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俞通渊是谁?蓝玉案他为何没有被清算?

俞通渊是谁?蓝玉案他为何没有被清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772 更新时间:2023/12/19 11:06:02

蓝玉案为明初四大案之一,是指明洪武帝朱元璋诛杀大将蓝玉,继而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历史事件。“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朱元璋性格如何,是豪放大度还是小肚鸡肠?我们先来欣赏一首他写的诗:

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所谓言为心声,你也许已经从这首诗中“看”出朱元璋的性格了。他确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肚量,能把天下英豪收为己用,颇有明君气象。

但翻阅历史我们知道,明太祖朱元璋似乎又并不是那种谦谦君子,非但如此,从他整个的执政生涯里可以看出,老朱是属于疑心特大的那类人。开国之后,曾经跟随他鞍前马后效力疆场的功臣宿将,几乎被他屠戮一空。

管子》:

兵者外以除暴,内以禁邪。

历经15年的摸爬滚打,朱元璋南京称帝时,已年逾40了,为了这得来不易的大明王朝,他治理国家的手段很毒辣,措施也很强硬。因为是草根出身,所以朱元璋开国后,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对自己产生威胁的人,他都不会放过。

古代很多帝王都有屠戮功臣的先例,但像明朝这样规模之大、涉及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确实非常罕见。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朱元璋下旨赐死德庆侯廖永忠,以此为肇始,一直持续到他去世,明朝第一批开国宿将几乎在一轮又一轮的大清洗中屠戮殆尽。

有明一朝能叫得上名号的开国大将,除了早死的徐达、常遇春、邓愈等人少数几个,其他绝大部分都身败名裂。到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登基时,明朝第一批开国功臣六公二十八侯,幸存者只有郭英、耿炳文等寥寥数人。

而在这些朱元璋亲手炮制的惨案中,有四件大案举国震惊,即“洪武四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以及蓝玉案。这4起案件中被杀之人,至少10万。

单说这“蓝玉案”,被牵连诛杀的就多达1.5万人,可见老朱的手段毒辣,正应了“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这句话。但凡事都有例外,让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在株连了1.5万余人的蓝玉案中,老朱却亲自放过了蓝玉的一个亲信,并让他回家安享晚年。那么,此人是谁,他为何能绝处逢生?这还得从蓝玉案说起。

01

蓝玉案的背后,朱元璋为皇孙撸去“尖刺”

在古代422位帝王中,像朱元璋这般出身布衣,开局全凭一双手起家的,也就属刘邦了,除此而外,你很难找出第三个人。隋末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朱元璋经历了一段暗黑的日子,他穷得连埋葬亲人的墓地都买不起。为了一口饭,他不得不栖身在皇觉寺,当了一个和尚。可是好景不长,寺庙也闹了饥荒,朱重八又不得不沦落天涯,靠四处化缘(乞讨)生活。

后经好友汤和引荐,朱元璋投身绿林,参加了红巾军。在红巾军头领郭子兴的提携下,朱元璋靠着自己的努力,逐渐崭露头角。娶了马秀英(日后的马皇后)后,事业如日中天,顺利接棒岳父的红巾军,成了大当家的。

经过十几年的东征西战,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也许是3年的流浪生活,让朱元璋尝遍了人情冷暖,他对底层百姓的生活疾苦感同身受,这段经历更塑造出老朱坚强隐忍的性格。

有明一朝跟老朱的身世一样,充满传奇和魔幻。

有句古话叫:打天下容易,守江山难。朱元璋建立明朝实属不易,要想守住这一片江山,更要小心翼翼。老朱40岁当上皇帝,第一件事毫无疑问,也是立储。嫡长子朱标毫无疑问成了朱元璋立储的不二人选,而且朝廷内外都很服气朱标的为人和做法。

只是太子朱标命运不济,还没等到坐上皇位的那一天,37岁时便英年早逝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老朱自然老泪纵横、痛心不已,但这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下一任“接班人”老朱该选谁来接任?

