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齐宣王是怎么引来亡国之患的?真相是什么

齐宣王是怎么引来亡国之患的?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167 更新时间:2024/3/31 23:39:22

很多人都不了解齐宣王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齐威王一鸣惊人,使齐国成为东方霸主。齐威王去世后,儿子田辟疆继位,史称齐宣王。就是那个让人“滥竽充数”的齐宣王,就是那个“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齐宣王,就是那个“独少一爱”“顾左右而言其他”的齐宣王。

八卦还真不少,而且没留下什么好典故是吧?但其实齐宣王有一个很重要的贡献,那就是在稷下学宫招揽了儒、道、墨、法、兵、阴阳等各学派的文人学士,让他们著书立说,学术研究,言论自由,为“百家争鸣”做出了贡献。可惜的是,作为一个君主,在处理一些大事的时候的确目光短浅,这一点蛮要命的。

前面我们说到,由于燕王姬哙的荒唐禅让,引发了燕国内乱,齐宣王趁机派兵进入燕国,掌控了燕国的局势。这对齐国来说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那么,齐宣王握有一手好牌,他打好了没有?

这时候,齐国有两个很好的选择。哪两个选择呢?第一个选择是顺势灭掉燕国,从而发展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当然,需要实行仁政才能巩固。第二个选择是,胜利回师,与燕国建立友邦,燕国人一定会感激齐国,从而使齐国、燕国成为铁血联盟。问题是,这两个选择齐宣王都不要。他要什么呢?趁火打劫。

“齐人取子之,醢之,遂杀燕王哙。”杀子之是大快人心的事情,因为就是它引起了燕国的内乱。但是,杀燕王哙就不明智了,这样使得燕国和齐国变成仇敌。而且,齐军到了燕国“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就像我们平常说所说的烧杀抢掠,趁火打劫,把燕国的大量财物抢回到齐国。事实证明,这是一件非常短视之举。孟子曾经提醒齐宣王,赶紧严肃军纪,终止抢掠。可惜呀!齐宣王觉得有好处干嘛不占?根本听不进去,以至于后来说:“吾甚惭于孟子。”

后来怎么样了?不但燕国军民奋起抵抗,而且遭到赵、魏、韩、楚、秦等国的反对与谴责,最终只好从燕国撤军。从外表情况看,齐国打了胜仗,取得了好多财物,可以说是收获颇丰。但实际上因为贪图小利,落井下石,为齐国引来亡国之患。这就是眼界决定成败。

齐军深入燕国腹地

由于齐军进入燕国,烧杀抢掠,引起燕国人的极度愤慨,燕国军民对太子姬平产生怨恨。赵武灵王趁机迎立在韩国做人质的公子姬职为燕王,这就是后来的燕昭王(前335年-前279年)。(关于燕昭王,不同的史籍有不同的记载,我认为这是比较合理的一种。你觉得呢?)

燕昭王礼贤下士,招募天下人才,贤士们争着奔赴燕国。谋士邹衍从齐国来,屈庸从卫国来;武将剧辛从赵国来,乐毅从魏国来……可谓人才济济。燕国很快国家强大,军民富足。

在燕昭王招纳的人才中,有一个战神级的人物——大将乐毅。《隆中对》中: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管仲在春秋时期出任齐国上卿,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乐毅,就是这个战神乐毅。乐毅本来是魏国人,是大将乐羊的后代。他来到燕国,被燕昭王任命为亚卿,时刻等待着报复齐国的机会。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标签: 齐宣王战国

更多文章

  • 钟离春是怎么成为王后的,是齐宣王的审美出现问题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钟离春,齐宣王

    钟离春是怎么成为王后的,是齐宣王的审美出现问题了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位列四大丑女之一的钟离春是怎么当上王后的,齐宣王的审美到底有没有出现问题?钟离春,又名钟无艳,据史书记载,她复姓钟离名春,也有说名无盐。她与武则天的母亲一样到四十岁才把自己嫁出去,但不同的是钟离春却立志要嫁给王侯。我们现在听到的

  • 韩非子为何不受秦始皇重用 一生的结局太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非子

    李斯有多牛,这里还是要说说的,他协助秦始皇一统天下,当上了帝国的一任丞相,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可以说李斯在秦朝有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可是原本还有另一个比李斯更厉害的人物却在秦国未能受到重用,他就是韩非子。网络配图说来也奇怪,秦

  • 千古悬案韩非之死:秦始皇为何要处死韩非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非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后期重要的思想家,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

  • 揭秘秦始皇最后悔杀的人 天妒英才韩非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非子

    众所周知,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以法势术为核心,总结了商鞅,慎到,申不害等前人的智慧,补充和完善了法家思想。但其被同门师兄李斯残害,李斯之所以要杀韩非子,其主要原因在于韩非子自身。原因有三:一、虽然通达人性,但却不通人心,韩非子继承了其师荀子的性本恶的哲学命题,但其却不能明白人性虽然是恶,但人心却

  • 《韩非子》中的五蠹是什么?主要是指哪五种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非子》,五蠹

    韩非子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

  • 韩非子的生平都有那些经历呢?出身儒家的法家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韩非子

    韩非(?-前233年),生活于战国末期时期的韩国(今属河南省新郑市)的思想家,为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认为应该要“法”、“术”、“势”三者并重,是法家理论集大成的思想家。关于韩非的著作,请见《韩非子》。生平有关韩非生平的史料很少。韩非的出生时期尚存争议。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认为韩非和李斯

  • 被称为千古第一代帝王之师的韩非子,为什么会被逼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非子,战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韩非子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还记得最近在研读中国古代史的时候,在史料里面曾经提到过一个概念,那就是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两代圣人,一个是显现的圣人,一个是隐性的圣人,那个明确性的圣人自然就是我们的孔老夫子代表着千古文化的至高地位,而另一位则是隐藏在幕后

  • 行走在大雾中的荀子:在悲愤中离开了尘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荀子

    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荀子信步走至淄水河边,面对汤汤流水,浩然长叹。他头颅硕大,目光如炬,布衣草屦,步态稳健。顺着河畔那条幽僻的小径,他静静地走着,苦苦思索着人生的意义。他遍观宇内,搜罗群象,脑海里渐渐形成“人性本恶”的想法,于是声声叹惋回荡在淄川长空阔天。荀子内心深处波涛阵阵,一种神圣不可遏抑的责任

  • 荀子早就预测弟子李斯会位极人臣却不得善终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荀子

    秦朝宰相李斯是一代权术大师,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提供了极大的智慧支持。尽管李斯陷害韩非死在监狱,但是他后来被赵高陷害而死的狱中。而他一生位极人臣,而又不的善终,其实早被他的老师荀子所预测。李斯一开始是一名小吏。衣食温饱没有大问题,但是他感悟了仓鼠厕鼠的区别在于平台。一个人的成功也在于他的平台。所以断然辞

  • 申不害变法是怎么样的?申不害变法对韩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秋战国,申不害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申不害变法是怎么样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战国时期各国都进行过依靠变法由弱变强的的实践,其中最为成功也最为深彻的变法当属秦国的商鞅变法;之前我们说过西河学派与魏国的兴衰一文中讲述了魏国为其他各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结果这些人才的一部分反过来,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