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祁镇被戏称为“大明战神” 朱祁镇真的是一个昏君吗

朱祁镇被戏称为“大明战神” 朱祁镇真的是一个昏君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867 更新时间:2023/12/13 9:09:47

对朱祁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英宗朱祁镇真的是昏君吗?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代第六位皇帝,一位让大多数明粉弃之以鼻的明代君主。在明粉心目中,这是一个让明代由盛转衰的无能皇帝;在大多数明史爱好者的观念里,这是一个在土木堡断送明代精锐的“叫门天子”,更是被众多网友戏称为“大明战神”。得益于《大明风华》的热播,明英宗年少昏庸,宠幸奸佞,刚愎自用,愚昧无知的形象深入观影者,貌似如此昏庸窝囊的皇帝准是昏君没跑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这一期,小编就来说一说明英宗朱祁镇到底是不是昏君!

1435年正月,明宣宗朱瞻基驾崩,皇太子朱祁镇继承皇位,次年改元“正统”。纵观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最为人诟病和唾骂的莫过于:麓川之役、王振专权、土木堡之变、以及杀于谦。首先要说一点,以上四件事这里小编并没有洗白的意思,但是要说一说其背景和因果。就麓川之役、王振专权、土木堡之变这三点来说,既有宣宗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也存在英宗时期的人为因素,以及事件发生前后的连锁反应。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小编说过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明代的边防和军事上转攻为守,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放弃了大量的国土和重镇,放任蒙古瓦剌发展壮大;内政上开内宦参政的先例,埋下宦官专权的隐患。而正是宣宗挖的这两个坑,造成了英宗时期众多的负面连锁反应。

首先说正统初年的麓川之役,南方麓川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明代发兵征讨,历时数年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最终却以盟约形式结束。但这个锅让明英宗并不合适,因为这一时期主少国疑,朝政由太皇太后张氏及“三杨内阁”把持,可以说麓川之役是太皇太后张氏及“三杨内阁”的主导下爆发的。而究其爆发的根源,更多是宣宗时期对南方领土放弃所造成的。

其次的王振专权,在宠幸宦官王振上英宗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宦官专权的苗头其实在宣宗时期便已显露头角。为了减轻批阅奏折的压力,加快办事效率,明宣宗朱瞻基设“内书堂”让宦官们读书识字,并让宦官代为批阅奏折,参与政事,间接为宦官滥用权力、实行专权开辟了道路。王振在入宫之前便已经识字,加之其善于洞察人意,机敏“狡黠”,入宫后便受到了宣宗的喜爱,任命其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朱祁镇,在朱祁镇亲政后,让其出任宦官中权力最大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同样的,错是英宗,祸根在宣宗时期便已埋下。

再者就是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英宗确实要负很大的责任,但是锅不能让英宗一个人背,早在宣宗时期明代便大量放弃关外的土地及重镇,并且明宣宗对北方蒙古势力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整个宣德年间瓦剌实力迅速恢复,并且逐步击败、归并了鞑靼部与兀良哈部。可以说,瓦剌部经历仁宣十年、正统前十年的发展,实力已经非常强悍,领土从西北甘肃一带一直到辽东地区,其中还包含宣宗所放弃的关外大片土地。反观明代,能打仗的将领少之又少,卫所制度漏洞百出,加之麓川之役、三次北征对国力的损耗,大军战斗力下滑严重,而此时明代的九边防御体系还未形成,北方的瓦剌部直接威胁着京师的安全。等到也先率领整个蒙古势力南下的时候,明代从辽东到甘肃都受到了突袭,此时明军的主力都不在京师周围,明英宗只能仓皇组织一些大军应战,加之英宗年纪轻、能力局限,又有王振的作乱,战败似乎就是个必然结果。但这战败的锅,绝对要明宣宗朱瞻基跟他一起背。

最后就是杀于谦,明英宗夺门复辟后,便将于谦抓入大牢,不久将其处死。关于于谦的死,包含了石亨的报复和英宗复辟的必然性,先说石亨的报复,于谦在朝堂之上指责石亨顾及私情,让石亨怀恨在心,想搞垮于谦,所以于谦被抓后,石亨便鼓动英宗将其处死。再者于谦带领明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威望盛极一时,在兵部于谦集中了调兵权和指挥权,让朱祁镇非常忌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英宗夺门复辟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作为千古忠臣,及民族英雄,确实死得冤枉,明英宗深知于谦的忠诚与能力,对于处死于谦,明英宗朱祁镇也非常纠结,但如果不杀于谦,其“夺门之变”的正统性、合法性就会荡然无存,所以只要英宗复辟成功,杀于谦就是个必然结果。

那么,明知是忠臣却非要杀,明英宗到底昏不昏呢?

小编个人觉得,不昏!

