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巨贪和珅如何成为乾隆皇帝贪污受贿代理人?

清朝巨贪和珅如何成为乾隆皇帝贪污受贿代理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06 更新时间:2023/12/19 8:00:13

导读:乾隆帝处理贪污官员不可谓不严厉,整个清朝因贪污被处死的二品以上高级官员共41人,而被乾隆帝处死的就高达27人,占了三分之二。在乾隆帝的意识里,天下是属于他一人,他是国家的唯一所有者,绝不会容忍臣下的贪腐行为,因此皇帝反贪腐是真心诚意的。由于乾隆帝拥有绝对的权威,他关注的反腐案件最终一定会高效破案。但是以天下之大,情况之复杂,官员之多,手段之高明,再英明、再能干的君主也无法烛照一切,必然会存在灯下的阴影——甘肃贪污案的主审官,乾隆帝最宠信的和珅,恰恰就是整个清朝最大的贪污犯,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薛福成对乾隆朝的反贪有一个说法:“诛殛愈众而贪风愈甚,或且惴惴焉惧罹法网,惟益图攘夺刻剥,多行贿赂,隐为自全之地。非其时人性独贪也,盖有在内隐为驱迫,使不得不贪者也。”薛福成:《庸盦笔记》卷3。那么这个内隐究竟是什么呢?薛福成认为这个内隐就是和珅。

和珅是正红旗满洲人,出身于中等武官家庭,少年时家境一般,参加乡试未中。乾隆三十四年,和珅承袭了父亲的三等轻车都尉爵位,并被任命为三等侍卫,到了乾隆帝身边;六年后,被乾隆帝赏识,提拔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第二年,被提拔为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一跃成为乾隆帝最宠信的大臣,时年才26岁;随后又兼步军统领、崇文门税务监督、总理行营事务。和珅的官运还远未到头,乾隆四十五年,在查办云贵总督李侍贪黩案回京后,成为户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理藩院尚书,其子丰绅殷德与乾隆帝最宠爱的幼女固伦和孝公主订婚;第二年赴甘肃镇压“回民暴动”,虽未立功,回京后却兼署兵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乾隆四十九年升为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兼管户部;两年后升为文华殿大学士,仍兼吏部、户部事;爵位从一等男、三等伯、一等伯,直至最高的一等公。

和珅并无显赫的功绩,升官晋爵速度之快是清朝的一大异数,但能深获一向英察的乾隆帝赏识,他必有过人之处;两人年龄差距如同父子,乾隆帝对他的儿子们均不太满意、喜欢,而和珅的忠诚、聪明、机智、能干、趣味足以与一向自视极高的乾隆帝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揣摩透乾隆帝的心思,这才是和珅深得宠信的根本原因。乾隆帝博闻强记,学识渊博,爱好诗词、文艺,政治能力超强,精通骑射,并通晓汉、满、蒙、藏、维吾尔五种语言,能与这些民族的首领直接对话,有效统治着拥有众多民族的、辽阔版图的大清帝国,他的兄弟、皇子、皇孙以及大臣们在才能的全面性上都只能望其项背。因语言能力有限,大臣们很少能胜任少数民族事务,而和珅通晓汉、满、蒙、藏四种语言,同样博闻强记,精通各项事务,多才多艺,且精通骑射,所以乾隆帝才能让其一人兼管众多重要的职位。乾隆帝到了晚年,身体、头脑均大不如前,甚至到了刚吃完早饭又索要早饭的地步,而他又不愿意大权旁落,因此需要一个自己非常信任的代理人帮助他处理事务,尤其是理财事务,和珅可谓是适逢其会。中年以后的乾隆帝志得意满,不仅四处兴兵征伐,他的生活起居也逐渐由俭入奢,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园林,四处巡游的费用更是十倍于康熙帝;晚年的乾隆帝更是借着自己与太后万寿的机会极尽奢华之能事,大办庆典,但又必须遵守祖制永不加赋,所以明令群臣进贡奇珍异宝;和珅出众的敛财能力正好可以充分发挥,而这恰恰是一般大臣不耻为、不能为的。有了共同的利益,乾隆帝与和珅成为了事业上的亲密伙伴,乾隆帝需要和珅做一些不太光彩的敛财事务,而和珅打着乾隆帝的大旗趁机中饱私囊。

