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杨”-杨荣

“东杨”-杨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550 更新时间:2023/12/17 5:43:26

明初年间政治家、文学家,杨荣,本名道应、子荣,字勉仁,福建省建宁府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与杨士奇杨溥合称“三杨”,因居地所处,世人称之为“东杨”。建文元年(1399年),杨荣为诸生,讲解《孟子》中的养气章,获得了那时候视学福建省的侍郎夏元吉的器重。同一年,杨荣参加福建省乡试,中第一。建文二年(1400年),杨荣于礼部会试中第三,殿试中二甲第二,赐进士出生,授翰林编修。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即明成祖)获得“靖难之役”获胜,他进到南京时,杨荣迎谒在朱棣马前说:“陛下是先拜谒太祖(明太祖朱元璋)陵呢,還是先即位?”朱棣便立刻驱驾拜谒明太祖陵。杨荣此后备受朱棣任用。

同一年,朱棣即位,把杨荣入选文渊阁,赐名荣。一同当值的七人中,杨荣年纪最小,也十分警敏。有一天夜里,甘肃来汇报说被围,那时候内阁更是他当值,朱棣将奏报给他看。杨荣说:“宁夏城很牢固,老百姓又都习战,从传出奏报到现在已已过十几天了,甘肃之围应当早已解了。”到夜深时,果真有奏报来讲围已解。江西有盗贼起兵,朱棣派特使去招抚,而令韩观率军紧接着出发。歹人接纳招抚的奏报传入,朱棣想赐敕犒劳韩观。杨荣说:“测算奏报传出时,韩观还没有抵达,不可给他们论功。”朱棣更为尊敬他,再升他为翰林侍讲。

永乐二年(1404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杨荣晋升太子右谕德,仍兼前职,与在内阁当值的诸臣同被赐予二品官服。他评定各单位事项,都能合乎朱棣的意旨,并备受厚赏。朱棣十分威严,与重臣们审议没法选择时,经常发火,重臣们谨小慎微,手足无措。但杨荣一到,朱棣面色便好转,朝政进而决断。

永乐五年(1407年),杨荣授命前去甘肃运营筹备军务。他观查了所经的地方的山川局势,掌握军警民状况,查验城堡。回朝后,在武英殿向朱棣报告,朱棣十分高兴。那时候恰逢盛暑,朱棣亲身切瓜给杨荣吃。没多久,杨荣晋升太子右庶子,仍兼前职。

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初十日,朱棣率军进行即位后的第一次北征,杨荣随员。没多久,明军进抵胪朐河,朱棣赐名叫饮马河。因为侦知了鞑靼部队的行迹,朱棣亲选精英开展远途奔袭,轻装前进,每个人只带二十日粮,命杨荣率勇士三百人做为亲兵追随。明军追至斡难河,与本雅失里带领的鞑靼主力相逢,历经大战,明军节节胜利,本雅失里只率极少数轻骑逃跑,朱棣一声令下班师回朝。因为轻装前进,在回师中途,明军的钱粮供货紧张起來,兵士基本上断粮。杨荣提议朱棣将专用的储存粮食释放给官兵,而且让部队中粮多与粮少时借贷互济,还京后翻倍还款。朱棣听取意见了他的提议,使明军顺利地渡过粮荒,获胜班师回朝。

永乐十二年(1414年),朱棣带著皇太孙朱瞻基,带领五十万精兵开始了第二次北征,杨荣再度随员。杨荣担负了二项基础每日任务,其一,向朱瞻基讲说经史。其二,执掌皇上的印玺,当做朱棣的机要秘书。行军期内,有一天晚上,朱棣在自身的大帐中接见杨荣,同他探讨部队粮饷的难题,杨荣觉得:“择将屯田,训炼有策,耕耨有时,即兵食足已。”明确提出一套推行军屯以处理钱粮难题的方案,获得朱棣的肯定。

