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口倾国”的张仪是怎么一步步社会底层走向将相公卿的?

“一口倾国”的张仪是怎么一步步社会底层走向将相公卿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824 更新时间:2024/2/19 19:00:57

“一口倾国”的张仪是怎么一步步社会底层走向将相公卿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们知道,战国时期群雄逐鹿,除了有兵家中的孙膑庞涓田忌等人的精彩亮相,还有能言善辩的纵横家们的粉墨登场。纵横家乃谋圣鬼谷子所创立的学术流派,但在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指的是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也最为特殊的外交政治家。纵横家主要分为合纵派和连横派两大流派,而在连横派之中比较显赫的人物便要数被谓之“一口倾国”的张仪了。那么,张仪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我们又当如何评价他呢?

首先,张仪才识过人、十分好学。张仪本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的贵族后裔,少年时便与后来著名的纵横家苏秦一同跟随谋圣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张仪折竹”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张仪年轻时读书看到好词好句总是会摘抄到自己的手掌或者大腿上,回到家中便“折竹”刻写下来,由此可见张仪多么的好学。

并且张仪胸怀大志且生性乐观,一直致力于在诸侯国之间游说,决心想要一展宏图。据说,张仪在游说楚相时恰逢楚相家中丢失了一块玉,楚相的门生们嫉妒张仪的才华,于是便用“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来污蔑张仪,而张仪也因此受到了严刑拷打。但事后,张仪却不在意自己受到的羞辱,反而问妻子自己的舌头还在不在,因为张仪认为,只要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还在,他就能成功的游说他人,以此完成心中理想。

其次,张仪是杰出的谋士和辩士,他善于出谋划策且十分的能言善辩。起初,张仪本想投奔赵国与苏秦共事,但苏秦考虑到秦国对赵国有所威胁,便使用了一些手段羞辱了张仪逼他投奔秦国。秦惠文君九年(前329),张仪受辱投秦,并凭借着出色的口才深得秦惠王的赏识,成为了秦国的座上客。秦惠文君十年(前328),秦惠公任命张仪为相。在张仪在秦国的这段时期,恰逢五国“合纵”攻秦,五国虽然表面上行动一致,实则背地里各自有各自的主意,这便在无形中为张仪的连纵提供了绝好的时机,张仪不辞辛劳游走于六国之中,一个一个的拆解了他们的联盟,为秦国一扫六国起到了十分关键性的作用。

很多人因此说张仪阴险狡猾,甚至还流传出了“权变之士,倾危之士”这样对张仪的评价。其实,纵横家都十分“务实”,他们讲究从客观实际出发,崇尚的是权谋策略以及言谈辩论的技巧,他们可以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往往不太能顾及得到所谓的仁义道德。所以,不论张仪究竟是能言善辩还是狡猾奸诈,但他确实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纵观张仪的一生,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底层人物走向了腰佩玄玉、睥睨天下的将相公卿,可想而知他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与坚持。在整个秦惠文王时期,他不仅使秦国在整个外交上连连胜利,还助力秦国开疆辟土,算是为秦国日后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张仪在外交场上的狡诈和不择手段一直为人所不齿,但他作为一个纵横家,却是为纵横之术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论其能力自然不可小觑!

标签: 战国张仪

更多文章

  • 为秦国夺回河西之地的公孙衍 秦国为什么用张仪来取代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仪,公孙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公孙衍和张仪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众所周知,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因为“商鞅变法”而崛起。因为对秦国有功,商鞅被秦孝公封为大良造。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后,商鞅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商鞅死后,公孙衍被秦惠文王任命为大良造,也即公孙衍接替了

  • 张仪:战国著名外交家,楚怀王为何对他言听计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仪,战国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张仪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是战国时代大外交家张仪入秦前的故事。张仪从鬼谷子那边毕业后,来到楚国找工作。楚国用人很重血统,张仪出身微寒,所以楚怀王只给张仪当个小官,薪水很低,过得很清苦。张仪连自己都过得很清苦了,他手下的家臣自然更惨。面

  • 张仪作为秦国宰相是怎么死的?张仪一生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仪,秦

    你们知道张仪在历史上有多牛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张仪(前378年-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张仪曾与苏秦同师从于鬼谷子先生,学习权谋纵横之术,饱读诗书,满腹韬略,连苏秦都自叹才能在张仪之下。张仪曾两次为秦相,前后

  • 楚怀王对张仪恨之入骨,张仪为何愿意再赴楚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仪,战国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张仪的故事。当面对秦国提出愿意以武关地区交换楚国的黔中地区的提议时,楚怀王意识到他的机会来了,他要从外交场上得到他在战场上永远得不到的东西——张仪。对于楚王愿意以张仪一人交换黔中之地的回答,秦国

  • 同样都是秦国的功臣 商鞅被杀张仪为何为何能全身而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商鞅,张仪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仪和商鞅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商鞅遭车裂,白起被赐死,张仪缘何全身而退?说到底,商鞅、白起是理想主义者,骨子里流淌着贵族之气,渴望与君王平等对话,甚至能左右君王的意志。而张仪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君王曲直事不关已,只要能守住荣华富贵就好。为人臣子要有

  • 张仪当初一张嘴就能游说列国 张仪最后的下场为何如此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仪,秦惠文王

    还不知道:张仪下场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时代的秦国,经历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大增,秦惠王因为采用了名士张仪的连横之策,邦交为先伐战为辅,一跃成为七雄之首,这里面张仪居功至伟,可以说没有张仪就没有秦国的强大。张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靠一张利嘴游说列国,将天下君

  • 古人冶炼青铜时意外发现了琉璃 范蠡曾赠给西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人,青铜,琉璃,

    琉璃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构件。传说琉璃是公元前493年,越国名臣范蠡为越王督造王者之剑,从矿渣中发现了琉璃,因其色彩斑斓,便与剑一起献给了越王,越王赐名为“蠡”,并将其又赏赐给了范蠡,后范蠡将它制成首饰,赠给西施。西施赴吴时,泪水滴在“蠡”上,日久天长,人们可见首饰中似有泪光流动,故名为“流蠡

  • 揭秘:陶朱公范蠡为何能够成为中国富豪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越王勾践,吴王夫差,西施,范蠡

    过去一段时间,基于国内的政经气氛及改革需求,在那些叫人称快的惩治与改革行为之外,同时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国情背后的政商关系与商人生存形态。人前或万众瞩目或潜行一方,人后可能或沆瀣一气或战战兢兢,然而中国之政商形态经五千年而无实质变化。众横捭阖,成败荣辱,不免让人好奇也唏嘘!我们从古代大量的富豪中,遴选出

  • 揭秘:商圣范蠡和四大美女之首西施的爱情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范蠡,西施,沉鱼,落雁夫差

    范蠡是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商人,被誉为商人的鼻祖,一代商圣。围绕这位传奇人物有许多故事,还有许多谜团,其中,据说范蠡在助越灭吴之后和美女西施携手泛舟江湖,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件事是民间传说还是确有其事?在灭吴过程中,西施起了什么作用?范蠡和西施究竟是什么关系?范蠡与西施,这

  • 越国大夫范蠡故里范蠡村 商圣范蠡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范蠡故里,范蠡怎么死的

    范蠡本是楚国人,为实现抱负投奔越国,辅佐越王成为一方霸主,便因大名之下,难以自居为由辞官而去,深有远见,保全了自己。遂弃官从商,游历天下,所到之处,散财给百姓还致富于此地,因而后人为了感激他将地方改为范蠡村,供其为财神。范蠡的故乡是楚地宛城三户里,于2010年正式改名为范蠡村,进行了规划调整,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