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不立太子?“烛影斧声”是怎么回事?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不立太子?“烛影斧声”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82 更新时间:2023/12/13 4:40:33

对“烛影斧声”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朝初期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逝世,但他生前并没有立下太子人选,此后赵光义拿出金匮之盟一说,顺利成为北宋第二位皇帝。封建时期,皇位一般都是传给儿子的,传给弟弟十分罕见,那宋太祖生前为什么不立太子呢,他究竟是有什么顾忌?这应该是大家最好奇的一点。那下面就来做个简单的分析,网友可以一起进行讨论,看看答案究竟是什么。

赵匡胤出生于公元927年,960年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起大宋朝,被"禅让"为皇帝,这一年赵匡胤风华正茂,才33岁,赵匡胤一共当了16年皇帝,公元976年去世,当时他还不到50岁。

赵匡胤死后弟弟赵光义登基做了皇帝,是为宋太宗

众所周知,皇帝权力无边,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一般统治者都要把江山传给自己的儿子,很少有人传给兄弟的。一则一尺没有四寸近,二则权力斗争非常血腥,不传位于儿子,自己就会有断子绝孙的可能。

所以说,皇帝友好传位给兄弟一般是出现了三种情况:一、自己不行的时候儿子还小。二、自己的儿子无能、白痴不能胜任。三、根本没有儿子。

那么赵匡胤当时属于什么情况呢?

赵匡胤去世的时候,有两个儿子(原先还有两个,不幸夭折)赵德昭和赵德芳。其中,次子德昭生于公元951年,父亲去世那年他已经25岁。四子德芳,父亲不在那年他也已经17岁。

德昭25岁已经是个成年人,而17岁在古代也已经是成年人,17岁当皇帝的人不胜枚举,康熙14岁就当皇帝了,可见兄弟二人的年龄不是问题,就看他们的能力了。

那么二人的能力如何呢?

德昭在乾德二年(964年),就但任贵州防御史。开宝六年(973年),升任任兴元尹,还先后担任过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等职。

德芳也不是平庸之辈,赵匡胤当政的时候,担任过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

赵匡胤在去世之前,有没有打算让自己儿子接班呢?

从常理上来说,赵匡胤是希望自己儿子接班的,哪怕儿子的能力在弟弟赵光义之下,哪怕儿子接班对宋朝的江山更为不利。

赵匡胤是个政坛老手,对权力游戏规则比任何人都熟悉,他知道皇权之争都是残酷无情、血雨腥风的,如果儿子不能接班则肯定性命难保,后代不被灭族也会生不如死,活得非常窝囊。除非儿子不是亲生的,否则绝对不会不让儿子接班。

让儿子接班的最坏结果,大不了让兄弟篡位,九死一生;但还有获胜的几率。可是如果让兄弟接班,那就是满盘皆输,没有一点胜算。

况且儿子已经25岁,完全有能力胜任皇帝一职。

因此说赵匡胤如果不想让儿子接班,除非是大脑进水了。

但还有一种观点,正好相反,他们说赵匡胤很想让儿子接班,但因为杜太后,他才被迫改变了主意,他们的依据是金匮之盟。

据说在建隆二年,宋太祖的母亲杜太后快要不行的时候,把赵匡胤喊到身边,同时还把赵普叫来,记录遗嘱。

杜太后问问太祖:"儿啊,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当皇帝吗?"

宋太祖自然要说冠冕堂皇的话,回答说:"孩儿托母亲洪福"。

杜太后问到:"还有呢?"

"后周接班人年幼,孤儿寡母好欺负。"赵匡胤说出了实话。

杜太后这才面露笑容点点头:"对了,为了大宋的长治久安,为了大宋不重蹈后周覆辙,为娘我现在命令你,日后让你弟弟接班,如果不照办我就是到了那边也饶不了你。"

赵匡胤心说妈妈你真老糊涂了,这都哪跟哪,我搞政变的时候,后周接班人柴宗训才7岁,还没有上小学。我儿子现在都上大学了,是合法公民了,跟后周没有可比性,跟孤儿寡母不沾边啊。

但赵匡胤虽然心里这样想,表面上还是连连称是,频频点头说"母亲您老人家就放心好了,我一定按照既定方针办。"

这就是“金匮之盟”的由来。

首先金匮之盟的真实性值得推敲,因为赵匡胤是开国皇帝,历史上开国皇帝都非常强势,能力杠杠的,太后干政的事没有一起能发生在开国皇帝身上。

当时赵匡胤年富力强,太后怎么会谈到接班人问题,即使谈也是指导性意见,不可能有一个秘密协议。

其次,赵光义不过比赵匡胤小了12岁,而且两人谁先挂都不一定,阎王路上没老少。即使赵匡胤先走,赵光义论年龄、论精力都不如德昭,谁接班对大宋江山更有利不是明摆着吗?