永乐二十年(1422年),朱棣开展第三次北征,杨荣与金幼孜再度随员,明军无功而返。以便激励人心,朱棣大开庆功宴会,有功无过者坐前端,食上肴,杨荣与金幼孜被特命坐着前端。第二年,朱棣开展第四次率军。相关军务皆让杨荣参加,不管大白天還是夜里,朱棣常常接见杨荣,而且亲密地称作“杨学士”而不直呼其名。

以便从源头上处理北边的边患,朱棣决策迁都北京。明初官员大多数生在江南地区,要他们远离故乡,远赴塞下,重重困难。一些官员便运用这类心态,抵制迁都。杨荣见到迁都北京针对消除蒙古部的威协有不能小看的发展战略功效,与户部尚书夏原吉、吏部尚书蹇义等果断支持迁都,而且在《题北京八景卷后》强调:“迨我皇上继承大统,又以蓟燕左环苍海,右拥太行,内跨中原,外控朔漠,宜为天下都会,乃诏建北京焉。”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宣布迁都北京。同一年四月初八日,北京新宫里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因遭雷击着火,杨荣指引卫士开展救治,只抢出一些关键图籍,三大殿均未保住,从而又引起了一场抵制迁都的政治风波。杨荣等竭力支持朱棣,使事件迅速平复下来。迁都北京,对北边边防的推进起了关键功效。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杨荣因功晋升太常寺卿,授职嘉议大夫,仍兼两职学土。一月后,晋升太子少傅、资善大夫、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并食三禄,杨荣恳求辞掉尚书俸禄,未得准许。

洪熙元年(1425年),明宣宗朱瞻基即位没多久,汉王朱高煦动叛变。朱瞻基知道消息后,召杨荣等商讨对策。他竭力认为趁朱高煦并未进一步提前准备之时,出其不意,御驾亲征,把握战事的主导权。朱瞻基起先犹豫,在夏元吉以建文朝李景隆兵败的例子劝导后,朱瞻基接纳了杨荣的提议,亲率部队快速包围着乐安,朱高煦迫不得已认输,叛变迅速被平定。回师后,杨荣因管理决策之功获得上赏,被赐予五枚银章,备受优厚的奖赐。

那时候,朱瞻基在交趾(安南)的撤兵和再次平定中间举棋不定。朝中以英国公张辅为代表的武臣认为采用武力,杨荣、杨士奇则力主舍弃安南。朱瞻基最后接纳杨荣等的提议,从交趾撤兵。

宣德三年(1428年),杨荣随朱瞻基巡边,抵达遵化。听闻兀良哈将重犯边,朱瞻基将扈从的文臣都留到大营,只命杨荣追随。杨荣自率轻骑出喜峰口,破敌而还。宣德五年(1430年),杨荣升为少傅,又晋升荣禄大夫,仍兼尚书、大学士之职,因并食三禄,杨荣遂辞掉大学士的俸禄。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病逝,皇太子朱祁镇即位(即明英宗)。英宗即位时岁方九岁,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张皇后)听政,张太后信赖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人,多资询三人裁定朝事。正统三年(1438年),《明宣宗实录》书成,杨荣进升为光禄大夫、柱国、少师,仍担任尚书、大学士之职,并获赐玉带。

正统五年(1440年),杨荣请准返乡展扫先墓,于二月十八日动身。事毕后即择日考虑,正逢杨荣病发,许多人都劝他稍事休息再走,杨荣就说:“君命不可以稽留。”便带著医师动身,经过杭州市武林驿时,重病不起,于同一年七月二日病故,寿终七十岁。英宗闻讣讯恸悼,为他辍朝一日,追赠杨荣为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赐谥号“文敏”,遣使赐祭葬;官其子杨恭为尚宝司丞,授于其家承袭锦衣卫都指挥使的殊荣。