英宗自小受到良好的宫廷教育,本性不坏,只是贸然出征沦为阶下囚。土木堡之变前的英宗励精图治、很有进取心,由于“仁宣”的不勤远略,导致英宗继位的时候,大明王朝已经危机四伏:南边麓川常年侵扰边境,北边瓦剌如日中天,边防一度颓废。朱祁镇继位之后,整顿军务,派遣将领戍边,并且三次北征伐。加强边防,建重要的战略基地腾冲石城,使其成为后世明代在西南极边的力量投射中心。设立波罗河卫与忽鲁木卫,巩固明代东北的统治力。

不过,也许正是命运多舛,被囚、被禁的经历也使得英宗对命运多有敬畏,对人命多有尊重,对世事也多几分理解。复位之后的他勤于政事,任用李贤、王翱等贤臣,并先后平定“石曹之乱”,释放被朱棣囚禁的建文帝幼子朱文圭,恢复宣德朝胡皇后的称号,并下旨停止嫔妃的殉葬制度,这些好事都颇得史家赞赏,《明史》称赞:“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其实从朱祁镇的庙号就可以看出后世绝不认为他是一个昏君,在《谥法》中:“出类拔萃曰英;道德应物曰英;德华茂著曰英;明识大略曰英”,说白了“英”代表着出类拔萃、聪明智慧,属于美谥。我们的伟人也曾说过:“明代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总的来说,明英宗朱祁镇一生有功有过,文治武功可圈可点,有不足之处,也有闪光点。《明史英宗本纪》对英宗评价更多的是赋予肯定,“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明英宗前后在位24年,在仁宣之治的基础上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试问这样的人又怎么能是昏君呢?

标签: 明朝朱祁镇

更多文章

  • 乐昌公主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破镜重圆”的典故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乐昌公主,南朝陈

    乐昌公主,陈朝皇族,陈宣帝之女,南朝后主陈叔宝之妹。虽生长在皇家,却没有一般金枝玉叶的那种骄横脾气,在宫中以性情温婉贤淑而为众人称道。她外貌端庄秀美,举止高雅大方,且有很深的文学造诣。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个人经历心留江南隋兵南征时,杨素是统军主帅,他指挥军

  • 大唐最完美的女人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唐朝

    揭秘:大唐最完美的女人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上有记载的皇后有百人之多,在我们印象中皇后应当是母仪天下的存在,但称得上是真正母仪天下的皇后却寥寥无几,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最出众的皇后,那么我一定推荐贤良淑德的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是隋唐右骁卫将军孙晟的女儿,13岁的时候就嫁给了

  • 鍘嗗彶涓婂垬澶囨病鏈夊ず鍙栨眽涓槸浠€涔堟兂娉?-瓒e巻鍙茬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鍒樺,涓夊浗

    銆€銆€鍒樺锛岃タ姹変腑灞遍潠鐜?ahref="http://www.qulishi.com/renwu/liusheng1/"鍒樿儨涔嬪悗锛岃渶姹夊紑鍥?ahref="http://www.qulishi.com/huati/lidaihuangdi/"鐨囧笣銆傚悇浣嶄竴瀹氶兘鏈夋墍鑰抽椈鍚с€

  • 臧旻:东汉时期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臧旻,东汉

    臧(zāng)旻(mín),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人,东汉时期将领。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后汉书》称臧旻富有学识,胸怀大志,“有干事才”;桓帝时,为徐州从事,辟司徒府,除雍奴令。灵帝时,为吴郡太守。熹平初,拜扬州刺史,迁使匈奴中郎,将徵拜议郎,转长水校尉,历任中山、

  •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 法正本事有那么大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法正,三国

    还不知道:法正和三国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法正不死、便无三国,让诸葛亮都要拜服的法正真有这个本事吗?法正有野心、有见识,也有奇谋,但不是逆天改命的英雄。所以,纵使命长一些,他也终结不了三国乱世,更无法实现天下一统。法正原为刘璋的部下,后来做了内应,引刘备入川,

  • 在思想学说方面,尹文提出了哪些看法?他留下了什么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尹文,战国

    尹文(前360年~前280年),尊称“尹文子”,齐国人。战国时代著名哲学家。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尹文与宋钘齐名,属稷下学派。战国时代的宋尹学派的前驱。尹文于齐宣王时居住在稷下,为稷下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宋钘、彭蒙、田骈同时,都是当时有名的学者。思想老子思想

  • 曹魏政权中的五子良将,分别都是什么官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辽,三国

    所谓乱世出英雄。这是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操手下五位功勋卓著的大将,被称为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这五人能征善战,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这五人,分别当了什么官?谁最后的官职最高呢?张辽,原来是吕布的部将,吕布败亡后,投降曹操。张辽刚投降曹操

  • 有哪些与公孙瓒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公孙瓒,东汉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一作伯珪),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孙瓒出身贵族。因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得到涿郡太守赏识。后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

  • 秦惠文王车裂商鞅的原因是什么 秦惠文王是为了报仇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惠文王,商鞅

    还不知道:秦惠文王和商鞅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惠文王为何车裂商鞅?根本不是为了报仇,而是你所不知道的权谋。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变法,没有之一,通过商鞅变法,把一个处于边陲之地的弱势秦国变成了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用了六

  • 张杨:东汉末年群雄之一 ,割据河内,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杨,东汉

    张杨(?-198年或199年)(《后汉纪》作张阳),字稚叔,并州云中(今山西原平县西南)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割据河内。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末宦官专权,张杨奉大将军何进之命回并州募兵,此后一直留在上党攻打山贼。曾被匈奴单于掳掠为人质。汉献帝因为李傕、郭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