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个女人从阶下女囚到巾帼宰相后世流芳

一个女人从阶下女囚到巾帼宰相后世流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186 更新时间:2023/12/27 22:22:30

她最恨的应该是给她的家族带来灭顶之灾的那个女人,而她内心里却不得不承认,这一辈子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杀父仇人。

她是名家之后,却沦为戴罪之身,尚在襁褓之中时,命运就以不容抗拒的姿态给了她沉重一击。从养尊处优的贵族小姐到洗衣扫地的卑贱下人,她面临的是无尽的心理落差与看不到前路的惨淡人生。也许是骨子里自带的倔强与聪颖,也许是恶劣的环境促成的隐忍与谋算,让她在这个人人如履薄冰的皇宫中生存了下来,并一步步成了能够左右时代命运的传奇人物。她是上官婉儿,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心智过人的政客,更是一个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女人。

网络配图

相传,上官婉儿还未出生之时,她的母亲郑氏做了一个梦,解梦人告诉她,她腹中的这个胎儿有“称量天下士”之能,将来必成大器。郑氏欣喜非常,只盼着这个孩子平安落地,有朝一日光宗耀祖。可令她没想到的是,这个凝聚了她无限期望的孩子竟然是个女儿身。郑氏不由对那个梦中的预言产生了怀疑,她甚至对着襁褓之中的婴儿询问道:“你是不是真的有那经国之才啊,孩子?”郑氏的失望与怀疑背后是那个男权时代的缩影,一介女流之辈难道真能“称量天下士”吗?所幸,上官婉儿并非寻常女子,她的聪明才智与隐忍权谋让她一次次化险为夷,竟印证了郑氏的梦中预言。

上官婉儿家世显赫,她是西汉上官、上官安、上官期祖孙三代的后裔,祖父上官仪是唐高宗时的宰相。只可惜她时运不济,一出生就面临着家境的剧变。上官婉儿出生之时,武则天虽然还没有登基为皇,但她手握大权,掌管着朝廷的大小事宜。唐高宗李治性情软弱,又没有经世之才,处处被武后压制。这引发了朝廷中有志之士的不满:皇后临朝称制,成何体统?于是,这些忠于皇室的朝臣们密谋对付武则天,帮助皇帝重整朝纲,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就是其中一位。遗憾的是,他们的计划还未实施就被武后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公元664年,即麟德元年,上官仪等人的密谋传到了武则天的耳中,武后怒不可遏,下令严惩这些不知本分的官员们。武则天的怒火不断蔓延,虽然上官仪并非这次计划的核心人物,但由于“废除武后”的诏书出自他手,武则天下令将其杀害。祖父被杀,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上官婉儿一出生就与其母郑氏一同被贬到了掖庭为奴。

掖庭,也称掖庭宫,是富丽皇宫之中灰暗的一角。这里居住着宫女和犯罪官僚们的妇女家属,她们往往是被贬到此地,从此告别自由身,沦为低下的奴婢。可以想见,向来养尊处优的郑氏在面对这样的场景时,内心是怎样的煎熬。这时,她怀中的上官婉儿成了她唯一的希望。她又想起了那个“称量天下士”的预言,无论是真是假,她都要努力一次。于是,郑氏不再自怨自艾,她开始利用宫中的一切资源,对上官婉儿悉心教导,为上官婉儿将来在政治与文学上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郑氏与上官婉儿就在宫中默默无名地度过了十余年。入宫时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这时已经出落成了一个美丽动人的少女。出众的外貌加上超群的才华为她赢来了许多关注,这却让她愈发迷茫了。她不甘心被困在宫墙之中,只能干一些无法施展才能的杂活儿,她向往宫外,更向往成功。但整整十四年过去了,她与母亲的境遇没有丝毫的改善,她们只能吞下苦水,等待一个机会。也许,这个机会很快会到来,再次彻底改变她们的生活;也许,这个机会永远也不会到来。

网络配图

可能是她们母女的诚心感动了上天,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在上官婉儿十四岁的某一天,武则天听说了这个才能出众的女孩儿,作为那个时代鲜有的女性政治家,她对出色的女人总是另眼相看的。武则天决定亲自出题考考上官婉儿,倘若她的才华真如传说中所言,那必委以重任,不使其埋没。很快,武则天就召见了上官婉儿,并当场出题让她作答。上官婉儿果然如传言所说,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行文流畅,辞藻华美。武则天看着眼前这相貌出众,才华横溢的女孩儿,很是惊喜,当即决定免去她奴婢的身份,让她掌管宫中诏命。