和珅极为贪财,利用第一宠臣的身份与大学士、军机大臣以及兼管众多事务的地位公开索贿、卖官,又利用内务府总管大臣的身份截留天下进献给皇帝的贡品,因此他成为乾隆朝也是整个清朝的第一大贪官,并且形成了以他为首的自上而下、有组织、有系统的贪腐食物链,层层贪腐、索贿行贿,败坏了整个官僚体系。这一切的成本最终还是要落在广大民众身上,明为永不加赋,实为以贪腐加赋。更可怕的是,因贪腐官员日益增多,担心反贪会清除贪腐的食物链,和珅创立了“议罪银”制度,即贪腐犯案的官员只要上交一定数量的白银就可赎罪,而且获得了乾隆帝的批准,议罪银直接交给皇帝的私人银库——内务府广储司,成了皇帝敛财的工具,这是变相将贪腐合法化,甚至是鼓励贪腐。到了晚年,乾隆帝的反贪也逐渐改变了性质,变成了他敛财的手段,有意纵容官员贪腐,然后等到一定程度再用议罪银、抄没家财打击,起到了不加赋而敛财的目的,既保持仁君的形象,又因反贪而获得民心,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但这种手段看似机巧,实际上却损害了整个帝国的肌体。

和珅在这场乾隆帝亲自导演的游戏中扮演了主角。在这场游戏中,贪官们实际上成为了皇帝的投资公司,和珅就是大大小小投资公司集团的总裁。贪腐的钱财在当时没有现代各种巧妙的技术手段隐匿,更无法转移国外,因此无处可逃,贪官们只是一群待宰的肥羊。章学诚评论:“自乾隆四十五年以后,迄于嘉庆三年而往,和珅用事凡三十年,上下相蒙,惟事婪赃渎货,始如蚕食,渐至鲸吞。”《清史稿》认为:“和珅继用事,值高宗倦勤,怙宠贪恣,卒以是败”,乾隆帝则因“耄期倦勤,蔽于权倖,上累日月之明,为之叹息焉”《章学诚遗书》;《清史稿》卷319《和珅传》、卷15《高宗本纪六》。。与薛福成一样,章学诚和《清史稿》在评价这段历史时也将乾隆帝晚年的吏治败坏归于和珅,最多认为乾隆帝因年老被和珅蒙骗,这些均仅及表面,未触及实质,没能指出乾隆帝晚年的荒政、敛财、自以为是地操弄权术才是贪腐的根本原因,这是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导致的。以乾隆帝的英察,他怎么会不知道在他眼皮底下和珅的所作所为?只是和珅的贪腐烈度之强,危害之大远远超过他的想象,他一向自以为是、志得意满,以为一切都在他的洞察、掌控之下,因此他对和珅始终宠信不衰。乾隆朝诛杀的贪官不可谓不多、手段不可谓不烈,这些贪官只是太过于肆无忌惮、超过皇帝的容忍底线才被清除,而实际上当时已经几乎是无官不贪,乾隆帝为了政局的稳定以及敛财的目的特意加以包容。当然,以当时的技术手段,皇帝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毕竟有限,即使如乾隆帝早期那样对贪腐深恶痛绝,没有普遍的、低成本的舆论、民众监督制度以及有效的独立司法体制,仅仅依靠少数人,想要彻底清除贪腐也是不可能的。

标签: 和珅乾隆贪污受贿代理人

更多文章

  • 南朝宋国大将裴邃:少有能和陈庆之相提并论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裴邃,南朝,大将

    裴邃(?-525),字渊明,河东闻喜人,魏襄州刺史绰之后也。祖寿孙,寓居寿阳,为刘裕前军长史。父仲穆,骁骑将军。邃十岁能属文,善《左氏春秋》。齐建武(494~498)初,刺史萧遥昌引为府主簿。寿阳有八公山庙,遥昌为立碑,使邃为文,甚见称赏。举秀才,对策高第,奉朝请。东昏践阼(498),(萧宝卷(48

  • 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也曾行贿:明朝的清流都不干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海瑞,清官,行贿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历任知县、州判官、尚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从不谄媚逢迎。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曾经买好棺材,告别妻子,冒死上疏。海瑞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众爱戴。但有史料证据说明海瑞也行过贿,这究竟

