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秦始皇停止北伐?修建长城是为了什么?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秦始皇停止北伐?修建长城是为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819 更新时间:2023/12/18 6:36:07

在历史长河中,秦始皇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秦始皇修长城的原因吗?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刚刚统一天下的秦军士气正旺,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

秦军大败匈奴骑兵

然而,凯旋的秦军得到的命令,却不是再接再厉,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30万大军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础,就地修筑长城,从西北的临洮一带一直延伸到辽东,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秦始皇停止北伐,反而耗尽全国的财力、人力去修筑长城呢?因为秦始皇不仅是我国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还是一位卓越的经济学家,他肯定算过一笔经济账。

让我们站在秦始皇的角度,来思考对付匈奴的难题。首先,秦始皇统治的民众基本上都是农民,而如果要深人大漠与匈奴作战,就需要相当数量的骑兵。把平时基本不骑马的农夫。转变为强大的骑兵,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进行训练,同时由于这些农民当了兵,不能再从事农耕了,还要蒙受劳动力损失。

况且。即使有了强大的骑兵,要送他们到北方草原深处作战,粮草的运输和损耗也是一笔很可怕的开销。古代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也没有大货车,粮食运输只能靠人力和畜力,十分艰难。《史记》中曾经记载,从中原地区运送一石粮食抵达北方的前线,路上运输队消耗的粮食竞达到192石。

而匈奴骑兵的作战成本却很低。游牧民族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既是放牧者,也是战士,角色转换很容易,甚至可以一边放牧,一边作战,后勤保障比农耕民族好多了。

农耕民族作战的成本比游牧民族要高,而作战的收益却很可怜。即使占领广袤的草原,也无法耕种。中原朝的税收是从农民的头上获取的,没有了农民,要那么大片的草原有什么用处?即使打赢了对游牧民族的战争,也要被高昂的战争成本压垮。

汉武帝雄才大略。曾经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可是劳民伤财,大大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直接导致了汉朝的衰落。明成祖朱棣的大军五出漠北,苦战多年,把蒙古各部赶得四处奔逃,但仗打到最后,先吃不消的却是明朝。

明朝修筑的长城图

反观骑马的游牧民族,他们来去如风。掠夺农耕民族积累的财富轻而易举,收益惊人。成本低,收益高,游牧民族怎么会不热衷于劫掠战呢?

得想个招儿,改变成本和收益上的巨大反差,秦始皇借鉴战国时期的策略,想到了修筑长城;有了长城这种坚固工事,流动的战场将会变为固定的战线。游牧民族无法重演来了就抢、抢了就跑的闹剧。必须先在长城一线与守军打一仗。

如此一来,成本和收益就改变了。以逸待劳的农耕民族可以从附近的农田中获得粮食,进攻的游牧民族却远离了放牧的草场。而且长城一线多群山,重要的道路上又修建了牢固的关隘,农耕民族的步兵只要固守防线,游牧民族的骑兵就毫无用武之地,往往还没有抢到东西,就先挨了一顿打。

依托长城进退自如,农耕民族不用训练骑兵部队。熟悉农活的士兵们在闲时完全可以就地屯垦,后勤的负担也小多了。

农耕民族的杰出代表秦始皇虽然没有读过现代的《经济学原理》之类的著作,但他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举动,的确与经济学最基本的成本、收益规律是相符合的。修筑长城固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短期内经济压力很大,但从长远来看,秦始皇的这笔账算得很精明。

此后的各朝各代,只要有条件、有需要,也都尽量采取修筑长城的方式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比如明朝成化年间,蒙古鞑靼部常进犯陕北、甘肃一带,于是皇帝召集大臣讨论防御事宜。大臣们算了一笔账:如果征集五万劳工,用两个月的时间修葺长城,耗银不过100万两:而派出八万大军征讨鞑靼入侵者,每年粮草、运费折合银两,总计耗银近1000万两,成本高低一目了然。而且,军人可以在长城之内屯田耕种,获得一定的粮食,又节省了从内地调粮食到前线的巨额成本。于是。明朝的皇帝们选择了修建长城。我们今天看到的雄伟长城就是那个时期正式完工的。所以在元朝初年就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是看不到明朝长城的,自然也就不能写进他的书里面。

