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秦张仪:合纵连横成为战国时期“中国合伙人”

苏秦张仪:合纵连横成为战国时期“中国合伙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069 更新时间:2024/1/18 19:44:53

苏秦用来混饭吃的品牌是“合纵”,即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秦国,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而张仪用来混饭吃的品牌是“连横”,侍奉一个强国(即秦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张土地的目的。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

《中国合伙人》可谓一部创业励志片,三个穷小子组成一个团队,逆袭成功,转变为高富帅。而逆袭成功的关键词在于“合伙”,也就是组合。

在这种组合当中,既有正面的团结协力,也有反面的攻击反制,凝聚一切积极因素,摒弃一切不利因素,反复磨合,在打造最成功的团体的同时,也塑造最成功的个体。

因此,合伙未必全是正面的合作,有时候,看似互相攻击,其实骨子里却是合伙共赢。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就是这样的合伙人……

疑惑:为何将同门师弟推向对立面

秦用来混饭吃的品牌是“合纵”,即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秦国,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而张仪用来混饭吃的品牌是“连横”,侍奉一个强国(即秦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张土地的目的。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

两套方案,一横一纵,非此即彼,充满了互斥性,怎么能说这两位哥们是合伙人呢?其实,是不是合伙,不只是看方案,更要看方案背后的操作者。跟《中国合伙人》里的仨主角都是燕京大学毕业生一样,苏秦张仪都是战国名导师鬼谷子的学生。按照《战国策》和《史记》的说法,苏秦是师兄,先毕业参加工作,起初用的是“连横”这套方案,结果没被采用,于是转而采用“合纵”,后者这套方案迎合了当时的市场需求,结果苏同学成为六家大公司的经理人,六颗经理印章挂在腰上,羡煞师弟们了。

找工作也有一个趋同效应,同校的师兄师姐在哪个方面混得开,师弟师妹们也会向这个方面集中,师弟张仪就向师兄苏秦这里集中,他跑到赵国,想在师兄的关照下找个好差使,结果苏师兄不仅不关照,反而一顿数落:瞧你那点出息,成绩也不赖,怎么就混得这么差——“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我是没法收你了,你走吧,不送。

张仪很感激苏秦

张师弟的自尊心和战斗力被大大地激发了,他立即想到只有投奔另外一家公司——秦,才有可能报这一箭之仇。于是他往秦跑,路上却总有一个奇怪的陌生人跟着他,还拿出大把的钞票给他张仪用,一直到张仪终于当上了秦国的高管,这个神秘的人才托出真相:是你的苏师兄委托我照顾你,他现在正在经营“合纵”这套品牌,就怕秦国攻打赵国破坏他的“合纵”,看你这个师弟相当“油菜花”,因此激怒你让你去秦国当高管,操控秦国的对外政策,不让秦国攻赵,以配合你师兄完成“合纵”的事业。

苏师兄海一般深的智慧和天一般广阔的胸怀,让张师弟惭愧不已,他感叹自己深堕在师兄的“术”而不悟,于是答应:只要师兄还活着,他的“连横”就不会出手。

看到这里,当时二十出头的我,无法明白这种组合的科学性,把自己的师弟推向对立面,甚至是敌对面,反而有助于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道理?简直是没有天理。

解读:有一种合作方式叫做“反制”

苏秦师兄有着深深的智慧,深到必须用战国几百年的时光来作为丈量单位,他对张仪师弟的安排就是摸熟了时代的走向和脉络之后做出来的,他通过张仪,利用“连横”作为反制,以巩固自己的“合纵”方案。

为什么这样说呢?先看看苏秦师兄的创业轨迹吧。苏秦起初打出来的一张牌就是“连横”,然而,一个市场方案能通行与否,一则要看时代的需求,二则看推广人的性格与这套方案对不对路,就是说人与产品能否协调。

苏秦刚出来找工作的那些年头,“连横”实施的时机还未成熟,他把这个方案推出得过早;另外,苏秦的性格或许适宜联合众弱,而不适合树立一强,他与“连横”这个产品在性格上不相生,因此落败。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只用了一年时间,苏秦马上跳到了“连横”的对立面——“合纵”,从一个人的头脑里策划出两套截然敌对的产品,说明“合纵”和“连横”其实是既互相反制,却又互相依靠的两个面。

