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侬智高因为向宋朝求官不得而起义的吗

揭秘侬智高因为向宋朝求官不得而起义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682 更新时间:2024/1/22 10:21:25

侬智高是北宋少数民族起义首领,他是起义的发起者。他在一个叫傥犹州的地方建立大历国和交趾的李朝相抗衡。在同李朝抗衡的同时,他向宋朝表示臣服,希望求得一个职位,可以震慑和联合各个部落,用来组织反抗交趾的掠夺。但是遭到宋朝的拒绝,于是就在他自己的家乡安德洲建立了南天国,称自己为仁惠皇帝。他曾多次打退交趾的入侵,再三请求归附遭到拒绝后侬智高起义造反了。

当时,韦、黄、周、侬四大姓称雄于广源州,在相互的争夺中,侬姓占了上风。在宋朝一开始的时候,侬氏就和宋朝皇室交往密切。党犹州的侬民富是个富豪,在民间威望很高,被宋朝封为司空、御史大夫。等到了侬智高父亲的时候,权力就更大了。之后为了取得宋朝的信任和支持,侬智高的父亲侬全福注定归附宋朝。因为侬智高的父亲自己自封为“昭圣皇帝”立自己的妻子为“明德皇后”,因为拒绝向交趾奉土称臣,所以被交趾派兵俘虏了,之后还被斩首了。侬智高为了逃避战乱是在安德州长大的、

侬智高因为仕途的不顺利又因为亲人被杀了,这两种怨恨都聚集在他一个人身上。便在傥犹州建立“大历国”。交趾的统治看到侬氏家族居然又有人想要东山再起,就派兵去攻打,侬智高不敌被抓回了交趾的都城中国。之后,李德政看到杀了侬智高的父亲都没征服侬氏势力,就把侬智高放回去了。侬智高想向宋朝求个官职,但是几次三番下来,宋国都没有同意,他就召集部众说自己得罪了交趾,宋朝又不接纳我们,我们已经无处藏身,只有造反了,不久就爆发了侬智高造反起义的事情。

侬智高民族

侬智高是北宋中期广西的少数民族首领。广西,就是现在我国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所以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侬智高的民族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的自治区,当然民族是壮族啦。侬智高是一名壮族的首领。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五个少数名族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一个沿海自治区。地处于我国华南地区的西部。广西这个地方聚居着汉族、壮族、瑶族、苗族等民族,是个多民族聚居地,不过多数应该以壮族为主。广西壮族自治区因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气候孕育了很多珍贵的动植物资源。自治区中奇特的喀斯特地貌,还有许许多多惨蓝的古代遗迹,浓郁的民族风情,是广西别具魅力。

说起壮族来,壮族旧称僮。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一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广西,云南、广东等区域。当然,在国外当然也有分布,国外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

壮族服饰的颜色主要有蓝色、黑色、棕色三种。在壮族,男子、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有不同,各具特色。在壮族未婚女子喜欢留长发,有刘海,通常把左边的头梳到右边,用发卡固定住,劳作是会把头发盘上头固定。已婚妇女则要梳龙凤髻。女子喜欢佩戴簪钗,耳环和手镯等首饰,有钱的用金制得,没什么钱的则用银制得。

壮族人居住坝区或者城镇附近的房子一般多是砖木结构,外墙会粉刷称白灰色。屋檐会画上装饰用的图案。但是如果是住在山区的壮族人,他们的房舍则多数为土木结构,建筑样式一般为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智高起义的历史意义

侬智高因为宋朝不答应他的归附,又因为觉得时间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处,便开始起义造反。侬智高起义是壮族人民反抗宋朝的武装战斗,是一次规模比较大的由壮族的侬智高领导的起义。

在侬智高失败回到邕城,狄青率领军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城北,就是现在的南宁人民公园这个地方扎营,直面大南国城下。这时候的侬智高已经陷入寡不敌众的情况了,战况很是不利,于是不得已之下一把火烧了营房,便逃离大南国帝都邕城,逃回广源,之后有辗转流亡到大理,两年后就死在大理。

壮族起义领袖侬智高反对赵宋朝廷的起义,可以说是一场反对内外统治的压迫和剥削的完全正义的战争,这次的起义还得到沿途各个民族人民群众的拥护,至今某些地区还有在流传着许许多多歌颂当时侬智高反对宋朝统治的诗歌、民间故事等等。这就是最好的证据。

虽然,起义的最终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起义还是狠狠地教训了宋朝宋仁宗的统治集团。在经过平定了侬智高起义后,当时朝廷更是更改了对广源等地区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族矛盾。

侬智高所说是起义,但是由于侬智高的起义引起的战乱,在极大程度上损害的都是岭南汉族的利益,所以在汉族的史书中,侬智高不是一个正面人物,侬智高的起义是被定义为侬智高叛乱,当然在现代历史观中,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

侬智高墓

侬智高是北宋安德洲人没因为成年后一起和他的父亲活跃在广源州,所以被人认为是出生在广源州。侬智高在傥犹州建立大历国,还请求向宋朝内附,但是被拒绝,之后起兵反宋,曾多次打败宋朝派来剿灭他的士兵。之后被狄青打败,流亡大理后不知所终。