标签: 秦始皇蒙恬秦朝

更多文章

  • 曹操煮酒论英雄是为了杀刘备吗?曹操有没有起杀心?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刘备,三国

    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曹操在《三国演义》中一直是以奸雄的形象出现,曹操不管做什么都是深含意义的,甚至随便的一句话都有含义,比如杨修就是因鸡肋而死的。那么《三国演义》里面煮酒论英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曹操煮酒论英雄的目的是什么呢?曹操煮酒论英雄也

  • 三个大清皇室宗亲组成的“清初理政三王”,能力究竟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清朝

    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清朝,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独掌朝纲、大权在握的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宣告了多尔衮当政时期的结束,顺治皇帝得以正式亲政,大清王朝的最高权力回归正统。多尔衮宣告倒台,但此时才13岁的顺治皇帝还必须依靠满洲贵族或者皇室宗亲处理朝

  • 朱高煦为什么当不了太子?他又为什么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高煦,明朝

    大家好,说起朱高煦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都知道明成祖朱棣是靠起兵谋反,发动“靖难之役”,才当上皇帝的,不过明成祖开创了“永乐盛世”,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帝王,所以即使他是抢来的皇位,也不影响他作为中国最伟大帝王之一。其实朱棣能够抢到皇位,除了他自身的雄才大略,还有身边亲信部下的辅助,这其中包

  • 揭秘宋朝最牛岗位,跟皇帝顶撞也没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宋朝

    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宋朝,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公元959年,雄才大略的后周皇帝柴荣带着满腹遗憾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位被誉为“五代第一名君”的皇帝除了未能完成统一华夏的夙愿外,还要担心自己的身后事—39岁的他只有一个六岁的小儿子,他面临着许多皇帝不愿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状况,

  • 盘点刘秀手下的五虎上将,个个勇猛过人战功赫赫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秀,东汉

    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刘秀,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1、姚期姚期为人,重于信义,为将以来,攻克、收降城邑很多,但从不抢掠烧杀。后来进身朝廷,忧国爱主,如果遇到他认为不对的事情,一定犯言直谏。光武帝曾想和姚期微服出行,姚期挡在车前顿首劝阻,说:“臣闻古今之戒,变生不意,诚不愿陛

  • 李成器为什么会主动把皇位让给给弟弟?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成器,唐朝

    每当一提起李成器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历史上的数个大一统王朝中,唐朝是一个“另类”的存在。一方面,唐朝的综合国力数一数二;但另一方面,唐朝的政治却存在着诸多乱象,比如“玄武门之变”就发生了4次。第一次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

  • 窦太后是什么人?看她如何麻雀变凤凰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窦太后,汉朝

    窦太后是什么人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在汉朝历史上,有不少平民家的女子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除去在汉高祖争天下时与之共患难的结发妻子、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吕雉不谈。汉朝初期,还有一位民间女子登上后位,他就是文帝皇后窦氏。孝文窦皇后(?—前135年),名漪房,清

  • 李凤娘死后为什么会被裹尸?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凤娘,宋朝

    说到李凤娘,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宋光宗赵惇的皇后李凤娘是宋朝史上有名的妒后,甚至的历朝历代中也是排的上名次的妒后。她在位期间,除了对后宫的女人嫉恶如仇,手段狠毒,就连对已经是太上皇的孝宗与太上皇后谢氏也是处处顶撞。丝毫没有古代女子应有的“贤妻”之德。而宋光宗却对这个老婆的所作所为没有办法,不是因为爱,

  • 刘邦是怎么借助吕后跟萧何铲除自己的心头之病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汉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邦是怎么借助吕后跟萧何铲除自己的心头之病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皇帝一直是古代的人最崇拜与向往的地位,因为作为一个皇帝有着用不完的财力,有着堪比上帝的权利,有着三千佳丽的后宫,江山在前,美人在侧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虽然说当皇帝有着无尽好处,但是他们也是最

  • 佟佳氏为什么会被立为皇后?她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佟佳氏,清朝

    说到佟佳氏,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在医疗水平发达的现代社会,也会出现一些身患重病的人,他们在临终前最高兴的便是自己的心愿达成,不留下任何遗憾。古代社会同样如此,清朝康熙皇帝的后宫便有一位妃子,因流产而病重,在临终前被皇帝册立为皇后,含笑离开了人世,她便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原姓佟氏,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