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蠡是什么时候看清勾践的为人的?战前一件事揭示勾践腹黑人格!

范蠡是什么时候看清勾践的为人的?战前一件事揭示勾践腹黑人格!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003 更新时间:2024/1/21 6:01:14

对越王勾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个对联相信都很熟悉,或许很多人都在读书时期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据说这幅对联的作者就是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写下了这副对联来勉励自己,最终不靠科举也成为了一代文学家。

这个对联里的两个人物,一个是项羽,一个是勾践,对于项羽褒贬不一,但是对于勾践,可以说是正面评价多于负面评价,勾践有三宝:卧薪尝胆、称霸诸侯国,勾践剑锋利,这三样东西可以说让勾践成为励志、成功者的代言人。

但这些只是我们通过结果反推的,实际上勾践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很多读者不是非常的了解,其实想要全面的了解勾践的话,还要看他成功后所做的事情和他最亲密的伙伴给他的评价。

不可否认勾践的确非常的励志,因为他从一个阶下囚能够隐忍二十年,还给吴王夫差当过三年的马仔,这马仔可不好当,要知道,勾践虽然失败,但是却一直是一国之君,他给夫差当马仔,那可不是表现的忠诚就行,他要给夫差端茶倒水,牵马养马,还必须要小心翼翼的,这才能放松夫差的戒心,留下一条命,以图东山再起。

正是因为勾践从一国之君到阶下囚,又恢复一国之君的位置,最后灭吴称霸诸侯国这样的传奇经历,所以让勾践家喻户晓,也诞生了很多耳熟能详的成语,比如卧薪尝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通过这几个成语我们可以看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样的成语其实是贬义的,但却真实的发生在勾践身上,这还是范蠡对他的评价。

范蠡就是勾践那个亲密的小伙伴,如果没有范蠡,那么勾践很可能就兵败被夫差杀掉了,是范蠡给勾践出的主意,去跟夫差投降,并哭着喊着要做夫差的马仔,这才让夫差一时心慈手软,连伍子胥的劝说都没用,可见勾践真的是一个好演员。

范蠡在勾践复国、强国、称霸的道路上给予了非常大的帮助,可以说不亚于管仲之于齐桓公、伍子胥之于夫差,而且范蠡也是因为在楚国无法得到重要才来帮助勾践,

他和文种一起献上了“伐吴九术”,通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一举灭到吴国,杀了夫差,并称霸中原。

按理说范蠡和文种都是功臣,这个时候应该像管仲一样,非常的风光才对,但是范蠡却悄然离去,走之前还给文种写信让他离开勾践,说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但文种不听,果然没过多久文种就被范蠡杀死。

范蠡对勾践的评价还是非常贴切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而勾践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范蠡的评价是正确的。

其实范蠡对于勾践的认识应该源于勾践对吴王阖闾的胜利,勾践的父亲允常在位的时候,越国逐渐强大,而同时吴国也强大起来,于是在中原的楚国和晋国的挑唆下,地处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两个国家就干了起来,也就是允常和阖闾两个人经常打架,当然各有胜负。

不行的是允常先死了,勾践即位,吴王阖闾听说以后,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带领军队攻打越国,在檇李(今浙江嘉兴南)两军遭遇,这时的勾践其实实力不如吴王阖闾,勾践刚即位,对于政局还没把控,于是勾践使出了一个残忍的方法,勾践选出一队勇士,作为敢死队,排成三队跑到吴军的阵前,如果是冲向吴国的军队,那么死的也算壮烈,但是勾践却让他们列队自杀,吴国的军队都看傻了,当然也是震惊了,不明白越国这是搞的什么名堂,还有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都没缓过来。

而此时越国军队却冲了上来,打了吴国军队一个措手不及,吴国大败,而吴王阖闾也在这次战斗中身负重伤,不久就死了,他的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前叮嘱夫差一定要为自己报仇,才发生了后来的事情。

这次战争,虽然勾践赢了,但却让范蠡看透了他这个人,他追随勾践,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负,证明自己的实力,可以说对勾践没有之前的那种尊敬了,因为勾践为了取胜不择手段,连让士兵自杀这样的计策都用出来,可见其残忍,或许这也是后来范蠡建议勾践给夫差做马仔的信心来源,为了活下去,勾践什么都做的出来。

勾践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但同时也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不管什么原因,杀掉了功臣总是让人寒心的,他的历史真面目还是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不能仅仅看到勾践励志的一面,也要看到他腹黑的一面,这样的历史人物才立体完整。

