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琼老乡罗士信勇猛善战却未进凌烟阁

秦琼老乡罗士信勇猛善战却未进凌烟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945 更新时间:2023/12/20 3:31:31

秦琼是隋末唐初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民间传说中的两位门神之一,武艺高强,秦琼有一位同乡,名叫罗士信,更加勇猛善战,却未能与秦琼一起进入凌烟阁,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在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评定的,当时,罗士信早已阵亡多年,假如罗士信没有阵亡于唐朝的统一战争中,能够再能为唐朝多建立一些功勋,肯定可以进入凌烟阁,为后人所敬仰。

罗士信画像

罗士信和秦琼都是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两个人是老乡,《隋唐演义》等小说中的第七条好汉罗成的原型就是罗士信,当然,历史上的罗士信和秦琼也并不是姑表兄弟,两人最初也并不相识。

少年时期即投身军旅的罗士信,是大隋王朝名将张须陀账下的猛将,跟随张须陀东征西讨,平定了多支反隋武装,史书上记载:“每战,须陀先登,士信为副。炀帝遣使慰喻之,又令画工写须陀、士信战阵之图,上于内史。(1)”

罗士信的大名,甚至传到了皇帝杨广耳中,杨广差遣宫廷画师来绘其图像,在当时众多的隋军将领中,能享受到此待遇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张须陀也被任命为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

不久后,秦琼转隶到张须陀麾下,秦、罗二人成为张须陀的左膀右臂、得力干将。

大业十年(公元614年),三人领军以少胜多,击溃实力强大的反隋武装卢明月所部,“明月以数百骑遁去,所俘斩无算(2)”,隋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此时,瓦岗军四处攻城略地,声势浩大,引起隋炀帝杨广的重视,杨广命令张须陀领军荡平瓦岗军。

张、秦、罗三人连战连捷,多次击败瓦岗军,“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3)”,瓦岗军首领翟让焦头烂额,一度打算放弃所攻占领的州县,全军退回瓦岗寨。

但瓦岗另一首领李密建议翟让用巧计取胜,即引诱隋军深入,然后重兵包围将其歼灭。

屡战屡胜的隋军,骄傲轻敌,陷入瓦岗军重围,张须陀杀出重围后,发现罗士信和秦琼没有出来,又跃马杀入救之,“来往数四,众皆败散”,张须陀最终战死,时年五十二,“其所部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4)”

罗士信和秦琼杀出重围后,打算和张须陀汇合,却接到张须陀战死的消息,两人人带领残余人马投奔隋军将领裴仁基部。

裴仁基是小说《隋唐演义》中裴世基的原型,也是隋唐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的父亲,也是一位厉害人物!

后来,隋炀帝命令裴仁基镇压瓦岗军,但裴仁基遭到监察御史萧怀静的构陷,遂率领部队向瓦岗军投降,至此,罗士信和秦琼正式成为瓦岗军将领。

瓦岗军内讧,李密杀掉翟让,成为瓦岗军实际头领后,率军扩大地盘,当时,就连占据了隋朝首都大兴城的李渊都奉李密为兄,但李密击败宇文化及后,又不顾部下的劝阻和王世充决战,最终战败,罗士信、秦琼、程咬金(程知杰)、裴仁基父子等人全被王世充俘虏,先后归附了王世充。

王世充知道罗士信骁勇善战,“厚礼之,与同寝食(5)”,企图将罗士信纳为心腹,但罗士信不齿于王世充为人,利用在武德二年领军攻打谷州的机会,率部归降唐朝,在秦王李世民账下听命。

李世民东征王世充,罗士信屡立战功,还差一点干掉王世充的儿子王玄应,王世充投降后,罗士信被封为绛州总管、剡国公。

夏明王窦建德的部下将领刘黑闼召集夏国旧部起兵反唐,为窦建德报仇,一时间应者云集,很多州县的百姓杀死或者赶跑唐朝官员,迎接刘黑闼。

仅仅五个月的时间,刘黑闼就全部恢复了窦建德的地盘,并于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正月自立为汉东王,国号依然为夏,定都洺州(今河北永年),与唐朝分庭抗礼。

唐高祖李渊闻讯,派李世民征讨刘黑闼,二月,唐军收复洺水(今河北曲周),并派大将王君廓镇守,刘黑闼为了夺回此处战略要地,集结重兵反扑,“黑闼于城东北筑二甬道以攻之,世民三引兵救之,黑闼拒之,不得进。(6)”

鉴于洺州无法得到增援,李世民担心王君廓守不住,打算改派别人接替其守城,关键时刻,罗士信挺身而出,主动请命去防守洺水。

李世民登上洺水西南方向的土坡,“以旗招君廓,君廓帅其徒力战,溃围而出(7)”,罗士信则趁机率领二百人进入城内,接替王君廓。

刘黑闼督军持续攻城,八天后,洺水城被攻破,罗士信被俘,刘黑闼与罗士信等人一样,也是瓦岗军旧部,但罗士信面对故友的招降宁死不屈,最后惨遭杀害,年仅二十三岁(也有二十岁、二十八岁的不同记载)。

李世民得知罗士信遇难后,非常悲伤,以重金赎回罗士信遗体,厚葬之,并追赠谥号为“勇”,后来又在忻州专门为其修建了一座陵墓,有上中下三层,还特意修建了一间密室安放罗士信遗体。

罗士信降唐之后,屡建功勋,遗憾的是,过早的阵亡于唐朝扫平割据群雄的战争中,如果罗士信能够多为唐朝效力几年,以他的能力和战功,位列凌烟阁应该毫无悬念!