公元690年,已是花甲之年的武则天废除了李治,成了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十分倚重上官婉儿,将大量诏书的撰写工作交付给她,小到官员升迁,大到军国要务,这些诏书都出自她手。她也因此被朝臣称为“内舍人”,风光无限。但是上官婉儿并不知足,她深知自己只是武帝手中的木偶,因她而生,因她而亡,她不甘心只做一个“抄书人”。终于,年轻气盛的上官婉儿犯下了死罪,武则天怜惜她的才华,让她免于一死,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上官婉儿被处以“黥面”之刑,即在脸上刻字,然后涂上墨碳,永世不得去除。上官婉儿惊惧交加,无力违抗。行刑之后,上官婉儿十分心疼自己的容貌,她灵机一动,用金银箔制成梅花贴在面额,不仅挡住了刺字,还平添几分妩媚。这就是“梅花妆”的来由。

关于上官婉儿究竟犯下了什么死罪,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民间猜测,上官婉儿不满被武则天操纵,私自篡改了诏书,惹怒了武则天。关于“梅花妆”的来由,历史上也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控鹤监秘记》中的记载充满了传奇色彩:武则天视上官婉儿为心腹,即使是与男宠张昌宗缠绵床榻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儿春心暗许,背着武则天与张昌宗私通,武则天发现之后,龙颜大怒,一刀砍伤了她的脸,张昌宗一再求情,武则天才赦免了她的死罪。为了掩饰刀痕,上官婉儿发明了“梅花妆”。除此之外,还有人传说,上官婉儿是不满张昌宗等男宠的调戏,怒而关闭了象征皇权明堂的通道,武则天下令在其脸上刺“忤旨”二字,以示惩戒,上官婉儿不得已才以梅花遮盖。这些人们流传下来的故事并不十分可信,但可见民间对这位传奇女子也是充满好奇与想象的。

死里逃生的上官婉儿深知自己无力与武则天抗衡,只得暂时放下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一心侍奉武则天,事事恭顺奉承。武则天以为这个心气颇高的才女已经被自己彻底收服了,于是对她更加信任,开始让她处理百司奏表,甚至让她参与到政务中来。上官婉儿的势力更胜从前。一开始,武则天看中的是上官婉儿的文采,命她掌管宫中制诰,后来,武则天赞赏她的忠心,视她为心腹。在一步步的谨慎权谋中,上官婉儿的羽翼逐渐丰满,权势之大甚至被称为“巾帼宰相”。

网络配图

然而,武则天的皇权只是昙花一现。公元705年,太子李显与宰相张柬之等大臣联合发动兵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唐中宗李显继位,史称神龙政变。为摆脱武则天的控制,上官婉儿也在这场政变中出了一份力,并因此深得李显的信任。李显垂怜上官婉儿的姿色,又欣赏她的才智,不仅封她为昭容,封她的母亲为沛国夫人,还让她继续掌管起草诏令的事宜。然而,李显没有想到,这个女人并不会就此满足。

出生的显赫与成长的贫贱带来的强烈落差在上官婉儿的心里烙下下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她只相信自己,相信权力。她对权力近乎疯狂的欲望使她不可能安分地做一个嫔妃,更不可能依附于一个男人而存在。但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不能效法武则天成为女皇的。她虽然出身名门,但早已经沦为了罪人之后,她的身后没有任何宗亲的支持;虽然多年来她笼络了不少朝臣,但在那个男权时代,没有任何非亲非故的人会支持一个妃嫔称帝。不仅如此,一旦她表现出这样的倾向,她手中的势力立刻会土崩瓦解。

于是,她只能抑制自己内心强烈的欲望,将目光转向了韦皇后。韦皇后是皇帝的结发妻子,身后还有盘综复杂的宗亲势力作为支撑,扶持她为皇帝要比自己亲身上阵更可行,也更安全。于是,上官婉儿一再向韦皇后与其女儿安乐公主示好。对于上官婉儿的意图,韦皇后心知肚明,但她不动声色,只是向唐中宗提出了一系列请求,其中包括:规定全国百姓为被父亲休弃的母亲服丧三年;百姓二十三岁才能成丁,五十九岁免除劳役等。这些规定最终都被皇帝批准实行了。这正是韦皇后的高明之处。她通过改易制度获得了百姓的拥戴,一步步地为自己将来登上皇位做铺垫。

上官婉儿也在极力辅佐韦皇后。她首先谋划的,就是打压张柬之等朝廷中的元老。她利用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向他举荐了武三思,并与韦皇后合力诱使皇帝将武三思委以重任。皇帝愈来愈依赖武三思,而冷落了张柬之等朝官。韦皇后趁张柬之等人不备,对其进行捧杀。她先让皇帝封张柬之等五位朝廷元老为王,然后架空他们的权力,最后设计杀害了他们。于是,韦皇后与上官婉儿扫除了朝廷中最大的阻碍,从此更加肆无忌惮。上官婉儿为韦皇后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废除太子李重俊。李重俊并非韦皇后亲生,韦皇后对其早有忌惮。

