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败光家底 诸葛亮收拾残局让蜀汉多活40年

刘备败光家底 诸葛亮收拾残局让蜀汉多活40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657 更新时间:2023/12/7 2:53:21

核心提示:刘备病逝于白帝城,此后诸葛亮掌政,他深知联吴抗曹的重要性,遂派使臣去东吴,恢复吴蜀联盟。当时孙权与魏尚未断绝关系,所以拒绝接见。

网络配图

夷陵之战(今湖北宜都市),又称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吴蜀两国唯一的一次战争,这场战争几乎破坏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提出的“联吴抗曹”战略。战争以吴胜蜀败而告终。战后幸赖诸葛亮派使臣去东吴恢复联盟,才使三国鼎立局面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221年四月,刘备听说汉献帝已死(

实际未死),遂也即位称帝,以正统自居,史称蜀汉。但刘备对失去荆州,并不甘心,对关羽被杀耿耿于怀,因此,他称帝不到1个月,就要东征东吴,为关羽报仇。当时蜀国的文臣武将纷纷谏言,不让他出兵,刘备一概不听。

221年七月,刘备亲率70万大军东征孙权(实际兵力约4万),孙权任陆逊为大都督,陆逊在夷陵与蜀军相持有半年之久,已摸清蜀军底细,陆逊以火攻取胜,破蜀军40余营,斩蜀将张南、胡王沙摩柯等,蜀军土崩瓦解,死者数万。刘备趁夜逃回白帝城。清代学者王夫之说:

“国之精锐,尽于夷陵。”

网络配图

对刘备来讲,夷陵之战是在错误的时间, 错误的地点, 发动的一场错误的战争。刘备首先处理的应该是内政,但他一意孤行,不听谏阻,

甚至囚禁反对者。赵云站出来谏阻, 就不让赵云随征。张飞肯定是同意东征的,但在出征前张飞被杀,军中又失去一员猛将。

其次,刘备东征完全违背了《孙子兵法》 的兴兵原则。孙子在《火攻篇》 中说, “主不可以怒兴师,将不可以愠( 恼恨)

而致战”。刘备盛怒,又不合于利,其败则属必然。

最后,从战术上讲,刘备既然决定东征,就该利用身处上流的优势,率4万大军水陆并进,向前猛攻,打东吴一个措手不及。从陆逊写给孙权的上疏可知,陆逊最怕的就是蜀军水陆并进。就连几乎没有战争经验的曹丕也对群臣说:“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

网络配图

223年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此后诸葛亮掌政,他深知联吴抗曹的重要性,遂派邓芝去东吴,欲恢复吴蜀联盟。当时孙权与魏尚未断绝关系,所以拒绝接见邓芝。邓芝上表请求见孙权说:臣今来,是为吴,不为蜀。邓芝把吴、蜀联盟之利,与吴归服魏国之弊说得一清二楚,孙权听后,沉默很久说:“君言是也”,于是与曹魏断绝关系。

邓芝出使任务胜利完成。自此吴、蜀两国始终保持联盟友好关系,遇有一国与魏发生战争,另一国则呼应支援。这种局面为蜀国开发西南、吴国开发江南创造了有利时机,并使三国鼎立维持

40多年。

标签: 刘备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的两位传人:一个身首异处一个拔剑自刎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

    核心提示:姜维肯定不降啊。我投降?笑话!我来蜀国是冲着先生的知遇之恩来的。我这样贪生怕死地投降了,后人怎么议论我呢? 不降!网络配图一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掌政,他有一个致命的失误:即没有注意培养后备干部。我们可以分析,从诸葛亮出山之后,他身边的人才很多,他却一个也没有看中。因为这些人都不合他的心意。诸

  • 三国里五位神童的悲惨命运:神童真是不易啊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里五位神童

    三国乱世,群雄割据,在每一个割据势力的背后,都有一批突出的谋臣武将。他们或用兵如神势如破竹,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其中不少人亦年少有名,可谓英雄出少年,堪当乱世的早慧儿童。但是超常的智慧和过早的成名,究竟给乱世的他们带来了怎么样的人生?自古以来,人们把那些才智出众、少年得志的儿童称为“神童”,并认为这

