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高力士为什么能成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高力士为什么能成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066 更新时间:2023/12/14 1:55:31

如今一说起历朝历代的宦官,很多人脑海中顿时会冒出几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比如赵高、王震、刘瑾、魏忠贤、李连英……同时联想到的,或许还有“善权乱政、聚敛财富、祸国殃民”等一连串不怎么好听的词。总之历史上的宦官很少有正面人设,甚至经过后来影视戏剧的演绎,他们“不男不女公鸭嗓、不阴不阳变态佬”的形象更是一度深入人心。不过在唐代倒是有这么一位宦官,虽然也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权倾朝野,却始终能坚守底线,忠心不二,堪称古代宦官界的一股清流,这个人就是被赞为“千古贤宦第一人”的高力士

高力士的宦官之路

高力士原名冯元一,是唐代岭南道潘州,也就是今天的广东人,他原本家世显赫,从曾祖到父亲都曾任潘州刺史,所以人家是不折不扣的富家公子官二代,那可能有很多小伙伴会问了,“不对呀,在古代不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才会跑去做宦官吗?冯元一这么好的出身怎么可能走这条路呢?”这事说来也简单,在他还很小的时候,他的老父亲因为莫名其妙牵扯到一桩谋反案中,被冤杀,冯元一也因此被当地官员,也就是李世民孙子“李千里”捉拿为奴,遭受阉割之刑。后来李千里为了讨好当时的女皇“武则天”,便将冯元一改名“力士”,并找来另一个阉童,取名“金刚”凑成了佛家的“力士金刚”进献给了武则天。

高力士的成长

就这样10来岁的力士进宫做了宦官,凭着聪明伶俐和英俊的脸蛋,力士很快便赢得了武则天的喜爱。不过都说伴君如伴虎,这前一秒还在你侬我侬呢,后一秒就可能把你打入了冷宫,没过多久,小力士因为值夜班时没有及时给女皇盖好被子,导致女皇第2天感冒了,他因此被暴打逐出宫去。好在命运垂怜这个倒霉蛋!宫里的老太监高延福收留了他,并收他为义子,让他跟自己同姓,从此高力士便登上了历史舞台。高力士在延福那里经过一年的调教和成长,变化非常大。不仅办事越来越有眼力见,就连人也越长越英俊。武则天听说后立刻又把高力士召回身边侍奉。

到了武则天晚年,大唐风雨飘摇,从“神龙政变”到“韦后专权”,高力士目睹了一系列的“宫闱之争”,于是在逐渐练就一颗强心脏的同时,他也一直在发掘有潜力的下家。环视了李唐皇室剩下的那一圈歪瓜裂枣后,他就把宝压在了当时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身上,之后发生的事,各位小伙伴估计也都知道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合发动政变夺权,高力士陪着他一路打怪升级,直到李隆基做了皇帝,高力士的显贵人生也迅速崛起。

高力士凭什么能人生显贵?

关键时刻知道怎么站队,说明高力士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时局分析能力,可如果您以为他只靠这一招,就能几十年如一日的俘获唐玄宗的信任,始终跟人家做cp,那就大错特错了。毕竟在群英荟萃的大唐盛世,要是手里没几把刷子,一个宦官又怎么可能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呢?要说这高力士的第一把刷子就是“勇武善射”。比如在李隆基剿灭太平公主的先天政变里,高力士就曾扮演急先锋的角色,一路过关斩将,立下了汗马功劳。开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14年,唐玄宗在骊山讲武,正好看见一对老鹰啄鹿,就让手下的人去射取。打脸的是,专业的弓箭手们试了几次都没射中,反而是高力士拉满月弓,箭呼啸出,一发而中。更不可思议的是,即使是到了晚年,高力士也还能够亲自率领宫中飞龙禁军斩杀几十名闯入皇宫的叛军,彪悍丝毫不见当年。

