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时期的华元因一块羊肉叛国?华元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

春秋时期的华元因一块羊肉叛国?华元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754 更新时间:2024/1/17 4:24:16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件春秋时期的奇葩事件,希望大家能喜欢。

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

这句古训流传至今,其实是有道理的: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生动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寓意。

一、被推举出来的华元

春秋时期的宋国,位于现在河南省东南部、江苏省西北部、山东省西南部一带,这里的地域多为利于耕作的平原,再加上宋国人擅长经商,因此经济很是富庶。

随着周边楚国、齐国、晋国的日益壮大,军事孱弱的宋国成了他们眼中的猎物。几经蚕食后,宋国的领地变得越来越小,成了弹丸小国。

为了保存国力,宋国人急需一位八面玲珑的能人周旋于诸侯之间,于是大夫华元就被推举了出来。

华元是宋戴公的五世孙,他擅长雄辩,很快得到了国君公的赏识。

公元前606年春,郑文公的儿子归生,奉楚国的命令率军攻打宋国,宋文公令华元率军抵抗。

当时的战争还受礼法约束,没有事先通报就进攻会遭到舆论谴责。因此双方约定,二月初十这天在大棘交战,大棘即是河南省的柘城县,离宋国的国都商丘不远。

大战在即,为鼓舞士气,华元给士兵们准备了炖羊肉,按例这些羊肉每人一份。于是,所有人都啃上了羊肉,但没有人发现,黑夜中有一个人流露出愤怒的神色,这个人就是华元的马夫羊斟

二、没分到羊肉的叛徒

可能两人每天见面,华元压根儿没把羊斟当外人,分完羊肉就回营去研究第二天的战略布阵了,将羊斟的那份就给忘了。

在羊斟看来,这已经不是一块羊肉的问题了,而是自己的尊严被领导当众踩在地上摩擦,这将意味着,自己以后在军中再也不能抬头做人了。

第2天, 两军对垒,双方摆开阵势,互相厮杀起来。在激战正酣时,羊斟忽然一甩鞭子,驾着马车风驰电掣般向郑军的营地驶去。

车上的华元大惊,对羊斟喊道:"你疯了吗?那边是敌营啊!"羊斟回过脸,看着领导认真的回答道:"昨晚你有权不给我吃羊肉,今天我有权让你当俘虏。"

说完,"驾!"的一鞭子,载着华元直奔郑军大营。

可怜华元研究了一晚上的兵法计谋,还未施展,就稀里糊涂地成了战俘。

和宋国一样,郑国也是在夹缝中生存的小国。虽然获胜,但郑文公只求能以华元为人质,多争取一些利益,并不愿鱼死网破。

于是,郑国国君派羊斟为使者,向宋国提出以一百辆兵车、四百匹良马来交换。没想到宋国的赎金移交到一半的时候,华元却偷偷逃了回来。

狼狈不堪的华元来到宋国都城门外,向守城军士表明了身份,然后进了城。

回城后的华元无法相信,自己的车夫会因为一块羊肉而出卖自己。

为了保全面子,他当众审讯羊斟:"是因为你的马出了问题,才使我落入敌人之手的吧?"

三、被放错岗位的人才

谁料羊斟存心要华元难堪,他竟理直气壮地说:"不是,是因为人的缘故!",众人听罢,都在讥笑华元因小失大,宋国精选出的能人竟然会败在一块羊肉上!

气急败坏的华元下令将羊斟投入大狱,但羊斟很擅于钻营,买通了看守后,连夜逃奔到鲁国去了。

从后来发生的事情看,华元应该是被放错了岗位的人才,相比较军事他更擅长外交。

公元前596年,楚国的使者路过宋国。

十年前,郑国以华元为人质勒索宋国,其背后支持者便是楚国,于是宋国便将使者扣留了。

当年九月,楚庄下令攻打宋国,在长达五个月的围困下,宋国已是命悬一线,但楚国也面临着粮草难以支撑的局面。华元见状,只身走入楚营,最终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庄王退兵了。