因此,我们假设杜太后老糊涂在临终时真弄了个金匮之盟,赵匡胤同志心里也是一百个不乐意的,也根本就没有打算让弟弟接班。

因为无论是从赵匡胤个人感情考虑,还是从大宋江山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考虑,儿子德昭都是皇帝最合适的人选。

傻子都知道,一个年富力强的年轻人,比一个年届不惑的油腻大叔更适合当大宋江山接班人。

赵匡胤之所以迟迟不立太子,也正是对那个金匮之盟的顾忌,所以他不想立太子,不想打草惊蛇,想在临终造成既成事实,可惜还是被老谋深算的弟弟给识破了。

因此无论怎么说,赵匡胤的既定方针是让儿子接班,在弥留的时候就让太监王继恩传旨意,让德昭到宫里来。

王继恩凭着敏锐的政治嗅觉,得知决定大宋命运的时刻到来了,他迅速在脑子里盘算开了。

德昭接班是天经地义,自己最多对他是锦上添花,人家当皇帝不会感激自己,说不定立马就会让自己滚蛋回老家。

而光义当了皇帝就会对自己感恩戴德,因为他最没有可能当皇帝,自己对他是雪中送炭。

于是王继恩没有去通知德昭,而是直接去找赵光义。

赵光义闻讯怒气冲冲,就怀揣斧头来到了宫里,来质问大哥(如果真有金匮之盟);或者是直接下手(没有金匮之盟的话)。反正太祖的警卫和服务人员在外面都目睹和听见了"烛影摇红,斧声凿凿",接着就传出宋太祖驾崩的消息。

公元976年,赵光义登基,大宋第二任接班人产生。

一个铁的事实是,赵光义做了皇帝之后,太监王继恩平步青云,受到重用,先后在河北、四川等地执掌兵权,担任剑南、两川招安使。

一般来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赵光义绝对不会重用前朝的大臣,何况王继恩只是一个太监?

再说,赵光义即使把他留下来也不会委以重任,一个太监有多大能耐,让继任皇帝依依不舍,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空前绝后的。

而且这个王继恩始终是赵光义的红人,在赵光义驾崩的时候胆敢插手接班人问题,妄图破坏赵光义生前的安排,另立接班人,被贬到外地病死。

综上所述,王继恩具备另立接班人的条件,又有这个能力,还有这个动机,后来赵光义上台又得到了反常的重用,所以说赵光义这个接班人不是合法的,违背了赵匡胤老人家的遗愿。

标签: 宋朝赵匡胤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荆轲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荆轲,战国

    人物介绍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荆轲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司马迁记述了五个刺客的故事,其中关于荆轲的故事所占篇幅最多。但是与其他四个刺客相比,荆轲却是最不成器,最失败的一个。曹沫挟持齐桓公,全身而退,尽归三战所失之地;专诸刺杀吴王僚,身死功成,但荫

  • 皇太极唯一的嫡子豪格,为什么斗不过六岁的福临?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豪格,清朝

    人物介绍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豪格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皇太极共有十四个后妃,其中以元妃钮祜禄氏、继妃乌拉那拉氏、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宸妃、大贵妃和东宫妃为尊。清朝皇室嫡庶制度等级森严,母亲的尊卑自然也决定了子女地位的高低,决定了他们的封号和待遇。豪格身为皇太极的长子,其

  • 从“废帝”到“明代宗”,朱祁钰到底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祁钰,明朝

    人物介绍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朱祁钰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祁钰虽然日后得以荣升"明代宗",但这一庙号来的太晚了,还打了很大折扣。一、贬为王爵,加个恶谥天顺元年(1457年)二月十七日,这一天离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刚刚过去一个月,也就是在同一天,曾经执掌大明天下八年的皇帝朱

  • 盘点明朝十六位皇帝,他们在位有何政绩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明朝

    1、太祖朱元璋(1328-1398)年号“洪武”,1368年称帝,在位31年。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父母为他取名叫朱重八。他放过牛、当过和尚、讨过饭。24岁时开始造反。历经无数的磨难和痛苦,他从千军万马中奔驰而出,从尸山血海里站立起来。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宣布即皇帝位

  • 西施服侍了夫差近二十年,他们之间有感情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西施,春秋

    人物介绍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西施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传说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是史上最成功的间谍。因为美貌,她被越王勾践送给了吴王夫差,从此吴王沉湎于她,最终亡国丧身了。在吴王被打败后,西施的去处成了一个谜。一说她愧疚自缢,虽然完成了任务,但又觉得对不起吴王。一说她被范

  • 韩信为什么北伐一次就成功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韩信,汉朝

    人物介绍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韩信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韩信北伐一次就能成功,为何诸葛亮五次都失败了?原因很简单汉中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是四川盆地的北大门。它的存在,既阻挡了外地入侵,也不利于防守一方的出击。中国古代历史上,从汉中攻入关中平原的,似乎只有韩信一人。诸葛亮

  • 秦穆公对晋国掏心掏肺,为何晋国不帮他称霸中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战国,秦穆公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穆公为什么一直未能称霸中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春秋时代,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据说是由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

  • 乾隆心中的“长春花”!后宫佳丽三千乾隆只爱她!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清朝,乾隆,富察皇后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乾隆心中的最爱!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自古以来,人们就相信一句话:最是无情帝王家,为了江山,为了自己的龙椅,就没有各位皇帝做不出来的事。特别是清朝时期的乾隆,那更是“花心大萝卜”一枚,一生沾花捻草的事实在太多了。可是,喜欢与爱不是一回事,这个道理在乾隆表现的尤为突出:他虽

  • 历史上活捉“方腊”的是谁?南宋大将韩世忠有哪些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韩世忠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南宋大将韩世忠有哪些战绩?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宣和二年(1120)十月,方腊率众起义,自称圣公,而后起义军一度所向披靡,巅峰时期曾占领杭州,最后被朝廷镇压。在《水浒传》中,方腊作为“四大寇”之一曾砍断武松一只手臂,最后武松“单臂擒方腊”,将方腊生擒。我们今天就来介绍一

  • 为什么说“安石乱天下”?王安石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王安石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为什么说“安石乱天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安石变法是在宋神宗时期,变法自熙宁二年开始,至元丰八年宋神宗去世结束。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可以说,算是中国古代史上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