十五年才转投朱元璋,弃盗从良。从此追随朱元璋南征北伐十四年,兼并群雄、驱逐元朝、统一中国。常遇春驰骋疆场,经历无数战役,屡建奇功,他一生的军事生涯中从没有打过败仗,所以他很豪迈地说能率十万军横行天下,所以军中常用“常十万”来称呼他,世人也都称他为“天下奇男子”。后来朱元璋在总结开国之功时曾说:“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

虽然朱元璋后来对常遇春大加称赞嘉赏,实际上,一开始朱元璋并不怎么待见这位后世的开国大将。据传常遇春投靠朱元璋时,朱元璋问常遇春:“你是不是挨了饿,想到我的队伍中找饭吃?”,常遇春回答说:“我在刘聚手下打家劫舍,并不愁衣食,只是刘聚只知抢掠和盗窃,并无大志。我听说将军是位贤明智者,因此前来投奔,为将来的前程愿效死力。”朱元璋问:“你能跟我过江打仗吗?”常遇春回答:“将军指到哪里,我愿打到哪里,渡江之日,愿为先锋。”朱元璋见常遇春身材魁梧,体魄健壮,出语忠恳,就把他留了下来。后来,他鏖战衢州,大战九华山,功升元帅后大破陈友亮,攻取元大都都向朱元璋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这才得到了朱元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的称赞。

而这样一个功勋无数的著名大将英年早逝,加上后来朱元璋屠杀功勋的事迹,让他的死亡就带上了一个谜团。那么他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小编认为,被朱元璋谋害的说法是不怎么可取的。常遇春死时,那个时候整体局势还没有稳定,朱元璋若是乱杀大将,很容易引起混乱是自乱阵脚的行为。朱元璋大杀功臣的时候,正是他已经年老的时候,那个时候国家局势已经稳定,他如此做只是怕太子即位后,这些手握重权会对太子造成影响。所以被朱元璋谋害的可能性实在很小。综合来看,常遇春的死亡更倾向于病死。洪武二年,常遇春自开平率师紧急南归,大军行至柳河川(今河北赤城县西),下马时突觉燥热异常,于是便迎风卸甲休息,谁知凉爽未解,竟然顿时全身疼痛,急唤随军郎中诊治,却不明病因,郎中只得临时杜撰了一个病名,曰:卸甲风也就是卸甲时中风的意思。常遇春一生征战,留下的沉珂不可谓不多,因此这样的说法也是说的过去的。

标签: 常遇春

更多文章

  • 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为什么屠城 常遇春为何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常遇春,朱元璋

    常遇春,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大将,出生于1330年安徽。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常遇春世代务农,家庭条件不好,常遇春自小习武,望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他先是投靠刘聚,但刘聚是个强盗,并没有雄图大志,1355年他便投身于朱元璋,从此追随朱元

  • 长孙无忌为何他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他是不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长孙无忌,李世民,李恪,许敬宗,武则天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为长孙无忌。为何他占首位?而不是魏徵,房玄龄杜如晦之类?就才能而论,他在谋臣猛将、良宰贤相中绝对算不上突出。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文德皇后同母兄。最开始,长孙无忌本只是李世民身边的一个脑子算得上

  • 神童刘晏是是哪个朝代的,刘晏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晏,唐代宗,唐德宗,元载,杨炎

    刘晏幼年才华横溢,号称神童,名噪京师。进士及第,出任夏温二县县令,迁度支郎中、侍御史。至德年间,参谋平定李璘反叛,用心治理宁州、陇州、华州、豫州、雍州。迁户部侍郎,管理度支、铸钱和盐铁等事务。实施榷盐法、漕运改革和常平法等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增加中央收入,为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魏徵为什么是后门的门神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徵,魏征,李世民,秦琼,尉迟恭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祖籍河北巨鹿(今河北省晋州市)。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注意了魏徵=魏征,”征“和”徵“本来是两个意思的字,后来新中国

  • 柴绍是谁,他和李渊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柴绍,李渊,平阳公主

    柴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谓谯国襄公,生于公元588年,死于公元638年。字嗣昌,汉族,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大将。他和李渊的关系嘛,就得说到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了。平阳公主的名讳在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她是李渊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李渊将其嫁给了柴绍,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见得,柴绍此人地

  • 郭子仪和李光弼是什么关系,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郭子仪,李光弼

    郭子仪出身官宦人家,但大器晚成,安史之乱的前一年还只是一个兵马使,直到第二年安史之乱爆发,朝廷缺乏带兵打仗之人,郭子仪才得以充朔方节度使,独当一面。李光弼(708764)本是契丹族,他的父亲原本是契丹酋长,归唐之后英勇战死。李光弼从军后,得到了名将王忠嗣的青睐与器重,常说:“光弼必居我位

  • 屈突通是哪个民族的人,他为何会归顺李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屈突通,李渊,李世民

    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屈突通是少有的少数民族。蒋国忠公屈突通(557628),长安人,隋唐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之子。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所以,屈突是一个鲜卑人。屈突通闻名于隋文帝杨坚时期,那时,屈突通官拜亲卫大都督,领着皇帝的命令,去陇西一带巡查直属朝廷的牧群。这种事情,在

  • 萧瑀是什么样的人,他和李世民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萧瑀,李世民

    萧瑀(575年648年),字时文,南朝梁明帝萧岿第七子,梁末帝萧琮异母弟,萧皇后之弟。这样说,你们估计也云里雾里,萧瑀是唐高祖李渊身边的能臣。李渊在世时,一直被重用。他和李渊的关系更复杂:萧瑀的妻子是独孤皇后的娘家侄女,李渊是独孤皇后的亲外甥,李渊与萧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hellip

  • 马周是谁,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会四请马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周,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的谏臣,世人皆知魏徵,却少有知道马周的,马周是唐初大臣,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贫,他饱读诗书,且头脑灵活,为人不迂腐,按道理说,马周这样的人理应能够得到赏识。但是他生性豪放,豪放得有些怪异,周围的人都有些看不起他。唐高祖武德初年,马周终于当了一个官儿,可惜,这个官儿很小,小到什么地步呢?其实就

  • 刘弘基是怎样的人,他为大唐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弘基,李渊,李世民

    刘弘基于隋朝开皇二年,早年没有什么建树,但是他有一个好眼光,看中了那时候还没有起事的李渊,所谓乱世将至,各谋明主。与李渊一起开国干事业,征战四方。据说刘弘基少年时期,也有一颗行侠仗义的热心肠,为人落拓不羁,颇有侠士风范,但是不事生产,不管家业,因此,他的生活渐渐变得一贫如洗。那时候没钱,可以去从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