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孝公去世后,为什么不把君位传给樗里疾呢?

秦孝公去世后,为什么不把君位传给樗里疾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049 更新时间:2024/2/18 7:11:5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孝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众所周知,秦孝公去世后,曾经将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嬴驷。嬴驷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位称王的君主,秦国曾在他的统治下逐渐走向了强盛。在秦惠文王的麾下,有一批能臣良将,其中就包括樗里疾

樗里疾是秦国名将,他和嬴驷同为秦国公室,也都是秦孝公的儿子。论个人才能,樗里疾丝毫不亚于嬴驷,其有勇有谋,甚至被人们称为智囊。既然樗里疾有如此过人的才能,为什么秦孝公在去世后却没有将王位传于他?

作为秦国的大将,樗里疾曾为秦国的崛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惠文王时期,樗里疾曾多次率领秦军征讨列国,其战功赫赫,深得惠文王的信任。嬴驷与樗里疾兄弟连心,秦国几乎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既然樗里疾有如此过人的军事才干,他怎么却没有继为秦君之位?

樗里疾之所以没有继为君主,主要和他的出身有关。樗里疾是秦孝公的庶子,而非嫡子,在这一点上,秦惠文王要比樗里疾更有优势。秦国是一个传统的国家,秦孝公早期能够继为秦国君主,也是因为嫡子的身份。所以对于孝公来说,立嫡是为祖制,是不可更改的。就算太子嬴驷曾经违反法度,秦孝公也没有要废掉他的意思。

嬴驷之所以能够继承君主,其嫡长子的身份是占了很大原因的,虽然樗里疾有才,但毕竟不能和嬴驷同日而语。在立贤和立嫡的问题上,秦孝公和商鞅都偏向于立嫡,这就为以后嬴驷继位奠定了基础。

樗里疾作为秦国的主帅,他的侧重点主要在军事方面,而非政治方向。他本身就是一员战将,所以樗里疾是无法与嬴驷相比的。嬴驷是秦国历史上有名的君主,他善于用人,更懂得分寸,如果由他继为君主,秦国必能崛起。秦惠文王本身就有才,特别是在治国方面,更是无人超越。孝公正是看重了嬴驷的这一点,才将王位传于他。

细心可以发现,嬴驷的做事风格其实和秦孝公非常相似,嬴驷不是守成之君,和孝公一样,他也是一位开扩之主。在处理商鞅问题的时候,秦惠文王只是诛杀了商鞅,而并未废除秦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秦惠文王的明智。秦惠文王深知,商鞅之法是为秦国崛起之法,绝不能轻言废除,故而,他在诛杀商鞅后,依然采用其制定的法度。

秦惠王善于用人,且善于用它国之才,这也是樗里疾所无法相比的。樗里疾只是一员战将,而非政治高手。魏人甘茂曾经拜为秦相,在秦武王之时,甘茂曾举兵攻打韩国,而作为秦国大将的樗里疾却在背后暗中掣肘,从这一点上来说,樗里疾并非是最佳的秦君人选。可能樗里疾骨子里就有一种排外的心理,所以孝公自然也不放心将王位传于他。

秦孝公需要的是一位能够带领秦国走向强盛的君主,而非只知征战的沙场之将。樗里疾虽然在军事方面要高于嬴驷,但其在用人方面却远远不及惠文王,这一致命性的弱点也是秦孝公所无法接受的。孝公和商鞅考虑的是秦国的稳定和秦法的延续,而嬴驷继位为君主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嬴驷杀伐决断,在关键时刻能做到临危不惧,这是樗里疾所无法比拟的。

从樗里疾陷害甘茂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嬴疾本身的性格弱点,这一瞻前顾后、嫉贤妒能的性格是孝公所无法忍受的,如果再加上他为庶子出身,就更无法继为秦君之位了。

标签: 秦孝公春秋战国

更多文章

  • 秦孝公死后商鞅被五马分尸,为什么秦惠文王死后张仪可以逃过一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商鞅,张仪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商鞅和张仪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其缔造者嬴政也被誉为"始皇帝"、"千古一帝"。不过,秦国作为昔日的边陲小国,它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光靠嬴政一代是无法做到的。为了达到扫清六合的大目标,秦国经历了许多代人的积累。其中最具有代

  • 魏惠王爱惜人才 为何却不重用商鞅放走商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鞅,秦孝公,魏惠王,商鞅变法