  • 揭秘改变欧洲历史的八大刺客:一枪引爆世界大战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刺客,欧洲,世界史

    说起刺客,我们印象中的大概会是一个用黑布蒙住脸,眼神锐利而诡秘,但行动总有些贼头贼脑的家伙吧。事实上,历史上也有人对刺客充满了崇敬,太史公司马迁就是一个,他专门为刺客作传,于是战国四大刺客的英雄事迹成为惊天地,泣鬼神的义举,其中的荆柯刺秦皇现在还被搬上荧屏,又是电影又是电视剧的,实在火了一把。 而西

  • 中国古代历史上首个穿寡妇内衣公开亮相的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史上,寡妇,内衣,君主

    导读:春秋时期的陈国是舜帝的后代,自从尧帝把两个女儿嫁给舜以后,就让他们定居在了妫(gui平声)地,因此他的子孙们就用地名作姓氏,姓妫。很多代过去以后,舜帝的子孙一辈不如一辈,逐步走向衰落。这是什么原因呢?很明显,那就是舜后来的子孙除了争名夺利外,生活上还极度淫乱奢靡,不务正业。这里要讲的是,陈国的

  • 揭秘:历史上汉王刘邦落难逃跑竟然撞上桃花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邦,落难,桃花运

    导读:在刘邦诸多的老婆之中,戚夫人的命运算是最悲惨的一个了。她是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夫人,出身在社会的最底层,唯一的靠山就是刘邦。但不幸的是刘邦也不能和她天长地久过一辈子。高祖死后,戚夫人与儿子刘如意的那杆大旗就彻底倒了,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那么,戚夫人到底是怎样一个来历,又是怎样做了刘邦的夫人呢?

  • 青词宰相严嵩:他以哪三件法宝固宠成为权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严嵩,嘉靖帝,青词,

    在嘉靖朝,只有在议礼和赞玄这两件皇帝最热心的事情上都做得无可挑剔,才能久宠不衰。青词、贺表、仙丹是严嵩借以升腾的又一阶梯。他在议礼得宠的基础上,又登着这一阶梯由礼部升入内阁,成为明代历史上最有名的“青词宰相”。严嵩是侍值赞玄最久的大臣。还是在做礼部尚书时便受到了同翊国公郭勋、内阁首辅夏言一样的“圣恩

  • 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最没有主张的权臣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宇文化及,隋炀帝,江都,

    宇文化及是隋末叛军首领,曾为隋炀帝太仆少卿、右屯卫将军。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他父亲是隋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隋末,宇文化及见隋炀帝昏庸,隋朝必然灭亡,于是起兵谋反,另谋建立新朝。虽被剿灭,但也过了一把皇帝瘾,只不过没“爽”几天,脑袋就让别人摘下来了。宇文化及少年的时候就是个浪荡公子,经常骑着

  • 郑和打海盗:600年前剿灭当时世界最大的海盗集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郑和,海盗

    国人都知道郑和下西洋在古代航海史上的意义,却不大知道郑和舰队当年曾剿灭了世界上最大的海盗集团,维护了东南亚海域的安全。1.舰队有船208艘,官兵27800人明永乐年间(1403~1424),明朝国力蒸蒸日上,经济实力、造船技术、航海经验都足以保证开展大规模的航海活动。皇帝朱棣也有着雄心壮志,他不满意

  • 倒戈将军孟达的人生悲剧:数易其主最终身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孟达,倒戈,诸葛亮,

    “城头变幻大王旗”鲁迅的这句诗,算是对乱世最真实的写照了。乱世之中,政权频繁更迭,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大多也没什么节操了,倒戈、投降是司空见惯的。但频繁倒戈的人,即使在乱世,也只是别人的棋子,结局大多凄凉。三国时期的马腾如此、吕布如此,孟达也同样如此。三国时期有两个孟达,一个是魏国的安定太守孟达,为

  • 你所不知道的齐桓公:为一个女人屠兄杀妹终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齐桓公,春秋战国

    提到春秋这段历史,不得不提及“春秋五霸”。周平王东迁洛邑,王室衰微,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四夷不段内侵,严重威胁了中原民族的生存空间。为此一些强大的诸侯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不断拓展自身实力,成为各诸侯国公认的“霸主”。作为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他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