网络配图

上官婉儿一直在寻找机会削减太子的势力。武三思在成为皇帝亲信后,来往宫中颇为频繁,一来二往间,他与上官婉儿暗通款曲,关系更加亲密起来。于是,上官婉儿不断扶植武氏一族,一方面维系自己与武氏一脉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抑制皇族宗室的势力。太子李重俊将他们的这些龌龊勾当看在眼里,一忍再忍,但韦皇后与上官婉儿一再逼迫,让他不得不在隐忍中爆发。公元707年,太子率领左羽林大将军等三百人,诛杀了武三思、武崇训等武氏一族十余人。上官婉儿听闻大惊,赶紧逃到唐中宗与韦皇后跟前。她对皇帝说,太子这是造反,他要先杀了武氏一族,然后逼迫皇帝让位。唐中宗没有对眼前慌张失措的上官婉儿产生丝毫怀疑,他勃然大怒,立刻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等人登上宣武门,下令让大将刘景仁带上二千余人围剿李重俊。李重俊寡不敌众,含冤战死。至此,上官婉儿为韦皇后扫除了第二个心腹大患。

在为韦皇后扫除两大障碍之后,上官婉儿开始施展自己在另一方面的抱负——文学。早在掖庭为奴之时,她就展现了自己在诗词方面的天赋;而在宫里多年的熏陶与磨炼更是让她功力大增。她曾写下“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的抒怀佳作,也曾借“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展现自己的恢宏气度。后世对她的文笔有着很高的评价,张鷟称其为:“博涉经史,精研文笔,班婕妤、左嫔无以加。”吕温更赞其:“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上官婉儿不仅自己写诗,她还力图让文学之风盛行于天下。她不但劝说皇帝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还主持了许多文学上的盛大活动,品评天下的诗文。一时间,作诗成了大臣们的风尚。《景龙文馆记》中就记载道:“至幽求英俊,郁兴辞藻,国有好文之士,朝无不学之臣,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上官婉儿在文学上的个人造诣尚且不论,她在扩大书馆,增设学士方面做出的努力,就足以让她在众星云集的唐朝文坛上占据一席之地了。

虽然上官婉儿在唐中宗和韦皇后的手下,把持朝政,荣宠极盛,皇帝甚至为他的祖父上官仪平反,追封其为中书令。但对上官婉儿而言,唐中宗不可靠,韦皇后更不可靠。她四次上疏,反对皇帝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甚至不惜以死相逼,但皇帝始终没有给她想要的答案。

网络配图

公元710年,没有在韦皇后这里实现抱负的上官婉儿转而投奔了太平公主。不久,唐中宗暴卒,韦皇后独揽大权,意图夺位。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紧急之下,以先皇之名草拟了一份遗诏,试图将李重茂推上皇位,让相王李旦辅佐,并尊韦皇后为皇太后,让她垂帘听政,以此达到权力的平衡。但上官婉儿没有想到,宗楚客等人私自修改了遗诏,并极力鼓动韦皇后称帝,成为第二个女皇。这时,消息传到了李隆基的耳中,他与太平公主等人商议后决定,先发制人。于是,唐隆之变发生了。李隆基率领官兵直捣皇宫,杀死了韦皇后与安乐公主,将韦香儿一系清洗一空。然后,李隆基拥立其父李旦为帝。曾是韦皇后心腹的上官婉儿深感不安,赶紧到宫门口迎接李隆基,并将她与太平公主的遗诏交给刘幽求,企图撇清自己与韦皇后的关系。但这已经无济于事了。

最终,上官婉儿死于政变之中。所幸,她在次年就被平反,恢复了昭容的称号。在《起复上官氏为婕妤制》中,她被誉为“贤明之业,经济之才,素风愈迈,清辉益远。”这十六个字的评价在中国历史中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这段文字给予了一个女人以政治人物的评价,而不是作为某某的女人、某某的夫人。不是所有名门之后都会有着非凡的一生,何况这个“名门”只不过是给她带来灾祸的一个称谓,何况她只是一个女人。她最恨的应该是给她的家族带来灭顶之灾的那个女人,而她内心里却不得不承认,这一辈子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正是她的这位仇人成了她的导师、君父和英雄。正是这位仇人导师,教会了她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也让她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传奇的女人。

从名家之后到阶下女囚,从巾帼宰相到后宫嫔妃,上官婉儿的一生风云变幻,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一个女人,她相貌动人,身姿出众;作为一个文人,她文风清雅,细腻脱俗;而作为一个政客,她野心勃勃,不择手段。终其一生,她为自己的欲望所驱使,不曾真正向任何人低头。无论后人评价如何,她都是那个时代里一位忠于内心、敢于争取的传奇女性。

