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屯门海战,中国第一次抵御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战争

屯门海战,中国第一次抵御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901 更新时间:2024/1/18 8:39:45

屯门海战,或称屯门之役,发生在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8月下旬至9月间,由时任广东海道副使鋐指引在屯门地域抵御佛朗机(葡萄牙人)的战争。屯门海战是中国第一次抵御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战争,以明朝的获胜而告终。

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及欧洲重商主义的发展,一些欧洲君主制国家逐渐更多寻找国外市场。在此中,她们多实施了强盗式殖民扩张。中国当时对西方掌握很少,为了同东夷的倭寇相差别,称之为番夷。

弘治六年(1493年),一批番夷侵犯东莞守御千所的领域(今深圳及香港沿海),东莞守御千户所千户袁光率军围歼,在岑子澳与番夷遭受,战争中中弹身亡。自此,中国沿海及船只受到的侵犯愈来愈多。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葡萄牙的薛魁拉(Diogo-LopesdeSequiera)从里斯本驶往东方,它的任务之一就是奉葡萄牙皇上曼纽尔一世的敕令搜集中国的情报,但行到满剌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只因为其劫匪行为遭受当地居民的痛击而不得不逃离了。

1511年8月24日,葡人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在遭受猛烈抵御后侵吞了满剌加,满剌加成了葡萄牙的转运站。

正德八年(1513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若热‧阿尔瓦雷斯(JorgeÁlvares)率一支葡萄牙舰队抵达珠江口沿岸,规定登录开展商贸,没获明政府准许,后在水面上与中国商人买卖。

塞克拉同年再度带领葡萄牙海盗商船立即侵吞“屯门海澳”,并在此修筑工事,设法场,制火器,刻石立碑以表攻占。

正德十六年(1521年)八月下旬(这时明世宗嘉靖皇上已称帝),时岁56岁广东海道副使汪鋐奉命驱赶佛朗机(葡萄牙)人。这时葡萄牙人由阿尔瓦雷斯(PedroÁlvares)带领,已占有屯门岛周边很多年,不久前又新加入迪奥哥·卡尔佛(DiogoCalvo)的一艘大海船。汪鋐已料到葡萄牙人不愿随便离去,因而先增强了军事实力,汪鋐主要的迎战对策如下:

增强了南头寨及东莞守御千所的军力;

搜集战船及渔船,以便军用;

提升保家卫国的宣传,机构军力;

在望族乡绅吴瑗、郑志锐的支持下,征募民兵,并询问海情;

探索葡萄牙人的战船身材极大,火炮射程远,准确率高。

在做完迎战后,汪鋐对葡萄牙人宣诏,规定葡人尽早离开,但葡人对此并不理会。因此汪?派部队驱逐葡人,碰到武装抵抗。汪鋐亲率军民猛击葡人舰队,这时还有科埃略(DuarteCoello)及雷戈(AmbrociodoRego)各带两艘大船前去支援葡人,明军终因葡人大炮强烈而败阵。

明朝海道副使汪鋐通过在葡萄牙人船上的中国海员,获得了佛朗机炮和蜈蚣船的材料。《殊域周咨录》纪载:“有东莞县白沙巡检儒,前因委抽分,曾到佛朗机船,见有中国人三、戴明等,年久住在彼国,备知造船、铸铳及制炸药之道。?令何儒密遣人在彼,以卖酒米为由,潜与杨三等通话,谕令化,重加赏赍,彼遂乐从。承诺其夜,何儒密驾小船,接引到岸,研审是实,遂令如式制造。?起兵驱赶,亦用此铳取捷。夺获伊铳尺寸二十管。”

汪鋐在第一次攻击失败后,新建立了作战计划。安排了一些放满燃料和柴草的小舟,待一天掀起很大的南风,汪鋐率军士4000众,船只50余再度进攻葡人舰队。先把一些填有膏油饲草的船只引燃,火船迅速朝葡人船只驶去,因为葡人船只极大,旋转速率迟缓,没法避开火船攻击,迅速燃烧了下去,葡人大乱。汪?又借机命人潜进水中,将未着火的葡人船只凿漏,葡人陆续跳海逃跑。随后汪?命军士跃上敌船与葡人拼杀,葡人大败。最终剩余三艘大船,在9月7日趁天黑逃往周边海岛藏匿。天明后,风频反转,葡人才借强劲北风凑合躲过明军的追捕,逃往已窃据的满剌加。到此,中国取回被葡人栖身的“屯门岛”及常侵扰的“屯门海澳”及“葵涌海澳”。

之后,汪鋐就使用在杨三、戴明等带领下仿造的蜈蚣船和佛朗机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惨败葡萄牙人,驱赶在粤葡萄牙人出国,凿沉葡船,斩获尺寸火铳二十多管。

屯门海战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如同《重建汪公生祠记》载:“公(汪鋐)以儒发身戎务,既非素习,壹旦挺身行阵,摧几百年未睹之强寇,岂偶然者哉!公生平忠义自许,剔历中外,始终壹节。”

屯门海战,明军驱赶佛朗机获胜,展现了汪鋐武兼具的才能。汪鋐对当地天时地利、风土民情的理解,是归功于吴瑗、郑志锐二位在南头的知交。海战中汪鋐的表现,郑志锐追忆中曾如是说:“公(汪鋐)为统制,不事威刑,士有死事者,厚恤其家,所虏获,悉以赉下,秋毫无私。”吴瑗也称赞道:“屯门临不测之海,风涛凶险,寇恃大炮为长技,虐焰张甚,士或惮行,公决然身率之。”

