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军事家孙武在吴国伐楚胜利后下落如何?

解密:军事家孙武在吴国伐楚胜利后下落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584 更新时间:2024/2/21 0:42:25

其实,公元前504年的伐楚不能称为伐楚,是楚国经过休整之后,从水路来报复吴国,吴军应是在御敌于国门之外。

孙子随军征伐了吗?这点关乎孙武在破楚之后的去向,历代存在着多种猜测。许多学者认为孙武在伐楚之后,发觉吴王是猜忌之主,遂辞职退隐山林。

而《史记》记载:“当是时,吴以伍子胥、孙武之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而“南服越人”发生在公元前494年,也就是说,在近十年之后,孙武还在辅佐伍子胥南征。

由此推断,公元前504年的“伐楚”战事,伍子胥、孙武应该都是在随军征战,伍子胥是孙武的“伯乐”兼挚友,只要伍子胥还在,孙武不会弃友而过早退隐。

再说,太子帅军出征,吴王岂能不委派得力将领辅佐?此时军中善战者莫过孙武。所以,孙武与伍子胥一起参与了再次伐楚,并且史书记载:“孙子与有力焉。”――孙子起到了有力作用。

楚国这次是出动的水师,沿阖闾回国的路线,顺长江东下,在鄱阳湖北长江水道遭遇顺江而上迎击的吴国水军。

具体水战经过,史未详载,但吴国水军的操舟技术是北方诸国所不能相较的,双方较量水上功夫没有多大悬念。

还有一条:吴军随战船搭载了大量步兵,当时正值四月,吴军虽逆流而上,但却占有东南风利,水上交战,弓弩为主,占据顺风的吴军弓弩射程远于下风的楚军,近战步卒精于楚兵,兵械,吴国的金钩强于楚军的青铜剑,所以没费多大事便击败了楚国水师。

关键不在水上,吴军出兵,目的并不是单纯击败楚军水师,而是瞄准了大江左侧的番邑,那是楚国安在吴国侧后的一颗钉子,能随时由此出动袭击吴国。

番邑是楚越两国的边境城市,也就是今天江西的波阳县,北面不远就是今天的九江市,紧挨鄱阳湖,是训练水军的天然基地。

吴军迅速击败了楚国水军之后,转身包围了孤悬楚国前沿的番地,立即挥师强攻,一举攻占了番地,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丰硕战果:生擒楚国大夫潘子臣、小惟子等七人,楚国举国轰动,朝野震惊!史载:“楚国大惕,惧亡。”――太恐怖了,准备跑路吧!

楚昭王真被吓跑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么。

不过,导致楚王逃离郢都,却不是南线的水战打得楚国水军没了脾气,真正的大战爆发于吴国的盟国蔡国繁阳,也就是上次吴军伐楚直捣楚都登岸的那个地方。

事情还是楚国自己招来的,楚将子期帅军实施惩罚性报复行动,讨伐与吴国一同侵犯楚都的蔡国,吴军紧急出动沿淮水救援蔡国,准备在淮水与汝水之间截住楚国大军。

吴王阖闾经历兄弟背叛,心态起了微妙的变化,开始注意培养接班人,能在自己有生之年锤炼太子的执政治军能力,刻不容缓,再说也要以军功增强太子的威望,如此才能使吴国的称霸伟业后继有人,逐步登顶。

自公元前504年起,吴王便有意将征伐大权交给了太子终累。

这次带兵攻取番地的是哪位太子?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为夫差,这点有误:《左传》明确记载为吴太子终累,终累是夫差的哥哥,此时太子终累尚在,轮不到名号波公子的夫差出头。

至于为何吴王出征楚国时,夫概私自回国夺位称王,逮捕的却是波公子夫差为质,太子终累去了哪里?因史载不详,不敢妄断,暂时存疑。

阖闾雄心未减,眼睛还是盯着南北诸国,只要是成为霸主途中的障碍,不管哪国,阖闾现在都准备与予军事征服,但阖闾更明白,拳头硬不是万能的,除了军事努力之外,政治上还要给予密切配合才能事半功倍,这次长途远征蔡国,其中的政治成分就要大于军事成分,不给自己的小兄弟撑腰,谁还甘心俯首奉你为老大?