  • 拿破仑临终不忘广州人:曾斥侵略中国是最蠢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拿破仑

    “以今天看来,狮子睡着了连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这句话迅速传遍了欧洲,又传遍了世界,产生了极强的轰动效应,一直到今天。图片来源于网络叱咤风云的一代雄主拿破仑,在1815年滑铁卢战役失败后,被流放到英属南大西洋小岛———圣赫勒拿岛,并在那里长眠。这一事件,到今

  • 忽必烈最看重的一位南宋大臣:贾似道是忠是奸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贾似道是忠是奸

    《宋史》列贾似道于《奸臣传》,其内容不少来自野史小说,且出于反对者之口,遇事不问是非,均加贬抑。如鄂州之战,云似道私约称臣输币,又虚诳报捷,最是坏事。然考《元史·世祖纪》,仅云约和,并无称臣输币之语。况且《元史》里也记载了在鄂州之战后期,忽必烈曾当着众人的面夸奖身为南宋守将的贾似道:“彼守城者只一士

  • 朱元璋铁腕反腐:不惧丢皇家脸面赐死驸马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铁腕反腐

    在古代中国,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铁腕反腐”的先锋。他制定了《明大诰》等律令,发明了“剥皮楦草”的酷刑,严厉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使明朝初期出现了“洪武之治”的局面,官场风气为之一清,吏治清朗百余年。在整治吏治过程中,朱元璋始终坚持铁腕冷面,雷厉风行,绝不手软,连皇亲国戚也不放过。他亲自下令赐死驸马欧阳伦

  • 咸丰帝为何事感慨:做皇帝想勤俭都不容易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咸丰帝为何事感慨

    咸丰再三惋惜,说:“物力艰难,弃之可惜,尽量给补补吧。”咸丰后来才知道,这样补一下,下面的人竟然报销了数百两银子。听到这里,咸丰慨然叹道:“做皇帝想勤俭都不容易,何况是奢侈呢?”《南亭笔记》卷一中说,咸丰亲政的时候,和他父亲道光皇帝一样躬行节俭。有一次上书房的门枢坏了,内务府请求换个新门,咸丰没批准

  • 嘉庆之死N个版本:与小太监鬼混被雷劈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嘉庆之死N个版本

    旻宁执政的时间长达30年。据说也应该算是一位饱受传统儒学文化浸润的有学之君,“经史融通,奎藻日新”。他在做皇子时,曾亲笔手书“至敬、存诚、勤学、改过”的条幅,悬于室内,日夜自省。不过,到了道光时期,世界形势比嘉庆帝掌权时更加日新月异,所谓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恬静的道光帝,却仍然只想

  • 揭秘女皇武则天和李治不为人知的宫外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武则天和李治

    按照旧史的说法,李治对情人没有丝毫爱怜和实质性的帮助,任其像垃圾一样被送到感业寺做比丘尼,直到后来太宗忌日行香,泪眼婆娑的武媚终于再次打动了他的心,于是重拾旧日欢好,但仍然无意带她入宫。图片来源于网络幸亏当时的王皇后嫉愤萧淑妃有宠,听到高宗和武氏在感业寺互泣之事后认为有机可乘,暗中令武氏将头发留起来

  • 一个女人从阶下女囚到巾帼宰相后世流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上官婉儿

    她最恨的应该是给她的家族带来灭顶之灾的那个女人,而她内心里却不得不承认,这一辈子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杀父仇人。她是名家之后,却沦为戴罪之身,尚在襁褓之中时,命运就以不容抗拒的姿态给了她沉重一击。从养尊处优的贵族小姐到洗衣扫地的卑贱下人,她面临的是无尽的心理落差与看不到前路的惨淡人生。也许是骨子里自带的

  • 为何说咸丰帝是历代帝王中命运最惨的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咸丰

    咸丰皇帝在历代帝王之中,咸丰帝的命运差不多是最惨的一位。前期虽然历经图治理,但是在外国入侵和国内农民运动的打击下最终颓废而招致骂名。网络配图从一个帝王的角度来说,咸丰帝的资质在清朝帝王中大概能居中游偏上,他继位以后,重用汉族大臣,严惩贪污腐败,改革力度超过了嘉庆、道光两代君主。与其他的一些封建帝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