屯门海战完成后,明政府下令水师看到悬架葡萄牙旗子的船只就把其摧毁,还在新会县茜草湾产生茜草湾之役,葡人再尝兵败。虽通过2次失败,葡萄牙人并未舍弃,改成侵犯福建及浙江沿海。但在这之后直至嘉靖二十年(1541)的20年间,中国著作中再没有佛朗机侵犯广东沿海记录。嘉靖三十二年(1553),葡萄牙人成功行贿广东高官获得在澳门通商权,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年)总算获明朝政府准予以租地方式在澳门居留,变成在中国的首个着力点。

标签:嘉靖,屯门海战,明世宗

更多文章

  • 徐阶明朝一代权臣,有扳倒严嵩之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嘉靖,徐阶,隆庆,明朝历史

    徐阶,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中期重臣,嘉靖后期至隆庆初期任内阁首辅。徐阶早年师从聂豹,是王守仁之再传弟子。早年经历弘治十六年(1503年)九月二十日,徐阶生于浙江宣平县衙,其时他的爸爸徐黼已经宣平县丞任上。正德十二年(1515年),徐阶考中书生(生员),入华

  • 嘉靖为何骂徐阶“小人,永不叙用”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嘉靖,徐阶,明朝历史

    对我对嘉靖的理解,他似乎并不像是一个那样不记仇的人,嘿嘿!有关徐阶因为劝说嘉靖废止孔子文宣王的称号而导致嘉靖不满,写下了徐阶小人,绝不叙用的故事,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查阅了许多史籍,但是找不着有关记载。在《明史》中,的确记载了嘉靖九年十一月,徐阶因为抵制废止孔子王号,被贬官到福建延平县出任推官,可是

  • 夏言,明朝唯一一个死于非命的首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严嵩,嘉靖,夏言,张璁,明世宗,明朝历史

    夏言是明朝中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字公谨,号桂洲,出生在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今江西省贵溪市)。他是赠少师夏鼎的儿子,其诗文气度不凡,尤以词曲著称。他所著有的《桂洲集》和《南宫奏稿》,至今仍被传颂不衰。早年经历1482年7月14日,也就是成化十八年六月二十九日,夏言在京师城西莲子巷出生。他天生机警聪颖,文

  • 青词丞相严嵩,明代六大奸臣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严世蕃,严嵩,夏言,明朝历史

    严嵩,字惟中,号介溪,袁州府分宜介桥村(今江西省分宜县)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举人,累迁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六十三岁时入阁,加少傅兼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后改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他是明代关键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有余。做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全力清除异已,

  • 退避三舍的故事起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退避三舍,晋文公,周襄王,宋襄公,姬郑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敌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

  • 商鞅守诺,商鞅变法的简短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鞅,商鞅变法的故事,秦国,秦孝公

    战国时期,商鞅来到秦国,积极推行变法,但他当时唯恐老百姓不信,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命人在都城的一个城门前,放了一根高三丈长的木柱,并到处张贴告示:“谁能把城门前那根木头搬走,官府就赏他五十金。”老百姓看到告示后议论纷纷。大家怀疑这是骗人的举动,但一个年轻力壮、膀大

  • 李白写诗赠汪伦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白,汪伦,诗人

    一天,汪伦听说大诗词家及浪漫诗人李白要路经安徽,而汪伦又对李白十分敬畏,心里十分激动,于是,便想邀请李白来家中做客,一起欣赏诗词,自己也能请教一下诗词技巧。但汪伦知道,李白才华横溢,又素来高傲,不问人事交情,怕自己邀请不来李白,所以,便开始想办法,引李白来这里。汪伦听说李白有几大爱好,一爱桃花二爱酒

  • 《成化十四年》电视剧是那个朝代,剧中人物原型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化十四年,人物,历史,朱见深,明宪宗,汪直,李子龙

    现在双男主的剧是越来越多了,像刚刚和大家见面的探案题材成化十四年也是其中一部,这部剧的演员选得还是不错的,颜值都很在线,当然毕竟网剧瑕疵还是比较多,但是目前看来观感还是挺不错的,剧中的角色很多,很多人想知道剧中汪直的人物原型是谁呢?1、唐泛历史原型唐泛是虚构的人物。和汪直有关的史料记载中,提到过一个

  • 清朝历史上最悲剧的皇帝,勤政节俭却成最丧权辱国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历史上,最悲,剧的,皇帝,勤政,节俭,却成,道光,嘉庆,乾隆

    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在历史上是位勤政节俭的悲剧皇帝。一方面,他崇尚节俭,励志改革,平定叛乱,想重振康乾盛世,一度被称为“小康熙”;另一方面,他在任时鸦片战争爆发,失败后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失去香港。兵败后又无锐意改革之心,使中国丧失了学习的良机。清朝走

  • 三国孙刘联合抗曹大败曹军会引发那些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刘备,孙权

    说曹操命不该绝,完全站在无形无迹的立场来看。若是采取有形有迹的观点,那就是这个时候,还不能让曹操死掉。因为在这种曹军惨败,孙吴得意洋洋的关键时刻,让曹操就这样死在关羽手中。曹操的部属一定把矛头对准刘备,说不定和孙权联合起来,刘备就完了。站在刘备的立场,绝对不能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杀死曹操。孔明故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