引用资料:

(1)《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上

(2)《资治通鉴》·隋纪六

(3)《隋书》·卷七十一

(4)同上

(5)《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上

(6)《资治通鉴》·唐纪六

(7)同上

标签: 秦琼罗士信凌烟阁

更多文章

  • 独孤伽罗:一个让隋文帝杨坚又爱又恨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独孤伽罗,隋朝历史,隋文帝,杨坚

    独孤伽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另类的皇后。隋朝江山因她而有,又因她而亡;隋文帝爱她一生,临终又对她愤愤然言“误我”;她是贤妻良母,又是政治强人,却没有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那样的霸道;她善妒成性,只因为她爱隋文帝,不允许他与其他女人有染;她开创皇帝一夫一制,俨然现代人穿越千年

  • 揭示杨素的传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朝,杨素,杨坚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是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权臣。他深受隋文帝杨坚的器重,是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不仅自己权倾朝野,连家人都各个官居高位,就显贵而言,南北朝的所有臣子里没有人能超过杨素。杨素出自大家族弘农杨氏,小时候生活穷苦但不改大志,一直勤奋好学。当时还是北周,杨素因为收到

  • 位居凌烟阁的开国功臣侯君集,为何最后被推上刑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凌烟阁,侯君集,李承乾,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侯君集是大唐的开国功臣,位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在唐太宗朝当上了兵部尚书,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被封为陈国公,按唐制与郡王是同一级别的爵位,的确算是官高爵显了。唐太宗朝兵部尚书侯君集侯君集能登上高位,第一靠的是紧跟李世民。他跟李世民身边的其他人不太一样,虽然是官宦子弟,但从小不学无术,没有练出什么

  • 高力士为什么能成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高力士,宦官,太监

    如今一说起历朝历代的宦官,很多人脑海中顿时会冒出几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比如赵高、王震、刘瑾、魏忠贤、李连英……同时联想到的,或许还有“善权乱政、聚敛财富、祸国殃民”等一连串不怎么好听的词。总之历史上的宦官很少有正面人设,甚至经过后来影视戏剧的演绎,他

  • 梅花妆”风靡唐朝,到底源自哪位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梅花妆,上官婉儿

    对上官婉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上官婉儿聪明伶俐,擅长写诗作文,十四岁时被武则天看中,负责掌管制诰事宜。唐中宗在位时期,封为昭容,故又称上官昭容,继续负责起草、发布诏书,一度权倾朝野。景隆四年(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上官婉儿和韦皇后等人被斩杀,留有遗作诗

  • 秦琼、程咬金是怎么背叛王世充的?为什么两人叛主风评却很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隋炀帝,隋朝,秦琼,程咬金,王世充

    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三次征讨高句丽,大将来护儿功劳颇高。来护儿帐下有一位亲兵,长得一表人才,但平时为人低调,很少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一日,这位亲兵突然告假回乡,说家中老母去世。来护儿听闻后,立即派人前去吊唁这位亲兵的亡母。来护儿曾是三军统帅,位高权重,手下将领如云,却亲自派人去吊唁一位士兵的母亲,让人

  • 武则天在丧失皇帝权力后 为什么就停止化妆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神龙政变,唐朝

    公元705年,武周爆发“神龙政变”,女皇武则天被迫禅位给太子李显。随后武则天自己要求废去大周皇帝尊号,以大唐太后身份渡过了人生最后的岁月,在这段岁月中,武则天不再化妆,直到武后去世为止。那么,为什么武则天在丧失皇帝权力后,就停止了化妆?历代历史学者对此都有过不同的意见,其中,

  • 宋太祖赵匡胤的治国方略:不让公主穿华丽衣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太祖,赵匡胤,北宋历史,宋朝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十分了解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疾苦,他决心以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这个社会。后来他壮志得酬,终于“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但他富贵后不忘本色,照样简朴律己,日常生活很朴素,衣服、饮食都很简单,其衣服也只有登殿上朝时的赭服是用绫锦做

  • 朱熹阴阳两面:不许别人自由恋爱 自己却色诱尼姑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朱熹,理学,宋宁宗,理学,儒学

    有打油诗曰:长江滚滚诉朱熹,阴阳两面愚后人。枉法惩情千夫指,勾尼为妾怒鬼神。朱熹,宋朝人,所编撰的《四书集注》为后科举取士标准,其学说成为帝王巩固其统治的法宝。朱熹,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考中进士,在官场上几经沉浮,二次被斥为伪师,二次逐出朝廷,色胆包天,险被斩首。朱熹是道德高尚的正人君子,还是

  • “败家皇帝”宋徽宗:除了江山什么都爱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徽宗,李师师,北宋历史,宋朝皇帝

    宋徽宗是宋朝顶级的享乐型皇帝,兴趣爱好颇为广泛,可以这么说:除了该他干的治国安邦发政施仁之外,不着调儿的风流事儿没有他不痴迷的,不但痴迷,还样样儿都能做到极致。如果他只是个王爷,甚至是个大学士什么的,一定会千古流芳,可惜他错当了皇帝,不但葬送了自己,还葬送了半个大宋朝,最终落得遗臭万年,真是阴差阳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