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百里奚的儿子为什么叫做孟明视?为什么不是百明视?

百里奚的儿子为什么叫做孟明视?为什么不是百明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702 更新时间:2024/1/17 11:58:3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孟明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百里奚是中国春秋时代著名的贤臣,他协助秦穆公治国,提倡推行仁政、教化百姓。为秦国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也为秦国百年的仁治创造了良好的开端,秦穆公更是因此被列入"春秋五霸"之一。

关于百里奚的最知名典故,可能就是"羊皮换相"了。百里奚出身贫寒,但志向远大,于是便四处游历,后来,他成功地当上国大夫,但虞国被晋所灭,他便逃到楚国,沦落到为养牛。秦穆公听说他贤能,便用五张羊皮换来了他。

其实,不只是百里奚自己才能出众,他的儿子也有着过人之处。那么,百里奚的儿子有多厉害呢?

百里奚的儿子名叫"视",字孟明,按理说,他的正式名称应该是百里视,但史书上更多的是称他为"孟明视"。和父亲一样,他也出生于春秋时的虞国,也就是今天山西省平陆县一带。孟明视出生不久,父亲百里奚便为了实现抱负而四处游历,留下他与母亲相依为命。

孟明视自小便不爱读书和劳动,而是喜爱和别的孩子一起舞刀弄枪,锻炼武艺。哪怕长大后,他也常常是抛下该做的农活去练武,加上父亲在外漂泊,音信全无,家庭的重担便全部压在了母亲身上。

后来,孟明视和母亲流落秦国,才终于和已在秦国为相的父亲相认。

直到这时,孟明视锻炼的一身武艺才终于派上了用场。秦穆公见百里奚的孩子身体强壮,便封他为大夫。不久,孟明视迎来了检验武艺的机会。"

因秦国帮助晋文公重耳继承国君之位,双方的关系一度非常友善。公元前630年,晋文公因为郑国和晋国结盟之外,又和楚国结盟而气愤,便连同秦国一起攻打郑国。由此,还留下了"烛之武退秦师"的著名典故。

面对气势汹汹的秦、晋联军,郑国国君连忙派出了以能言善辩著称的烛之武,希望他劝说秦军退兵。来到秦穆公面前,烛之武劝说道,秦国帮助晋国灭亡郑国后,土地都归了晋国,那么更加强大的晋国可能便会向西攻打秦国了,如果今天不消灭郑国,郑国可以作为秦国使臣的中转站,供出使的使者停留休整。

在烛之武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下,秦穆公也觉得帮助晋国消灭郑国并不是一笔合算的买卖,于是同意撤兵,还在临行前留下两千士兵协助郑国防御。眼看秦国撤军,晋文公拒绝了臣子们攻打不讲信用的秦国的建议,而是和郑国重新结盟,也撤了兵。

听说郑国两面三刀,又转而和晋国结盟的消息,秦穆公十分生气,想要攻打郑国,但碍于晋文公的强大实力,又不敢立即发作,便只好暂时忍耐。两年后,晋文公去世,大臣们建议秦穆公趁机攻打郑国,不过,朝中的重臣蹇叔、百里奚都反对秦军劳师远征。

思虑再三,秦穆公还是咽不下这口气,便任命孟明视为主将,发兵偷袭郑国。

按理说,这本是孟明视立下军功的好机会,毕竟晋国新君继位,没有心思管秦国和郑国的恩怨。而郑国本就实力弱小,这次出征看似十拿九稳。

然而,孟明视带着秦军来到位于今河南省偃师市一带的滑国时,却迎面撞见了号称是郑国使臣的弦高,弦高献上礼物,并称这是郑国国君听说秦军的将军要来,专门准备的犒劳。孟明视见郑国已经知道军情,有所防备,便悻悻撤军了。

其实,弦高不过是个牛贩子,他听说秦军要攻打自己的祖国,便一面派人通知郑国,一面前去拦截秦军。孟明视果然中计,并在回程时遭遇晋国埋伏,被作为祭品俘虏。晋国新君晋襄公的母亲是秦穆公之女,她害怕秦、晋的仇恨加深,便劝说晋襄公释放了孟明视等人。

周襄王二十八年(前625),孟明视请求出兵雪耻,但又在彭衙之战中被晋军击败。秦穆公没有责怪孟明视,而是鼓励他,再度让他领军。连续遭遇失败的孟明视痛定思痛,努力训练士卒,和他们同甘共苦,在晋国联合宋、陈、郑攻打秦国,并夺走两座城池时,他养精蓄锐,禁止出兵。