大军北上,统帅是太子终累,前敌主将无疑还是伍子胥、孙武。

标签: 军事家孙武楚国

更多文章

  • 孙武的妻子是谁儿子是谁 孙武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武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孙武的一生绝对算得上出彩,他生长于武将之家,在他的身上不可避免地闪耀着军事的才华,他 的三十六计,不仅是孙武一个人的智慧,更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思想结晶,这一本交织着谋略、战术、策略的兵法,不停在春秋战国 上演着,这一场场见招拆招的游戏也持续到了今天。孙武,字长卿,

  • 孙武的生平简介 历史上的孙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武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谋臣替国家出谋划策,孙武这样的武将就为国家出生入死。在军事领域,孙武是 里程碑式的人物,孙子兵法是世界级的兵书,“兵不厌诈”、“反间计”等都是出自孙武的《孙子兵法》。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后世人称“兵圣”。后

  • 孙武练兵的故事简介 解析孙武斩爱妃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武

    孙武斩宫嫔的故事在历史上流传甚广,话说吴王阖闾派遣伍子胥请隐居在吴国穹庐的孙武出山为吴国统兵。孙武拜见了吴王阖闾,献上兵书并当庭演练排兵布阵之法,因为妃嫔不听指挥号令所以孙武依军令将之斩首。那么孙武斩爱妃的故事具体是怎么样的呢?孙武练兵斩爱妃公元前512年,此时已是吴王阖闾发动政变登上王位的第三年,

  • 孙武的《孙子兵法》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武的《孙子兵法》

    从曹操那时候开始,古人对《孙子兵法》就有很高的评价。曹操是伟大的政治家,更是卓越的军事家,他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这个“深”就是深刻、深邃、高明。网络配图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十八岁起兵以后,唐朝的天下基本上是靠他的指挥打下来的。他对《孙子兵法》的评价也非常高:“朕

  • 孙武战绩寥寥无几,为什么能被为“兵圣”?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武,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兵圣”孙武的生平带有极其神秘的色彩,其直接相关的战绩仅仅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两句话,“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从文中的用词“卒以为将”和“孙子与有力焉”不难看出,孙

  • 孙武有哪些经历?他是如何写出《孙子兵法》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春秋,孙武

    孙武,字长卿(前五三五–前四七○年),齐国(今山东省广饶县)人。是兵家流派的代表人物。曾祖、祖父均为齐国名将。孙子自幼喜欢阅读兵法书籍,且读后有许多心得。这都是他的贵族家庭给他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少年的孙子就已经阅读了古老的军事典籍《军政》;熟悉了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

  • 孙武为什么会著作《孙子兵法》?他打过很多胜仗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孙武,春秋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孙武。中国有一本书,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文字,全世界刊本达数千种之多,被众多国家级军校列为教材使用,其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战争、商业、体育等各种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中,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这就是《孙子兵法》,一部影响世界的中国兵法。作为历史名著,《孙子兵法

  • 吴起的战绩如何?为何《史记》中把他和孙武并列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春秋,吴起

    首先说明,标题中所说的春秋时代,始于公元前770年,即周平王东迁的那一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也就是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的这段时间。(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故而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之所以特别注明吴起为春秋第一名将,是因为春秋与

  • 远交近攻的计策是范雎发明的么?他都有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范雎

    范雎是秦国的宰相,胸存大志,文韬武略。在众人的眼中他是睚眦必报的小人,或许他侮辱须贾逼迫魏齐自尽的报复手段太不道德,但 不妨碍他同时作为君子在众人心中的形象。只有了解过他一生遭遇的人,才能够看清范雎是个什么样的人。范雎其人,未必是小人也未 必不是君子。范雎,字叔,他的生年不详,只知道他家贫不能自给,

  • 历史上怎么评价范雎这个人的?他有什么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范雎

    范雎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是:“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怎么看都觉得范雎肯定是个很小心眼的人,由此被后世人判定范雎肯定 是个心胸狭小的人,这样的评价未免对范雎太不公平了,其实范雎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作为秦国的宰相,对秦国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司马迁在《史记》里说:“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