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556 更新时间:2023/12/21 23:32:25

还不知道:朱高炽在位不足1年,为何能名垂青史?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泱泱华夏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有历史记载的皇帝多达四百二十余人,这其中确实有许多残酷嗜杀的暴君与沉迷声色的昏君。但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前进,就是因为一直以来,历史大河中不乏有许多开明、智慧、果敢、坚韧的好皇帝。朱高炽就是这样一位好皇帝。

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也是明王朝的第四位帝王。他性格温和纯良、沉着稳重,在位仅仅一年却解决了明朝四个天大难题。他的功德为之后著名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他本人成为了名垂青史的好帝王。

01政治才能

朱高炽出生前,他的母亲——即之后的仁孝文皇后梦见了一位带着冠冕、以手持圭的人前来拜访她,随后不久朱高炽便出生了,因此他被视为能有一番大作为,很受家里人的看重。

十七岁那年,朱高炽被立为世子。与父亲朱棣不同,朱高炽生性儒雅端庄,举止温和有礼,尤其喜欢遍读诗书,在儒学方面造诣不凡,因此朱元璋非常喜欢这个小孙子,各位老师们也都对朱高炽赞不绝口。

朱高炽年少时就表现出惊人的政治才能。有一次朱元璋为了锻炼朱高炽,一大早就派朱高炽前往军队检阅士兵,然而朱高炽在军营转了一圈后就回来了,并说道,士兵们正在吃早饭,清晨气候寒冷,实在没有必要在这个时间检阅军队,应当选士兵们吃过早饭后的时间。

朱高炽体恤军民的慈悲心十分令人动容。而在之后朱元璋委派给朱高炽的小任务中,他也总是反应惊人、效率超高、文才斐然,深得朱元璋的赏识。

后来朱元璋逝世,传位给建文帝朱允炆,身在燕地的朱棣拥兵自重、心有不满、起兵发难。朱高炽负责留守在北京城,凭借着过人的军事头脑,他率领部下阻挡了建文将领的五十万大军,成功守卫了北京。此举为朱棣称帝清扫了障碍,朱高炽也因此受到了朱棣赏识。

朱棣登基后,时常带兵出征,而朱高炽则留在朝内,替朱棣监国理政。他才华与人品俱佳,在朝中受到了不少文人志士的追捧,这为他之后稳坐储君之位打下了根基。

政治上他眼光毒辣、责任感极强、判断力惊人,是位极具领导能力的人物。一直以来,对待朱棣交给他的职务,朱高炽总是超标准完成,因此朝中臣子们都对他赞不绝口,十分敬重这位未来的帝王。

02夺储之争

不过,虽然朱高炽的品行受人爱戴,政治才干也十分突出,但朱棣却一直不太喜欢这个儿子,反而更偏向于二皇子朱高熙及三皇子朱高燧。这两个孩子都是智勇双全的武将,性格与朱棣十分相像。

而朱高炽虽从幼时便开始习武,但生性好静恶动的他,慢慢开始发胖,到最后竟至于胖到行动不便,需要人搀扶着才能走路。这些让朱棣感到厌恶,嗜武好杀的他认为朱高炽完全不像自己的脾性。

不过,当时的封建礼制十分严格,一直以来帝位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除非嫡长子实在德不配位才能破例。而朱高炽人品极佳,又屡立战功,如果轻易改易储位,恐怕会引得天下不满,甚至可能会被指责对祖宗礼数大不敬。

再加上朱高炽十分得民心,朝中不少重臣都极力维护他,总是在朱棣面前好言规劝,所以朱棣虽对朱高炽不甚满意,但也只是将二皇子与三皇子立为皇位备选人,并没有改易储君。

朱高炽虽然保住太子之位,但是日子过得却并不顺心。两个弟弟始终觊觎着自己的位置,时不时就来给自己使绊子。朱棣由于始终对朱高炽喜欢不起来,也总是针对他,还将他身边亲信一个接一个送进了大牢里。

然而朱高炽始终不忘初心,默默隐忍着。在政治上他也不断积累经验,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为冲破黑暗积蓄力量。二十年后,朱棣突然发病猝然离世,朱高炽终于迎来了黎明,顺利登上了帝位。

03解决四个难题

朱高炽登基后,对明朝朝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解决了四个天大的难题,还明朝朝政一片清明。这也是他为何仅仅在位一年,就能名垂青史,功绩甚至超过许多在位几十载的帝王们。