为了报答秦穆公力排众议,始终信任。一年后,孟明视立下军令状,出兵讨伐晋国。他率领秦军渡过黄河后,便焚毁了所有船只,誓要与晋国决一死战。

悲愤和屈辱笼罩中的秦军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很快大败晋军,史称"王官之战"。孟明视并非百战百胜的名将,但他能够百折不挠,从失败吸取经验,最终取得胜利,算得上是难能可贵了。

标签: 孟明视春秋

更多文章

  • 毛遂为何能说动楚王援赵他自荐第二年自杀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毛遂

    毛遂的故事关于毛遂的故事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毛遂能在平原进那里潜伏三年,而且不放弃,凭借勇气和胆识,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们不得不承认,毛遂是有远见的人。毛遂的故事秦国在扩张领土的时候把魔爪伸想了赵国,赵国国力不算强大,眼看首都邯郸都要被人占领,赵王出此下策,他派平原君前

  • 平原君赵胜门客毛遂是谁 战国毛遂是哪里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平原君赵胜门客毛遂,毛遂是哪里人

    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人,这毛遂可以说是大器晚成,在赵国赵公子那里当了三年的门客,但是一直没能得到重用,看着其他门客都或多或少得到赵公子或者皇帝的赏识,想想自己真是对不起自己的主人。但是我们说不是缺少机会,而是缺少发现机会的人,终于毛遂盼星星盼月亮,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战国时期打仗是常有的事,百姓也都是水

  • 平原君门客毛遂故里在哪里 毛遂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毛遂故里,毛遂怎么死的

    2008年中国毛氏研究会给邯郸市颁发证书,正式确认鸡泽是毛遂故居,而鸡泽县也成为继承毛字的唯一村落。承认毛遂是毛氏的祖先。在《鸡泽县志》中有这样的记载,东营村相传是毛遂故乡,从明代开始这里就被命名为毛官营,1952年村庄飞开后叫东营村并一直用到今天。2009年的时候,民政局又现场批复鸡泽县重新恢复原

  • 成语“毛遂自荐”出自哪个历史人物?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战国,毛遂

    【毛遂自荐解释】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毛遂自荐近义】自告奋勇【毛遂自荐反义】自惭形秽【毛遂自荐故事】战国时期,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

  • 毛遂自荐的经过如何?又有哪些启示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春秋,毛遂

    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毛遂的简介:毛遂,战国时期赵国(今河北鸡泽)人,身为赵公子 平原 君赵胜的门客, 居平原 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赵孝成王九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毛遂自荐的故

  • 关于毛遂自荐出自哪个历史典故?它的出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典故,毛遂自荐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毛遂自荐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释义】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一个门客;荐:推荐,荐举。一个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去做某项工作。【历史典故】赵国的平原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的门客据

  • 解密:齐景公和名臣晏子开玩笑为何挨批?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齐景公,晏婴,齐国,

    话说一年冬天,齐国临淄地区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平地积雪有一尺多深,但仍不见天空有要放晴的意思。临淄城内还好说一点儿,建筑物要相对牢固一些,但城外可就不行了,很多民房多被厚实的积雪给压塌了。而且,不论城内城外,由于人们对积雪所造成灾害的预料不足,以至于被冻死、饿死了很多人。更为可怕的是灾情仍在继续发展

  • 在历史上齐景公是个怎样的人 齐景公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齐景公

    《论语·季氏篇》中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就是对景公的评价。历史对他的评价几乎呈现一边倒的趋势,认为他是一个骄奢淫逸之人,不可否认他执政初期,虚心纳谏将大权放手给大臣,才会后齐国后来大治的局面,可惜的是齐景公不懂得珍惜,也不懂得坚持,让齐国的国运并没有持续多久。齐景公,出生年月

  • 齐景公的生平简介 齐景公有什么小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齐景公

    齐景公是在春秋时期比较奇葩的一位君主,因为他在任期间,没有做什么正经事,整天游手好闲,沉迷酒色,跟他的哥哥齐庄公如出一辙,都是一个不守君道的君主,但是奇怪的是当时的齐国在众多诸侯国之中国力仍然是很强的,可谓“主昏于上,政清于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齐景公,出生年月不详,公元前547年正式即位执政,姜

  • 齐景公曾要送孔子一块地,孔子如何回复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孔子,春秋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孔子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30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政治家了,也因此结识了齐景公和晏婴。后来,齐景公因为赞叹孔子的才学,甚至要送一块地给他,但是孔子的选择,却让人非常意外,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样的选择呢?这一切,要从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