相互反制相互依存

其实当时除秦国之外的六国之间,总是在“合纵”和“连横”之间摇摆不定,形势和缓的时候,六国就和秦国玩“连横”,但这也有一个度,一旦被秦国逼急了,就合起手来玩“合纵”。

例如韩跟秦玩“连横”,赵魏联军于是攻打韩,秦问韩:“着急吗?”韩回复:“不急,大不了我又和赵魏再玩回‘合纵’去”。听了这话,秦倒是着急了,马上派名将白起救韩。

这种摇摆不定的市场形势其实给了苏秦张仪他们巨大的操作空间,张仪站在秦国的立场上搞“连横”,其实没有压缩“合纵”的施展空间,反而倒逼六国搞“合纵”;六国的“合纵”超过一定的度,又倒逼秦国加强“连横”。它们以“反制”的方式进行合作,以倒逼的方式取得共赢。

因此,苏秦看张仪跑到秦国去,正好用反制的方式维护加强他“合纵”的权威性,苏秦高兴还来不及呢,因此派人送钱资助也就不足为奇了。以“反制”的方式合作,有没有心理上的障碍和感情上的疙瘩?请放心好了,苏秦师兄和张仪师弟的心灵是超级强大的,因为无论是“合纵”还是“连横”,都不是他们的信仰,而只是他们的营销手段。

案例:

一家公司可套用截然不同的方案

市场策划方案,要针对具体的情况,制定具体的方案,所谓具体的情况,就是指这家公司的战略优势和战略劣势,战略优势要在方案中充分突出,战略劣势要尽量避免,或者转换为优势。

然而,在苏秦张仪的策划方案中,战略优劣势却变得不确定,在苏秦的方案中是优势,在张仪的方案中却是劣势。以魏为例,魏国的特点是地狭人稠,地势平坦,苏秦为了鼓起魏国人与秦对抗的决心,他在方案中刻意忽略魏国的狭窄和平坦,而突出魏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并且把魏国那点有限的人力资源优势集中起来,描绘了一张很好看的战略优势图:各种兵力集中起来足足有七十万,居然可以和地广人多的楚国老大哥平起平坐,估计是把预备役部队和民间武装全算上了。

这套方案一出,魏襄王血脉贲张,无比兴奋,立即拍板决定加入“合纵”集团。

可是,一到张仪嘴巴里,同样的魏国,这些同样的元素,却变成了战略劣势——“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无名山大川之限。”可以突出魏国地方狭窄,地势平坦没有险阻的劣势,原来在苏秦嘴巴里七十万的大军,在张仪嘴巴里变成三十万,被他吞掉了四十万。魏哀王被张仪这么一敲打,吓得乖乖地加入“连横”阵营。这是不是等于“合纵”被断了财路?非也,才过三年,魏国又回到“合纵”阵营,这么一阵摇摆,给两套方案的持有者都提供了巨大的利润空间。

据马王堆考古发现,苏秦是在张仪之后出山,似乎张仪才是师兄,然而,这种状况并不妨碍“合纵”和“连横”的两套人马以反制的方式共赢。

标签: 苏秦张仪合纵连横

更多文章

  • 张仪:为何说他是历史上“口活”最好的男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仪,

    在战国时期由于当时群雄割据,王权极其不稳固统一,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出现了一群耍嘴皮子的,利用各种威逼利诱,花言巧语帮助自己的国家与其他国家达成联盟或挑拨离间其他国家以此使得自己效力的国家从中获利。这样的人被称之为纵横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就是苏秦和张仪,纵横家的主要技能就是扯犊子。张仪是三晋中

  • 战国双雄苏秦和张仪是死对头还是同道中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仪,苏秦

    张仪的出现,使得远交近攻的策略得以更好更彻底的推行,张仪的才华绝不再苏秦之下,两人乃是一时之瑜亮,难分高下。于是,我们说,苏秦和张仪一生为敌,是最大的对头,但是换个眼光,正是张仪成全了苏秦,也是苏秦成全了张仪!苏秦的出现,使得秦国一统天下的霸业受到了极大的阻挠。秦国虽然强大,但毕竟只有关中地区,六国