标签: 春秋战国勾践

更多文章

  • 勾践复国之后范蠡西施去哪里了?陶朱公真的是范蠡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春秋战国,范蠡,勾践

    范蠡、西施最后真的归隐了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范蠡的人生堪称是一部传奇,他辅佐越王勾践,消灭吴国,称霸中原,之后功成身退,化名陶朱公,并开始经商致富、家累千金,被后世誉为中华道商的鼻祖。但是在21世纪初的一次考古发现,加上相关史料的记载,几乎颠覆了史书,范蠡、西施很可

  • 死活不当官非要去种地,范蠡到底有多精明?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范蠡,春秋

    说到范蠡,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宛三户人,一生侍俸越王勾践二十年,最后在事业如日中天时却激流勇退了。那么,范蠡何以会有这样的举动呢?范蠡是杰出的军事家,史上罕见的智士能臣,他不仅能预见到国家的将来,还能预见到自己的未来,所以,

  • 范蠡救子是什故事?每一个人物都值得思考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范蠡,春秋

    说到范蠡救子,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历史如果仅仅只是过去的总结和映射的话,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耗费了十四年的光阴,才写成的中国第一本纪传体通史,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 财神陶朱公范蠡生平简介 司马迁是如何总结评价范蠡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财神,范蠡

    公元前536年8月5日(农历-536年9月1日),中国商界第一圣人:财神陶朱公范蠡。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司马迁这样总结评价他的一生:“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定陶是他三次迁徙的最后一站,也是他取得辉煌商业成就的地方。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 关于范蠡的轶事典故有哪些?范蠡教了儿子什么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范蠡,轶事典故

    范蠡率兵战胜吴国洗刷了越国亡国之耻后,对于只能共患难不能同甘共苦的越王勾践不抱空虚的幻想。战火一熄,他就辞去将军之职,携带西子姑娘,来到边城陶地,做起布匹、粮食、陶器等生意。战场上有过人表现的范蠡在商场上也表现出色,经过20余年的苦心经营,他成为富甲一方的成功商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

  • 关于范蠡的轶事典故有哪些?范蠡与西施真的泛舟西湖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范蠡,西施

    范蠡利用吴王夫差好美色的弱点,全国搜罗美女进献给他,利用美人消磨吴王夫差的斗志,使其荒废朝政。范蠡在全国找寻美女的过程中与西施相识,还对西施进行长达两年的培训,让她进宫中勾引夫差。但是范蠡和西施在这段相处的时间内两人互生情愫。但是为了打败吴国,范蠡还是讲西施献给了吴王夫差,吴王十分宠幸西施,为其修建

  • 关于范蠡的轶事典故有哪些?范蠡真的是自愿隐居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范蠡,隐居

    在有着“西子风韵,太湖气魄”之称的东钱湖湖边,有一座伸入湖中的小岛,三面濒湖,一面接岸,从远处眺望,犹如伏在水中的一头水牛,这就是闻名远近的陶公山,而山麓下依山傍水的一大片村落,则统称为陶公山古村。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话说两千五百年前,越国上将军范蠡辅佐越王勾

  • 从没带过兵的孙武为什么能够写出《孙子兵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孙武,兵圣,孙子兵法,

    田穰苴死了以后,田氏家族的势力并未因此而削弱。相反,由于田穰苴的死,田氏家族与齐国的其他几大家族之间的矛盾越发不可调和了。田穰苴被齐景公罢黜的时候,晏婴是什么样的态度,我们不知道,但可以推测,晏婴既爱惜田穰苴的才能,又对田家势力尾大不掉而忧虑。晏婴出使晋国的时候,曾经与晋国的大夫私下议论过各自国家的

  • 解密:军事家孙武在吴国伐楚胜利后下落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军事家,孙武,楚国,

    其实,公元前504年的伐楚不能称为伐楚,是楚国经过休整之后,从水路来报复吴国,吴军应是在御敌于国门之外。孙子随军征伐了吗?这点关乎孙武在破楚之后的去向,历代存在着多种猜测。许多学者认为孙武在伐楚之后,发觉吴王是猜忌之主,遂辞职退隐山林。而《史记》记载:“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

  • 孙武的妻子是谁儿子是谁 孙武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武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孙武的一生绝对算得上出彩,他生长于武将之家,在他的身上不可避免地闪耀着军事的才华,他 的三十六计,不仅是孙武一个人的智慧,更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思想结晶,这一本交织着谋略、战术、策略的兵法,不停在春秋战国 上演着,这一场场见招拆招的游戏也持续到了今天。孙武,字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