而除了四肢发达,高力士的头脑也非常不简单,他的第二把刷子就是“进退有度,侍宠不骄”。作为李隆基的头号心腹,高力士长期承包起了皇帝小秘书的活,凡有大臣进表,高力士必定会先看上一眼,如果是小事他自己做主裁决,如果是大事才会拿给玄宗定夺。要说这唐玄宗对高力士,那真是放了120个心。他甚至还说:“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意思就是只要高力士当班的时候他才能睡个好觉。按理说高力士权倾朝野到这种程度,时间长了肯定会走一下权臣的老路吧?但事实却恰恰相反,高力士仍然细心谨慎,事必躬亲,哪怕自己的人犯了错误,他也绝不会偏袒,始终坚持公正不阿。因此就连《资治通鉴》都曾评价他:“性和谨少过,善观时俯仰,不敢骄横,故天子终亲任之,士大夫亦不及恶也。”看看这评价,在那个时代做人能做到皇帝亲、大臣爱,这得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啊。

由此看来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情商智商双高是高力士是完好权利游戏的关键,然而虽然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在皇帝面前有些话即使不中听他也还是会一吐为快,而恰恰是这种直言不讳、良心进谏的胆识,才是高力士能够驰骋官场几十年最厉害的一把刷子,也是他“千古第一贤宦”的最佳解释。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一回宰相姚崇向玄宗汇报工作,姚崇在那说了半天,玄宗就跟没听见似的,一句话也不说,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姚崇走后,高力士就开始教育皇上说:“人家堂堂宰相在这跟您汇报工作,陛下您一言不发,人家心里得多难受,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呢?”玄宗这才反应过来,赶忙解释说自己刚才溜号了,所以没听到姚崇说了什么,于是高力士赶紧把皇帝的解释传达给了姚崇,使得君臣之间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误会。

还有一次,天宝十三年六月,征讨南诏的战事失利,唐朝7万大军全军覆没,而宰相杨国忠却欺瞒玄宗,把失败说成了胜利。其他大臣迫于杨国忠在朝中的势力,谁也不敢开口讲实话,于是玄宗便开始高枕无忧起来,他甚至对高力士说:“朕老了,想将朝中的事托付给杨国忠,边疆的事托付给安禄山等各位将军,这样就没什么可忧虑的了。”没想到高力士却极力劝阻皇上说:“陛下,我听说云南已经打了好几次败仗了。如果守边的将军佣兵太多,不知道陛下该怎么去控制他们。我担心一旦出现意外,救都没法救,又怎么会没有忧虑呢?”高力士说这些话时,离安禄山反叛朝廷只有一年多,说明他当时就已经察觉到了安禄山的野心。可惜的是唐玄宗并没有把高力士的话当回事。

高力士的是非功过

后来唐玄宗自食苦果,晚年凄凉,唯有高力士始终伴其左右,不离不弃。不久高力士被唐肃宗流放黔中道。79岁那年,流放中的他好不容易盼来了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没想到随之而来的竟然还有唐玄宗驾崩的噩耗,于是悲不自胜的高力士当场嚎啕大哭,吐血而亡。纵观高力士的一生,不得不说,他最闪光的地方就在于尽心尽力辅助唐玄宗李隆基,他依靠自己的精明果敢,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屡献奇谋,为开元盛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不过纵观高力士的一生,也并非全无过错。位高权重的他也曾“作威作福”、“聚敛财富”,过着骄奢腐朽的生活。这可能也是他遭后人诟病的主要原因吧。不知道各位小伙伴对高力士这个人物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唐朝高力士宦官太监

更多文章

  • 梅花妆”风靡唐朝,到底源自哪位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梅花妆,上官婉儿

    对上官婉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上官婉儿聪明伶俐,擅长写诗作文,十四岁时被武则天看中,负责掌管制诰事宜。唐中宗在位时期,封为昭容,故又称上官昭容,继续负责起草、发布诏书,一度权倾朝野。景隆四年(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上官婉儿和韦皇后等人被斩杀,留有遗作诗

  • 秦琼、程咬金是怎么背叛王世充的?为什么两人叛主风评却很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隋炀帝,隋朝,秦琼,程咬金,王世充

    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三次征讨高句丽,大将来护儿功劳颇高。来护儿帐下有一位亲兵,长得一表人才,但平时为人低调,很少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一日,这位亲兵突然告假回乡,说家中老母去世。来护儿听闻后,立即派人前去吊唁这位亲兵的亡母。来护儿曾是三军统帅,位高权重,手下将领如云,却亲自派人去吊唁一位士兵的母亲,让人

