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人不可貌相”说的是谁?孔子的弟子澹台灭明

“人不可貌相”说的是谁?孔子的弟子澹台灭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587 更新时间:2023/12/24 11:02:41

人不可貌相,说的是不能只根据外貌来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亦即是不能以貌取人,那“人不可貌相”的原型说的是谁?与此相关的故事又有哪些?

这个人与孔夫子有关,想不到孔圣人也会“以貌取人”吧。

最早的记录是在《韩非子·显学》中,原文如下:

曰:"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

所言孔子以貌人自嗟失误之事,后世相学家常引为相形必须同时相德的例证。

这段话其实就是说孔子以貌取人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复姓澹台,名灭明的人,是春秋末期的鲁国武城人。他天生长相跟常人不太一样,不是帅出了宇宙,而是面貌丑陋。据说长得“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自然就不怎么招人喜欢。

所以,当他去拜孔子为师时,孔子虽然为了信守自己“有教无类”的理念没有拒绝他,但就是不上心,总对他爱答不理,让人家坐冷板凳。澹台灭明被孔夫子以貌取人的态度深深地伤害了,然后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孔子,并开始了漫长刻苦的自学历程。

以貌取人的孔子没把澹台灭明当回事儿,但是他非常喜爱的弟子子游却对澹台灭明颇为欣赏。子游从武城宰任上回到曲阜看望孔子时,孔子问他:

“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就借机赞美了澹台灭明的高尚品格:“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事从不投机取巧走捷径,没有公事从来不到我屋里来。”但固执的孔子依然不为所动。

做人还是得自强乐观,毕竟野百合也有春天,这不人家澹台灭明可不是玻璃心。

澹台灭明自学成才后,独辟蹊径,南下吴楚游历讲学,积极传播儒家学说。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的澹台灭明在江南地区理所当然地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厉害的是当地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

最后几十年如一日他为江南地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他的名气因此也传遍了当时的各个诸侯国,成了大名人。孔子听到这些消息后,幡然悔悟,

不胜感慨: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澹台灭明字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凭语言判断人,看错了宰予)。

宰予是谁?宰予就是白天光明正大地在课堂上打瞌睡,被孔子形容为"朽木"和"粪土之墙"的哥们。

除了这个有名的典故之外,还有一个与爱情相关的故事。

在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中记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相学中指看相不能只看相貌,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品德操行,即相心与相德。

故事《卖油郎独占花魁》说的可不是恶霸强抢民女的狗血桥段,也不是才子佳人花前月下,浪漫缠绵的老戏码。

说的是才女莘瑶琴和秦重那一代人在小时候,因战乱而孤身流落临安。莘被骗沦落烟柳之地成了花魁,改名王美娘,少年遭强暴,被迫卖身。秦重则过继油店朱姓,成了卖油郎。

俩人的命运截然不同,但都是社会的底层。他们之间按理说不会发生任何交集,可王美娘长得人如其名,身为花魁的她自带招花引蝶的属性。不管有钱的没钱的都想一睹芳容,当然能一吻芳泽就更好。

食色性也,做小本经营的卖油郎秦重,也不过是个扔进人群中就找不着的汉子,看到名妓王美娘“容颜娇丽”。内心蠢蠢欲动,竟然不惜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省吃俭用,辛苦积攒才得的十两银子,作为一夜“花柳之费”。

费用够了,自是能陪花魁一宿。奈何花魁王美娘喝大了,老实人秦重虽然人长得不咋的,但并没有趁人之危“捡尸”。事后王美娘十分感激并给了他双倍嫖资。

事实上秦重是了解到王美娘也是从汴京流落到临安的人,便不觉“触了个乡里之念”。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并为王美娘“落于娼家”而感到“可惜”,才表现了与一般王孙公子的寻花问柳行径有所不同。

一年后王美娘遭到福州太守八公子羞辱,流落民间想要自尽,幸而秦重出手相助。为报答秦重的救命之恩,王扬言非君不嫁,并用私房钱为自己赎身。嫁秦后遇投靠油店的失散父母。秦重后也遇到了自己的生父,改回原姓,结局皆大欢喜。

秦重与王美娘之间实际上已越出嫖客与妓女的关系。秦重无钱无貌,王美娘有才有貌,是世俗眼中典型的“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可秦重身上的特质并不是一般人都具有,就他没有被色心蒙眼和对美娘的出手相救,尊重和爱护妇女的人格就足以获得了美人心。所谓“堪爱豪家多子弟,风流不及卖油人”,真爱从来都是不按套路出牌。

