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太祖赵匡胤的治国方略:不让公主穿华丽衣服

宋太祖赵匡胤的治国方略:不让公主穿华丽衣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634 更新时间:2023/12/17 16:52:34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十分了解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疾苦,他决心以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这个社会。后来他壮志得酬,终于“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但他富贵后不忘本色,照样简朴律己,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其衣服也只有登殿上朝时的赭服是用绫锦做的,其他大多是绢布,有的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换新的。这在历代帝王中是十分难得的。

我们都知道,要了解一个帝王是否奢靡,看其内宫的人数便知道了。赵匡胤的内宫,是历朝历代最简朴的,宦官只有五十余名,宫女也只有二百多名。即便如此,赵匡胤仍认为太多了,还遣散自愿出宫的五十余人。

赵匡胤称帝后,北汉政权尚未被统一进大宋的版图。于是赵匡胤在开宝元年、二年及九年,先后三次攻打北汉。其中的一次,在征讨北汉途中,正逢七夕节,赵匡胤送给在汴京的母亲和妻子(太后和皇后)的节礼是:太后三贯钱,皇后一贯半。

对于母亲和妻子如此“抠门”,对女儿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一次,赵匡胤的女儿永庆公主觐见父亲,公主穿着一件新外衣,上面用五彩金丝缝缀着一片片孔雀羽毛,蓝的像湛蓝的湖水,绿的像碧绿的翡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十分华美。谁知赵匡胤一见她就说:“你把这件华服脱下,以后别再穿了。”

听到父亲的话,公主很不理解,撅着嘴巴说:“宫里翠羽很多,我是公主,一件衣服只用一点点,有什么要紧?”

宋太祖严厉地说:“正因为你是公主,所以不能享用。你想想,身为公主,穿这么华丽的衣服到处炫耀,别人就会效仿。过去,战国时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结果全国上下都跟着学,搞得紫布都贵了好几倍。今天,你的这件衣服上面有金丝线、孔雀羽,价格都很高,你知道制作一件要花多少钱吗?如果别人再效仿你,全国要浪费多少钱?你现在的地位和生活已经很优越了,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要十分珍惜才是。你怎么可以带头铺张浪费呢?”

听了父亲的批评,公主无话可说,只好默默地把外衣脱了下来,但心里仍然很不甘心。她想:你对我要求那么严格,我看你又对自己怎么要求?于是,她对宋太祖试探地问:“父皇,您做皇帝已经好几年了,进进出出总离不开那顶旧轿子,它也应该用黄金装饰一下了吧!”

宋太祖平心静气地对女儿说:“我是一国之主,掌握着全国的政治经济大权。我想把整个皇宫都用黄金装饰起来也能办得到,何况只是一顶轿子!可是黄金是国家的,我要为天下守财,绝不可乱用。古人说得好:‘让一人治理天下,不能让天下人供奉一人。我应该这样做。倘若我自己带头奢侈浪费,必然会有很多人这样干。那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怨恨我,反对我,国家的事情也就难办了。你说我能带这个头吗?”

公主一边听着,一边琢磨着父亲的每一句话,再看看皇宫里的装饰也都很朴素,连窗帘都用很便宜的青布制成,觉得父亲的话确实很有道理。公主于是叩头谢罪,心悦诚服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表示今后要向父亲学习,勤俭节约,不再奢侈。

据史载,有一次,宋太祖半夜起来,突然非常想吃羊肝,可是犹豫了半天不肯下令。左右问他:“皇上有什么事就尽管吩咐吧,我们一定照办!”太祖回答说:“我若说了,每日必有一只羊被杀!”结果他硬是忍住没吃。

宋太祖如此节省,也有其苦衷。五代十国的国君几乎个个挥霍成性,官吏也跟着奢华,使民间经济非常贫弱。宋太祖当了皇帝后,决心改变社会风气,以解除民间疾苦。他的作为也的确产生了示范作用,北宋初期士大夫竞相以节约自勉:州县官上任时,奢侈浪费讲究排场的迎来送往都取消了;小官上任时,很多只穿草鞋、拄木杖,徒步而行。这种为天下守财的精神,的确使当时的宋王朝积累了不少财富。而通过征服天下的战争,又取得了降国不少的奇珍异宝。单就后蜀来讲,其储存的金帛水陆同时运输也要十年才运得完。宋太祖将所有财宝全数收藏在国库里,只有国防军需、赈济天灾时才拿出来使用。北宋建国不久,便已有32个国库堆满了金银锦帛珍玩。

然而,对自己和亲属极其节俭的赵匡胤,在维护国家利益特别是维护安定方面,却出手大方。久经沙场的他看多了刀兵相见、民不聊生的场景,登基后他凡事力争避免流血,反对用武力解决问题。他认为军士及百姓的生命才是最宝贵的,钱财能够解决的,他绝不动用武力。在这方面,他又是史上最慷慨的皇帝之一。为了国内安定,他力行文治主义,抑制了武将势力的膨胀。面对边界强敌威胁,他并没有劳民伤财地不断去打仗,而是拼命积累国家财富,以钱买地盘,从而避免双方交兵,如他曾想用“备价取赎”的手段,向契丹买回燕云十六州。

为了社稷的稳定,宋太祖也是很慷慨的。如杯酒释兵权时,他便是以钱财来交换军团将领的兵权的。“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不可动之业”,都是当时他承诺的条件,最终使那些兵权在握的将帅们解甲归田,安分守己地度过余生。这比其他朝代为求安邦而大肆杀戮开国功臣的做法,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安邦治国,自然离不开能干的臣子。为了争取大臣的忠心以巩固皇权,宋太祖赏赐的钱财也相当惊人。如侍中(相当于宰相)范质生病时,宋太祖亲赐金器两百两、银器千两、绢两千匹、钱两百万;开国元勋赵普有病,赵匡胤又赐银器五千两、绢五千匹……这与太后以及皇后的七夕节礼金,其数量与价值简直是天壤之别,闻之令人动容。