我们知道,朱元璋善战,但他心里也清楚,治国不能仅凭武功,还要文治,尤其是承平年代,更需要的是文治。在权衡利弊之后,老朱作出了一个选择,那就是饶过其他儿子(包括燕王朱棣),而选择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当接班人,也就是日后的建文帝。

据史料记载,朱允炆当太子的时候,不过15岁,那么问题来了,年少的朱允炆要如何坐稳太孙之位,又将如何把控时局呢,没关系,爷爷朱元璋还健在,他接下来的一波操作,准备为皇孙铺平道路。

02

蓝玉案

在跟爷爷的一次谈话时,朱允炆被爷爷的举动惊吓到了。在一次交谈中,说到兴起时,朱元璋随手折断路边的荆棘条,徒手将上面的尖刺,一撸到底。朱元璋不顾疼痛,对朱允炆说,放心当你的太孙,通往皇帝路上的荆棘,爷爷会全部帮你铲除。虽然朱允炆当时不太明白爷爷的意思,但看到爷爷坚毅的眼神,朱允炆觉得此事非同小可。

朱元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件大案,一场浩劫。1393年,臭名昭著的“蓝玉案”爆发,而在此案件过程中一共涉嫌超过1.5万人,而这1.5万人全部被诛杀的原因就在于朱元璋当时心爱的长子朱标英年早逝,所以朱元璋作为爷爷,想让王孙朱允炆继承皇位,必须要为年少的孙子扫清一切政治仇敌的障碍,于是朱元璋以蓝玉为中心,对所有能够危及到年幼朱允炆握紧朝中政权的一切危害,他都要铲除。

蓝玉为何会成为老朱下手的目标呢?蓝玉是朱元璋打天下时的将领之一,能力出众,多次率军北伐战功显赫,在军中也是极有威望的,带领的部队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精兵。自古以来,皇帝最怕的就是部下拥兵自重,或者是权力过大,当年的赵匡胤不就是黄袍加身,带领部队起义建立了宋朝吗。这时间一长,蓝玉居功自傲,甚至目无皇权,朱元璋这时候就起了疑心,正好拿他杀鸡儆猴。

其实蓝玉也是自取灭亡。后来锦衣卫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立马找了个由头,诛了蓝玉的家族,而平常和蓝玉关系走得近的将领也都被扣上了"逆党"的帽子,全部被抄家灭族,因为这样一件事情,导致朝中那些骁勇善战的将军们都差不多被杀光。

虽然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朱元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封建王朝皇权至上,而欲加之罪又何患无辞呢!

在这一波“清洗”中,朱元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铲除了一帮功高震主的臣子,也震慑了一些人。但据史料记载,在蓝玉案中,有一人却幸免于难,非但如此,朱元璋还厚遇于他,此人便是俞通渊。

03

一门三忠烈,老朱这次大发慈悲

俞通渊,河间郡公俞廷玉幼子,他也是明王朝著名的开国将领,在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都为明王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战场上出生入死。

至正十四年,俞通渊父子四人入巢湖结水寨,生擒元将赵牛儿。与此同时,朱元璋攻克滁州,准备渡江,但是他和他的部下都没有船,也没有擅长水军的人。就在朱元璋发愁的时候,俞通渊和他的父亲正带着一些兵来投,而这些人都是水军,谙熟水性,这对朱元璋来说简直就是神兵天降、雪中送炭。

在此后的战事中,俞氏一族不断立下大功,其中俞廷玉之子俞通海为了保护朱元璋撤退,战死沙场,俞廷玉本人,以及次子俞通源亦战死沙场,就此,俞氏父子4人,3人战死,只剩俞通渊一人,朱元璋对他自然无比重视。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立刻特赠俞廷玉河间郡公,俞通海虢国公,仍封尔俞通源为南安侯,以报俞氏一族之功。而俞通渊则被封为越嶲侯,食禄二千五百石,子孙世袭。

虽说俞通渊的父亲和哥哥们都在沙场中死去,而俞通渊并未因此而消极生活,一直为朱元璋掌管着水军,可以说是进一步壮大了朱元璋的兵营。

当朱元璋因蓝玉案大肆屠杀功臣的时候,俞通渊也想过一了百了,因为他也是蓝玉的亲信。而就在此时,朱元璋传来口谕,原来,他念及俞氏一族东挡西杀、十劳九勋,便决定放过俞通渊:“汝家所置宅已成,赐汝与家人还乡终老去吧。”不难看出,有的时候不经意间的小小善举,往往能产生巨大的正能量。

俞通渊估计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初一家人对朱元璋的帮助和效力,能够换来今天的幸免一死,由此也能看出朱元璋是一个知恩图报之人,虽然他害怕武将拥兵自重起了反心,但是对于他落寞的时候,帮助过他的人,仍然还会铭记于心。

突然想起了一则寓言:农夫与蛇。雪中送炭很容易,但我们却不知道对方是什么心思,或心怀感恩,或是另有企图而欲壑难填。《增广贤文》里说得好,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蓝玉案中,俞通渊一家对朱元璋有恩而免遭一难,不正是最好的解释吗?