首先他改组了内阁,任命了许多德高望重的翰林学士与优秀官员,还将许多之前因与朱棣不和而被惩处的大臣们赦免,让他们能够为朝廷做贡献。

他任人唯贤,大力削减冗官冗兵,只留下真正做实事的人,矫正了朝纲,清理了朝纪。此举深得人心,朝廷运作效率急速提高,领导集体腐败现象无影无踪,权贵拢权现象顿减。

其次他还修整武备,宣布停战,休养生息。他把战备精良的军队全部调往边界,注重防守,以免外人入侵。同时他追求和平,不愿发动战争,希望百姓们可以安居乐业、得到休息。

接着他废除了许多残酷的刑法,赦免了建文时期的许多旧臣,平反了大量冤案。他大力推崇儒家学说,改革科举制度,并经常和群臣们讲经说史,将宽容、仁爱的观念散播了出去。

最后他积极发展生产,减免了徭役赋税,让百姓们的日子过得更好。他颁布了数道诏令来建立公平买卖的体制,积极赈灾救灾,免除自然灾害地区的税收,避免流民四处逃窜的现象。他还专门设立了组织来调查各地赋税现象,以免当地官员中饱私囊。

可以说,朱高炽的举措是纠正明朝混乱局势的直接因素,他是明朝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明君与贤君。然而过早病逝没能让他继续完成自己的宏图壮志,实在是可惜之极。

04总结

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他的功德却流芳百年、福泽万民。都说人固有一死,有的人的死轻于鸿毛,有的人的死却重于泰山,朱高炽明显属于后者。

他的一生,不论是身居高位受万人敬仰时,还是不被重视受人欺辱时,都从未有过一分一秒改变初心。他始终以天下安康为己任,这才让他能够名垂青史,成为后世口中贤明崇敬的好帝王。

标签: 朱高炽明朝

更多文章

  • 董袭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董袭,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与孙权爆发濡须口之战。江东十二虎臣之一的董袭负责守卫濡须口,阻挡曹军来犯。结果吴军在夜晚遇到风暴,战船有倾覆的危险,董袭明知乘船会沉没,但拒绝逃跑,结果落入长江淹死。为何董袭宁愿翻船被淹死,也不弃船逃命呢一,追随

  • 太子朱标去世之后 朱元璋为何会传位给朱允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朱允炆

    对朱元璋为什么要传位给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92年,大明太子朱标去世了,这对朱元璋来说,是双重打击。一方面,是亲情上的打击。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是他最亲的儿子,在他心中,他和马皇后,朱标三个人,才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其他儿子们,那都是来凑数的。一方

  •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苏轼,宋朝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创始人,也作婉约诗词。下面由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古城黄州,因苏东坡而闻名天下。黄州对于苏轼来说,是人生的一段重要时光。在这里,他的心态得到进一步的锤炼,直至旷达。在这里,他的文学造诣达到顶峰。在这里,他能感受生活的另一番乐

  •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清朝

    在古代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总揽大权,是站在权力顶峰的存在。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很有作为,削三藩,平定噶尔丹,废止“圈田令”、创立“多伦会盟”等。但康熙皇帝在位最大的败笔就是他两度废立太子,造成了储位之争,使王朝出现内耗。康熙皇帝废立太子的事,是历史上的

  • 关羽死后,曹操为何会选择厚葬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关羽,三国

    提到关羽之死就不得不提到荆州,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欣赏。关羽作为汉末三国名将,在襄樊之战中,屡次获胜,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逼得曹操甚至想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锐。最后,曹操没办法了,暗中勾结孙权偷袭荆州,双方前后夹攻,最终联合起来才将关羽击败。孙权杀了关羽之后,把关羽首

  • 曹睿后宫妃子那么多 最后为什么会后继无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睿,曹魏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睿究竟为何会断子绝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睿字仲元,既魏明帝,是魏文帝曹丕与文昭甄皇后的长子,曹魏第二位皇帝,黄初三年,曹睿被封为平原侯。226年,文帝病重,立曹睿为太子,并立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为辅政大臣,曹睿在位期间,攘外安内

  • 在东吴四大都督当中 其中最厉害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东吴,都督

    对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谁最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候因为国家之间的争斗比较厉害,所以君主都比较重视人才,在这个情况下,厉害人物层出不穷,每个国家都有一大堆厉害人物。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东吴四大都督,他们可以说是东吴最厉害的四个人了,正是因

  •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选择投降曹操,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昭,三国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表病死,刘琮举州投降。在当阳击溃刘备后,曹操准备乘势进攻江东,江东群臣面对曹操大军绝大多数都主张投降。其中以威望、地位最高的张昭为首,自此投降成为

  • 周泰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孙权都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周泰,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孙权与众将在濡须口相聚,席间孙权让周泰袒露上身,让他讲明身上各个伤口的来历。周泰便把力救孙权,拼死作战的事迹详细讲来,使得众人叹服。那周泰是如何舍身护主,救出孙权的呢一,投靠孙策周泰是九江郡人,因此和蒋钦是同

  •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托孤

    还不知道:刘备选择托孤大臣,在一文一武的情况下,为何选李严而不是赵云?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在封建王朝时期,君主在去世之前,一般会指定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大臣,让他们辅佐新皇帝顺利登基,那些辅佐新皇帝登基的大臣也被称为托孤大臣。古代的托孤大臣很多,比如唐太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