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登基称帝后,为什么始终没有子女出生?

朱棣登基称帝后,为什么始终没有子女出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769 更新时间:2023/12/18 2:48:19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性大帝、谋权篡位、五征蒙古、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的促成者、下令修撰世界性名著……

提到这些标签,各位会想到谁?如果没有头绪,那么再提一个名词“永乐大帝”。

这一次,各位有没有一种恍然大明白的感觉?言归正传,今天要讲的人物,就是永乐大帝——朱棣。

对于朱棣的业务能力,相信各位的了解一定不少,但有一个问题,众人提起心中一定会有疑问。

那就是,朱棣登基称帝22年,为什么没有诞下子女?不是不想,而是原因很复杂。

一、原因之一:征战四方

首先,坊间猜测是因为朱棣忙于政务,没有时间行周公之礼,这种猜测显然是错误的。

朱棣登基之后,曾经多次开放后宫,选秀进宫,记录在册的妃子就非常的多,更别说没有记录的人有多少了。

与其说朱棣是因为忙碌而没有时间行周公之礼,不如,朱棣是一个负责的人,他怕自己忙于政务,从而疏忽对于孩子的陪伴与教育,所以干脆便选择不生孩子。

众所周知,创造太平盛世,是需要帝王花非常多的时间与精力的,厚此必定薄彼。

朱棣也是人,他也怕自己没有教育好子女,但是他更怕国将不国,两相取舍之下,朱棣选择了“大爱”。

或许有人会疑惑,朱棣对子女的教育这么重视吗?会因为怕自己教育不好而选择不生孩子吗?他对子女的教育成功吗?

或许,可以从朱棣小时候的经历当中窥见一丝。

朱棣出生之后,朱元璋就一直在带兵打仗,根本没有时间陪他,就连朱棣的名字,都是在他七岁的时候,朱元璋不忙了,才有空给他取的。

童年的缺少导致朱棣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经历跟自己一样的事情,所以,他选择不再继续生育。

关于对子女教育的成功与否,从明仁宗朱高炽的所作所为中也能够看到朱棣对教育子女的重视。

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短,但是他却有着不少的丰功伟绩,这足以体现朱棣对教育的成功。

二、原因之二:损害身体

其次,坊间还有一个猜测,就是朱棣在打仗期间伤到了身体,从而导致他不能够行周公之礼。

这个猜测的证据源于一本书,这本书名叫《李朝实录》,是明朝的附属国朝鲜的正史。

书中是这样描述的。

当时,朝鲜李氏将一个女子献给了朱棣,这名女子姓权,非常的貌美,而且还能歌善舞。

朱棣非常的喜爱她,直接就将这名女子封为了妃。

此后,权妃常伴于君王之侧,寸步不离,甚至朱棣带兵打仗征讨蒙古,也要将权妃带于身旁。

奈何权妃身体不佳,于路途之中暴毙身亡,朱棣悲痛欲绝,奈何佳人已去,身为君王,朱棣也没有任何办法。

待到朱棣回到皇宫之后,闲逛之时,他听说了一件后宫秘辛,原是有一后妃吕妃与权妃争风吃醋,从而害死了权妃。

朱棣听后立刻将吕妃抓起来,之后,宫中又生事端,有人举报有宫女与太监是对食。

朱棣龙颜大怒,将涉事的宫女一并处置,在临死之前,有一宫女对着朱棣大喊:“你自己不行,我们才只能和宦官私通,这有什么错?”

可以说,宫女、太监是最接近皇帝的人,她们或许真的从日常生活之中,发现了皇帝不为人知的秘密。

当然,也有可能是宫女临死之际口不择言地说出了污蔑皇帝的话也不一定。

至于身体原因是否属实无从判断,因为翻遍的正史、野史、传闻等都没有找到相关的言论,仅仅凭朝鲜的正史,是无法证明这一说法的。

三、原因之三:个人浅谈

最后,就是个人的想法。

朱棣在登基之后没有孕育子女,是因为他不想让后代经历夺嫡的场面。

众所周知,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的儿子中,有两个人期待着太子之位能够落在自己的头上,那就是朱樉和朱棣。

古代有着立长不立贤的传统,所以,立朱樉是为最正统的选择,但是朱樉显然不具备成为太子的能力。

在朱元璋所有的儿子中,只有朱棣的能力最出众,奈何朱棣不是朱元璋的长子,他也不具备成为太子的条件。

于是,太子之位悬而未决。

众皇子一看太子迟迟不立,他们都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暗中起了不同的心思。

直到朱元璋晚年,立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众皇子才暂时歇了心中的想法。

朱允炆继位之后,朱棣又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成功当上皇帝,由于这皇位来的不正统,导致朱棣的其他几位兄弟对他不满,曾几次发动兵变。

从朱棣的心路历程来看,他多次经历夺嫡,又多次从夺嫡的腥风血雨中活下来,他肯定不想自己的孩子再一次经历与自己一样的事情,所以,他才不在继位之后继续生育子女。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对于生儿育女,朱棣更想做的事情是征战四方,所以不管是不是因为身体原因,朱棣在登基之后便没有再生育子嗣,而是在专心地讨伐蒙古、扩大版图。

在这里,想问各位一个问题,生育后代与扩建版图,哪个更重要?