诚然,朱元璋心狠手辣、诛杀功臣、大兴文字狱等让他饱受诟病,但不可否认,从草根逆袭,到坐拥大明江山,朱元璋的雄才大略,他的知人善任、他的疾恶如仇,又让人啧啧称奇。所以客观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还是要把他放回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量,你说呢?

标签: 俞通渊明朝

更多文章

  • 明英宗都已经被抓了 最后为什么还能活着回到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英宗,明朝

    对明英宗为什么能活着离开瓦剌,返回明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明英宗,很多网友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土木堡战神”:当然这个说法是一种调侃,意思是讽刺明英宗在土木堡一战中,导致明朝数十万精锐部队被瓦剌军队全歼,同时,导致了明朝面临亡国危机。不过,明英宗还是创造了

  • 历史上刘备与孙夫人之间的感情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三国

    刘备在拿下益州之后,在法正的劝说下,娶了寡妇吴夫人为妻,让人物介绍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说起来,孙尚香可是孙权嫡亲的妹妹,皇亲贵族。但是刘备却对她一点儿也没兴趣,反而迎娶了一个寡妇吴氏。这是怎么回事呢?(孙尚香剧照)孙尚香从小就很得父亲孙坚和孙权的宠爱,在父兄的影响下,舞

  • 海兰察、乌尔登都是什么出身?他们最后的结局为何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海兰察,清朝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刘邦)令武士缚信(韩信),载后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不难理解,古代诸多王朝建立新政之后,那些曾经的开国功臣,都如“兔死狗烹”被昔日一起出生入

  • 李商隐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样的颠沛流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商隐,唐朝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李商隐凭借自身横溢的才华和卓越的创作水平,在逐步走向衰亡的晚唐,把唐诗推向了最后一座高峰,为后世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佳诗名句。但为啥不到知天命年就溘然长逝了呢?是他的人生艰难困苦且不得意啊!(一)才华横溢仕途坎坷李商隐

  • 弘时最后是怎么死的?与雍正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弘时,清朝

    弘时是雍正第三子(序齿),乾隆弘历的异母兄。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起清朝,“康乾盛世”貌似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康乾盛世”是清朝发展鼎盛时期。这段繁荣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

  • 刘邦称帝后大肆对异姓王下手 刘邦为何会放过长沙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邦,长沙王

    对刘邦登基称帝之后,大肆废杀了异姓王,为什么独独放过长沙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在公元前203年登基之后,立刻履行了他的诺言:“众将以万人,以一郡之君,赏一万人,赏赐一万户”,这八位王爷,韩信,彭越,英布,韩王信,臧茶,张敖,卢绾,吴芮,但这八年来,刘邦杀

  • 李斯要被腰斩的时候 朝廷上下为何无人求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斯,秦始皇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晚年李斯被腰斩,满朝文武大臣,为何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过程中,李斯的谋略可谓是必不可少。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李斯也协助秦始皇做了对中国影响深远的许多事。李斯剧照可以说,李斯是备受秦始皇重视,既然如此,李

  • 张永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永,明朝

    张永,沉浮官场褒贬不一的明朝宦官。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张永净身入宫时年仅10岁,因善于察言观色而得以调往东宫侍奉“好骑射”的太子朱照厚,从而练出一身好功夫。朱照厚变身明武宗后,张永升任御用监太监。他仗着皇上撑腰,明目张胆奏请皇上将已故太监交还朝廷的大片庄田赏赐

  • 刘备跳槽比吕布还要多 刘备名声为何比吕布还要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备,吕布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跳槽比吕布还勤快,名声为何一直却很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跳槽,对于时下的职业人来说,是件很普通的事情了。不论是自身原因,还是环境因素,或者就是心情不好,换个东家,没准就能逆袭上天了。而在两千多年前的三国时期,也在频频上演跳槽的戏码,

  • 诸葛亮选择帮助刘备是因为三顾茅庐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刘备

    对诸葛亮帮助刘备只因三顾茅庐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乱世,但乱世出人才和英雄,这句话是不无道理的,像司马懿、法正,庞统,周瑜,陆逊等等,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其中之一的诸葛亮。众所周知,刘备请诸葛亮当军师都是三顾茅庐后才将他请动的,但是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