标签: 上官婉儿

更多文章

  • 为何说咸丰帝是历代帝王中命运最惨的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咸丰

    咸丰皇帝在历代帝王之中,咸丰帝的命运差不多是最惨的一位。前期虽然历经图治理,但是在外国入侵和国内农民运动的打击下最终颓废而招致骂名。网络配图从一个帝王的角度来说,咸丰帝的资质在清朝帝王中大概能居中游偏上,他继位以后,重用汉族大臣,严惩贪污腐败,改革力度超过了嘉庆、道光两代君主。与其他的一些封建帝王一

  • 南汉皇帝刘龑如何做“风流天子” 修金顶银地宫殿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龑

    “风流天子垂衣坐,越国夫人迎辇回。础柱四围香气涌,错疑手握楚云来。”(《十国宫词》)“珠殿才兴又玉堂,风流天子五蛮方。芙蓉甘菊呼鸾道,无复龙川歌舞冈。”(《十国宫词》)“镂柱香藏廿四仙,南薰殿暖袅炉烟。尧乾汤湿浑间事,赢得风流一代传。”(《清闲供》)诗中提到的这位“风流天子”,就是五代十国时南汉的开

  • 秦始皇的一生从不怕死到不敢死 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吞并六国一统华夏,一生波澜壮阔,但深究其人生其实很简单:先是不怕死,后来不想死,最后不敢死。秦始皇称帝后,他并没把生死看得多么功利,因为他既然把自己称作“始皇帝”,必是打算给子孙留点生存的空间,不想耍赖不死。可是从公元前211年开始,48岁的秦始皇就陷入了纠结,他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他

  • “小人”元稹:为升官抛弃情人 耽误李贺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元稹,李贺

    在唐代,元稹和白居易齐名,以至于“元白”的称号一直流传至今。不过,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元稹就把自己的名声给搞臭了,以至于人人侧目。网络配图不择手段,为升官弃情人元稹虽然早早就诗名在外,但他最出名的事迹,还是提供了崔莺莺这一家喻户晓人物的原型。元代王实甫就是以元稹的《会真记》为蓝本,写出了现在广为流传的

  • 魏延为何不是五虎将?蜀国第六强武将死的最冤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延

    三国蜀汉人才辈出,最著名的武将非五虎上将莫属,不过对于五虎上将的排名,很多人都颇有微词,为什么蜀国鼎鼎大名的武将魏延没有上榜?而作为三国时代里最憋屈武将,魏延的悲催事还远未如此,他的死,也同样是一件不能让人释怀的事。魏延身为三国时期蜀国猛将,多次立有战功,很受刘备赏识,并且屡次委以重任,但是为什么蜀

  • 宫廷权争:南唐太子为夺取王位毒杀亲叔叔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昪,宋太宗,李煜

    酒毒基于心毒,心毒基于权力欲。中国刑名的祖师是夏禹时代的皋陶,他创立的“五刑”使决案刑罚有了依据。然而,传统社会中,法外之刑也是常有的。诸如要处死一些名望较高而未触刑法的,或因内宫阴谋要消灭敌手的,虽然也可以欲加其罪何患无辞,但毕竟不十分摆得上台面,于是,就施以法外之刑了,如果不需要起到杀鸡儆猴的震

  • 盘点:三国时期被载入史册的四位贤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贤臣

    导读:每一个时期都会涌出许多将才和贤臣,但是能够被载入史册的往往是那些对历史有改革作用的人。三国时期不乏人才,但是被记入史册的四位贤臣都有谁呢?网络配图一、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建安十二年冬,他被刘皇叔三次邀请,并最后归属蜀汉。在其中,他认为必定三分天下,并且认为只有与吴王孙权联合

  • 探秘春秋霸主晋文公背后功不可没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重耳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春秋霸主,年轻的时候命运多舛,受庶母骊姬迫害四处逃亡,周游列国几十年最终在62岁登临君位。重耳之所以获得成功除自身努力之外,他身边如赵衰、狐偃等贤能大臣的辅佐功不可没,更加功不可没的是他身后几位善良贤惠的女子们。网络配图狄国女子——等你一万年重耳逃出晋国时没有归路,只好跑到

  • 一国之君为何如此仇富?竟然源于小时候的一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一国之君为何如此仇富

    重八十六岁那年,朱家租种刘德的十几亩田地,获得了大丰收。在朱五四的印象中,他种了一辈子的田,还从没有收过这么多的粮食。粮食收多了,心眼儿也就多了。陈二娘对朱五四道:“我们家重八已经是大人了。趁今年收成好,托人给重八说房媳妇吧。”朱五四听了陈二娘的话后只是笑笑,没言语。虽然他也有和陈二娘同样的想法,但

  • 揭秘:兵仙韩信为什么甘心钻别人裤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ku)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网络配图韩信,淮阴侯,但在他小时候,父母早逝,家中贫困,韩信靠到淮阴城下钓鱼卖钱维持生活。有时钓不到鱼,就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