华元一生为宋国的四任君主效力,堪称实力抢镜的四朝元老。

后来宋国发生叛乱,老年的华元还充当了一次刺客,成功地将叛将杀死,并拥护幼主上位,成为春秋时代集政治家、外交家、人质、刺客、将军于一身的风云人物。

但是,只因一份羊肉,后人只记住了他的失误,而掩盖了他光彩的另一面。

标签: 春秋战国华元

更多文章

  • 因为吃不到羊肉而被记仇的华元 结果第二天被车夫出卖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华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春秋华元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人说“历史是由英雄成就的”,诚然,形形色色的英雄人物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为历史长河带来了独特的美感。但是,在此之前,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千千万万的“小人物”才是真正撑起历史的主要力量。而且古往今来,从来就不缺少改变历史的小人物。春

  • 解密:孔子的儿子叫孔鲫还是叫孔鲤?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孔子,春秋战国

    今天,与最要好的同学开启了面红耳赤的大争论,因为这个争论差点惊动了全学校。上至大学老师,下至小学老师,都被卷入到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争论之中。这位在生活上、学习上最要好的同学,却经常与我在一些历史问题上有些小争执。对于历史上的一些问题,只要我提出,他就会提出不同的意见,虽然两人经常因为一些众所周知

  • 孔鲤过庭典故的由来,孔鲤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孔鲤,春秋

    孔鲤过庭是一个典故,意思是晚辈接受长辈的教训。孔鲤是仲尼的独子,他有一个著名的父亲,也有一个著名的儿子。在他出生的时候,鲁国君王给他的父亲送来了一条鱼以示祝贺,仲尼干脆就把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鲤。孔圣人有很多学生,有一个叫陈亢。有一次,他看见老师和他的独子在讲话,因为离得太远,听不清讲什么,他的心理就很

  • 孔子一共有几个儿子?孔鲤是孔子的第几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战国,孔鲤

    孔子一共有几个儿子?孔鲤是孔子的第几个儿子?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孔子的后代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没有断绝,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延续了数千年依旧存在的家族了,而且孔子在历史上的地位一直都很高,所以人们对于孔子后人也多了一些关注。而孔子的儿子一共有几个呢?很多人知道孔鲤是孔子的儿子,那出

  • "师旷劝学"的故事 师旷劝学原文即翻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战国,师旷劝学

    选自《说苑》。《说苑》收录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带有一定的哲理性。由于取材广泛,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后人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说苑》同时也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故事性颇强,文字简洁生动,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欣赏,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

  • 师旷是谁?春秋时期晋国著名乐师师旷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师旷

    师旷,字子野,今河北省南和县迓祜村人(《庄子·骈拇》陆德明释文),春秋时著名乐师、道家。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说苑·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

  • 师旷竟然是就是民间传说顺风耳的原型?关于师旷的传说故事三则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战国,师旷

    师旷(公元前572年—532年),字子野,又称晋野。冀州南和(今河北省南和县)人,封于晋国羊舌食邑(今山西省洪洞县曲亭镇师村),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晋悼公、晋平公执政时期。由于师旷听觉极聪,辨音能力极强,加上他高超的琴技,便附会出许多师旷奏乐的神异故事。传说师旷鼓琴,通乎神明。“玉羊,白鹊翱翔,坠投。

  • 郤克在对齐作战中,受了箭伤所以告老退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郤克,春秋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公元前587年,郤克在对齐作战中,所受的箭伤没有治好,所以只好告老退位!不长时间就去世了。晋景公任命栾书代中军元帅。第二年,楚国派熊婴齐率师伐郑,晋景公派栾书率师救郑。这时的晋景公,在心理状态上已有了较大变化,齐、郑降服之后,自以为霸业已成,对诸侯怀有轻

  • 郤克惨烈复仇之战,战后竟要齐国国母当人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郤克,春秋

    公元前590年3月,因为鲁、齐关系进一步恶化,鲁国不得不“作丘甲”。《司马法》云:“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可见“丘”是当时社会基层组织的名字。“甲”,古时有两种含义:一是指铠甲,二是甲士。对于“作丘甲”,因此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说“作丘甲”就是一丘之人作铠甲,也有人说是一

  • 晋国使者郤克被齐顷公母亲嘲笑,导致了两国一场大战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郤克,春秋

    公元前592年(晋景公八年),晋景公派大夫郤克出使齐国,以实现联齐抗楚之目标。结果却发生了一件怪事,使晋景公的联齐抗楚之策毁于一旦。郤克是个跛脚,到达齐国后,鲁国的季孙行父﹑卫国的孙良夫﹑曹国的公子也出使齐国。季孙行父是个秃头,孙良夫是个独眼龙,曹国公子是个驼背。齐顷公是个大孝子,其母萧同叔子整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