喧嚣世俗,总有的东西是金钱所不能强买的。金钱也好,外貌也罢,或许不少人对这两样东西趋之若鹜,自然也有人对之嗤之以鼻。但世人千万种,各有不相同,对金钱和样貌的追逐不能一票否决,毕竟每个人的立场都不一样。只是希望人人都能保留内心最纯净的一角,至少不会因为自己的外貌而自我放弃,更不会因为他人的长相而落井下石。

标签: 澹台灭明孔子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三任君主:鲁惠公的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鲁惠公,春秋

    鲁惠公,姬姓,名弗湟(《世本》曰名 "弗皇",《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曰名 "弗生"),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三任君主。他为鲁孝公儿子,承袭鲁孝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46年(前768年至前723年)。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国势大振,百姓悦服。鲁惠公在位四十六年卒,其夫人曰孟子,无子早卒。晚年,为庶长子公子息娶宋

  • 闵子骞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什么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闵子骞,春秋

    还不知道千古孝子闵子骞实际出生地在哪里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据史书记载,闵子(公元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首批弟子,德与颜渊齐名——《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同时,作为孔子最优

  • 北宋文学家、散文家苏辙:《齐州闵子祠堂记》原文及内容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苏辙,《齐州闵子祠堂记》

    《齐州闵子祠堂记》是为修造闵子骞的祠堂而写的。齐州是古代的州名,辖境约包括今山东济南市及历城、章丘、济阳、禹城、临邑等县。闵子即孔子的学生闵子骞,春秋时鲁国人,名损。他的坟墓在济南市郊,临近黄河的历城县里。有坟无庙,故当时一些人便提议建祠堂。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宰予:孔子的著名弟子,孔子为何却以他为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宰予,春秋

    说到宰予,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公元前458年,孔子突然收到一份齐国传来的讣告,称他的弟子宰我在田氏作乱中不幸被杀。当弟子们准备为宰我搭建灵堂时,孔子却用一句反常的冷语制止了这一切:“这个宰我真是我孔丘一生难以抹消的奇耻大辱!”宰我其人,事实上颇不寻

  • 揭秘:孔子为什么要骂自己的学生宰予呢?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宰予,春秋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宰予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孔子究竟为什么要辱骂自己的学生宰予,宰予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孔子和宰予的对话,我们会发现,宰予其实一次都不该骂。第一次是关于“孝”的讨论。宰予说,守孝三年时间太长了,如果在这三年时间里,不讲

  • 宰予是“孔门十哲”之一,为何却被孔子评为“不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秋,宰予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在言语方面排名在子贡前面。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宰予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了中唯一一个敢正面对孔

  • 除了冉求被孔子逐出师门,盘点中国师徒决裂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冉求,孔子

    万世师表的孔子就曾公开将学生冉求逐出师门,并被其他弟子记录到了《论语》中。孔子曾经大骂过宰予、子路,但从未说过不认他们是学生。冉求则是真把老夫子气够呛,不仅公开对说这小子不是我徒弟,还让众弟子“鸣鼓而攻之”。被孔子逐出师门的冉求孔老夫子之所以出离愤怒,是因为和冉求在政治上存在分歧。冉求作为当时鲁国权

  • 颛孙师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关于他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颛孙师,孔子

    孔子有名的学生,’除了学术思想各有特点外,在为人性格上也有各自的不同。仔细查阅材料,发现子张有如下几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一)关于“师也辟”的问题。孔子在《论语·先进》篇中,概括四个学生的性格时说:“柴也愚,参加鲁,师也辟,由也喭。关于这段话的注解,其他三人没有什么不可,一部就是说高柴愚笨,曾参迟钝,

  • 为什么孔子说樊须是一个“小人”?樊须到底做了什么让孔子不高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樊须,孔子

    《论语》中有关樊迟的记载共有六处,都是他和夫子之间的问答。由于《论语》的编录顺序并不按照时间的先后,所以这六处问答孰先孰后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根据这六处问答所合力展现的樊迟形象来看,他应该是一个很努力又很尊敬老师的学生。每次和先生见面,他都会恭恭敬敬地提问,有时候甚至会一连问好几个问题。既然是个尊师

  • 曹操与张绣有中箭丧子损将之仇:为何接受其投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张绣,三国

    人生漫漫长路,在途中遇到挫折、坎坷也在所难免。想要迈过一道道坎儿,就一定要经历磕磕碰碰。胸中无理想、无抱负的人,常常会因大事惜身、小利舍命,终究是难成大事;而胸怀鸿鹄之志的人,无论大事小事,都会严于律己,身上带着一股狠劲儿,对别人狠,对自己同样一丝不苟。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狠劲儿自然是无与伦比的,他对