  • 《芈月传》中的张仪是谁?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张仪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国,芈月传,张仪

    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史书记载张仪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破苏秦合纵的思想,连横六国亲秦以破纵。他与苏秦是同门师兄弟,同是鬼谷子的弟子,我们先从史记来了解一下张仪其人。张仪从鬼谷子那里毕业以后就开始到个诸侯国游说了,学以致用。他先是到了楚国,并且得

  • 苏秦和张仪:二人是同学?一个赌棍和一个骗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苏秦,张仪,秦惠王

    据说苏秦和张仪是同学,苏秦是学长,张仪是学弟,二人是鬼谷子的学生。鬼谷子是个什么人不清楚,反正是一个特别厉害的老师,因为他有四个学生:苏秦和张仪、庞涓和孙膑,这四个人在历史上均大名鼎鼎,所以鬼谷子很厉害,那么,他凭什么牛?因为纵横之术。纵横之术可以叫阴谋诡计,也可以叫谋略权术,总之是赌棍和骗子的伎俩

  • 苏秦和张仪为何被重用?他俩有何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秦,张仪

    据说苏秦和张仪是同学,苏秦是学长,张仪是学弟,二人是鬼谷子的学生。鬼谷子是个什么人不清楚,反正是一个特别厉害的老师,因为他有四个学生:苏秦和张仪、庞涓和孙膑,这四个人在历史上均大名鼎鼎,所以鬼谷子很厉害,那么,他凭什么牛?因为纵横之术。纵横之术可以叫阴谋诡计,也可以叫谋略权术,总之是赌棍和骗子的伎俩

  • 揭秘:春秋战国历史中的张仪跟苏秦谁比较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张仪,苏秦

    前一阵在热播的影视剧《芈月传》中,造型时髦的张仪火了,网友们在调侃他的“时髦”之时,也不禁为其才智和谋略所折服。除了张仪之外,笔者今天要说的另外两位相关人物——公孙衍和苏秦也在剧中出现了,剔除影视剧赋予人物的趣味性和艺术表现形式等传奇色彩,真实的他们又是什么样子呢?三个人都同样是战国时期翻云覆雨的人

  • 春秋战国的合伙人:苏秦和张仪相互反制相互依存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春秋战国,苏秦,张仪

    苏秦用来混饭吃的品牌是“合纵”,即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秦国,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而张仪用来混饭吃的品牌是“连横”,侍奉一个强国(即秦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张土地的目的。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两套方案,一横一纵,非此即彼,充满

  • 张仪的生平简介 张仪的妻子是谁他的老师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仪

    《张仪列传》:“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在史记的出场很光辉,他比首创合纵的苏秦还要厉害,因为师出同门的俩人,苏秦感到自愧不如,而张仪巧舌如簧,口吐莲花,首创连横倒也在春秋时期创造了许多辉煌。战国时代群雄逐鹿,纵横家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四处游说。一个国家的

  • 揭秘张仪是如何瓦解六国合纵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仪

    张仪入秦,一年以后,即周显王四十一年(公元前328年),秦惠王命张仪同公子华率军进攻魏国,大败魏军。然而,军事上的胜利并没有使秦惠王忘乎所以,对于六国诸侯联盟所造成的威胁,使他深感不安,梦寐以求地想拆散联盟。一天,秦惠王向众臣询问拆散联盟之计。一位大臣马上进谏:“联盟是赵国开头的,大王应先攻打赵国。

  • 苏秦是谁?苏秦和张仪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苏秦

    苏秦,洛阳东郊人出身农民,自幼家境贫寒,虽然比不上当时的富家子弟,但他胸怀大志,曾师从鬼谷子教授演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然而出道后却处处碰壁,仕途艰难,后来不得不回到家中继续苦读数年。再次出道后,游说赵、韩、魏、燕、齐、宋六国“合纵”抗秦,他亲自任“纵约长”,一人佩戴六国相印,被后人称为“合纵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