标签:三杨,杨荣

标签: 三杨杨荣明朝历史

更多文章

  • “南杨”-杨溥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杨,杨溥,明朝历史

    杨溥,字弘济,号澹庵。明代初期政治家、作家,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荣合称“三杨”,因居地所处,世人称之为“南杨”。杨溥出世在湖广石首。他与杨荣同是建文二年(1400年)举人,授翰林编修。永乐初期,杨溥任太子洗马,变成皇太子朱高炽的东宫僚属。太子有一次读《汉书》,夸赞张释之有贤才。杨溥说:“张释之实际

  • 明初重臣夏元吉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夏元吉,明朝历史

    夏原吉明代年间大臣,字维喆。湖广长沙府湘阴(今湖南湘阴)人,籍贯江西德兴。夏原吉早前失父,他着眼于大学问,以抚养妈妈。他因获乡荐进到太学,被入选宫里撰写制诰。有时候太学生们高声喧笑,夏原吉却正坐没动。明太祖看到后感觉他很非凡,升授他为户部主事。夏原吉所属的单位事务管理繁杂,但他都解决得井然有序,户部

  • 明朝三大才子之解缙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三大才子,解缙,明朝历史

    明初重臣,文学家解缙,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江西吉水)人。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解缙从小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内容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特别是在擅长于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作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

  • 永乐大典-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永乐大典,明朝历史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讨“编写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做成。永乐年间(1403年),明成祖下决心修一部巨作突显国威,惠及万代。核心理念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最开始令解缙组织编撰(规模147人),一年

  • 郑和下西洋-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海上冒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郑和,郑和下西洋,明朝历史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水上远航活动,初次出航开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出航终止于宣德八年(1433年),总共七次。因为使团正使由郑和出任,且舰队出航至婆罗洲往西洋面(即明朝所说“酉洋”),故称。郑和下西洋是古代中国规模最大的、船只和船员数最多、時间最长的海上出航,也是15世纪末

  • 三宝太监郑和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三宝太监,郑和,明朝历史

    郑和(1371年?-1433年?),一种说法是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省昆阳州(今云南昆明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代太监,航海家、外交家。郑和年少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晋升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

  • 明成祖朱棣北伐-五征漠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成祖朱棣北伐,朱棣,明朝历史

    1368年(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徐达率军攻进元大都(今北京市),元惠宗逃到漠北接着元帝国的执政,历称“北元”。永乐年间,因合罕弟弟的妻子完者秃豁阿妣吉的绝代容貌《蒙古源流》记述:“合罕害弟夺弟媳妇;合罕动身去放鹰之后,忽兀海太尉来讨丞相之号;妣吉派朵黑申·失喇请太尉;妣吉用银制的大杯中搀满有黄油

  • 明成祖朱棣与徐皇后的爱情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朱棣与徐皇后的爱情,明朝历史

    朱棣这一生更为光辉的一段史书,大约就是他那一段谋反的经历的吧。在经历一场又一场的战事中,在任何人的痛斥声中,朱棣却一路坚持不懈的走来到最后,他赶跑了建文帝,并最后坐来到他可望不可及的帝位。在朱棣登上帝位后来,不仅对建文帝手底下的臣子进行了屠戮,另外也对以前追随着自身的将领下了毒手。在朱棣来看,以前的

  • 汉王朱高煦-失败的阴谋家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高煦,明朝历史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朱高煦最开始封号为高阳郡王,后随朱棣举兵靖难,累立军功。成祖继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愿就藩,数次牟取储君之位,纵然私兵抢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强制就藩乐安州,但仍不知悔改。宣德元年(1426年),

  • 朱棣家老三赵王朱高燧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高燧,明朝历史

    朱高燧,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明洪武十六年十二月生在北平市,永乐二年(1404年)进封赵王。寻命居北京,诏有司,政务皆启王后行。朱高燧于永乐二年四月初四(1404年5月12日)封号为赵王,没多久命居北京。最开始,朱高燧恃宠,常常作出非法之事,又和汉王朱高煦勾结夺嫡,并污蔑太子朱高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