    公元前334年的某一天,风和日丽,徐州城头旌旗飘扬,城门之下齐国士兵与魏国士兵分列左右,雄纠纠气昂昂。这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齐国的国君田因齐与魏国的国君魏罃要在城上会盟,而且他们还有一件大事要向世人宣布,那就是齐国与魏国互称对方的国君为王——在这之前,他们的国君只能称侯。不过称侯或称王都只是走走

  • 魏惠王为何不会慧眼识人?总让人才流入他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惠王,商鞅,孙膑,卫国

    魏惠王夺得魏国君主的宝座后,东征西讨,虽说败多胜少,但周边诸侯对魏国也颇有些忌惮。鲁、宋、卫、韩等甚至去朝见魏惠王,尊他为盟主。然而,到了后来,魏国却不断丧师割地,走向衰败。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结果呢?这大概还得从魏惠王同齐威王的一次会猎谈起。公元前355年,魏惠王同齐威王相约打猎。两人见面后,魏惠王问

  • 解密:魏惠王为何不识孙膑商鞅这样的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惠王,孙膑,商鞅,

    魏惠王夺得魏国君主的宝座后,东征西讨,虽说败多胜少,但周边诸侯对魏国也颇有些忌惮。鲁、宋、卫、韩等甚至去朝见魏惠王,尊他为盟主。然而,到了后来,魏国却不断丧师割地,走向衰败。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结果呢?这大概还得从魏惠王同齐威王的一次会猎谈起。公元前355年,魏惠王同齐威王相约打猎。两人见面后,魏惠王问

  • 魏惠王死后将王位传给了谁 魏惠王是不是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魏惠王

    魏罃,即魏惠王,战国时期魏国魏武侯之子。公元前369年即位,正值魏国最鼎盛时期。魏罃少时颇得魏文侯喜欢,加上天资聪颖,名师教导,魏罃很快就崭露头角。即位之前,打败了颇有才干又得到平民大臣支持的公子仲缓,成功登上王位。之后,妥善解决了魏国贵族与平民大臣之间的矛盾,恢复了国内秩序。即位后,魏罃重整军威,

  • 卫鞅的能力如此之强 为何魏惠王没有重用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魏惠王,卫鞅

    还不知道:魏惠王为何不重用卫鞅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卫鞅为何不被魏惠王重用?主要原因有这两个!卫鞅不被魏国重用,主要责任不再公叔痤。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二:其一、魏惠王无识人用人之眼,更无用人使人之能;其二、卫鞅不看好魏国,已经谋求去其它

  • 魏国为什么会衰亡?跟魏惠王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惠王,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魏国为什么会衰亡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诸侯,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从春秋大国晋国独立出来的韩赵魏三国也走上了独自发展的道路;魏文侯礼贤下士招揽了一大批人才,文有李悝、翟璜、西门豹等人,武有吴起和乐羊等名将,经济

  • 魏惠王是什么人?他是怎么把家底败光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惠王,晋朝

    魏惠王是怎么把家底败光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魏惠王魏罃即位时,正是魏国的鼎盛时期,有着魏文侯开创的百年基业,和魏武侯南征北战打下的声望,可以说正是魏惠王大展身手,一图天下的宏伟壮志。然而可惜的是,魏国没有进一步统领三晋,横扫天下,反而在兴起的秦、齐等国夹击

  • 被魏惠王视为栋梁之才的庞涓,是怎么给魏国带去灾难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庞涓,战国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庞涓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战国早期,庞涓和孙膑二人同在鬼谷子门下学艺。当时魏国招揽人才,庞涓前去投奔,立下大功之后,被魏惠王视为栋梁之才。孙膑闻讯前往,结果被庞涓陷害私通齐国,导致失去了髌骨,成为残疾人。孙膑成了残

  • 庞涓毙命的真正原因:庞涓并非死于围魏救赵之计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庞涓,战国,古代将军

    庞涓是魏惠王时期的大将,名冠当时,勇猛无比,率领着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军队,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天下诸侯所胆寒。就是这样一个人,遇到了受过膑刑的孙膑却两次败北,并最终死于战场上。庞涓第一次是败在桂陵之战,也就是孙膑用围攻魏国都城大梁的计策,逼迫庞涓从赵国的邯郸撤兵,在回来的路上,于桂陵和孙膑率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