唐末以来连续多年的军阀割据与民族大分裂,造成了社会的无比混乱,所有政治环境、经济条件几乎都是最恶劣的。但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大宋王朝,却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建立了相当稳定的政权,这不能不归功于赵匡胤这位大宋王朝开创者的大公无私及其独特的治国方略。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正如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更多文章

  • 朱熹阴阳两面:不许别人自由恋爱 自己却色诱尼姑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熹,理学,宋宁宗,理学,儒学

    有打油诗曰:长江滚滚诉朱熹,阴阳两面愚后人。枉法惩情千夫指,勾尼为妾怒鬼神。朱熹,宋朝人,所编撰的《四书集注》为后科举取士标准,其学说成为帝王巩固其统治的法宝。朱熹,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考中进士,在官场上几经沉浮,二次被斥为伪师,二次逐出朝廷,色胆包天,险被斩首。朱熹是道德高尚的正人君子,还是

  • “败家皇帝”宋徽宗:除了江山什么都爱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徽宗,李师师,北宋历史,宋朝皇帝

    宋徽宗是宋朝顶级的享乐型皇帝,兴趣爱好颇为广泛,可以这么说:除了该他干的治国安邦发政施仁之外,不着调儿的风流事儿没有他不痴迷的,不但痴迷,还样样儿都能做到极致。如果他只是个王爷,甚至是个大学士什么的,一定会千古流芳,可惜他错当了皇帝,不但葬送了自己,还葬送了半个大宋朝,最终落得遗臭万年,真是阴差阳错

  • 宋朝后宫里的传奇皇后:守护变法天平 保全苏轼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变法,宋仁宗,曹皇后,宋神宗,王安石,苏轼

    那是个不寻常的夜晚。1048年正月十八,宋仁宗正在皇后寝宫里休息,一声凄厉的惨叫撕碎了夜空。侍卫叛乱、闯进后宫杀人了!这让习惯了文治的仁宗皇帝多少有些紧张,倒是曹皇后先镇定下来,吩咐严守官门,保护仁宗,又派心腹去调救兵、预备救火这一点非常聪明,正是她的预见,叛贼们纵火烧宫的计划流产了。这一夜之后,曹

  • 历史上唯一一个与皇帝修成“金婚”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高宗,赵构,金国,辽国,南宋皇帝

    在中国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的帝王之家,皇上与皇后夫妻恩爱的例子尽管有,但并不多见,而皇上与皇后能够修成金婚的,更是凤毛麟角。在5000年王朝更迭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在一个朝代中可以找到这种“金婚”的踪迹。那么,究竟是哪一个朝代呢?这对修成金婚的帝

  • 北宋名相吕蒙正的直言与雅量:有胆量更要有气量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吕蒙正,寇准,宋太宗,宰相,北宋历史

    为人臣,最怕的莫过于逆“龙鳞”,因为让皇帝老子不高兴,危险的可不仅仅是乌纱帽的问题,恐怕戴乌纱帽的脑袋都会搬家,所以历史上诤臣极为稀少,北宋的吕蒙正却是这极少数人中的一个。有一年的正月十五,宋太宗为了显示在他的治理下歌舞升平,不仅邀大臣们赏灯,还大摆酒宴,与民同乐。酒兴正浓的

  • 元代四大悲剧 除了《窦娥冤》还有什么经典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元代,四大悲剧,窦娥冤

    元代是杂剧繁盛的时期,在此期间,出了不少经典的作品,其中以四大悲剧最为出名。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艺术,戏剧,指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梧桐雨简介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本欲将他斩首,惜其骁勇,将他押至京城问罪。丞相张九龄奏

  • 蒙古第一厉害女人,丈夫惨死后她一招化危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古代历史,蒙古历史,托雷,窝阔台

    元朝时期有一位女强人,她出身于“官二代”,嫁王者之子后,所生的四个儿子都做过帝王,被后世史学家称为“四帝之母”。她的名字叫唆鲁禾帖尼。首先来说烈唆鲁禾帖尼的“官”,她是克烈部王罕的弟弟札合敢不的女儿,从小不但受到了良好教育,而且

  • 忽必烈第一次远征日本为何最后却败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忽必烈,赵彝,松浦党

    元世祖忽必烈两征日本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伴随着摧枯拉朽的“神风”降临,最终元朝将日本纳入帝国统治之下的野心破灭。相较于当时的元帝国与日本,的确在军事科技以及兵员国力上都有极大的差别。那么问题来了,蒙古人为啥要远征日本呢?以及为什么两次远征都失败了呢?让我们从第一次先说

  • “十羊九牧”的元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忽必烈,元朝,孔子

    从忽必烈的《本纪》中摘录出来的这些记事,可以看到,忽必烈在进入中原前后,很有意识,很着力地在促进蒙古族人完成由游牧到定居的大转化。他面对很多困难及问题:一、许多蒙古人根本未有转化的意识,“蒙古人未之知也”。二、传统蒙古人进入中原,真的有人想把耕地变为牧地草场。忽必烈要下诏&l

  • 解救万千黎民 长春真人丘处机劝诫成吉思汗的历史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道教,全真教,王重阳,丘处机,成吉思汗

    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讲述过这样一件事情:暮年成吉思汗年老体衰,他闻听“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有养生长寿秘诀,便派人下诏请丘处机前往汗帐,想向他讨教长生之术;丘处机欣然应命,率领门徒不远万里前往西域大雪山,向成吉思汗进谏治国之本。那么,历史果真如此吗?在小说中,为了突出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