生育子女是延续香火的唯一途径,而扩建版图是实现价值的最好方式,这该怎么选择?

朱棣的选择毫无疑问,他选择了开疆扩土、他选择了早朝晏罢、他选择了励精图治,所以才有了永乐盛世的存在,才有了永乐大帝的称号。

在朱棣的选择中,存有取舍之道。

“取与舍”是一个值得研究一生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将伴随众人一生,孔子告诉我们“有失必有得”,孟子告诉我们“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所以,在面对人生重要关卡的时候,要敢于“取舍”,敢于“放弃”,针对当下痛点,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唯有这样,人生之路才能够越走越宽,荆棘之花也会在暗夜之中灿烂盛开。

标签: 朱棣明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刘希夷的死与宋之问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之问,唐朝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之问和刘希夷,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两人不但才华横溢,俊美风流,器宇轩昂,还是舅甥关系。宋之问和当时的杜审言、沈佺期、陈子昂等人齐名,还和沈佺期并称为“沈宋”。他尤其擅长五言诗,

  • 白起实力那么厉害 秦王最后为何将他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白起,秦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王为何要赐死功勋卓越的白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257年,白起死于杜邮,方式是被赐予自刎。在收到秦王让他自杀的命令之后,白起先是非常的吃惊,觉得自己没有罪。但是沉默良久后,他怅然说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

  • 七国之乱时梁王刘武为何要保护长安 刘武是忠于朝廷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景帝,汉朝,七国之乱

    对七国之乱时,梁王为何拼死抵抗保护长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朝灭亡之后,刘邦建立西汉,在西汉建立之初,推行的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当时的西汉的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封国,随着后面的发展,实力慢慢走向强大,全能和中央对抗。汉景帝上位之后,听取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

  • 李卫当初只是一个小官 最后为什么会入雍正的法眼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李卫,清朝

    对李卫做了什么,为何一个目不识丁的小官会入了雍正的法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李卫那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即使对他的历史不熟,相信对电视剧《雍正王朝》和《李卫当官》里那个看着呆头呆脑但满肚子主意的李卫很熟悉了。当然了,真实当中的李卫明显与影视剧中不同。李卫虽

  • 刘备要是统一三国的话 刘备会不会除掉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三国

    对如果刘备一统三国,他会除掉诸葛亮吗?五虎上将中哪些人会倒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早在商王朝,枭已然作为王朝的图腾出现了。枭雄则是形容烈鸟一样的人物性格,逐步演变成为形容胸怀大志、内附机心、杀伐决断、不囿古今的人物。用通俗话来说,这类人往

  • 宋高宗赵构为何会退位?又为何传位给赵匡胤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高宗赵构,宋朝

    宋高宗,名赵构,字德基,南宋开国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我们都知道,赵构是一个非常迷恋皇位的人。当年岳飞等抗战派正打得顺风顺水的时候,赵构却十二道金牌把岳飞召了回来,阻止他继续北伐。而且还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掉岳飞。赵构杀掉岳飞,后世虽然有人评价说,他

  • 刘备打孙权那么重要 刘备为何没有带上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孙权,诸葛亮

    你真的了解刘备征讨孙权这么重要的战役,为何没带上诸葛亮?吗?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魏蜀吴三足国鼎立,孙权派吕蒙攻打荆州,最终斩杀了关羽。这个消息传到蜀营的时候,刘备悲伤至极。所以他在刚刚建立蜀汉的时候,就率领6万大军前去东征孙权。其实讨伐孙权这场战役非常的重要,但是刘备却没有带上他

  • 邓艾: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偷渡阴平,使得蜀汉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邓艾,曹魏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其人文武双全,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

  • 荀爽: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尊崇儒学,重视礼制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荀爽,东汉

    荀爽(128年~190年),一名谞,字慈明。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名士荀淑第六子。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爽出身“颍川荀氏”,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有“荀氏八龙”之称。荀爽排名第六,更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他自幼聪敏好

  • 有哪些与荀勖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荀勖,曹魏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勖少年时聪慧好学。初仕于魏,为大将军曹爽掾属,后迁中书通事郎。曹爽被诛后,历任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