  • 武则天在丧失皇帝权力后 为什么就停止化妆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神龙政变,唐朝

    公元705年,武周爆发“神龙政变”,女皇武则天被迫禅位给太子李显。随后武则天自己要求废去大周皇帝尊号,以大唐太后身份渡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在这段岁月中,武则天不再化妆,直到武后去世为止。那么,为什么武则天在丧失皇帝权力后,就停止了化妆?历代历史学者对此都有过不同的意见,其中,

  • 宋太祖赵匡胤的治国方略:不让公主穿华丽衣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太祖,赵匡胤,北宋历史,宋朝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十分了解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疾苦,他决心以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这个社会。后来他壮志得酬,终于“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但他富贵后不忘本色,照样简朴律己,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其衣服也只有登殿上朝时的赭服是用绫锦做

  • 朱熹阴阳两面:不许别人自由恋爱 自己却色诱尼姑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熹,理学,宋宁宗,理学,儒学

    有打油诗曰:长江滚滚诉朱熹,阴阳两面愚后人。枉法惩情千夫指,勾尼为妾怒鬼神。朱熹,宋朝人,所编撰的《四书集注》为后科举取士标准,其学说成为帝王巩固其统治的法宝。朱熹,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考中进士,在官场上几经沉浮,二次被斥为伪师,二次逐出朝廷,色胆包天,险被斩首。朱熹是道德高尚的正人君子,还是

  • “败家皇帝”宋徽宗:除了江山什么都爱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徽宗,李师师,北宋历史,宋朝皇帝

    宋徽宗是宋朝顶级的享乐型皇帝,兴趣爱好颇为广泛,可以这么说:除了该他干的治国安邦发政施仁之外,不着调儿的风流事儿没有他不痴迷的,不但痴迷,还样样儿都能做到极致。如果他只是个王爷,甚至是个大学士什么的,一定会千古流芳,可惜他错当了皇帝,不但葬送了自己,还葬送了半个大宋朝,最终落得遗臭万年,真是阴差阳错

  • 宋朝后宫里的传奇皇后:守护变法天平 保全苏轼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变法,宋仁宗,曹皇后,宋神宗,王安石,苏轼

    那是个不寻常的夜晚。1048年正月十八,宋仁宗正在皇后寝宫里休息,一声凄厉的惨叫撕碎了夜空。侍卫叛乱、闯进后宫杀人了!这让习惯了文治的仁宗皇帝多少有些紧张,倒是曹皇后先镇定下来,吩咐严守官门,保护仁宗,又派心腹去调救兵、预备救火这一点非常聪明,正是她的预见,叛贼们纵火烧宫的计划流产了。这一夜之后,曹

  • 历史上唯一一个与皇帝修成“金婚”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高宗,赵构,金国,辽国,南宋皇帝

    在中国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的帝王之家,皇上与皇后夫妻恩爱的例子尽管有,但并不多见,而皇上与皇后能够修成金婚的,更是凤毛麟角。在5000年王朝更迭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在一个朝代中可以找到这种“金婚”的踪迹。那么,究竟是哪一个朝代呢?这对修成金婚的帝

  • 北宋名相吕蒙正的直言与雅量:有胆量更要有气量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吕蒙正,寇准,宋太宗,宰相,北宋历史

    为人臣,最怕的莫过于逆“龙鳞”,因为让皇帝老子不高兴,危险的可不仅仅是乌纱帽的问题,恐怕戴乌纱帽的脑袋都会搬家,所以历史上诤臣极为稀少,北宋的吕蒙正却是这极少数人中的一个。有一年的正月十五,宋太宗为了显示在他的治理下歌舞升平,不仅邀大臣们赏灯,还大摆酒宴,与民同乐。酒兴正浓的

  • 元代四大悲剧 除了《窦娥冤》还有什么经典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元代,四大悲剧,窦娥冤

    元代是杂剧繁盛的时期,在此期间,出了不少经典的作品,其中以四大悲剧最为出名。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艺术,戏剧,指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梧桐雨简介安禄山有一次未能完成军令,幽州节度使张守圭本欲将他斩首,惜其骁勇,将他押至京城问罪。丞相张九龄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