北宋期间,壮族首领侬智高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外敌,争取统一的行为,是广西以壮族为主各个少数民族为辅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侬智高的功勋还是在如今壮族的各族人名中广为流传,如今还是有很多人民用许许多多的方式对他进行纪念。关于壮族民族英雄侬智高的墓葬在哪里,大家各有各的说法,有的人说“侬智高因为之后流亡大理,所以死后葬在大理了”;有的人说“侬智高的首级被人砍下来送到京城去了”;有的人说“侬智高的两个贴身护卫,在为了整个民族的安全,牺牲了侬智高保全大家把他葬在某个不知名的山洞里”;当然更多的说法是侬智高不知所踪了。

广西那坡县坡荷乡中山有一座神秘的金山,它是一座由三块石壁合成孤峰,石壁上下连通。当地的人说这里是侬智高的藏宝地,在节日的时候回出现珠宝,但是用完的时候要归还,不然三天内会病死。还有群众反应说在这个山洞存放尸体,尸体不会腐烂。之后,在出土的物中有些专家认为这座山可能是侬智高的墓葬。

标签: 侬智高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司马懿都靠边站 他才是三国第一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贾诩

    朋友们讨论《三国演义》,朋友们说学谋略就要看《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和司马懿,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听闻此言也只能“呵呵”一声,诸葛亮、司马懿是厉害,但在另外一个人面前,他俩也都要靠边站。谁呢?毒士贾诩。著名三国评论家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评论到: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

  • 揭秘北宋初年的大将曹彬为何会发明“缓刑”?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彬

    曹彬任节度使知徐州时,他手下有一个年轻的官吏犯了法,案件都已经查实了,本应处罚20大板。可是曹彬就是对此事不闻不问。网络配图曹彬一向执法严明,所以大家都对此事感觉奇怪。一年之后,曹彬忽然下令将那个下属抓了起来,打了他20大板,说这是对他上年所犯罪行的惩罚。对他的这一做法,大家更是如坠云雾之中,问他:

  • 曹操不敢称帝 为什么曹操儿子曹丕敢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丕

    在三国时代里,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打下了大半江山,不过即使英明雄武如曹操,都不敢篡汉自立称帝,但为什么能力与威望不如曹操的曹丕敢称帝呢?今天老猫就跟大家说一说曹丕称帝的原因。曹操的功勋不胜枚举,在军事与战略上,他消灭了袁绍,统一中国北方,奉天子以令不臣,在政治层面拥有绝对话语权,在曹操后期,更是征讨孙

  • 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秦朝灭亡 和书生有多大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六国,居功甚伟,但为什么诺大的秦朝二世而亡呢?秦始皇留下的基业难道败的就那么快吗?其实归根结底,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到底杀一帮子书生,能对秦朝产生什么样的重大影响呢?关于秦朝为什么会二世而亡,历史上向来存在多种说法,大家听到最多的,可能就是暴秦二字,秦朝因推行法家,施行

  • 刘备摔阿斗的故事 真正用意是为了收买人心?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摔阿斗的故事

    在长坂坡上,刘备怒摔阿斗,是真心生气还是只是为收买人心?试想想,一个忠心耿耿的大将跟随刘备十数年,危难相持,为了阿斗身陷敌军之中。七进七出,把阿斗稳稳地搂在怀中,常人也难免感动,何况以仁义立身的刘备。所以刘备得做点表示,总不能让别人冷眼。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

  • 为什么西汉开国的第一侯刘邦要选他痛恨的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邦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农历庚子年。汉帝刘邦在洛阳南宫接见张良。去年的朝议,作出了定都关中的决定,只是因为项羽的一把火以及后来一系列战事的破坏,关中的秦代旧宫殿成为一片废墟,因此刘邦指定萧何主持建设汉帝国的新都,新都建成之前,刘邦暂居洛阳,处理日常国事。张良的身体一直不好,战争结束以后,刘邦入

  • 汉初三大名将的悲惨结局 韩信还不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英布

    在秦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所以这个时代也铸就了许多著名的将领。比如西汉初年的三大名将:韩信、英布、彭越,每一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特别是韩信。虽然他们曾经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但是最终还是逃不过悲惨的结局。网络配图3、英布英布(?—公元前196年),六县(今安微六安)人,是秦末汉初名将,

  • 嚣张的明代贪官张彩:索要性贿赂 不给就下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彩

    据记载,南京御史蒋钦,因南京给事中戴铣弹劾刘瑾受累入狱,受杖后被消职为民。出狱没有几天,戴铣再度上奏章弹劾,蒋钦又被捉入狱中,再杖三十,新旧创伤交织,蒋钦昏而复醒,狱吏问他:“你还敢胡说吗?”蒋钦说:“一日不言,一日要尽责言。”锦衣卫又将他毒打一顿,昏迷三日后复醒,醒后越想越怒,又向狱吏乞了纸笔,再

  • 不知所终!建文帝朱允炆到底去了哪?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建文帝

    导读: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将“洪武”改为“建文”。然而可悲的是,建文帝在位仅仅四年,就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推翻,而下台后的建文帝的去向,却成了千古疑案,众说纷纭。建文帝朱允炆,其父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早年立为太子,不幸中年早逝。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死时,他

  • 朱元璋即位后想与日本恢复邦交:携手消除“倭乱”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在尚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下,明朝即开始大规模的外交活动,1369年,朱元璋派遣使节持诏书分赴东亚海域各国,同时把日本、高丽、占城、琉球等十五国列为“不征之国”。新生的大明王朝对外传递的和平友好姿态很快获得了积极反响,占城、爪哇、渤泥、高丽、琉球、三佛齐、暹罗等二十几个国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